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认为,绘画创作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笔墨运用要“循乎规矩格法,本乎自然气韵”。这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B.反映理学思想的理念C.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D.追求写实的绘画风格2、“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A.古代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3、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4、王玮为了更好地区别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就其中某流派的特点做笔记如下,同属这一流延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5、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6、西周有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战国有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上述规定A.体现了统治者仁爱之心B.说明人与万物平等C.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保证了社会的稳定7、“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与材料主张出于同一学派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B.“桀为天子,能制天下,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C.“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D.“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浸而居下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9、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0、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2、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4、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5、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概念的变迁中国概念的变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提出一观点并阐释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日)冈田英弘等《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马克思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考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在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

问题:根据材料马克思“人类文明形态”理论,就“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整体或其中一个阶段,或就这一阶段中的小段,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要求:提出文明形态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摘编自《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历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驻地变迁一览表。始驻期离驻期驻地1921年7月1922年10月上海1922年10月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北京1923年2月1923年6月上海1923年6月1923年9月广州1923年9月1927年4月上海1927年4月1927年9月底10月初武汉1927年9月底1933年春上海1933年春1934年10月长征前瑞金1935年12月1936年7月瓦窑堡1936年7月1937年1月保安1937年1月1947年3月延安1947年3月1949年3月西柏坡1949年3月至今北平(北京)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共中央驻地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党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明乎物理,度乎人事”“循乎规矩格法,本乎自然气韵”可得出其创作受到理学的影响,理学强调心性和修养,强调规矩,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影响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山水画不是世俗画,排除C;山水画写意,排除D。2、B【分析】【详解】

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之一,故B正确。3、A【分析】【详解】

根据“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可得出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再根据“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可得出其强调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实现人的美德,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性,排除B;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服务于谁,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是一定必要的,排除D。4、A【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可知;这一流派对现实不满“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其基本心理特征是追寻理想世界“渴望不能达到的;已失去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A项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排除B项;C项是印象画派的代表,排除C项;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5、B【分析】试题分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的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清政府对维新派的活动是有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和稿件的来源偏重于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报纸影响。

【名师点睛】复习中要掌握近代前期以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线索: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6、C【分析】【分析】

【详解】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先秦时期生态保护的要求,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统治者仁爱之心,故A错误;材料没有人与万物平等的信息,故B错误;“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说法错误,故D错误。7、B【分析】法家主张“法”“术”“势”“崇尚威严”,材料“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说明是法家思想主张;B“势重也”属于法家思想主张;A是儒家思想;C是墨家思想;D也是儒家思想。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0、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论述题(共3题,共18分)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中国概念的变迁”,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观点,如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从秦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等方面进行阐述,突出自秦汉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统一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实现并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等等。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阐释:自秦汉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统一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实现并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两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汉武帝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张骞通西域,形成“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虽陷于分裂局面,中央王朝更迭频繁,但边境各族与中原王朝之间,仍保持着牢固的政治、经济联系。五族内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以后隋、唐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隋代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强盛的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巩固。明朝时,政府修长城,戚继光和俞大猷领导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还击沙俄侵略并与之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回部贵族叛乱,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等,稳定了对边疆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既出现过大一统的全国性王朝,也出现过地方割据的分裂政权。两者交替反复,贯串着整个历史时期。但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统一始终成为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亲密团结,共同进步,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他示例:上述表达“中国概念的变迁”的方式并不能体现“变迁”的丰富内涵;清代奠定了祖国辽阔疆域的基础;材料叙述中的“北方”“南方”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等等。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人类历史仍处于‘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建立在阶级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之上,人类文明还没有完全超出其范畴”,可提出一个具体的文明形态:阶级社会文明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文明形态阶段的经济形态、社会矛盾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示例:阶级社会文明状态。

简释:(1)奴隶社会文明形态阶段;中国夏商西周时期,以井田制为基础,采用奴隶集体劳动方式,社会主要呈现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2)封建社会文明形态阶段,在中国战国到清朝,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采用农民个体小农经营方式,此时社会主要呈现出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并长期对抗。(3)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形态阶段,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资本家和工人是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展开了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

总之,在阶级社会文明形态中,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统治者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强迫被统治者劳动,剥削其劳动成果,这是这一形态中阶级分裂和对抗的主要原因。18、略

【分析】【详解】

从表格材料中的地址的变化可以得出,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不断深入。论述时,结合中共的诞生以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取得胜利的史实进行阐述。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展、抗战、解放战争等。【解析】示例一论题: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不断深入。

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