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8/24/wKhkGWeVIyWATPFkAAC1hlS9zzQ772.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8/24/wKhkGWeVIyWATPFkAAC1hlS9zzQ7722.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8/24/wKhkGWeVIyWATPFkAAC1hlS9zzQ7723.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8/24/wKhkGWeVIyWATPFkAAC1hlS9zzQ7724.jpg)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8/24/wKhkGWeVIyWATPFkAAC1hlS9zzQ7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古代世界的文明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提纲挈领·夯基固本[时空定位][总体特征]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人类文明逐渐产生。世界上形成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最早的地区文明。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这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伴随着暴力冲突或和平交流,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在漫长的中世纪中,西欧社会逐渐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为走向近代打下了基础。亚洲、非洲、美洲文明也都谱写了各自灿烂的一页。考向突破纵横捭阖·提升能力考向一世界上古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五年3考)知识整合一、亚洲和北非文明1.古巴比伦文明(1)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兴起过程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②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3)文明成果①政治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②法律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2.古埃及文明(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兴起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3)政治文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3.古印度文明(1)兴起过程①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②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③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2)种姓制度①形成: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②内容: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③影响: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波斯帝国(1)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2)疆域扩展: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3)巩固措施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4)结果:公元前4世纪晚期,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所灭。二、欧洲文明1.古希腊文明(1)自然环境: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兴起①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②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3)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4)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①特点: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②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③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④官员:大部分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⑤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公民审判员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5)斯巴达城邦的政治制度①特点: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②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③国王: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④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⑤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2.亚历山大帝国(1)疆域扩展:灭亡波斯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巩固措施①国王: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③文化:推广希腊文化。3.罗马共和国(1)疆域: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2)政治制度:贵族寡头政治①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②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③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④局限性: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3)法律:《十二铜表法》①背景: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②颁布:公元前450年左右。③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④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⑤评价: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4.罗马帝国(1)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2)政治制度: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3)结果: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三、非洲文明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考点整合[考查视角一]亚洲与北非文明典例1:(2023·浙江6月选考,17)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A图1图2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与图1相符,拜占庭帝国由罗马帝国分裂后的东罗马帝国发展而来,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与图2相符,A项正确;罗马帝国曾把整个地中海变为罗马的内海,图2不符合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一部分,图1不符合亚历山大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排除B、C、D三项。[考查视角二]欧洲文明典例2:(2024·浙江温州月考)公元前340年,雅典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一位下层女子因被指控亵渎神而面临死刑判决。然而,在辩护人的巧妙辩护中,他以动情的言辞将被告比作古希腊美丽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弟子,这一比喻深深触动了陪审团的心弦。最终,陪审法庭通过投票判决该女子无罪。这一案件最能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的灵活性 B.法律制度的严苛性C.宗教崇拜的普遍性 D.司法审判的公正性A解析:A此案中,陪审团能够听取辩护人的言辞并据此改变判决,显示了雅典民主制度中司法审判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考虑,不完全拘泥于法律条文。这与辩护人的成功辩护和陪审团的最终判决相吻合,故选A项。虽然案件最初按照法律应判处死刑,但陪审团的最终判决并未体现法律制度的严苛性,反而展示了法律执行中的灵活与变通,排除B项。虽然案件涉及亵渎神,但辩护人的比喻主要是为了打动陪审团,而非直接反映宗教崇拜的普遍性,排除C项。虽然陪审法庭的判决可能被视为公正的,但此案更多地反映了民主制度的灵活性和陪审团受情感影响的可能性,而非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排除D项。[考情分析]规律总结(1)考试题型:选择题(2)必备知识:古文明的政治、古代世界帝国的疆域等(3)关键能力:历史归纳与整理能力(4)核心素养:从古代帝国的疆域示意图切入,考查学生对帝国的识别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从雅典的案件切入,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关注了历史解释素养命题预测古埃及文明的特点;波斯帝国的王权;古罗马的法律与社会迁移应用1.(2024·江西卷,11)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D解析:D
材料讲述了古埃及人运用象形文字符号、图形解决土地丈量、地界划定及土地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体现了古埃及人崇尚实用精神,故选D项;材料未反映古埃及人擅长推理证明,排除A项;简明符号的运用只是古埃及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手段,并非其偏好,排除B项;推崇理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中,材料并没有体现理性思维,排除C项。2.下图为大流士一世下令在埃及制作的“大流士大帝”雕像部分信息解读。这些信息(
)A.宣扬了“君权神授”统治理念B.彰显了波斯帝国王权的强大C.反映了文明交流途径的多样化D.印证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B解析:B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国的国王,他在埃及制作的雕像基座左右两侧各有12个臣服国家的名称,据此可知主要目的是彰显波斯帝国王权的强大,展示其统治的威严和权力,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君主权力源于上天赋予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明交流的途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波斯与埃及的关系,未涉及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排除D项。3.(2024·浙江杭州月考)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作为女方结婚而附带的嫁妆,视为妻子对丈夫家的财产赠予,即使在婚姻关系解除后,该财产也无权要求返还。后来情况发生变化,约定返还制应运而生,即男女双方在婚姻缔结之时就约定,如果双方离婚,男方应当返还女方的所有嫁资。这一变化(
)A.反映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源于罗马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C.体现了法律面前男女平等的原则D.彰显了罗马民主制度日益完善A解析:A妇女从无权要求返还嫁妆到男方应当返还女方的所有嫁资,体现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反映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选A项;疆域扩大与女方嫁妆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古代罗马男子的地位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平等尚不能真正实现,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王政时代、共和时代的罗马实行君主制、贵族共和制,而非民主制度,排除D项。考向二世界中古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五年2考)知识整合一、中世纪的西欧1.封建社会的建立(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之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君主把征服的地区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封建制度。②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2)基本特征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2.封君封臣制(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容①地方领主(封君)为其家族和亲兵(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③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3)影响①孕育统一力量: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出现割据局面: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3.世俗王权的加强(1)背景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③中古中后期,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自治的推动。(2)表现①英格兰(议会君主制):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兰西(等级君主制):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水平1—2]概述中世纪王权和教会、议会之间的关系。(1)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基督教保证了王权的合法性,王权给予教会庇护,帮助它们扩展基督教,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二者在封建的经济、政治权益上有矛盾,二者也因此展开激烈的斗争。二者联合与斗争的最大影响是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2)议会与王权总体来说是相对立的关系,议会有力地限制了王权,贵族和教会在议会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英国《大宪章》的签署。但是,王权也与议会结合,支持国王,反对教皇,如法国三级会议。4.基督教会的宗教伦理与教化(1)产生与发展①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②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③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对欧洲人的影响①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③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3)教化①表现:宣讲教义,开办学校,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教会还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②影响: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5.法律(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2)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3)罗马法: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6.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1)庄园: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2)城市①途径:城市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城市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②方式: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③影响: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7.官僚制度: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二、中古时期的东欧1.拜占庭帝国(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2)强大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②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3)罗马法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②颁布: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③影响: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4)灭亡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②过程: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一度复兴→奥斯曼人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③标志: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2)被征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3)正式立国①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②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③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三、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1)建立的过程①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②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③帝国的建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政治统治①鼎盛时期,政治稳定。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③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大帝国建立①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②14世纪中期,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③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④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政治统治①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阶级关系: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3.日本(1)大化改新①背景: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②概况: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③结果: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2)幕府统治①背景: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②标志: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③内容: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④闭关锁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4.朝鲜(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2)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3)朝鲜王朝①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②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四、古代非洲1.东非文明(1)背景: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2)时间:10—15世纪。(3)代表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2.西非文明(1)马里: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2)桑海①兴起: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乘马里内乱崛起,击败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②衰落: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3.南非文明:津巴布韦(1)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2)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五、古代美洲1.玛雅文明(1)成就: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2)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2.阿兹特克文明(1)兴起: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2)鼎盛: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3.印加文明(1)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2)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考点整合[考查视角一]中古时期的西欧典例1:下表展示了不同时期英国各级贵族之间关系的变化,这表明英国(
)D时间契约内容11世纪受封者获得土地,依附于分封者并提供军事服役,所有土地所有者都向国王宣誓效忠14、15世纪作为依附者的扈从要在和平及战争时期为领主效忠服役,领主则为扈从提供年金,或者按日支付工资和膳食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议会权力得到普遍认可C.贵族势力迅速膨胀D.封建社会出现新的变化解析:D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英国以契约方式确定的货币代替封地成为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的主要手段,被称为“变态的封建主义”,其是英国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体现了英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故选D项;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以契约方式确定的货币代替封地成为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的主要手段,未体现议会权力的变化与贵族势力的膨胀,排除B、C两项。[考查视角二]中古时期的东欧典例2:(2024·浙江宁波期中)16世纪,伊凡四世规定,由国君直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此举(
)A.打击了大贵族并强化了中央集权B.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D.推动了统一的莫斯科公国的建立A解析:A国君直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这体现了以君主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将这些土地分封给小贵族,小贵族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经过伊凡四世的改革,大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故选A项;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发生于13世纪,排除B项;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仅凭伊凡四世将一些地区划归国君直辖并不能得出“推动了统一的莫斯科公国的建立”这一结论,排除D项。[考查视角三]中古时期的亚洲典例3: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行省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地区、属国,例如,欧洲的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是公国(封建制自治国家),门的内哥罗是一个神权政治的公国。奥斯曼帝国出现这一政治状况的重要背景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罗马帝国传统的延续C.苏丹制度的实施D.民族宗教因素的复杂D解析:D奥斯曼帝国境内除了行省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地区、属国,说明奥斯曼帝国境内存在多种政治形态,背景是奥斯曼帝国民族宗教因素复杂,故选D项;中央集权的强化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强,奥斯曼帝国境内存在多种政治形态反映的是民族宗教因素复杂,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奥斯曼帝国多种政治形态与罗马帝国传统有关,排除B项;苏丹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领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考查视角四]古代非洲与美洲典例4:(2024·浙江6月选考,11)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千米”。该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C.印度文明 D.印加文明D解析:D
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与材料“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信使接力传送”相符,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考情分析]规律总结(1)考试题型:选择题(2)必备知识:中古欧洲、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文明成就(3)关键能力:历史情境分析能力(4)核心素养:从中世纪英国各级贵族之间的关系切入,考查封建社会的新变化,关注了历史归纳能力及历史解释素养;从伊凡四世的改革切入,考查伊凡四世改革的影响,关注了历史分析能力及史料实证素养;从奥斯曼帝国的国家治理切入,考查奥斯曼帝国的国家概况,关注了历史因果分析能力及时空观念;通过道路及驿站切入,考查印加文明,关注了基础史料与相关文明的对比分析能力命题预测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大化改新迁移应用1.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的《麦尔森法令》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西法兰克王国(
)A.封建领主制的加强B.奴隶制度的复兴C.民主制度的初步建立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电视包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单作用液压举升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染料着色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光电直读单色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企业产权并购策划合同格式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租赁合同履行与监督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生产辅料采购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会所装饰项目施工合同
- 2025年办公楼工程合同样本
- 2025年仓储租赁合同重要
- 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三年级下册全册书法教案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2023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和补充要求编制)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研学课程设计计划
- 会议记录表格样本
-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方案
- 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临床用药解读
- 《手语基础学习》课件
- 建筑材料包销协议书
-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