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四ZHUANTISI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A.近代中国的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B.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更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色调解析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馆,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快速发展”;仅凭该启事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事实上都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色调。所以选C项。答案C2.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同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解析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A项错误;民生主义是指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故B项错误;“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表明旧的婚姻习俗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答案D3.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序列支配。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具有()A.祖灵崇拜B.等级礼仪C.信仰习俗D.平安舒适解析题干中房屋的布局、人员的居住支配、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礼”,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4.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头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A.坚持传统B.崇洋媚外C.中西合璧D.洋为中用解析图片中男子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长袍马褂,女子穿着中国传统的服饰,说明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故C项正确。答案C5.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特别流行。这一年可能是()A.1912年 B.1945年C.1950年 D.1979年解析“交际舞”被禁止表明与西方意识形态对立明显,列宁装流行体现了当时仿照苏联时装的风尚,故C项正确。答案C6.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更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钅俞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据《旧唐书》材料二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衬托出军人威猛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同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苏生文、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缘由。(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更?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更的缘由。参考答案(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缘由: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2)变更:突破等级观念;特性显明;职业特点突出;服饰同等得到法律保障。缘由: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教化的发展;新式军队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等。实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导学号0950403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更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状况,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更,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国人办报的状况,故C项说法正确,B项表述错误。外国杂货的销售状况不能干脆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当时引起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更的是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说法错误。在1862年,外国商品还不是一般百姓能享受的,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C2.1876年葛元煦留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19世纪八九十年头,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阔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渐渐接受了西餐D.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解析从题干中“上海”“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状况,未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答案C3.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看法的变更反映出()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B.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更解析解答此题可用解除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才起先深化人心,解除B项;传统的习俗理念有些变更,但还没有被颠覆,故C项错误;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更不符合史实,故解除D项;清政府对剪辫子的看法,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趋势,故A项表述正确。答案A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鞋。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斗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题干现象反映的是废除缠足。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答案B5.近代《青浦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这表明()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解析材料中男从事“鬻贩”,女从事“纱丝”,反映了近代工业兴起,而“奢华渐启”“礼教鲜存”反映了传统礼教思想遭遇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救亡图存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礼教束缚妇女解放”,故C项错误。答案D6.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调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D.白话文风行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调,故A项正确;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调,故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风行,故D项错误。答案A7.《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状况表明()A.西方服饰起先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可知,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故选B项。答案B8.20世纪50—60年头,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头”,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白()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舒适休闲意识剧烈C.综合国力大大提高D.审美情趣高度一样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50—60年头”“看背影难辨男女”“十亿人民一款衣”,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列宁装、“布拉吉”、“毛式服装”、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较为流行,给时代画上了浓重的政治色调,故A项正确。答案A9.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其次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白()A.西方风气完全变更了中国传统陋俗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解析从材料可知,中国的传统陋俗并未被完全变更,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解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0.1985年初,中共中心、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以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主动发展多种经营,开拓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沟通;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沟通等。这一文件()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C.在农村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解析统购派购与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本质区分在于,前者是支配经济,后者是商品经济。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头,“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1);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纷繁芜杂的服饰上,演绎出很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2)。(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见并分析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服扮演化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缘由。(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更的相识。参考答案(1)主见:放足、剪辫、易服。目的:革除固有陋俗;启发民众意识;学习西方文明;推行变法新政。(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基本趋势: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颜色单调到五彩缤纷。主要缘由: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审美水平进一步提高。(言之有理即可)(3)社会习俗的变更与时代要求、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社会习俗的变更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不行能一蹴而就。(言之有理即可)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光绪年间上海黄浦江畔的街景: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耸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很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和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很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选取随意角度,指出上海社会生活的变更,分析说明出现这一变更的缘由。解析第一小问“变更”,依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变更角度特别多,只要提取其中一点即可,如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装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经理年会致辞15篇
- 开学典礼大会学生发言稿(5篇)
-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合集15篇)
- 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水下自激吸气式射流装置冲刷特性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社会保险停缴合同范本(国有企业)3篇
- 基于FPGA的声纹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
- 二零二五版外专局外籍教师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合同规范3篇
- 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取回权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
- 建筑与市政工程巡查结果的评估与总结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工程项目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 2024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胫腓骨骨折
- 应用密码学课件
- 锐途管理人员测评试题目的
- 矿井通风安全培训课件
- 质量保证发展史和国外相关标准简介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 斯柯达野帝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