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
编制说明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项目于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按照《国中医药法
监法标便函[2015]3号“关于印发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
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
专家指导组。经个人报名、脊柱推拿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2015年2月底成立了脊柱推拿项
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开展了文献研究、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
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等工作,并在项目工作组多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治
未病”标准制修订编写规则,完成了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
柱推拿》的草案,包括脊柱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禁忌症以及参考文献和说明等部分。经专家指导组审核后,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上开展为期
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送审稿。现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
柱推拿》编制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完成、协作单位
1任务来源
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印发
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
知”》,立项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项目制修订工作,其中技术操作及特色方法
调理项目37项,包括脊柱推拿项目,项目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市中和亚
健康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项目负责人葛明。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总体指导、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中华中医药学会
组织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标准专家指导组及脊柱推拿专家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和项目执行
督导。
2完成、协助单位
完成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北京东方医院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2月底在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标准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组建了脊柱推拿项目工
作组。随即开展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工作。
2015年4月工作组成员参加了在广州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
未病标准项目工作培训会。会议主要安排了标准化工作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015年5月工作组在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标准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填写了《中医治
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项目任务书,报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
规与监督司签字盖章批准。
2015年6月,参加了在天津召开的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组第一
次会议,听取了各个项目的工作进度,给出了指导意见,并对前期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培训。
2015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
开了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联合申报项目单位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进行了任务分工,
并给出了各项目的制修订方向。
2015.08,参加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执笔人培
训会,会议对执笔人进行规范编写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
2015年9月,工作组完成了文献研究,初步形成了标准修订方向与修订稿。
2015年12月,在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标准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开展了脊柱推拿文
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AGREEⅡ工具)。
2016年4月召开第一次专家共识会议,本次会议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
修订方向为靶点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
2016年5月,完成了两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形成了文献研究总结、调查问卷分
析总结、标准修订草稿。
2016年7月底,在呼和浩特参加了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组资料
审查会,汇报了当前工作情况,明确了之后工作任务。
2016年8月召开第二次专家共识会议,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内容编写
为靶点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
2016年9月,召开第三次专家共识会议,就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的一致
性检验方向及文稿内容为靶点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
2016年9月,项目工作组向35位同行业专家进行意见征求,收到24位专家的29个
意见,返回后按照“询证”的原则,项目组对意见决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形成修改后
的初稿。
2016年9-10月,编写一致性检验稿并制作一致性检验表;与10家临床医疗机构合作
进行了203例一致性评价,并与规范进行对比,撰写了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2016年10月,项目工作组认真讨论了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反馈的
意见,对评价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形成初稿。
(三)指南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1指南(规范)工作组成员:
组长:葛明孙涛
组员:朱嵘、陈守强、马文杰、张铁峰、怀银平、尤元敏、王凌云、游熊
姓名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课题中的分工
负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
责葛明男主任医师统筹协调,工作安排
附属医院
人
组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
孙涛男主任医师统筹领导,组织专家
长学研究院
秘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各阶段组织协调,组织专家,
马文杰女主任
书学研究院召开会议
朱嵘男研究员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统筹领导,组织专家
副科长主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
张铁峰男统筹领导,组织专家
医师附属医院
科长副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组织协调,组织专家,召开
陈守强男
组医师附属医院会议
员文献查阅,文稿修改,编写
怀银平女硕士研究生湖南中医药大学调查问卷并统计,组织进行
一致性检验等
文献查阅,文稿修改,编写
游熊男硕士研究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调查问卷并统计,组织进行
一致性检验等
文献查阅,文稿修改,编写
尤元敏女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学
调查问卷并统计等
文献查阅,文稿修改,编写
王凌云女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学调查问卷并统计,编制说明
书写等
2咨询认证/同行评价专家:
专家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
何清湖男副校长/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
于天源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荣谦男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罗会斌男社长办公室主任中医药出版社
马波男副校长/教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孙德仁男教授山西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
杨涛男讲师河南中医药大学
巴元明男主任湖北省中医院
王晓梅女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肖伟男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樊新荣男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
冮顺奎男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晏青男主任石家庄市中医院
张欢男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
何丽云女研究员
研究所
李炜弘男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梅妍女主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欧江琴女副主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全亚萍女主任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石陨女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赵晓山男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明男主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吴明霞女主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周京华男副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
周运峰男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汤小虎男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属医院
3问卷调查专家:
姓名性别职称/职务单位
巴元明男主任湖北省中医院
曹东义男主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樊建平男主任邯郸明仁医院
樊新荣男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
冮顺奎男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郭海英女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
何华女主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
何丽云女研究员
究所
何渝煦女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贾跃进男主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铁浪男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
李炜弘男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林慧光男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
刘朝圣男副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
刘力男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
刘为民男副研究员
究所
刘文华男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陆小左女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
梅妍女主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欧江琴女副主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全亚萍女主任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石陨女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汤小虎女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唐利龙男副教授宁夏医科大学
唐志书男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
童锡刚男总经理上海莱香化妆品公司
王光安男副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王健平男副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静怡女主任陕西省中医医院
王晓梅女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吴明霞女主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肖伟男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徐荣谦男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晏青男主任石家庄市中医院
张欢男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明男主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
张晓天男主任
中心
赵晓山男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周京华男副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
周运峰男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陈守强男副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孙德仁男主任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标准编写原则
本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按照“能够为中医行业内实际应用,
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与国际指南接轨”的要求,采用本团队研究形成的循证性中
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技术方法开展脊柱推拿的研究。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编制本标准的前提,也是保障标准质量的基础。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
循科学性原则。
本项目组广泛调查了国际形成循证标准证据的方法,提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文献研
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专家会议法”三法合一的研究方法,保证
了诊疗标准的科学性。
项目组制定了中医循证标准研制的“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综述”、
“文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文献检索”按国际通行要求方法进
行,要求查找古今中外与脊柱推拿相关的文献;“文献综述”提出了保证标准研制质量的工
作要求;在“证据等级的确定”这一环节,“文献评价和证据等级的确定”主要采用世界卫
生组织(WHO)等推荐的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统,即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的系统,其中推荐等
级分为强推荐与弱推荐两级。强推荐的方案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小、个性化程度低的方案,
而弱推荐方案则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大、个性化程度高、患者价值观差异大的方案。
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国际广泛应用的Delphi法为基础加以改良,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具体
情况,提出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调查专家遴选办法、各轮问卷的形成方法、答卷数据处理
的统计分析方法,使之成为有效凝聚专家共识的方法。
“专家会议共识法”邀请了以中医推拿学专家为主,相关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学科专家、
标准研究方法学与中医文献学专家、管理学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论证组召开专家论证会,就项
目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形成的标准草稿,特别是其中存有争议、有待讨论、
商榷的内容,请专家们给出较客观的和专业化的意见,形成本标准初稿。
2实用性
本标准研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脊柱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
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能够规范各级各类医院及保健机构提供脊椎推拿疗法治未病技
术临床操作,指导相关医师及保健人员正确使用脊椎推拿疗法防治疾病,使脊椎推拿应用更
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不仅查找了相关大量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国内外诊疗文
献、学术著作与教材等,将相关论述经文献综述形成的参评因子组成调查问卷,调查了分布
于全国各地区以中医推拿为主的专家,集中他们的意见,再经过专家论证和行业专家广泛征
求意见,将形成的评价稿邀请10家临床医院做了203例临床一致性评价,所有主要评价项
目的一致性均达到90%以上。使本标准从研制过程到结果保证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规范性
本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技术操作与特色疗法指导组的要求,主要参照《ZYYXH/T473-2015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标准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标准制修订技术要求
(试行)》以及已经颁布的各项相关标准、标准实施。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和
文献评价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方法、专家论证会方法、临床一致性评价方法等,均按照国际
比较公认,以及本团队长期研究形成、为《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
临床诊疗标准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标准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所采纳的方法进
行。保证了本标准的研制方法,包括技术方法及形成的标准规格体例、名词术语、语言文字
等的规范性要求。
(二)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论据
1规范的主要内容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共有11个组成部分: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
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常见亚健康状态脊柱推拿的操作方法、注意
事项、禁忌症。
2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方法
(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
以脊柱推拿、脊柱推拿施术部位、脊柱推拿体位、脊柱推拿介质、耳鸣推拿、腰腿
痛推拿、失眠推拿、早泄推拿、便秘推拿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新平台(CNKI)、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6年;选择中医
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
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检索结果合并查
重后初步得到文献20368篇,经阅读筛选后得到文献253篇,提取RCT文献52篇,最终
纳入文献22篇。
在基于文献研究确定调查问卷,调查获得最终结果后,以问卷结果确定的指导原则、准
备工作、常见亚健康状态脊柱推拿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再进行一次检索,以防止
漏检,并获得高质量的证据。
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阅读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文
献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研究为主。主要选择:已发布的指南、规范、标准及教材,最新随机
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准备纳入调查问卷者等。排除包括不足以
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床报道,非名老中医的、未取得广泛共识的
自拟方的临床报道。
(2)文献的评价和分级
本规范的循证医学推荐方案的证据等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推荐的
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系统,
即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的系统,其中推荐等级分为强推荐与弱推荐两级。强推荐的
方案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小、个性化程度低的方案,而弱推荐方案则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大、
个性化程度高、患者价值观差异大的方案。本《规范》推荐方案仅将目前获取到的最新证据
以附件形式列在操作规范后面,供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使用者参考。推荐方
案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等级如下:
证据质量分级(GRADE分级)
证据质量高:A
证据质量中:B
证据质量低:C
证据质量极低:D
证据质量分级(Delphi分级)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古今专家共识:III
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中医专家共识:IV
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共识:V
推荐强度等级
支持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强推荐:1
支持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弱推荐:2
(3)文献研究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选取质量较高、
技术先进、有效性好、安全性好的临床文献资料作为循证证据的主要来源,撰写文献研究总
结。
(4)问卷调查
项目工作组在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2010版基础上,根据文献研究总结
研讨后,采用Delphi法,撰写专家调查问卷,向按标准遴选出的专家作两轮问卷调查。专
家遴选的标准:对推拿擅长的临床专家,包括部分中医文献研究学者在内,精通本学科的业
务,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级职称和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有兴趣和能够坚持完成数轮专家
调查,遴选专家时同时考虑到专家分布的地域性。两轮各回收问卷21份,共回收42份问
卷。
对专家答卷的统计分析,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主要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x、
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按照数理
统计结果分析汇总专家意见,由第一轮调查问卷形成第二轮调查问卷,再总结形成了中医治
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草稿。
(5)专家论证会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4月、8月及9月召开三
次专家论证会,会议就工作组提出的标准草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进
行充分论证,对草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工作组汇总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形成了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初稿并报送专家指导组。
(6)同行征求意见
项目工作组于2016年9月通过筛选与规范相关的单位,对脊柱推拿有研究的专家35
位,并进行意见征求,收到24位专家的29个意见,返回后项目组按照“询证”的原则,
逐条讨论了专家们的意见,提出了采纳、不采纳的意见及理由,以之为据,对初稿进行了修
改,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的评价稿。
(7)临床一致性评价
项目工作组于2016年8-10月,编写一致性检验稿并制作一致性检验表;在专家指导
组指导下,选取了不同地域10个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开展符合本标准内容的病例203
进行一致性评价,并与规范进行对比,撰写了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认真研讨,修改、补充
有关材料,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草案,报送中华中医药学会。
开展一致性检验的单位包括:义乌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市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俊童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百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太和堂
国医馆、台州市中医院、山西省大同市中医养生保健学会、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娄
底骨伤医院、中山市古镇医院。
3确定指南主要内容的依据
脊柱推拿修订各阶段的程序、技术方法及要求符《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
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的规
定。
所有的名词术语要求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符合相关中国国家标准(已有国际标准者
按国际标准),西医学名词术语符合相关国际标准或中国标准。其他科技术语、名词及名称
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三、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项目工作组研究形成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
性标准没有冲突,并且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已有的国际、国内标准,使文本内容符合规范,
言之有据。
四、重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指南文献研究完成后,制订了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两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征求
专家意见,两轮分别收回21份专家反馈的答卷。专家们基本认可问卷中的内容,对一些具
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课题组再查找文献,并结合相应领域专家意
见,对文稿进行了修改。形成的指南草稿经专家论证会论证,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
修改,形成的修改稿再送专家指导组论证,经指导组审修形成初稿,再开展了临床一致性评
价,根据专家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研讨,采纳,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草案。现将专
家们的意见及处理经过和依据汇总如下:
1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
2016年5月底,项目工作组对推拿擅长的临床专家,包括部分中医文献研究学者在内,
精通本学科的业务,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高级职称和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有兴趣和能够坚
持完成数轮专家调查,遴选专家时同时考虑到专家分布的地域性。两轮各回收问卷21份,
共回收42份问卷。两轮专家调查对指南修订问卷内容基本认可,但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修
改意见:
1“脊柱推拿”的定义不明确。
2文本整体内容思路不清晰,比如“指导原则”的内容出现了适应症等。
3“4准备工作”中大部分内容也是操作,应列入“5操作方法”。
4传统脊柱推拿和现代常规脊柱推拿的区别在哪里,还有常见亚健康状态的脊柱推
拿,三者若说不出区别,为何要分别列出?
5编制说明不完善,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也未阐述文献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
6前言中要介绍清楚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与文中内容呼应。
7指导原则中的“施术原则”实质上是安全性原则,建议与安全性原则合并。
2专家论证会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草稿完成后,于2016年4月、8月及9月召开三
次专家论证会,会议会议上专家们积极发言,就工作组提出的标准草稿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
讨,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论证,专家们总体上对项目工作组提交的草稿给予了肯定,
认为草稿已比较成熟,可以作为此次指南修订文本的基础。对于草稿中的若干具体内容,专
家们通过讨论基本上达成共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详见附件三:中医治未病
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专家共识会会议纪要)
3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项目工作组在进行文献查阅、文献总计、问卷调查后形成规范草案,并与2016年4-9
月进行了三次专家论证会,同时期9月又进行了行业专家征求意见,通过筛选与规范相关
的单位,对脊柱推拿有研究的专家35位,并进行意见征求,收到24位专家的29个意见,
返回后项目组按照“询证”的原则,逐条讨论了专家们的意见,提出了采纳、不采纳的意见
及理由,以之为据,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的
评价稿。
4临床一致性评价
项目工作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文件的要求于2016年8-10月,编写一致性
检验稿并制作一致性检验表;在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选取了不同地域10个医疗机构作为评
价单位,开展符合本标准内容的病例203进行一致性评价,项目工作组对病例调查表和一
致性测试报告做了认真的汇总统计,并与规范进行对比,撰写了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认真
研讨,修改、补充有关材料并撰写了一致性评价总结。(见附件五: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
范脊柱推拿一致性评价总结)
五、作为推荐性指南的建议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是2010版标准的更新,应作为推荐性指南使用,
规范养生保健行业内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的工作开展,指导从业人员开展脊柱推拿
保健推拿服务工作。
六、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项目研究形成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经审查批准发布后,需要采用多
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
1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行业内的推广和贯彻实施工作。
2举办标准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脊柱推拿专业人员,促进标准的
宣传、推广和应用。
3利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这两个
学术平台,在其所开展的各种国内、国际学术活动中加以介绍。
4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标准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宣传、推广,并吸收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5通过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各养生保健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七、应用时的促进和阻碍因素
本标准通过各级审评后,将作为全国中医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应用时,将会得到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推荐,并通过举办的标准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
学术会议演讲、学术期刊刊载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在全国的推广应用。
由于中医药行业的特点,自古有各家学说,现代有多个学术流派,且医院对治未病科室
的不重视,以及养生保健机构的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可能对于本标准的广泛推广应用形成阻
碍。经过长时期对于中医药标准化认识的逐渐统一,脊柱推拿学术发展所形成的临床趋同性
提高,以及标准的更新,标准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就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
八、废止现行有关指南的建议
本规范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2010版的修订版,反映了近年来脊
柱推拿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专家共识,以比前版更为科学、规范、严格、实用的要求形成
了新版循证性脊柱推拿标准规范。自本指南经审查批准发布后,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
规范脊柱推拿》2010版自动废止。
九、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建议在本标准发布实施3~5年后,要依据临床研究的进展和技术方法的进步,对本标
准进一步补充、修订、更新。
附件一: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答卷总结分析......................................................................15
附件二: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答卷总结分析......................................................................28
附件三:专家共识会会议纪要..............................................................................................40
附件四: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43
附件五:最终纳入系统评价RCT文献资料提取表............................................................46
附件六:一致性检验结果汇总表..........................................................................................49
附件一: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答卷总结分析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项目工作组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和德尔菲法(Delphi)的要求,建立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课题组认真讨论,针对本
研究主题即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列出了脊柱推拿的常见范围、特点、常用的
推拿手法,供各位专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或研究心得,对各项指标赋予分值,并用文字提
出补充修改意见和建议。
脊柱推拿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于2015年7月23日网上发出,共发给30位经遴选的专
家征求意见,至8月1日为止,共收到21位专家的答卷。现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
柱推拿(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21份答卷总结分析如下。
1专家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专家积极系数
1.1专家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
21名专家的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情况见表1。
表1脊柱推拿第一轮问卷调查专家个人信息登记表
性别年龄(岁)
男女平均年龄(均值±标准差)30+~4040+~5050+~6060+~80
1294593
50.23±9.07
57.1%42.9%19.0%23.8%42.9%14.3%
学历
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其他
9372
42.9%14.3%33.3%9.5%
职称
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副研究员其他
8311511
38.1%14.3%52.4%23.8%4.8%4.8%
专业工作年限平均
5~1515+~2020+~2525+~3030+~3535以上均值±标准差
432642
19.0%14.3%9.5%28.6%19.0%9.5%24.8±9.3
学会任职
一级学会理事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52334
23.8%9.5%14.3%14.3%19.0%
导师29.5%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人419.0%
硕导838.1%
研究生导师
博导419.0%
备注:括号内为各项所占百分比。
1.2专家积极系数
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自2015年7月23日以邮件形式寄出30份问卷,至2015年6月
12日,共收到21位专家回信,专家调查问卷回收率为70%。
2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
2.1专家调查问卷的组成和评价办法
2.1.1专家调查问卷的组成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表主要分为7个部分:脊柱推
拿“治未病”范围部分,脊柱推拿的特点部分、脊柱推拿的指导原则部分、脊柱推拿准备工
作部分、脊柱推拿常用方法部分、现代个性化脊柱推拿部分、脊柱推拿禁忌症部分和脊柱推
拿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措施部分。其中有几部分又细分为数小部分。每一部分后都请专家
用具体文字列出补充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在问卷最后请专家列出关于脊柱推拿证据强度高的
文献。
2.1.2评价办法
专家调查问卷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办法统一采用:不列入、可列入和须列入,分别赋予0
分、1分和2分。
2.1.3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采用Delphi法对专家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即使用专
家意见集中程度指标、专家意见协调指标对问卷中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集中程
度的观察指标,采用均数(x)、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进行评价。均数、等
级和的分值越大,则提示该指标在相应部分中的地位越重要,专家的意见越集中;不重要百
分比越大则提示该指标在相应部分中的不必要性越大,重要性就越小,可作为指标删除的依
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观察指标,采用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变异系数的数值越小,
则提示专家对该指标重要性评价的一致性越高,专家协调程度就越高。
2.2专家调查问卷分析
共分为7部分。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围部分,脊柱推拿的特点部分、脊柱推拿的指导
原则部分、脊柱推拿准备工作部分、脊柱推拿常用方法部分、现代个性化脊柱推拿部分、脊
柱推拿禁忌症部分和脊柱推拿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措施部分。
2.2.1脊柱推拿疗法“治未病”范围
脊柱推拿疗法“治未病”部分共有12个指标,专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详见表2。
表2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围部分
指标XRSCV
心脏神经官能症
1.050.29220.77
颈源性头痛
1.710.05360.33
糖尿病
10.33210.84
膈肌痉挛
10.29210.77
遗精、阳痿
1.140.19240.64
神经衰弱
1.620.00340.31
肥胖
10.29210.77
产后乳汁不足
1.10.24230.70
功能性耳鸣等
1.240.14260.57
后天性假性近视
1.050.29220.77
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闭经
1.380.10290.48
亚健康状态调理
1.860.00390.19
表2所示,脊柱推拿“治未病”范围包含12个指标:其X依次为1.05、1.71、1、1、1.14、
1.62、1、1.1、1.24、1.05、1.38、1.86;R值依次为0.29、0.05、0.33、0.29、0.19、0.00、
0.29、0.24、0.14、0.29、0.10、0.00;S依次为22、36、21、21、24、34、21、23、26、
22、29、39。其CV值分别为0.77、0.33、0.84、0.77、0.64、0.31、0.77、0.70、
0.57、0.77、0.48、0.19。由统计数据分析可知,专家认为这12项指标在该部分中重要
性高,但心脏神经官能症、肥胖、后天假性近视专家分歧较大。
2.2.2脊柱推拿的特点
脊柱推拿的特点共有4个指标,专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详见表3。
表3脊柱推拿的特点
指标XRSCV
手法独特,疗效显著
1.570.10330.43
适应症广泛
1.520.00320.34
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
1.520.14320.49
吸收现代科学知识
1.480.10310.46
据表3所示,4个指标X依次为1.57、1.52、1.52、1.48;R依次为0.10、0.00、0.14、
0.10;S依次为33、32、32、31。由统计数据可知,专家认为这4个指标均比较重要。其
CV依次为0.43、0.34、0.49、0.46,可知该4个指标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协调程度高;
2.2.3脊柱推拿的指导原则
2.2.3.1脊柱推拿的手法指导原则
脊柱推拿共有4个指标,专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详见表4。
表4脊柱推拿的指导原则部分
指标XRSCV
先轻后重1.520.05320.39
先放松肌肉,再整脊,最后放松
肌肉1.570.05330.38
施术过程中持久有力,均匀柔和1.480.10310.46
实施整复手法时要求“稳、准、
巧、快1.570.10330.43
由表4可知,脊柱推拿指导原则部分包括4个指标。其X值介于1.48~1.57之间,R值
介于0.05~0.10之间,S值介于31~33,说明这4项指标在该部分中的地位较重要;其CV
值介于0.39~0.46之间,提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为一致。
2.2.3.2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时间
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时间部分共有4个指标,专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详见表5。
表5施术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时间
指标XRSCV
2分钟0.140.9033.35
5分钟0.620.62131.40
10分钟1.190.33250.78
15分钟0.520.62111.43
30分钟0.290.8162.25
据表5可知,其中10分钟和15分钟其X值介于0.14~1.19之间,S值介于3~25,R
值除10分钟外都介于0.62~0.90,说明这两项较为重要。各CV值均较大,大于0.78,提示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低。
2.2.4准备工作
受术者准备工作分为两部分,受术者体位选择原则及常用体位见表6、表7。
表6受术者体位选择原则
指标XRSCV
受术者无不适感
觉
1.620.05340.36
施术者施术方便
1.330.05280.43
有利于手法操作
1.520.00320.34
减轻体力消耗
1.10.19230.64
据表6显示,各指标均值、S均较高、CV值低,说明专家对此4项的意见协调程度较
高,认识较一致。
表7常见体位选择
指标XRSCV
俯卧位
1.750.00350.25
仰卧位
1.10.29220.77
端坐位
1.350.10270.50
侧卧位
1.30.10260.51
如表7所示,常见体位中俯卧位、端坐位、侧卧位均值较高、分别为1.751.11.35、
1.3,CV值除仰卧位外分别为0.250.500.51,专家意见较一致。仰卧位CV值为0.77,
意见分歧较大。
表8脊柱推拿常用介质
指标XRSCV
麻油
1.050.33210.84
红花油
1.40.00280.36
凉茶水
0.850.38170.96
滑石粉、痱子粉、爽身粉
1.250.19250.63
由表8可知,常用介质中麻油、红花油、凉茶水、滑石粉的X分别为1.05、1.4、0.85、
1.25,CV值分别为0.84、0.36、0.96、0.63。提示专家对麻油、红花油、凉茶水意见
分歧较大,对滑石粉等意见较为统一。
2.5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包括传统脊柱推拿、现代常规脊柱推拿。传统脊柱推拿中包括脊背推拿、颈部
推拿、脊背推油、踩背四项。分别列述如下。专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详见表9-14。
表9脊背推拿
指标XRSCV
体位
受术者俯卧1.750.00350.25
施术者立于按摩床一侧1.750.05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无息投资借款合同书示例3篇
- 2025版房地产项目土方挖填施工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个人带车库带私人泳池房产交易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桡动脉止血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多功能推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液槽密封式高效送风口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流程行业无线自动化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并网型微型逆变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2025版智慧医疗项目共同垫资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厨师职业培训学院合作办学合同4篇
- 《组织行为学》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 护理指南手术器械台摆放
- 肿瘤患者管理
- 2025年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窒息的急救解读课件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27张课件
- 人教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