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和第6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5年和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12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D.从第5年末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2、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该激素具有酶的催化作用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紧张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该激素是高能化合物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3、下图中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Y1和Y2分别表示甲和乙的量,甲、乙之间相互影响,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甲乙A液泡含水量细胞吸水能力B被捕食者数量捕食者数量C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甲状腺激素含量
A.AB.BC.CD.D4、澳大利亚豪勋爵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的大部分地区为雨林生态系统,长满了棕榈树等植物,还拥有大量珍稀动物,尤以鸟类著称于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岛形成后最初进行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不同B.群岛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岛演替的不同阶段,成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种类和鸟类可能会不同D.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变时,群落演替可能仍在进行5、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a、b;c、d表示能量值;①、②、③表示营养级,甲是分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该生态系统中可以占有三个营养级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c×100%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c+dD.图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多少的关系为a>b>c7、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B.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C.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D.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0、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1、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2、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3、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4题,共16分)16、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现象。17、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2)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的膜;当神经递质作用在⑥上会使该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_________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回答:(9分)
(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丌同的__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其分泌的_____(填物质名称)量减少,影响_____;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_________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叐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相关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和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内的增殖,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引起_____现象发生。19、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2)鹰的食物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鹰体重增加8克,至少需要间接消耗植物____克。
(3)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该食物网中的所有动植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_______(是或否)
(4)为了调查该生态环境中学兔种群的密度;捕获了6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雪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个。
(5)蛇捕鼠主要依靠的信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鹰所处的最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_营养级。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0、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若干只健康成年小鼠均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切除甲状腺,乙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观察其精神状态,并记录。
(1)本实验中该同学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2)实验过程中乙组小鼠的耗氧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甲组小鼠的体温可能会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稳定”)。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乙组的部分小鼠放置到了低温环境中,结果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原因是___。
(3)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以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对丙组的处理是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1、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会影响作物生长,土壤肥力指的是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时,土壤中的水分子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2)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即在同一块田里有计划地更换种植作物的种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而避免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持续下降,保持土壤肥力。
(3)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作用,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4)生产上,人们也会考虑引进分解者来改善土壤状况,引进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回答2点即可)。2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A表示_________,它所固定的________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写出图中含有3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3)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形式传递的。
(4)若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200kg,则生产者有最少要________kg。
(5)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的特点。
(6)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23、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曾经发生过水体富营养化和小龙虾的入侵,经过治理后污染受到控制,物种多样性有了明显的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洪泽湖曾经发生富营养化,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是有限的。富营养化导致色球藻(一种蓝细菌)等藻类大量生长,早期接近__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
(2)洪泽湖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上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kJ/(m²·a),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_________kJ/(m²·a)。浮游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除图中所示以外,还应包括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___________等过程。(写出一个即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
具题意分析,λ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λ<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
由图可以知道:在第1~第5年之间λ>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在第5~9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第9~12年λ<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
【详解】
A、前4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第5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错误;
B、第5年到第9年间,λ=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错误;
C、从第11年到12年λ<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年后λ>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错误;
D、由图可以知道:在第1~第5年之间λ>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在第5~9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正确;
故选D。2、D【分析】【分析】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
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B错误;
C.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C错误;
D.性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3、A【分析】【分析】
渗透压是只溶液中溶质对水的吸引力,当含水量增加时,渗透下降,水分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往渗透压高的地方移动;
在如图所示的曲线中;若表示捕食关系,则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
【详解】
A;若曲线甲表示液泡中水的相对含量变化;则随液泡中水的含量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在下降,反之,液泡中含水量下降的同时,细胞吸水能力在上升,与图示变化不符,A错误;
B;据图所知;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随着甲的增多,乙的食物来源增多,乙的数量随后上升,导致甲被捕食更多,甲下降,导致乙食物来源减少,随着下降。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而呈现图示曲线关系,B正确;
C;血浆渗透压之增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进行重吸收,重吸收水分过多又导致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二者呈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反作用与下丘脑和垂体;使之释放对应的激素减少,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减少,随后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减少,此时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又增多,二者呈负反馈调节,呈现图示曲线,D正确。
故选A。4、B【分析】【分析】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详解】
A;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形成后最初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
B;群岛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所以群岛演替的不同阶段,成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种类和鸟类可能会不同,C正确;
D;物种丰富度不变只是代表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变;但是不代表没有群落的代替,所以群落演替可能仍在进行,D正确。
故选B。5、D【分析】【分析】
有关“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6;温室效应:(1)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A正确;
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B正确;
C;植物等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在自身体内,生物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C正确;
D;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转换;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图示结合题意可知:①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②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a、b;c分别表示各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甲为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不占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A错误;
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c/b×100%;B错误;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C错误;
D.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故各营养级之间能量多少的关系为a>b>c,D正确。7、D【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详解】
A;鲸落形成后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群落类型仍会发生改变,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A正确;
B;鲸落中的硫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CO2还原为糖;属于自养型生物,B正确;
C;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C正确;
D;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及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9、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1、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3、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4、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5、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4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了“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发生的条件,曲线的特点等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据图1分析,a曲线表示J型曲线,即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b曲线表示S型曲线;即在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条件下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图2表示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
(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而且a曲线没有最大值,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呈“J”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
(2)曲线b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而且b曲线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所以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S”型增长;属于“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特点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图2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所以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解析】J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S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波动17、略
【分析】【分析】
甲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b所处部位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由此推测:a为感受器,d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f为效应器,c为突触;图乙是突触结构,是图甲中c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突触小体,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④为突触间隙,⑤为突触前膜,⑥为突触后膜。
【详解】
(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
(2)图乙中的⑥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在⑥上会使该神经元产生兴奋,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在⑥上会使该神经元抑制。
(3)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突触前膜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4)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能量;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细胞器)。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点睛】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解析】效应器细胞体或树突兴奋或抑制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线粒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18、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病毒侵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抗原刺激B细胞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Ⅱ与子代病毒结和后被清除。
【详解】
(1)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或者抗原决定簇;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为淋巴因子;由图可知,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
【点睛】
本题结合病毒致病机理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抗原淋巴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甲状腺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组织水肿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包括3条食物链,即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详解】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而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鹰的食物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鹰体重增加8克,通过食物链“植物→兔→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2÷20%÷20%=1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4÷20%÷20%=5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1/4÷20%÷20%÷20%=250g;综上分析计算,因此至少需要间接消耗植物100+50+250=400g。
(3)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因此所有动;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4)为了调查该生态环境中学兔种群的密度;捕获了6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标记重捕法测种群密度:第一次标记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总数=重捕标记的个体总数:重捕的个体总数,由此可知雪兔种群的数量约为=(30/10)×60=180个。
(5)蛇捕鼠主要依靠的信息类型是物理信息;根据前面分析的食物链“植物→鼠→蛇→鹰”可知,鹰所处的最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
【点睛】
本题易错小题是(5),不结合该小题的前面内容,即食物链中含有“蛇捕鼠”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鼠→蛇→鹰),误认为鹰处于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解析】CO2有机物400捕食和竞争否180个物理信息四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0、略
【分析】【分析】
梳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由题意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准确定位实验目的。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知识,对相应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甲状腺;因变量是“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观察其精神状态”,据此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
(2)实验过程中乙组小鼠不切除甲状腺;其耗氧量应该稳定不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而甲组小鼠切除了甲状腺,因此其体温可能会降低。在实验过程中,置于低温环境中的乙组的部分小鼠,因受到寒冷刺激使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实验结果乙组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
(3)新陈代谢越旺盛耗氧量越多。切除甲状腺后;小鼠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新陈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本实验可增设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明确切除甲状腺后的小鼠出现的症状是由甲状腺激素缺乏所致。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设计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解析】新陈代谢不变降低寒冷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六、综合题(共3题,共27分)21、略
【分析】【分析】
1;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
(1)有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
(4)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
【详解】
(1)种子萌发时;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中的一种。种子吸水后,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进而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萌发过程提供能量。
(2)轮作是在同一块田里有计划地更换种植作物的种类;不同作物根系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从而避免单一作物对某些矿质持续吸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3)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4)分解者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要充分发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需要考虑待处理土壤中待分解物质的性质,进而考虑引进相应种类的分解者,分解作用实质是依靠分解者的细胞代谢来完成的,即还需考虑分解者所处的环境的理化条件,保证分解作用高效有序地进行。
【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医药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酒店会议室场地租赁协议3篇
- 专业外部培训服务协议2024年版
- 2025版金融借贷合同:个人消费贷款协议4篇
- 二零二四年商铺租赁合同:绿色环保商业空间使用权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服务合同性质与旅客安全保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2025年度房地产租赁合作经营协议书2篇
- 2025年股份增投新增协议书模板3篇
- 2025年度股东退股与公司资产重组及清算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三人知识产权共享合同3篇
- 公司SWOT分析表模板
- 小学预防流行性感冒应急预案
- 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声纹识别简介
- 生物医药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第1篇
- 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冲锋舟驾驶培训课件
- 美术家协会会员申请表
- 聚合收款服务流程
- 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中石化温州灵昆油库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搞笑朗诵我爱上班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