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_第1页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_第2页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_第3页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_第4页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C04

团体标准

T/CIXXX—2024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Specificationforpostpartumpelvicrepair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征求意见)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T/CIXXX—2024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产后骨盆修复的错位类型、修复准备、修复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产后骨盆修复康复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骨盆pelvis

连接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由后方的骶、尾骨、左髋骨和右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

髋骨hipbone

构成骨盆外侧半的向上扩展的大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尾骨coccyx

脊柱最低的两块骨,略呈三角形,由3节~5节尾椎愈合而成,下端尖,上端为底。

骶骨sacrum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

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

髂骨ilium

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

坐骨ischium

由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组成,构成髋骨后下部。

耻骨pubis

位于骨盆前方的两块骨头,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中间有空隙,靠韧带及纤维

软骨组织联接起来,这个区域为耻骨联合。

1

T/CIXXX—2024

4错位类型

概述

4.1.1女性骨盆正常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女性骨盆正常结构示意图

4.1.2女性产后骨盆旋移及肌肉、内脏移位等错位类型包括髋关节半脱位、双髂骨错位、骶骨错位、

尾骨错位、耻骨错位、坐骨错位、腹直肌分离、肋弓错位、子宫下陷、骨盆闭合不全、耻骨闭合不全。

髋关节半脱位

髋关节半脱位分为7类: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平移、向后平移、向外平移、内旋、外旋。

双髂骨错位

4.3.1双髂骨错位按是否上下旋移、是否内收外扩两种维度分类。

4.3.2是否上下旋移包含前上旋、中正位、后下旋三个位置,是否内收外扩包含内收、中正、外扩三

个位置,除中正位为正常位置外,共8类错位。

骶骨错位

4.4.1骶骨错位按冠状面、矢状面、中轴、左斜轴、右斜轴五个维度分类。

4.4.2冠状面有左垂直侧摆、中正、右垂直侧摆三个位置,矢状面有前倾、中正、后仰三个位置,中

轴有左后旋、中正、右后旋三个位置,沿左斜轴有右上前倾、中正、右上后倾,沿右斜轴有左上前倾、

中正、左上后倾,不同的五个维度分别三种排列,共243种排列,除去一种全中正位,共242种错位。

尾骨错位

错位类型与骶骨相似,以尾骨后仰和左右垂直侧摆居多。

耻骨错位

耻骨的位置由两侧髂骨决定,每一侧髂骨有9种排列,左右耻骨除正常位置外共80类错位。

2

T/CIXXX—2024

坐骨错位

错位类型与耻骨相同。

腹直肌分离

肚脐上下腹直肌分离情况超过2cm。

肋弓错位

左右肋的水平高度、前后距离不一致。当双侧都有功能障碍时,经呼吸动态测试肋骨开合,进行两

边对比,第1肋~第5肋对比前后向直径是否一致,第6肋~第12肋对比横向直径是否一致。

子宫下陷

子宫位置下陷。

骨盆闭合不全

4.11.1骶髂关节闭合不全,骶髂关节部位缝隙增宽,超过5mm为骨盆闭合不全,髂棘间距同时增宽。

4.11.2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增宽。

耻骨闭合不全

正常耻骨联合距离为4mm~5mm,耻骨联合部位缝隙增宽,超过5mm为耻骨闭合不全。

5修复准备

基本要求

操作医师的手卫生应符合WS/T313的规定,操作环境卫生消毒应符合GB15982的规定。

信息登记

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生产情况、既往病史等。

触诊评估

5.3.1骨性结构触诊

5.3.1.1骨盆前面触诊包括:

——双侧髂前上棘是否左右高低前后对称;

——耻骨联合观察:注意凸起、凹陷、左右高低前后比较,评估联合的对称性。

5.3.1.2骨盆后面触诊包括:

——双侧髂嵴比较:观察高低、前后、内外及对称性,注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髂嵴上缘观察:检查是否有凹陷空隙,或向前伸向腰内的情况;

——双侧髂后上棘、坐骨结节比较:对称性、高低前后内外比较,注意是否存在翘起、低下、偏

内、偏外、高低前后等异常;

——骶髂关节:评估关节间隙宽窄异常情况;

——骶尾椎状态:观察腰骶角的状态,评估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5.3.1.3骨盆整体状态触诊包括:

3

T/CIXXX—2024

——评估骨盆本身的状态:是否存在歪臀斜胯、翘臀、扁平臀等情况,以及髋关节左高右低的倾

斜状态;

——评估骨盆上结构状态:检查胸腰椎是否侧弯,生理曲度异常,双侧肋骨是否内外上下前后对

称,肩胛骨是否上下内外移位,是否旋转,是否凸起凹陷;

——评估骨盆下结构状态:股骨内收外展角度,比较股骨头上下前后位置,分析双下肢长短情况。

5.3.2软组织状态触诊

5.3.2.1骨盆相关肌肉软组织包括:

——腹部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腰部肌肉:髂腰肌、腰方肌、竖棘肌、背阔肌;

——臀部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

方肌;

——腿部肌肉: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耻骨肌、长收肌、

短收肌、股薄肌;

——肛周肌肉:肛提肌、尾骨肌、肛门外括约肌;

——尿生殖区肌肉;

——浅层肌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

——深层肌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阴道括约肌。

5.3.2.2触诊骨盆相关肌肉软组织的驰张、僵硬、凹凸不平、牵拉紧绷、条索结节等状态,评估这些

软组织变化是否与骨性结构相关。

5.3.3其他结构状态触诊

其他结构状态触诊包括:

——胸腰椎、肋骨、肩胛:触诊旋转、侧弯、曲度异常,以及肋骨、肩胛的突起、凹陷情况;

——股骨、下肢:触诊股骨内收外展角度,比较股骨头上下前后位置,分析双下肢长短情况。

告知

告知患者触诊评估的结果、修复治疗的目的及预期、修复过程的配合要点,取得患者或家属签署的

治疗知情同意书。

修复预备

5.5.1垫好一次性治疗单,嘱患者更换一次性治疗服,并于操作床上取舒适体位,必要时使用围帘遮

挡。

5.5.2为进行局部按摩放松,包括腰部肌肉、双侧臀部肌肉和大腿后侧肌肉群。

6修复方法

髋关节半脱位

以左侧髋关节错位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右手从内侧绕抓住患侧大腿进行拉伸与松动,左手拇

食指控制髋关节进行复位,两手配合,同时调整髋关节内外旋转。当左手触诊已经到位,右手送大腿归

位即可。

双髂骨错位

4

T/CIXXX—2024

6.2.1嘱患者先做数个快速扭腰动作。

6.2.2确定轴点位置在腰骶关节、支点位置在髂前上棘。

6.2.3患者取侧卧位,医师根据错位类型施行相应手法,髂骨前上旋推坐骨结节后侧,后下旋推髂后

上棘,髂骨内收推坐骨结节外侧,髂骨外扩推髂前上棘的外缘。

骶骨错位

6.3.1若左侧上移型垂直侧摆,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立于右侧将双下肢右侧摆,推右侧髂骨,同时嘱

患者进行深呼吸。

6.3.2若左侧后旋,患者取左侧在上侧卧,左腿屈曲90°,医师左手推患者交叉于胸前的双手,右手

豌豆骨向前向内推第二骶骨左侧块。

6.3.3若骶骨后仰,医师上推患者骶一棘突的下缘;若骶骨前倾,医师下推患者骶三棘突的上缘。

尾骨错位

6.4.1判断尾骨是否偏歪(垂直侧摆),医师通过在尾骨尖采用一推一拉手法矫正偏歪。

6.4.2若尾骨前倾,医师轻推尾骨尖,随着患者呼吸归位;若尾骨后仰,嘱患者配合呼吸,医师在患

者呼气时发力,用拇指指间关节上拉尾骨上关节突,另一手拇指中指分开臀部软组织,减去尾骨回位阻

力。

耻骨错位

髂骨归位后,耻骨即可归位。医师通过触诊检查,确认髂骨、耻骨、坐骨三个体表解剖位对称。

坐骨错位

髂骨归位后,坐骨即可归位。医师通过触诊检查,确认髂骨、耻骨、坐骨三个体表解剖位对称。

腹直肌分离

医师通过手法收窄髂骨耻骨、收窄肋骨,使腹直肌两侧收窄,在腹直肌腹部进行内推动作,使腹直

肌进一步收窄,嘱患者配合肌力训练。

肋弓错位

医师通过双手的正确着力点和角度,随呼吸推进去肋骨,再量角度以改善。

子宫下陷

医师通过腹部内脏升提动作、振腹手法,使子宫上移归位收紧。

骨盆闭合不全

6.10.1松动骶髂关节,放松韧带,修复骶骨后翻,进行卧侧腿挤压(90°,3s~5s,2处)、侧卧

旋腿挤压(90°,腰旋转)、侧卧旋膝挤压(屈上腿90°,使用手臂、胸口,拉床挤压);修复骶骨

前倾,进行侧卧挤压法(垂直90°,上部挤压髂骨翼侧面和下部大转子2处)、仰卧旋腿挤压法(术

者挤压位置同前)。

6.10.2挤压时患者应夹臀收腹卷骨盆,配合呼吸,一张一驰。

耻骨闭合不全

6.11.1患者仰卧位,医师站在右侧,患者抬左脚屈小腿,左膝外张,医师右手臂从小腿外侧伸入患者

5

T/CIXXX—2024

大腿内侧,右手小指根部2节卡在耻骨与腹股沟的缝隙,左手压住患者左膝往回带朝对侧臂膀方向挤压,

使患者臀部离开床面,上半身紧贴理疗床,角度60°~80°。可用胸压膝部增加腿部对耻骨产生的压

力,医师手指同时用力,持续3s~5s,不完全放松,缓慢继续。

6.11.2如患者感觉耻骨疼痛,可采用仰卧侧腿挤压,通过大腿根部对耻骨间接产生挤压。

6.11.3挤压时患者应夹臀收腹卷骨盆,配合呼吸,一张一驰。

反应及处理

修复后身体反应及处理方法参考表1。

表1修复后身体反应及处理方法

身体反应可能的原因处理方法

产道排出异常物质器官组织排出毒素与代谢废物不用紧张,密切观察

健康状况较好-

没有显著反应

局部椎体有反弹,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坚持矫正修复,防止反弹

身体酸胀疼痛乳酸、毒素排出或矫正后局部暂时挤压可适当热敷

失眠、轻微发热神经经络血管更通畅、代谢增强、排毒反应注意休息,补温水

疲乏、饥饿身体加速修复,比平时消耗更多能量食用易消化、营养、温热食物

口渴、便秘修复身体细胞排毒消耗更多水分,机体缺水多喝温开水、蔬果温热汁

皮肤发痒或出疹肝功能较弱或皮肤容易过敏者排毒现象多喝水,喝蔬果汁

内脏有不适感内脏功能调整坚持修复,持续明显不适的咨询医师

体重增加吸收增加、气血上升或排毒前细胞暂时性吸水增加喝温开水、喝温热蔬果汁

出汗排便增多、味重加速排除体内废物及毒素多喝水,喝温热蔬果汁

7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7.1.1医师应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手法。腰椎

患者暂时弯腿不弯腰,颈椎患者多仰头(生理曲度过曲患者除外),胸椎患者不可踩背。

7.1.2在进行修复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骨盆结构和症状等。

7.1.3医师应向患者强调主动参与和协作,包括在修复治疗过程中配合动作、保持身体放松等。

7.1.4修复治疗过程应逐步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和突然的运动,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7.1.5修复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态,及时调整手法和治疗计划,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7.1.6医师应向患者提供修复治疗后的护理和建议,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建议等,提示患者遵

循以下内容:

——站、坐姿挺拔,多平躺(膝盖下可以放垫枕),保持脊椎平衡状态;

——修复后,应动作轻缓,尽量不偏头,少旋腰,不做剧烈运动、劳动;

——修复当天内不应洗澡、游泳、淋雨,洗头、面、手、足等应用热水,洗后迅速擦干,使用热

吹风机除湿祛风寒;

——应衣着温暖,避风、避寒、避雨、避雾露;

——忌饮食寒凉食物及寒凉冰冻饮料、水、水果等;

——定期复查与巩固,有不适及时复查。

6

T/CIXXX—2024

禁忌

7.2.1患者存在急性骨折时,不应进行修复治疗。

7.2.2患者存在感染或炎症时,应避免进行修复治疗。

7.2.3患者存在严重软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瘢痕或手术后未愈合等)时,应谨慎治疗。

7.2.4患者如在孕期和经期,应避免进行修复治疗。

7.2.5患者存在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时,应谨慎治疗。

7.2.6患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时,应避免激烈的修复治疗手法。

7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编制说明

团标制定工作组

二零二四年四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

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

的能力。为响应市场需求,需要制定完善的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对技术进行指导,满足技术提升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

法》,以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决

定立项并联合重庆德正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中

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团体标准。于2023年11月16日,中国国际

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医产后骨盆修复

规范>团体标准立项通知》(【2023】中科促标字第1101号),项目计

划编号CI2023481,正式立项。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骨盆是身体的核心支撑结构之一,它支持着躯干和上半身的重量,

帮助保持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与脊柱、髋关节和下肢骨骼相互作用,

对身体的姿势和运动控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骨盆围绕和

保护了多个内脏器官,包括生殖器、泌尿器官和消化器官,是生殖器

官的支持结构,其健康和稳定性对于生育和分娩过程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怀孕和分娩的生理过程,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分娩。妇

女在产后骨盆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

骨盆松弛: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荷尔蒙会导致骨盆关节变得松

弛,有助于骨盆的扩张,以便胎儿通过生殖道出生。这种松弛可能会

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荷尔蒙水平恢复正常。

骨头位置改变:在分娩期间,骨盆的骨头可能会稍微分开,以容

纳胎儿的头部或身体通过骨盆。

软组织恢复:产后与骨盆有关的软组织,如骨盆底肌肉和韧带,

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其原始弹性和紧张度。

骨盆疼痛:由于骨盆韧带或关节的过度伸展引起骨盆疼痛。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领域,旨在帮助产后妇

女恢复骨盆的健康和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通过

错位评估与矫正进行骨盆的纯手法复位。

(三)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德正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源正堂中医

诊所有限公司、北京德正脊道医学研究院、重庆渝北一善堂中医门诊

部、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的专家成立了规范起草小组,开展标准的编

制工作。

经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在2024年4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的编写工作。

(四)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目前,国内无中医产后骨盆修复相关标准,编制《中医产后骨盆

修复规范》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产后妇女的健康具有重要性,促进中

医产后骨盆修复治疗过程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治疗的质量,减少误

诊和治疗风险,确保产后妇女在接受治疗时受到妥善的保护。

鉴于以上原因,标准起草组参考了重庆德正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的相关技术提出《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立项。

2、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产后骨盆修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同

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

查证工作,确定了标准的制定原则,结合现有实际应用经验,为标准

的起草奠定了基础。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了中医产后骨盆修复的方法,明确了注意

事项,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方向。

3、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已有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经过数次修改,形成了《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标准草案稿。

4、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稿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

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

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

中医产后骨盆修复的方法。起草组形成了《中医产后骨盆修复规范》

(征求意见稿)。

拟定于2024年4月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面向全社会进行

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由标准编制小组进行定向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

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GB/T1.1

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编写。

(二)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7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介绍本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件所适用的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本文件引用的标准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界定了本文件适用的术语和定义。

4、错位类型

本章节给出了女性产后骨盆的多种错位类型。

5、修复准备

包括基本要求、信息登记、触诊评估、告知、修复预备。

6、修复方法

本章节给出了髋关节半脱位、双髂骨错位、骶骨错位、尾骨错位、

耻骨错位、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