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备课资料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生成的正负离子之间,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根据库仑定律,两种带有相反电荷(q+和q—)的离子间的静电引力F与离子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而与离子的核间距d的平方成反比。即F=q+×q-/d2,可见,离子的电荷越大,离子电荷中心间的距离越小,离子间的引力则越强。正负离子靠静电吸引相互接近形成晶体。但是,异号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力之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这种斥力,当异号离子彼此接近到小于离子间平衡距离时,会上升成为主要作用;斥力又把离子推回到平衡位置.因此,在离子晶体中,离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离子,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暂时的平衡,整个体系的能量会降低到最低点,正负离子之间就是这样以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由于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因此,只要空间条件许可它可以从不同方向同时吸引几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如在食盐晶体中,每个Na+可同时吸引着6个Cl—;每个Cl—也同时吸引着6个Na+。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号离子的多少,取决于离子的空间条件。从离子键作用的本质来看,离子键的特征是,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只要空间条件允许,正离子周围可以尽量多地吸引负离子,反之亦然。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互相结合,这种作用称为离子键。例如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氧化镁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大都由位于周期表左边的金属原子与位于周期表右边的非金属原子所组成。然而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也可分别由多原子的离子所组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OH—)即由两个原子所构成,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是由四个原子所构成.常见的多原子阴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及硝酸根离子()。而氯化铵(NH4Cl)中的铵离子()是多原子阳离子。一、离子键的形成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2.离子键的形成具有低游离能的金属(如ⅠA、ⅡA)和具有较高电负性的非金属元素(如ⅥA、ⅦA)低游离能的原子将价电子完全转移给电负性大的原子,各形成阴阳离子而靠静电作用结合。例外:HgCl2、AlCl3、AlBr3及AlI33.能量变化如图插入图片YS014。存在(1)低游离能金属与电子亲和力大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2)金属与酸根或氢氧根所形成的化合物。(3)各种铵盐。二、离子键的强度比较1.离子键强度的决定因素插入图片YS02;Z3mm由库仑静电力可推之离子键强度(键能)∝(1)离子带电荷愈大的,离子键愈强MgO>CaO;CaO>LiF。(2)离子半径愈小的,离子键愈强LiF〉NaCl,所以离子半径:Li+〈Na+且F-〈Cl-。*一般电荷的影响力>〉离子间的距离(离子半径),所以MgO>CaO〉LiF>NaCl>KI2.离子键强度的比较(1)离子键强度可以依据键能进行比较。离子键强度(键能) LiF〉 NaCl> CsI(570kJ·mol-1)(492kJ·mol-1)(340kJ·mol—1)(2)离子键强度也可根据该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低进行比较,熔点愈高,离子键愈强。离子键强度(熔点) MgO> CaO〉 LiF> NaCl(2800℃) (2587℃) (870℃) (801℃)(3)形成离子键两键结原子的电负性差较大者,离子键较强。熔点:BeCl2<MgCl2<CaCl2〈SrCl2<BaCl2(440℃) (708℃) (772℃) (873℃) (962℃)共价键从容说课本课时内容的重点是对共价键以及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概念的理解及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由于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通过对班级里同学之间良好的关系入手,从同学之间相互交往应该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合作、适当时需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入手,引出共价键的形成.接着用电脑演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并设计成动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及概念.最后再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提供氯化氢、氯气、水、氨气等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去触摸,去点数原子的数目,去看清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将直观的印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本课时补充了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一是和前面所学卤族元素中H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相对照,扩充学生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初中就知道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通过形象的实验,以激起他们探究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由于氯气与氯化氢均为大气污染物,所以采取了用电脑演示的方法。在后面共价键的讲解中,用了拟人法,以集中学生精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多种类型(如单质、AB、AB2、AB3、AB4型)的电子式的写法,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如Na2O2、H2O2、NaOH、NH4C在学生深入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地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最后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作结,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在教材内容之外,本节课对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拓展和提高: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配位键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是否拓展。教学重点1。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2.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对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从键能的角度解释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教具准备电脑图片若干、电脑动画氯化氢、氯气、水、乙烷、乙烯、乙炔、丁烷、环己烷等分子的球棍模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化合物,学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3.知道不同共价键的键能是不同的,能说明键能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某些化学反应活泼性的影响.4。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化学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教学。2。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运用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简洁、直观地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这一观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键的知识,了解到当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通过原子间的转移,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原子之间化合时,又是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推进新课板书:二、共价键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气出现。师这位同学所说的“白气”是什么呢?并说出你所推断的依据。生1是氯化氢气体.因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生2是盐酸。因为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成盐酸的小液滴。师乙的回答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板书:H2+Cl22HCl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请根据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问答。生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师对.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板书:1.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师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是同一个道理。班级里同学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关系的话,同学之间相互交往时就应该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合作、适当时需要作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若事事都要争个高下,无理也要狡辩出三分理来的话,那么,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了.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电脑演示]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师以上画面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欲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目的是一致的:都想要获得电子,但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而偏离氢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是双方仍是原子,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1)化合物分子师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投影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O2、NH3、CH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师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要几个共用电子对;然后再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对三个同学书写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纠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不知怎样确定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位置;2.受离子键的影响,而出现中括号,或写成离子的形式;3.把“”写成“”.(把正确结果书写于黑板上)板书:师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2)单质分子师请大家写出氢原子的电子式。(H×)师要使氢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还差几个电子?生一个电子。师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使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两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应怎样合作?生形成共用电子对!师那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让一个同学把结果板书于黑板上)板书:师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时,由于两个氢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相等,所以其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位于两原子的正中间,不偏向任何一个氢原子。师由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氢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那是因为氢原子和氢原子相遇时,每两个结合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为什么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生因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师那么,在稀有气体元素的单原子分子中,有没有形成共价键?生(回答)没有形成共价键。师很好.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易出现的错误是:(1)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写成了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2)把氮气的电子式写成(写出正确结果)板书:师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一般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师以上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都是由成键原子双方提供的,共用电子对能不能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呢?我们可通过的形成及结构进行说明.已知氨分子和氢离子可结合生成铵根离子。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的呢?分析氨分子和氢离子的电子式,即可揭开此谜。板书:3。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师从氨分子的电子式可以看出,氨分子的氮原子周围还有一对未共用电子,而氢离子的周围正好是空的。当氨分子和氢离子相遇时,它们一拍即合,即氢离子和氨分子结合时各原子周围都是稳定结构。这样,在氮原子和氢离子之间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共价键,氨分子也因氢分子的介入而带正电荷,变成了铵根离子(),其电子式可表示如下:板书:师像这种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配位键的性质和共价键相同,只是成键方式不同.师配位键也是共价键,只不过是一种独特的共价键。在多数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后都达到稳定结构,还有一些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如BF3分子中的硼原子,外层只有6个电子;PCl5分子中的磷原子共用5对电子后,磷原子外层成了10个电子。同样的情况还有CO、NO2等分子,因此,化学键理论仍在不断发展中。所以说,8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但是,反过来,稳定的结构不一定都是8电子.师在化学上,用电子式虽然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形成共价键的实质,但是,表示起来、画起来也确实是比较费时麻烦,所以,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以上提到的几种粒子,表示成结构式分别为:板书:4.结构式师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那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不是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氢氧化钠的结构来对此结论进行判断.师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师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写出氢氧化钠的电子式.(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板书:师根据氢氧化钠的电子式分析,氢氧化钠中存在什么类型的化学键?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师十分正确。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这句话是否正确?生不正确.师因此,我们说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师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种特殊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板书:师请大家标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在相应位置写上离子键、共价键)师通过以上实例及以前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而在共价化合物中却不可能有离子键。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都是共价键。如HCl中的H—Cl键和AlCl3中的Al—Cl键.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生(思考、讨论、交流)生1只需证明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即可。生2既然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它就不具有导电性,可以通过灯泡实验来证实。生3不一定!即使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在水溶液中,受到水分子的作用,AlCl3发生电离,同样会产生氯离子和铝离子,具有导电性,就像氯化氢那样,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生4不要取氯化铝的溶液做实验,取熔融的液态氯化铝来做实验。师取熔融的液态氯化铝来做导电性实验,小灯泡不亮,说明熔融的液态氯化铝中不存在离子,说明氯化铝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师原子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要放出能量,这样一来,形成的新物质才稳定。反之,要使分子中彼此牢固结合的原子分开,使原子间的共价键断裂,则要吸收能量。拆开1mol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共价键越牢固,越难破坏.请阅读教材第14页表18师1。气态溴化氢、氯化氢的热稳定性差异?2.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下,氮气为什么能与氢气、氧气、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生1.热稳定性:溴化氢<氯化氢,因为溴化氢中共价键的键能<氯化氢中共价键的键能。2.因为氮气分子中氮原子间形成了3对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的键能很大,难被破坏,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而在高温下,提供了足够的外界能量,氮气分子中的共价键就可以被破坏,所以,氮气能与氢气、氧气、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板书:5。共价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键能的关系:共价键键能越大,作用力越强,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师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6.化学键: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师理解化学键的定义时,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学习了有关化学键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用化学键的观点来粗略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第一步是金属钠和氯气分子中原子之间的旧的化学键发生断裂(旧键断裂),其中金属钠被破坏的是金属键(以后学习),氯气分子断开的是共价键,它们分别得到钠原子和氯原子;第二步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相互结合,形成钠氯之间的化学键——离子键(新键形成)。分析其他化学反应,也可以得出过程类似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板书: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师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分子与Cl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生先是H2分子与Cl2分子中的H—H键、Cl-Cl键被破坏,分别生成氯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氯原子与氢原子又以新的共价键结合成氯化氢分子.师大家理解得很好。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投影: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目项型键目项型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前节课学习了离子键的基础上学习了共价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非金属原子之间可形成共价键.同时我们也分析了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但也可能含其他化学键,即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布置作业P171、2、3、4板书设计二、共价键H2+Cl22HCl1。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2。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1)化合物分子(2)单质分子3.配位键:共作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提供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4.结构式插入图片Y225。共价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键能的关系:共价键键能越大,作用力越强,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6。化学键: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证明AlCl3是共价化合物.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得出的结论给出活动与探究的任务:证明AlCl3是共价化合物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思考讨论、交流、辩驳:要证明AlCl3是共价化合物,就是要证明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倾听、适时提出建议:导电性实验需在熔融的AlCl3中进行,而不能取AlCl3的水溶液来进行实验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取熔融的AlCl3进行导电性实验,如若无导电性,则说明AlCl3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备课资料怎样认识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与联系学习化学键时,重点是既要区别化学键的类型,又要抓住主要类型间的相互联系,其中离子键和共价键在许多物质的化学式里普遍存在,且影响物质的性质,故应首先明确这两种键型的区别与联系。其区别是: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不同离子键是原子间得、失电子而生成阴、阳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原子间没有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存在阴阳离子.2.离子键和共价键在成键时方向性不同离子键在成键时没有方向性,而共价键却有方向性.我们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由于阴阳离子的电荷引力分布是球形对称的,一个离子在任何方向都能同样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而共价键却大不相同,共价键的形成是成键原子的电子云发生重叠,如果电子云重叠程度越多,两核间电子云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的形成将尽可能地沿着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进行。除s轨道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相互重叠时无方向性外,其余的p、d、f轨道的电子云在空间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故成键时都有方向性。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分子中各原子的空间排布。原子排布对称与否,对于确定分子的极性有重要作用.3。离子键和共价键在成键时饱和性不同离子键没有饱和性,而共价键则有饱和性。离子键没有饱和性是指一个离子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数可超过它的化合价数,但并不意味着吸引任意多的离子。实际上,由于空间效应,一个离子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是一定的。如在食盐晶体中,一个Na+吸引六个Cl-,同时一个Cl-吸引六个Na+.也可以说Na+与Cl—的配位数都是六.共价键的饱和性,指共价键是通过电子中不成对的电子形成的。一个原子中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与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配对形成几个共价键。成键后,再无未成对电子,也就再不能形成更多的键了。我们知道如果共用电子对处于成键的两个原子中间,是非极性键;如果共用电子对稍偏向某个原子,是弱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个原子很厉害,则是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个原子太厉害时,甚至失去电子便成为离子键了。因此可以说,非极性键和离子键就是共价键的两个极端,而极性键则是由非极性键向离子键过渡的中间状态。故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并无严格的界限.也就是说纯离子键和纯共价键只是一部分,而大多数键则是具有一定程度离子性和共价性的极性键。只有同种非金属原子间的共价键,其共价性为100%,不同原子间的键则具有一定的离子性。分子间作用力从容说课关于“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教学,可以将此内容设计成“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先考虑碳、碳之间形成了几对共用电子对,几个共价键,再思考剩下的几对共用电子对,有几个共价键要靠碳、氢之间来补足,然后动手搭配分子的球棍模型,师生共同进行评议,最后观察正确的球棍模型.这样的活动形式,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的形式,学生边思考、边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思考、再重新动手搭配,经过了思考和亲自动手,印象非常深刻,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也就了然于心了.(注意:多准备一些球和棍,分成8个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关于“2.分子间作用力",教学内容很多,既有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的三态变化、影响物质熔沸点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相似相溶规律,又有水分子间的氢键、氢键形成的原因、分子的极性形成的原因等等。在以上所述的内容中,虽然教材中没有“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相似相溶规律"和“分子的极性形成的原因"等,但是,我觉得在讲述了影响物质熔沸点的因素以后,一气呵成讲完,更有完整性,当然,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取舍。本节课的内容都是纯理论性的,学生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和晦涩难懂,因而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几个“兴奋点”,比如,在学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时,进行的分子结构模型的搭配就是一个“兴奋点”;在学习“分子的极性形成的原因”时,就可以进行“实地演习”,让两名力量悬殊的男同学上讲台来拔河,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极性形成的原因,这又是一个“兴奋点”;在学习“水分子间的氢键”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来设想“假如冰沉在液态水的水面下,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这是又一个“兴奋点"。这几个“兴奋点”,就会使学生的精神始终处在高昂的状态。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2.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教具准备电脑图片若干乙烷、乙烯、乙炔、丁烷、环己烷等分子的球棍模型干冰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成键特点.知道不同共价键的键能是不同的,能说明键能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某些化学反应活泼性的影响。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分子晶体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3。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研究和学习。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干冰入手,引入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2。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水和冰入手,引入氢键的教学。3.运用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简洁、直观地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这一观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大约有多少种?生大约只有100多种。师是的,只有100多种元素。那么,存在的物质种类大约又有多少呢?生大约几百种吧。师你们的胆子还可以更大一点!大千世界,存在的物质有成千上万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而组成这成千上万种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原因是碳元素与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等按照不同的原子数目比、按照不同的化学键形式、按照不同的空间结构,组合成了无数的物质,所以说碳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是很有特点的。推进新课板书:二、共价键7.碳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的特点师碳原子的最外层有几个电子?碳原子易形成共价键还是离子键?为什么?碳原子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几对共用电子对?生4个电子,易形成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需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师在碳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几对共用电子对呢?生可以是1对、2对或3对电子对,只要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可。师确实如此!当碳、碳之间以1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共价键通常被称为是“碳碳单键",可用结构式表示为C—C,这样的有机物被称为是“烷烃”.当碳、碳之间以2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共价键通常被称为是“碳碳双键”,可用结构式表示为,这样的有机物被称为是“烯烃”。当碳、碳之间以3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共价键通常被称为是“碳碳三键”,可用结构式表示为,这样的有机物被称为是“炔烃”。而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连接形成碳环。在乙烷、乙烯、乙炔、丁烷和环己烷分子中,每个碳原子还要各连接几个氢原子呢?利用小球和短棍,搭配出乙烷、乙烯、乙炔、丁烷和环己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按照每个碳原子周围共需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即共需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先考虑碳、碳之间形成了几对共用电子对几个共价键,然后,剩下的共用电子对共价键靠碳、氢之间来补足.动手搭配。(分成8个小组)(展示)正确的球棍模型.师在有机化学中,除用结构式来表示有机化合物外,还常用结构简式来表示。比如,乙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3,而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板书: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2)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连接形成碳环.师我们知道,在同一个班级里,同学之间接触非常多,长时间地生活学习在一起,慢慢地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若干年后,即使你们互相之间相隔着万水千山,但是回想起当时的同学来,仍然会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思念,这种深厚的感情,就类似于我们化学上在前二节课所学习的化学键,指的是“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你所接触到的同学不仅有同一班级的,也有同一年级的,作为同一年级里的其他班级的同学,有不少你也是认识的,虽然不至于像陌路人那样,但是关系却是淡淡的,也就是他们对你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却比同一班级的同学要小许多,这样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和影响,在我们化学上,也能找到对应的理论,那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分子间作用力”。板书:三、分子间作用力师许多事实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和溶解性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板书:1。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师1。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时,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为什么?2。物质发生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分子间的作用力如何变化?3.常温下,二氧化碳为气态,怎样能使它从气态凝结为液态或固态?为什么?生1。吸收能量.因为要破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2。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小.3。降低温度或是增加压强,能使二氧化碳从气态凝结为液态或固态.因为,降低温度或是增加压强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投影: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A.干冰 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师干冰是分子晶体,分于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NaCl是离子晶体只存在离子键。NaOH是离子晶体,不仅存在离子键,还存在H—O间共价键。碘也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只有B符合题意.师请阅读教材第16页表110,请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由什么决定?2。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阅读并思考)师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而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比较弱的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因此分子晶体的硬度小,熔沸点低(与离子晶体相比较)。分子晶体无论是在液态还是固态时,存在的都是分子,不存在可以导电的粒子(阴、阳离子或电子),故分子晶体熔融或固态时都不导电,由此性质,可判断晶体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而对于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如卤素的单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例如:F2〈Cl2〈Br2〈I2、CF4<CCl4<CBr4<CCl4、CO2〈CS2等。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其中一般存在原子序数比较大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体积一般比较大。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偏移,从而使原子产生瞬时的极性,并且原子的体积越大,这种相对偏移也越大,因此使分子间产生作用。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一般比由于分子本身存在极性产生的作用要弱。板书: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1)分子的组成和结构(2)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3)组成相似的分子,极性分子的熔沸点大于非极性分子,如:SO2〉CO2投影:[课堂练习]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是()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师HF、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它们的共价键键能逐渐减小的原因,与键能有关。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是它们的离子键键能随离子半径增大逐渐减小的原因。F2、Cl2、Br2、I2为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H2S与H2O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的极性决定。故选CD。师因为溶质溶解在溶剂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必定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所以,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既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也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归根结底一句话,是溶质、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影响了物质的溶解性。那么,什么是分子的极性呢?思考一下,氢气和氯化氢分子,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但是它们的共价键有无不同之处呢?当然有不同!在氢气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是平均的为两个氢原子所共有的,每个氢原子分享共用电子对的机会是均等的。而在氯化氢分子中,由于氯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比氢原子强,共用电子对就势必要偏向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氯原子就带有部分的负电荷,氢原子就带有部分的正电荷,H—Cl之间的这个共价键就是有极性的,同时,由于氯化氢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形的,所以HCl分子也是极性的。打个比方来说,在氯化氢分子中,这个电子的共用就是一条“不平等条约".若溶质的分子是极性分子的话,那么,它就会易溶于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中。反之,若溶质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话,那么,它就会易溶于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中。这个规律,就是“相似相溶”规律。板书:3。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溶质、溶剂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投影:[课堂练习]PtCl2(NH3)2成平面立方形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请在空格内分别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1)淡黄色固体,分子构型_______________黄绿色固体,分子构型___________________(2)试解释:钠的卤化物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熔点高的多。师分子对称、无极性、颜色为淡黄色、难溶于水,因为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不对称、有极性、颜色为黄绿色、能溶于水,说明是极性分子。插入图片Y23(2)钠的卤化物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与晶体的类型有关。前者是离子晶体而后者为分子晶体,前者靠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比后者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师我们知道,冰是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请想象一下,若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生若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大,冰沉在水面下,则地球上所有的水体在冬天温度较低结冰时,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会被冻死。师所以说,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不仅仅是一个密度问题,它还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固态与液态相比,通常是固态的密度要大一些,那么,为什么冰的密度会小于液态水的密度呢?生这说明同质量的冰和液态水相比,是冰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师确实如此。请进一步往深层次思考,冰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而同质量的冰和液态水中所含有的分子数是相等的,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冰和液态水相比,冰中分子间的空隙比较大。师在冰和液态水中,除了分子间作用力以外,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氢键”的独特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氢键使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并且,在冰晶体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比液态水中形成的氢键多,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冰的微观空间里存在较大的空隙,因此,相同温度下,冰的密度比水小。板书:4。氢键展示:冰晶体、液态水中水分子间的氢键示意图师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其余的几个水分子间形成氢键?这些水分子在空间是如何伸展的?生(观察后回答)与其余的4个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在空间排列成四面体结构。师“氢键”这种作用力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在水分子中,由于氧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比氢原子强,共用电子对就势必要偏向氧原子而偏离氢原子,氧原子就带有部分的负电荷,氢原子就带有部分的正电荷。当一个水分子遇到另一个水分子时,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作用力,即“氢键".氢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含有氢键的物质,它们的熔沸点就会比较高。师对于HF、HCl、HBr、HI来说,它们是属于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但是HF却是四者中沸点最高的,为什么HF的沸点会较高?生也许也有氢键存在吧……师原因在于HF中共价键的极性很强,当一个HF分子遇到另一个HF分子时,一个HF分子中的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另一个HF分子中的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氟原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作用力,即“氢键”,因此,HF的熔沸点较高。师哪些元素组成的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大型水景喷泉施工方案
- 2025版食堂牛羊肉采购与冷链配送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原材料进出口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定制私人游艇产权交易与维护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动物疫病防控兽医专家聘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机构课程授权协议3篇
- 金属物理实验观察分析案例讨论研究方案设计解析探讨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装修工程合同履约监督协议4篇
- 部队报考军校数学试卷
- 公司股份协议
- 小学英语单词汇总大全打印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 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排查
- 媒介社会学备课
- GB/T 15114-2023铝合金压铸件
- 三相分离器原理及操作
- 货物验收单表格模板
- 600字A4标准作文纸
- GB/T 18015.2-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
- 2007年迈腾3.2发动机维修手册
- 选择性必修二课本活动题答案(教参)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