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提取橘皮精油常用的方法是()A.压榨法B.萃取法C.吸香法D.蒸馏法2、在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得到乳白色的乳浊液——玫瑰油与水的混合物后,要想将玫瑰油与水分开应()A.向乳浊液中加NaClB.向乳浊液中加水C.向乳浊液中加无水Na2SO4D.向乳浊液中加CaCl23、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基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灭菌B.卫生纸类垃圾可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科研小组若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有尿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该菌落的周围会出现黑色D.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4、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莓醋发酵过程前需要对醋酸杆菌扩大培养,需加入适量的酵母提取物,主要为菌种的生长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氮源B.在制作蓝莓醋时,高压蒸汽灭菌后的果酒需冷却后才能接种醋酸杆菌C.醋酸杆菌扩大培养时为防杂菌污染,培养基中可加入适量的抗生素D.制作蓝莓酒所用的温度比制作蓝莓醋略高5、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其拥有良好的水溶性与热稳定性。现已证实,作为小分子量非蛋白质氨基酸的GABA具备食用安全性,并可用于饮料等食品的生产。研究表明,摄入一定量的GABA具备改善机体睡眠质量;降血压等生理功效。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可以催化合成GABA。如图是腐乳在前发酵和盐腌制过程中GAB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B.腐乳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主要是抑菌和调味C.毛坯中GABA含量可能因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的作用而增加D.盐坯中GABA含量减少,可能是由γ-氨基丁酸溶于水导致的6、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提取剂配制好后需要用浓盐酸调节pH至1C.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振荡提取时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酸性物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化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8、日前微信传言手机屏幕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展开如下图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B.以上两组实验在接种过程中均需要用到酒精灯、接种环等C.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取样部位不同D.该实验对照组可以设置为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进行培养9、下列关于酶的应用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加酶洗衣粉先用热水浸泡洗衣粉和衣物,洗涤效果好B.污渍成分比较复杂时应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以减少用量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需用特定材料包裹,属于固定化酶D.固定化酶可以反复使用,且固定化后不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10、啤酒是以麦芽汁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制得。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麦芽汁中接入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在麦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气泡层(泡盖),然后停止通气,进入静止发酵阶段。一段时间后可得啤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有效促进α-淀粉酶合成,增加麦芽汁中可发酵糖的含量B.可将酿酒酵母接种到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后立即放入4℃冰箱中临时保藏菌种C.泡盖的形成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能将麦芽汁与空气隔绝D.麦芽汁仅能为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提供碳源和水11、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B.SDS能使蛋白质完全变性,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电荷的性质和多少C.利用0.9%的NaCl对血红蛋白溶液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红细胞的洗涤。
①目的:去除________。
②方法:采用________离心,如500r·min-1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______,将下层______的红细胞液体倒入______,再加入五倍体积的________,缓慢搅拌________,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_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13、电泳分类:________凝胶电泳;__________凝胶电泳。
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凝胶电泳。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________的多少以及__________等因素。而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________,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______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________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SDS所带的大量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___。14、原理: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______、______等都具有________的基团,在一定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______或______。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所带电荷__________移动。电泳利用了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__________以及分子本身的______、______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________,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15、大多数凝胶是由________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____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而相对分子质量______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________移动,路程______,移动速度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16、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____________去水,并用______________浸泡。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_____和5%的_______________,并调节pH至___________________。17、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_________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18、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能使______自由进出,而将______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____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36分)19、土壤中的苯酚(C6H5OH)对环境有极大的污染;实验室希望能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下图是部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纯化目的菌种,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都加人了一定浓度的苯酚,该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除此而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制备步骤④所需要的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为了在步骤⑤的平板上形成单个的菌落,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培养基成分与甲相比,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常作为实验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常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在加热溶解后,需____________再和一定浓度的已活化的酵母溶液混合,并用注射器将混合液缓慢而匀速地注射到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固定酵母细胞的凝胶珠。
(2)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可用____________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若经过检测发现没有酒精生成,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步骤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________。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4)若在以上实验中,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如图所示。以此小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浓度约为________个/mL。
(5)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以外,也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进行检测。用如图装置测定酵母菌在一定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的呼吸方式类型时装置2的烧杯B中应加入____________。将以上两个装置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21、鲜牛奶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该菌高度耐盐,可引起人类肺炎等疾病。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下图为检测鲜牛奶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请据图回答:
(1)鲜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可制成酸奶,在酸奶发酵过程中需控制的气体条件是________。
(2)用7.5%NaCl肉汤培养基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_________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从功能上分类,血平板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3)在3个血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8、46、54,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_____。
(4)分离纯化微生物时,除了图中接种方法,还常用平板划线法。若要在五个区域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次,最后一次灼烧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凝胶色谱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目前已被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等有关领域广泛应用。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及操作装置图回答问题。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也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复冲洗;离心;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实验流程图中A操作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实验流程B代表______________。进行乙图操作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其中,C试剂是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3、淀粉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最早;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某研究人员对所取土样进行产淀粉酶的细菌的分离操作(A组)和计数操作(B组),过程如图Ⅰ。图Ⅱ是一种接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④所用培养基的成分;最大的区别是______种类不同。
(2)步骤④;⑤所用培养基的成分;最大的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______。步骤⑤、⑧接种时需设置未接种培养基做对照,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⑦中;将1mL菌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经过步骤⑧各在3个平板上接种(每个平板的接种量为0.1mL),经适当培养后,2组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和2、7、5。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个,据此可推测适宜的土壤稀释倍数为______倍。
(4)图Ⅱ所用的接种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对活菌进行计数;甲、乙、丙为划线的三个区域,为正确完成整个接种过程,接种环要进行______次灼烧灭菌,其中灭菌目的相同的是第______次。2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发酵初期先通入适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果酒发酵之后进行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在醋酸发酵阶段,醋酸菌在_______和糖源都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发酵过程用到酵母菌和醋酸菌,这两种菌种中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3)家庭自制腐乳时,只需要将豆腐块放在自然条件下即可长出毛霉,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配制卤汤时,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酒,加酒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若加入的酒过多,则会使腐乳的成熟时间_____(填“延长”或“缩短”)。
(4)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详解】
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常用压榨法。采用水中蒸馏法时原料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
故选A。
【点睛】2、A【分析】【分析】
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随水蒸气一同蒸馏。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流程为:①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②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③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④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
【详解】
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随水蒸气一同蒸馏。通过蒸馏得到乳白色的油水混合物,需要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
故选A。
【点睛】3、D【分析】【分析】
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
A;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卫生纸类垃圾若进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结合题干信息,可采用卫生填埋利用分解菌将其分解,B错误;
C;科研小组若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C错误;
D;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避免杂菌污染,搅拌的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促进细菌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D。4、A【分析】【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
A;蓝莓醋发酵过程前需要对醋杆菌扩大培养时需加入适量的酵母提取物主要为菌种的生长提供多种维生素(生长因子)和氮源;A正确;
B;在制作蓝莓醋时;果酒不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B错误;
C;培养基中可加入适量的抗生素会导致全部细菌死亡;包括菌种,C错误;
D;制作蓝莓酒(25-28℃)所用的温度比制作蓝莓醋(30-35℃)略低;D错误。
故选A。5、A【分析】【分析】
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
【详解】
A;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
B;腐乳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杂菌的生长和调节风味;B正确;
C;GABA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由豆腐中蛋白质水解得到,毛坯中GABA含量因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作用而增加,C正确;
D;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豆腐中的水分渗出,部分GABA因溶于水会随水流失而导致测定值减小,D正确。
故选A。6、C【分析】【分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正确;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各50g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1,B正确;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振荡提取时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酸性物质,D正确。
【点睛】
熟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原理和操作过程是判断本题的关键。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7、A:B:C【分析】【分析】
1;分析甲图;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酯酶和游离酯酶的活力均先升高后下降,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
2;分析乙图;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酯酶的活力先增加后下降,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酶的活力最高。
3;分析丙图;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酶活力显著下降。
【详解】
A;据分析可知;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酯酶在下降阶段变化明显,说明游离酯酶的酶活力更容易受高温的影响,即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时,酶活力最强,即包埋效果最好,B正确;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且在使用3次以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显著下降,C正确;
D;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能连续化生产且稳定性好,而不是增加了和底物接触的面积,D错误。
故选ABC。
【点睛】8、A:C:D【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该实验是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因变量是细菌的数目。实验过程中细菌的计数用到了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A;据图可知;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A正确;
B;微生物的接种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只有平板划线法会用到接种环,而根据图示中菌落的分布特点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需用涂布器,B错误;
C;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以看出;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的取样部位都不相同,C正确;
D;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可以设置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的组进行培养作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ACD。9、A:C:D【分析】【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
A;热水浸泡会使酶失活;从而降低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A错误;
B;复合加酶洗衣粉中有多种酶;因酶有专一性,所以污渍成分复杂时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较好,B正确;
C;特定材料包裹酶是避免酶在不良环境中失活;不属于固定化酶,C错误;
D;通过化学结合法等方法固定酶会影响其催化活性;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0、B:D【分析】【分析】
啤酒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其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有氧呼吸可以大量繁殖;题干信息显示,在发酵过程中,并没有做隔绝空气处理,而是先通入大量的无菌空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该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形成了较厚的气泡层(泡盖),隔绝了空气,因此停止通气后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了。
【详解】
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制作麦芽汁之前用含有赤霉素的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有效促进α-淀粉酶合成,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进而增加麦芽汁中可发酵糖的含量,A正确;
B;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B错误;
C;泡盖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形成的;较厚,可以将麦芽汁与空气隔绝,C正确;
D;麦芽汁不仅能为酿酒酵母的发酵过程提供碳源和水;还能提供氮源、无机盐,D错误。
故选BD。11、B:C:D【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A;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应在采血器中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A正确;
B;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B错误;
C;利用磷酸缓冲液对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C错误;
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才能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D错误。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详解】
①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故红细胞的洗涤需要去除杂蛋白。
②方法: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1离心2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解析】杂蛋白低速短时间血浆暗红色烧杯生理盐水10min黄色13、略
【分析】【详解】
电泳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静电荷多少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而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聚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SDS所带的大量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解析】琼脂糖聚丙烯酰胺SDS-聚丙烯酰胺静电荷分子大小完全变性解聚单条肽链分子的大小14、略
【分析】【详解】
电泳技术原理: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解析】多肽核酸可解离正电负电与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带电性质大小形状迁移速度15、略
【分析】【详解】
大多数凝胶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相对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故其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故其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此得以分离。【解析】多糖类较小较长较慢较大凝胶外部较短较快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干燥石灰水NaHCO3Na2SO47~8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蒸气油水18、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小时。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称玻璃纸)制成的,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解析】小分子大分子小缓冲液四、实验题(共4题,共36分)19、略
【分析】【分析】
培养基的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图中采用的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为了分离能专一性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故①〜④步骤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另外培养基中一般都还需要水;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制备培养基;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故涂布平板前,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多次稀释。
(3)研究人员想通过比较试管甲和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证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若甲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苯酚,那么,乙试管中应该加入其它碳源,比较甲乙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若甲中微生物可以生长,乙中微生物不能生长,说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只能以苯酚作为碳源。为了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对甲;乙两只试管进行接种时,所选菌种都来自步骤⑤平板上的同一个单菌落。
【点睛】
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种进行计数,但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会偏大。【解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溶化灭菌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易于分散成单个细胞用其他碳源替代苯酚保证甲,乙两支试管中的微生物种类是相同的20、略
【分析】【分析】
1、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CaCl2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的活性)→固定化酵母细胞。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1)在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常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在加热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再和一定浓度的已活化化酵母溶液混合,并用注射器将混合液缓慢而匀速地注射到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固定酵母细胞的凝胶珠。
(2)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可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若经过检测发现没有酒精生成,则可能的原因是发酵装置未密封或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致酵母死亡。
(3)在锥形瓶中吸取酵母菌菌液时;要将锥形瓶轻轻地震荡使酵母菌能均匀的分布在溶液中;在血球计数板上滴加溶液时应该是从一侧进行滴加而不是在中央滴加,故操作正确的是①④⑤。
(4)图2小格中酵母菌共有7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浓度约为7×400×104=2.8×l07个/mL。
(5)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以外;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来进行检测,二氧化碳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图3装置测定酵母菌在一定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的呼吸方式类型中,装置2中的烧杯B中应加入5mL(等量)蒸馏水。将以上两个装置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气;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产生的氧气量,因此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解析】冷却至室温氯化钙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酸性重铬酸钾)发酵装置未密封或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致酵母死亡或固定化过程中酵母死亡①④⑤2.8×107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5mL(等量)蒸馏水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21、略
【分析】试题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5类;分别是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子;培养基按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1)乳酸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因此其发酵过程中必需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2)高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对微生物进行选择;而葡萄球菌可以生存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因此用7.5%NaCl肉汤培养基培养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题意,“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所以如果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说明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从功能上分类,血平板属于鉴别培养基。
(3)三个培养基上平均数=(38+46+54)/3=46,所以每升水样中活菌数为46×103÷0.1÷10-3=4.6×108个。
(4)每次接种前后接种环都需要灼烧灭菌,因此若要在五个区域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5次,最后一次灼烧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解析】无氧(隔绝空气)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存在透明圈(无色、红色消褪)鉴别4.6×1086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2、略
【分析】【分析】
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3;据图分析:A表示血红蛋白的释放;B表示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详解】
(1)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
(2)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直到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实验流程图中A血红蛋白的释放操作要用到的试剂是蒸馏水和甲苯。
(3)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
(4)甲图中;实验流程B代表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进行乙图操作时,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其中,C试剂是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题的关键是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操作流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析】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配色谱法生理盐水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蒸馏水和甲苯除去小分子杂质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的意义与作用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配件五金采购合同范本6篇
- 2025版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验收合同3篇
- 石油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 工业企业保安岗位职责
- 二零二五版卫浴建材市场推广与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学生走读课外实践活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水电站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权转让协议3篇
- 2025版消防设备安装及验收服务协议2篇
- 2025版专业园艺中心花卉种植与订购合作协议3篇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 安踏运动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护理
- 淋巴瘤的治疗及护理
- 骨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 中职安全管理方案
- 百词斩托福词汇excel版本
- 高考写作指导常见议论文论证方法知识梳理与举例解析课件27张
- 玻璃反应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 高中英语新课标词汇表(附词组)
-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金公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