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味道

朱红

①三月的第一天,接到婆婆去世的消息,带着上完课的孩子,我们匆匆赶去福州

送别。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高铁窗外转瞬即逝的天光,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适于回

忆。

②婆婆九十,年长我46岁,几乎相隔两代的年纪,让我们婆媳相处中仿佛有了几

分祖孙的感觉。记得我和先生相识不久,他寄回家一张我的照片,说是家人一看就明

白……看着那么年轻的我,当时的婆婆是怎么想的呢?后来忘了问的我,却记得第一

次上门去,她给我做的福州家常菜—新鲜肥美的蛭子、香喷喷的牡蛎煎、花菜与梭

子蟹同炒的白像、清澈的鱼丸汤……印象里的味道,那些宴席上的海鲜珍味都不能

比。

③日后请教婆婆,她殷切地教我这个小儿媳妇福州菜的做法。

④“把蛭子一个个竖着插满碗里,中间加片姜,浇上黄酒,隔水蒸就好了!”

⑤“鱼丸汤里面洒上一点胡椒粉,再加一点葱花。”

⑥“你要不要带一点肉燕回去?不包肉只切成片,煮汤也很好吃。”

⑦我点头一一记下。可惜上海没有福州那么肥白的美人蛭,这里买的鱼丸也没有

馅,每回我只能带着对福州菜的赞美和念想依依不舍地离开。

⑧我没有学到婆婆的地道福州菜手艺,不过二人的日常伙食总得应对。厨艺大涨

的时候,是随先生访学哈佛燕京的那一年。少了上海大小菜系餐馆罗列的便利,记忆

中家乡的味道就来得更为鲜明。婆婆给的蛭干剩下半包,随我们漂洋过海。炖排骨的

时候,放上几粒,熬成浓浓的一锅乡味,引来朋友的赞美。在排骨汤升腾的热气中,

先生回忆,高考之前身材瘦小不足百斤的他让婆婆心疼不已,天天为他开小灶一就

在用高压锅压出来的肉汤里,蛭干带出无比鲜美的滋味一一顿汤又一顿汤,就这样

他体重果然达标了!

⑨从波士顿返回上海的一年后,婆婆得知了我怀孕的消息,想着年过四十的小儿

子终于要当上爸爸了,婆婆的心情肯定是雀跃的,六月的黄梅雨季,她飞过来看我。

除了福州传统的肉燕粉干之类,她还带来了一大包永泰的李干蜜饯。也许,生育了七

个子女的她,以自己的经验惦记着可能胃口不好的我,“李干很好吃的啊!"我看见黑

色的果肉厚厚的,它们散发出酸甜的气息,让人闻了忍不住流口水。

⑩前年的春节,我们带着孩子回福州拜年。年纪大了久不下厨的婆婆不声不响为

他做了福州的线面,细细的米粉丝,味道还是和我当年吃到的一样好。离开的时候,

她塞给孩子喜欢吃的橘子,又恨不得这个那个都让我们一起带回去,恋恋地和我们告

别,“下次再来啊。'‘走下楼,正准备出小区门,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

阳台上探身看着我们离开,看见我们转身,还向我们挥了挥手。

⑪而对于我来说,那一次挥手,原来就真的是和婆婆的永别……

⑫今年的三月,好像哪里都是阴雨连绵。我们匆匆而来,见了婆婆最后一面,又

送她至墓园。各种仪式之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一大群聚在了一起,新鲜的海味,甜

美的芋泥点心……福州菜的味道还是那么好,而杯盘之间,人影来去,我却忽然感到

了一个人的不在。这一次离开,我们没有回头,明白那里不再有一个妈妈、婆婆、奶

奶的挥手。

⑬在马路对面的水果摊,我拉着孩子的手,买了十块钱的余甘子。这像绿葡萄般

的小果子,嚼在嘴里,初时苦涩涩的,但慢慢地,会有余味滋润心田。

⑭三月里余甘子的味道,就是回忆的味道。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出“我”与婆婆相处的几件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日后请教婆婆,她磨切地教我这个小儿媳妇福州菜的做法。

②我回身一望,却发现白发的婆婆站在阳台上操?看着我们离开。

4.文章以“味道”为题,有什么妙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爱心菜

侯发山

鸡叫头遍的时候,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里忙活开了。

等到一畦畦白菜扳倒,老王已经大汗淋漓,他甩掉棉衣,坐在田填上歇息。老伴

嗔道:“现在还是三九天,能的你?!”

“一干活就不冷了。”老王站起来,顺手拿起一个编织袋,双手张开口子,“装吧,

赶早不赶晚。”

“大年三十,人家都是往家跑,你呢,就会唱反调。”老伴一边埋怨一边往袋子里

装白菜,“我,我跟你去吧。”

“废话,你又不会开车。”说到这里,老王腾出一只手比画了一下,“咱沈丘离武汉

四百多公里,走高速,五个多小时,明个儿准能回,不耽误过年。”

老伴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不中!”老王忽然叫道。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棵白菜怔在那儿,不知道老王发

哪门子神经。

老王瞅着老伴手里的白菜,说:“这棵留下,咱过年吃。”

老伴这才注意到手里那棵菜样子有点萎缩,叶子泛黄,犹豫一下,便放到了一

边。再装菜时,就用心多了,专拣那些个头大、菜叶新鲜水灵的。

天刚放亮,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脸上掠过满

意的笑容。

老伴迟疑了一下,说:“弄点饭,吃了再走?”

“来不及,路上凑合吧。”老王说罢,打开车门跳上驾驶室。这时候,他的手机响

7—是县城百家乐超市的杨经理打来的,让他送一车白菜。

“杨经理,不好意思,今儿个不能给咱超市送了。”“价钱好商量?”“再涨价也不能

给您,真不是钱的问题……”老王挂断电话,发动车子迎着曙光出发了。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下午,杨经理从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湖北武汉送

白菜了!怪不得不给自己,原来是去发“国难财”了,听说武汉的蔬菜贵得离谱,白菜

十几块一斤呢,他这一车菜,差不多有两万斤,乖乖,如此算来,他这一趟没少赚。

杨经理气不过,想打电话奚落老王几句,但一想不能得罪老王,毕竟以后还合作呢。

一念至此,便开上车去找老王,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备点货。

一到村口,杨经理就给拦下了一一个老大爷戴着口罩,身穿战袍,一手拿柄关

公大刀坐在路中间,一手拿个电喇叭,声称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村。

杨经理一边戴口罩一边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咋说也

不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老大爷举起喇叭:“老王昨晚才从武汉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

我隔离呢。”

杨经理听闻,撇了撇嘴,心说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哩?

老大爷似乎知道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

钱,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的白菜。”

“啊?”杨经理吃了一惊。

老王的大棚在村外的河湾里,杨经理去过多次。距离大棚还有十多米,杨经理把

车停了下来,看见路当中扯了一条横幅,上边写着“我是武汉返回人员,请不要靠近

我”。这时候,在大棚里的老王已经听到车的声音,戴着口罩从大棚旁边的铁房子里出

来了,大声说道:“杨经理,啥事?”

“大棚里还有其他蔬菜吗?能否再配一车?”

“黄瓜,番茄,柿椒,都有,差不多能装一车。价格跟其他大棚一样。”

“可以,要好的,这次不是超市上架,我打算捐给武汉。”

“好啊,你咋送?”

“发物流。”

“别搞那个,还是我送吧,我的车消过毒了,路线也熟悉。

“好,运费咋算?”

“说啥运费呢,给我加箱油就中。杨经理,老乡要问起,咋说呢?得有个由头

吧?”

杨经理歪头想了想,摘掉口罩,大声说道:“咱河南简称,豫,,,豫,字十五画,湖北

简称,鄂",鄂,字十一画,多出来的四画刚好是,心,的距离!所以,咱送的菜就叫,爱心

菜「

老王笑了,指了指路边他的货车。

杨经理转过脸去,这才看到车厢上悬挂着的横幅——“河南爱心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7期,有删减)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6.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棵白菜性在那儿,不知道老王发哪门子神经。

7.小说中的老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8.文章以“爱心菜”为题,有怎样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

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

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

氤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

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

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

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大地透亮,如片片黄绿色的海。江

西婺源、云南罗平、陕西汉中等地,因为油菜花,成为这个季节里令人向往的地方。

③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在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

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④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

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说花瓣如诗,只是我的看法,在蜜

蜂眼里,这花瓣,是它进食的餐桌。无以计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

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⑤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

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

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

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

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

抖落的花粉。

⑥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

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

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

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⑦此刻,天地间明艳安详,只有我忙着给蜜蜂和花儿拍照。眼前的油菜花,一门

心思开花。蜜蜂,也一门心思采蜜。

⑧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⑨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⑩在我的家乡渭北旱源,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

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

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填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⑪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油菜籽入仓后,一部分

置换成我们的衣服和书本费,剩下的,拿到油坊里去榨油。即便是自家地里产的菜籽

油,留给我们吃的也不多。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

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

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

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

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调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

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着整个屋子。

⑫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

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

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

食用调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⑬艺术品一样的油花卷上,有母亲的手纹,有她的想象力和对于子女的爱。工作

以后,我在西安的餐馆里多次吃到油花卷,面粉更白,外形更美,有的甚至加了巧克

力。但怎么吃,都没有记忆中母亲做的油花卷醇香。

⑭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

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

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7日,有删节)

9.本文写的是油菜花,而开篇却从迎春花、玉兰等写起,是否多余?为什么?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这花瓣,是它进食的餐桌。无以计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

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②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1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2.“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

道”一句含义深刻,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0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世界

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

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

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

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

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

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

收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

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

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

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

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

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鳏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

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

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

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

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

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

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

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

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

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

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

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

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

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幺亶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

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

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

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

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菖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

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二十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

把满胡硝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拳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

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

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儿,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四十岁时才得

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知道他有多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

谅父亲对木工活儿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

班”。大前年他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开起了一间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

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

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

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儿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

得锂亮锂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

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儿,村里也只剩下几

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看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

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

子、斧头运转飞快。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

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桑伯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纵。汗

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屏住了呼吸,眼眸深处

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

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统开,一行泪水

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儿,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嘴气,茶饭

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

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儿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

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家具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

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

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经儿子苦苦

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已有点儿暖意,桑伯细味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

头发白了很多。那把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教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把檀木靠

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擎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

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③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2)品味下面的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桑伯粗糙的手

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纵。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3)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沉的一杯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

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

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

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

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

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

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

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

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杯土

来,觉得好沉重,真的一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

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

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

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

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

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

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

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孱和着千

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

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

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

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

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

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

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

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

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

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梁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

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

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4)第⑨段写“我”将士“攥得好苦”,第2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

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

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

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

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

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

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

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

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

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

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

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

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镖镖整鞫的

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

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

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

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

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呀!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

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

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

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

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

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

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

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

(4)说说文中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思想感情。

(5)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雷雨声

[美]鲍勃・莫尔德

①对于密西西比州的布兰登这地方来说,五月份就热成这样是不正常的。A.南边的

地平线上,雷雨云很快聚成崇山峻岭似的云团,空气中一丝风也没有,潮气很重,手

掌心似乎可以搓出水来,一杯咖啡的功夫,天色已经暗下来,闪电狂舞着划过地平

线,雷声隆隆,遥远而低沉,不久大雨扑面而来,把我们从屋外赶进室内,恰逢电话

铃响了。B.妻子帕特拿起话筒,在这阴郁的天气里,她的脸上露出绝无仅有的欣喜。

②打来电话的是我们的儿子戴维,军用直升机飞行员。三个月前他自立谋生了,被

派往朝鲜,执行任务一年,驻扎在非军事区附近。

③戴维故意说得很高兴,反而使我们更清楚地感觉到了他的真实心境。二次大战期

间,我作为一名士兵,把漫长的时间打发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上,实在知道严重的

思乡病有什么样的症状。

④渐渐,交谈像良药一样提高了我们的情绪,接着,电话机旁的窗外响起了一声霹

雳。

⑤“什么声音?”戴维问,“炸弹吗?”

⑥“没什么,打雷。”帕特说,“这里都下了一个星期的雨了。”

⑦沉默。

⑧“戴维,”我问,“你走了吗?”

⑨“我在想妈妈说的话——‘没什么,打雷',你们知道我现在最想念的是什么吗?是

故乡的雷声。我们这里刮风下雨下雪,可从来不打雷。”

⑩“爸,记得我小时候吗?”他接着说。“我们俩是怎样躺在地板上聆听雷鸣的?为

了让我不害怕,你是怎样谈笑风生的?”

⑪“记得。”我说,努力克制自己,不让喉咙发哽。

⑫“现在能和你一起听一听雷声就好了。”他轻轻地说。

⑬刚刚打完电话,我就拿上我的磁带录音机、高尔夫大伞和一把木椅。“我去给儿

子录下一些雷声。”我对帕特说。

⑭“鲍勃,邻居们会说你疯了。”

⑮“戴维不会。“我说,走了出去。

⑯电光闪闪划过天空,如同焰火大表演,我坐在暴雨中的大伞下,录下了半小时的

密西西比最好的雷声,孤独的士兵永远也听不厌。第二天,我把磁带邮寄给戴维,简

书:“特别礼物。”

⑰三个星期后戴维又打电话来,这一次他已经心平气和。“爸,”他说,“你肯定想

象不到我昨天晚上都干了些什么。我邀请朋友到我房间举行一次雷声晚会,听录音的

时候,大家的反应都一样。开始是寂静,随后是一阵悲哀叹息,以为是令人厌烦的战

争之声。可当大家知道这是故乡的声音时,心情立即好转,我们如释重负,晚会变得

非常愉快,真不知该怎么说,这磁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还说,“现在我安心

了。谢谢你,爸!这礼物不落俗套,乡音解乡愁啊。”

⑱帕特和我也获得一种特别的回报,戴维在朝鲜的余下来的八个月里,我们发现自

己竟在渴望着暴雨。再也不把它们当作倒霉的天气而感到压抑愁闷了,我们开始对暴

风雨另眼看待。每一阵隆隆的雷声,都缩短了我们与远离家门的儿子之间的距离。

⑲哪怕雷声响在明尼苏达,如今戴维当战斗机教练员的地方,它仍然是天赐神授。

雷声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心心相连的一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30字)

(2)联系文章谈谈你对儿子“故意说得很高兴”中“故意”的理解,分析父亲却感觉到

了儿子的真实心境的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①从修辞或描写角度品析画线的A句。

②试分析画线的B句在文中的作用。

(5)“雷雨声”是人们熟悉的声音,但在本文中它有哪些深层含义?作者通过雷雨声

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璞①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

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

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

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

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

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

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

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

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

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

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

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

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

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

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

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

“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

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

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

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

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

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

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

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

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

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

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

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

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

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

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

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的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

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

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

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

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

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

学系的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现在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

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起图书馆,谈起清华,都认为清

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不能忘。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

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

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

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

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

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

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

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

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

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

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

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

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

名万家宝。

(1)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2)“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

愧”?

(3)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5)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6)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

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

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

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

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

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

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

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

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

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

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

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

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

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

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

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

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

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

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

《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

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

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

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

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

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

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

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

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3)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成都的卖水人

何满子

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

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

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

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

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

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

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

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

城,另一人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

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

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

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

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

疲劳,一是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

招呼用水的主人。

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

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

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

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

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

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

朔望①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

To

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连草鞋

也不穿一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么?不

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

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

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

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

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

职业道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

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

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

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

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选自《蓉城忆往》,有删改)

【注释】①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20.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

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21.第⑥段写了打牙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

简要分析。

22.将第⑦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

析。

23.本文选自何满子先生回忆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生活的《蓉城忆往》,作者将其

放入《蓉城忆往》可能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现代文拓展阅读】

胖子与瘦子

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

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锂亮,活像两颗熟

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

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

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

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

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

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

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

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

转了?发财了?结婚了么?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

赫……新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

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

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

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

纳法尼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奈尔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

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

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

烟盒!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

吗,原本是一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

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⑪“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勋

章。”

⑫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

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

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蟒缅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

的尖嘴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⑬“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

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⑭“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

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⑮“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

“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

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⑯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

要呕出来。他扭过脸,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

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

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

【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

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

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2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5.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的手提箱、大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