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以递变性为主。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表现为:从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化合价和负价均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而氧化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逐渐减弱而酸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应用:根据元素所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性质。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原子结构比较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少,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2.利用元素周期表比较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根据形成的物质的性质比较(1)利用单质与同一种还原剂(H2或金属单质)反应时难易、剧烈程度、产物价态等比较.单质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容易进行,反应越剧烈,还原剂被氧化到的价态越高,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2)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利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4)利用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比较两种非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作氧化剂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5)利用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比较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各个击破【例1】X、Y、Z、R为四种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弱的是()A。H2XO3B。H2YO4C.HZO4D.H3RO解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X、Y、Z、R显示出来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4、+6、+7、+5,可得出在第4周期中X、R、Y、Z从左到右依次排列,非金属性X<R<Y<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XO3<H3RO4<H2YO4<HZO4。答案:A类题演练1若Q、E是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果Q原子半径比E大,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B。Q的阴离子比E的阴离子还原性强C.Q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比E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强D.Q的气态氢化物比E的气态氢化物稳定解析:Q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E原子半径大,说明Q在E的左边,Q的非金属性比E弱,据此即可进一步根据非金属元素的成物规律判断B、C两项正确.答案:BC【例2】能够说明元素A的非金属性比元素B的非金属性强的理由是()A.A、B两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原子半径A<BB。通常条件下,元素A的单质是气态,元素B的单质是固态C。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分解温度高D。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解析:A选项,A、B处于同一周期且A在B的右边,说明非金属性A>B;B选项,单质的状态与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C选项,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说明非金属性A>B;D选项,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弱,说明非金属性A<B。答案:AC类题演练2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A。②⑤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单质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都能用来比较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含氧酸的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开采业的资源储量与利用现状考核试卷
- 竹材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电路的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核试卷
- 童车制造企业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考核试卷
- 电视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考核试卷
- 那一段什么的时光初三语文作文
- 理想初二语文作文
- 工艺美术创新与实践考核试卷
- 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金融的应用考核试卷
- 纸张与纸板生产中的质量检测与控制考核试卷
- 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
- 中考物理命题培训讲座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参考模板)
- 125万吨硫铁矿斜坡道施工组织设计
- 毕业设计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计算书
- 东南大学论文模板v1.1
-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 赛英公司FOD监测雷达系统
- 固体制剂车间主要过程控制点
- 脓毒症的诊疗规范 中医
- 关于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热工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