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rm{(}rm{)}A.水B.氯化钠C.汞D.rm{C_{60}}2、下图所示实验与实际做法不相符的是rm{(}rm{)}A.

稀释浓硫酸B.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C.

甲烷燃烧D.

闻气体的气味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rm{(}rm{)}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C.rm{18g}水中大约有rm{6.02隆脕10^{23}}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rm{50mL}酒精和rm{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rm{100mL}--分子间有间隔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rm{(}rm{)}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电光源C.氧气助燃性燃料D.氢气密度小氢气球5、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rm{(}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rm{)}其中正确的是rm{(}rm{)}A.B.C.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将Mg;Al、Zn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Mg;Al、Zn的质量比为12:9:32.5;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7、下列各组溶液中;不另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A.Na2CO3、Ba(OH)2、Na2SO4、HNO3

B.NaOH、FeCl3、H2SO4;NaCl

C.BaCl2、Na2SO4、CaCl2、Ca(NO3)2

D.BaCl2、KHCO3、NaCl、Na2SO4

8、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的是rm{(}rm{)}A.

电解水一段时间B.

电解水一段时间C.

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D.

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利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时;可采用如图装置的进行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0、25mLH2和O2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为10m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可能是()

A.20mL

B.15mL

C.10mL

D.5mL

11、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1RO2n+2;其中n值可能为()

A.0

B.1

C.2

D.3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将一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13、下列变化(反应条件均已略去)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非金属单质,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K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试推断:

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

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

③E和M分别与G反应都生成H和I

④H和N反应生成M和K两种沉淀。

(1)写化学式:C为____,I为____.

(2)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或“单质”).

(3)H溶液的颜色为____色。

(4)写化学方程式:①A+E-→F+D____;②H+N-→M+K_____.14、防治水体污染。

rm{(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______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rm{(2)}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______;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rm{(3)}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rm{垄脵}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达标后在排放.

rm{垄脷}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______和______.

rm{垄脹}生活污水实行______.

15、rm{(5}分rm{)2015}年中国航空业高速发展rm{.}先进无人机亮相国庆阅兵式,首架大飞机rm{C919}总装下线.rm{(1)}用来制造无人机的材料是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rm{.}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碳rm{-12}碳rm{-13}碳rm{-14}三种不同的原子,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rm{(2)}某种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的原理是锂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rm{(LiMnO_{2})}则锂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rm{.}在化合物中锂元素通常显rm{+1}价,则rm{LiMnO_{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rm{(3)C919}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rm{(}高压压缩后的空气rm{)}压入燃烧室,能促进航空煤油的燃烧,使燃油消耗减少rm{16%}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rm{.}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____________rm{(}任答一点rm{)}.16、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rm{2}”的含义:

rm{(1)2H}____;rm{(2)H_{2}O}____;rm{(3)Mg^{2+}}____;rm{(4)}____.17、rm{HCl}rm{Cl_{2}}rm{HClO}中的氯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

A.核外电子数rm{B.}化学性质rm{C.}核电荷数rm{D}.______.18、泉水大碗茶是济南泉水文化的一张名片,茶水中的茶多酚rm{(C_{17}H_{19}N_{30})}具有保健功能,其化学式量为rm{643}.

rm{(1)}茶多酚属于______rm{(}填“混合物”或“化合物”rm{)}.

rm{(2)}茶多酚分子中;氢;氮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rm{(3)}在茶多酚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rm{(4)}在rm{64.3g}茶多酚中,含有______rm{g}碳元素.19、图rm{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rm{1}图rm{2}回答:

rm{(1)30隆忙}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rm{(2)}图rm{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rm{(}不考虑水分蒸发rm{)}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______rm{(}填甲或乙或丙rm{)}20、下列变化(反应条件均已略去)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非金属单质,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K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试推断:

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

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

③E和M分别与G反应都生成H和I

④H和N反应生成M和K两种沉淀。

(1)写化学式:C为____,I为____.

(2)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或“单质”).

(3)H溶液的颜色为____色。

(4)写化学方程式:①A+E-→F+D____;②H+N-→M+K_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2题,共14分)21、说出两种区别水和酒精的方法.______.

22、将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rm{12.2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使其恰好反应,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rm{17.5%}烧杯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rm{(m)}与反应时间rm{(t)}的关系如图所示rm{.}计算:

rm{(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m{(}精确到rm{0.1%)}.

rm{(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1题,共6分)23、rm{A隆芦F}和rm{X}rm{Y}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rm{A}rm{C}是无色气体,rm{B}rm{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rm{(1)E}的化学式为______;

rm{(2)}写出反应rm{垄脵}的化学方程式:____

rm{(3)}含rm{D}的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rm{D}与空气中的______rm{(}填名称rm{)}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rm{(4)}写出反应rm{垄脷}的化学方程式:____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1题,共4分)24、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rm{(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

rm{(2)}改进后的装置rm{(}如图二rm{)}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rm{(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rm{(}如图三所示rm{)}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

rm{(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rm{(Na_{2}O_{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rm{O_{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是__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解:rm{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rm{C_{60}}是由rm{C_{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rm{C}.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C}2、B【分析】解:rm{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事先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装入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会导致瓶底炸裂,故B错误;

C;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火焰的上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可以验证是否有水生成,故C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许气体进入鼻孔即可,故D正确。

故选:rm{B}【解析】rm{B}3、B【分析】解:rm{A}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C、rm{18g}水中大约有rm{6.02隆脕10^{23}}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rm{50mL}酒精和rm{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rm{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rm{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rm{(}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rm{)}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B}4、C【分析】解:rm{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保护气;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电光源;正确;

C;氧气助燃性但不能作燃料;错误;

D;氢气密度小氢气球;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没有直接关系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rm{C}5、D【分析】解:过滤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嘴要靠玻璃棒的中下部,为加快过滤的速度,防止滤液溅出,漏斗末端的尖嘴要靠在烧杯的内壁,仔细观察装置图,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rm{D}图.

故选D.

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过滤时为了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漏斗中.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解析】rm{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BC【分析】

A;放入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盐酸足量,则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其次是镁,最少的是锌,产生氢气质量不同,故A错误;

B;盐酸足量;设12g镁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则有。

Mg+2HCl═MgCl2+H2↑

242

12gx

=

x=1g

设9g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546

9gy

=

y=1g

设32.5g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Zn+2HCl═ZnCl2+H2↑

652

32.5gz

=

z=1g

故B正确;

C;盐酸的质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种金属,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质量的盐酸所含氢的质量相同,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不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金属的质量,二是酸的质量.

7、AB【分析】

A;

。Na2CO3Ba(OH)2Na2SO4HNO3Na2CO3--↓--↑Ba(OH)2↓--↓无现象Na2SO4--↓HNO3↑无现象无现象--四组中的现象都不相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依据铁离子显黄色,首先鉴别出FeCl3,然后将FeCl3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的是NaOH,再将无现象的两种液体,滴入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H2SO4;无现象的是NaCl,可以鉴别,故B正确;

C;

。BaCl2Na2SO4CaCl2Ca(NO3)2BaCl2--↓Na2SO4↓--↓↓CaCl2--↓Ca(NO3)2--↓有三组现象完全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BaCl2KHCO3NaClNa2SO4BaCl2--↓--↓KHCO3↓NaClNa2SO4↓有两组现象完全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分析题中有没有带色的离子;有带色的离子,借助带色的离子鉴别,没有的利用表格列举现象鉴别.

8、BC【分析】解:rm{A}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rm{2}rm{1}故错误;

B;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等到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盐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氯化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正确;

C、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rm{pH}小于rm{7}故正确;

D;锌比铁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当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铁少,故错误.

答案:rm{BC}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后顺序进行解答;

C、根据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rm{pH}小于rm{7}解答;

D;根据根据结束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解答.

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m{.}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析】rm{BC}9、BD【分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C;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

D;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0、AC【分析】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x;则有:

2H2+O22H2O

21(体积比)

2xx

2x+x=25mL-10mL=15mL;

x=5mL

如氧气过量;则剩余10mL无色气体为氧气,此时氢气的体积是10mL,如果氢气过量则此时氢气的体积是10mL+10mL=20mL;

故选AC.

【解析】【答案】依据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并结合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对混合气体的体积进行讨论;分析时要讨论剩余气体是氧气或氢气两种可能进行;

11、AB【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钾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2价,设化合物Kn+1RO2n+2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1)×(n+1)+x+(-2)×(2n+2)=0,则x=3+3n,当n=0时,x=+3;当n=1时,x=+6;当n=2时,x=+9,不符合.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解答本题.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2、略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通过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使氢氧化钙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减小,从而使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目的;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此也可采取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恒温蒸发水.

【解析】【答案】饱和溶液是指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3、略

【分析】

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判断F是铜I是水,根据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可推知A是碳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根据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结合F是铜可推知E是氧化铜,根据③E和M分别与G反应都生成H和I,其中E是氧化铜则M是氢氧化铜,产物是氧化铜和水,结合④的现象可知H是硫酸铜蓝色溶液,加入的G应该是稀硫酸属于酸类,依据④H和N反应生成M和K,且两种沉淀,可知只有N是氢氧化钡时才会出现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其中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是K.

故答案为:(1)CO;H2O(2)酸类(3)蓝(4)①C+2CuO2Cu+CO2↑②CuSO4+Ba(OH)2=Cu(OH)2↓+BaSO4↓

【解析】【答案】根据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判断F是铜I是水,根据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可推知A是碳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根据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结合F是铜可推知E是氧化铜,据此对③④不进行分析讨论即可;

14、自净能力;水生生态系统;化肥;农药;零排放【分析】解:爱护水资源主要应从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做起;rm{(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故填:自净能力;rm{(2)}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故填:水生生态系统;rm{(3)垄脷}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故填:化肥;农药;rm{垄脹}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零排放rm{.}故填:零排放rm{.}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防治水体污染rm{.}增强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rm{.}此考点是中考的热点.【解析】自净能力;水生生态系统;化肥;农药;零排放15、(1)它们的质子数相同(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3)使煤油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更充分减少空气污染等【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关环保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解答】rm{(1)}碳rm{-12}碳rm{-13}碳rm{-14}三种不同的原子中,中子数不同,但是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填:它们的质子数相同;rm{(2)}电池发电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rm{LiMnO_{2}}里,锂元素显rm{+1}价,氧显rm{-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rm{x}则有rm{(+1)+x+(-2)隆脕2=0}解得rm{x=+3}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电能;rm{+3}

rm{(3)}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更充分燃烧的微观原因是高密度空气中的氧分子与煤油分子接触更充分;煤油中含有碳元素,减少到了空气的污染,节约煤油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的发生;故答案为:使煤油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更充分;减少空气污染等。【解析】rm{(1)}它们的质子数相同rm{(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rm{+3}rm{(3)}使煤油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更充分减少空气污染等16、两个氢原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分析】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rm{(1)}符号前面的数字rm{2}表示原子个数,故答案为:两个氢原子。

rm{(2)}右下角的数字rm{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故答案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rm{(3)}右上角的数字rm{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答案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rm{(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rm{2}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故答案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解析】两个氢原子rm{;}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rm{;}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rm{;}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17、C;质子数【分析】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的一类原子的总称rm{.HCl}rm{Cl_{2}}rm{HClO}中都含有氯元素,所以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

故答案为:rm{C}质子数.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rm{(}即核内质子数rm{)}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属于基础知识.【解析】rm{C}质子数18、纯净物;19:30;19:520;20.4【分析】解:rm{(1)}茶多酚是由茶多酚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rm{(2)1}个茶多酚分子中含有rm{19}个氢原子、rm{30}个氮原子,则氢、氮原子的个数比为rm{19}rm{30}.

rm{(3)}在茶多酚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rm{(1隆脕19)}rm{(14隆脕30)=19}rm{520}.

rm{(4)}在rm{64.3g}茶多酚中,含有rm{64.3g隆脕dfrac{12隆脕17}{643}隆脕100%=20.4g}.

故答案为:rm{64.3g隆脕dfrac

{12隆脕17}{643}隆脕100%=20.4g}纯净物;rm{(1)}rm{(2)19}rm{30}rm{(3)19}rm{520}.

rm{(4)20.4}根据茶多酚是由茶多酚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rm{(1)}根据rm{(2)}个茶多酚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rm{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rm{(3)}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rm{=}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rm{隆脕}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rm{(4)}该化合物的质量rm{=}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rm{隆脕}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rm{(}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m{)}【解析】纯净物;rm{19}rm{30}rm{19}rm{520}rm{20.4}19、rm{(1)}乙rm{>}甲rm{>}丙;rm{(2)}丙【分析】【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rm{(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rm{30隆忙}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rm{>}甲rm{>}丙;故答案为:乙rm{>}甲rm{>}丙;

rm{(2)}图rm{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丙。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rm{30隆忙}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rm{>}甲rm{>}丙;图rm{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析】rm{(1)}乙rm{>}甲rm{>}丙;rm{(2)}丙20、略

【分析】

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判断F是铜I是水,根据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可推知A是碳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根据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结合F是铜可推知E是氧化铜,根据③E和M分别与G反应都生成H和I,其中E是氧化铜则M是氢氧化铜,产物是氧化铜和水,结合④的现象可知H是硫酸铜蓝色溶液,加入的G应该是稀硫酸属于酸类,依据④H和N反应生成M和K,且两种沉淀,可知只有N是氢氧化钡时才会出现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其中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是K.

故答案为:(1)CO;H2O(2)酸类(3)蓝(4)①C+2CuO2Cu+CO2↑②CuSO4+Ba(OH)2=Cu(OH)2↓+BaSO4↓

【解析】【答案】根据F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判断F是铜I是水,根据①A和B反应可能生成C,也可能生成D,C也能与B反应生成D,可推知A是碳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根据②A和C分别与E反应都生成F和D,结合F是铜可推知E是氧化铜,据此对③④不进行分析讨论即可;

四、计算题(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

水和酒精都是无色液体;水没有无味,而酒精具有酒的芳香气味,故利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分别闻气味,没有气味的是水,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

水不具有可燃性;酒精具有可燃性,故可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别;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故答案为:分别闻气味;没有气味的是水,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解析】【答案】根据水和酒精的性质的不同进行区别;水和酒精的气味不同;水不具有可燃性;酒精具有可燃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102.2g-100g=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硫酸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9814244

xyz2.2g

x=5.3g×100%≈43.4%

y=4.9g

z=7.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12.2g-5.3g)=14g

所得溶液质量:=80g

稀硫酸的质量=80g+2.2g-12.2g=70g

×100%=7%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3.4%;所用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rm{.}本题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加入硫酸后,只有碳酸钠反应,硫酸钠不反应rm{.}根据题目信息和图象,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rm{.}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硫酸溶质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然后再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m{.}再根据质量分数求硫酸溶液的质量;然后求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考点既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和质量守恒定律,属于含杂质的计算,综合性比较强,属于图象型计算题,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rm{.}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杂质是否溶于水、是否反应等问题rm{.}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计算题中.【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rm{=102.2g-100g=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rm{x}硫酸溶质的质量为rm{y}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rm{z}

rm{Na_{2}CO_{3}+H_{2}SO_{4}=Na_{2}SO_{4}+CO_{2}隆眉+H_{2}O}

rm{106}rm{98}rm{142}rm{44}

rm{x}rm{y}rm{z}rm{2.2g}

rm{dfrac{106}{x}=dfrac{44}{2.2g}}rm{dfrac{106}{x}=dfrac

{44}{2.2g}}rm{dfrac{5.3g}{12.2g}隆脕100%隆脰43.4%}

rm{dfrac{98}{y}=dfrac{44}{2.2g}}rm{x=5.3g}

rm{dfrac{142}{z}=dfrac{44}{2.2g}}rm{dfrac

{5.3g}{12.2g}隆脕100%隆脰43.4%}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rm{dfrac{98}{y}=dfrac

{44}{2.2g}}

所得溶液质量:rm{y=4.9g}

稀硫酸的质量rm{dfrac{142}{z}=dfrac

{44}{2.2g}}

rm{dfrac{4.9g}{70g}隆脕100%=7%}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rm{z=7.1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rm{7.1g+(12.2g-5.3g)=14g}rm{dfrac{14g}{17.5%}=80g}五、推断题(共1题,共6分)23、rm{(1)CaCO_{3}}rm{(2)3CO+Fe_{2}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Fe+3CO_{2}}rm{(2)3CO+Fe_{2}O_{3}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Fe+3CO_{2}}氧气和水;rm{(3)}rm{(4)Fe+CuSO_{4}=FeSO_{4}+Cu}【分析】解:rm{B}rm{F}为红色固体,rm{A}rm{C}为无色气体,因rm{A}rm{B}在高温下可生成rm{C}rm{D}rm{C}又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C是二氧化碳;rm{B}是氧化铁;能在高温下与rm{B}氧化铁反应生成rm{C}二氧化碳的无色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rm{A}是一氧化碳;则rm{D}就应是铁;常见另一种红色固体rm{F}是铜,实现转化rm{垄脷}可由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rm{.}反应化学式是:rm{Fe+CuSO_{4}=FeSO_{4}+Cu}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rm{(1)E}是碳酸钙,故填:rm{CaCO_{3}}

rm{(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rm{3CO+Fe_{2}O_{3}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Fe+3CO_{2}}

rm{3CO+Fe_{2}O_{3}dfrac{

overset{;{赂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