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6∕T 1135-2019 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_第1页
(高清版)DB36∕T 1135-2019 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_第2页
(高清版)DB36∕T 1135-2019 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_第3页
(高清版)DB36∕T 1135-2019 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_第4页
(高清版)DB36∕T 1135-2019 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6Technicalguideforcontinuouscompactio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I 1 1 1 2 3 3 4 5 6 7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昌1公路路基连续压实质量控制与PFWD检测技术指南用要求、工艺流程、试验段的相关性校验、压实质量过程控制和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连续压实continuousco动轮振动响应信号,建立检测评定与反馈控制体系,实现压实质量的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与控2振动压实工艺参数technologyparametersofvibratorycom压实程度compactiond压实均匀性compactionunifo压实稳定性compactionstab检测单元unitareaof相关性校验correlationveriVCVi——第i个检测单元连续压实检测值的检测结果;3Ep——现场采用PFWD检测所得的路基动态模量;ä——压实稳定性的控制精度。5.1一般规定5.1.1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应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填料材质、5.1.2路基填筑施工按JTGF10、JTGF80/1执行,路基填筑常规质量检5.1.3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人员应5.2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系统组成应由加载设备、量测设备和压实信息管理系统等组成;PFWD应由承载板、落锤和量测设备等组成。5.3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b)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应保持稳定,波动范围不宜超过稳定值±0.6Hz;c)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应保持匀速,行驶速度宜为2.5km/h~3.0km/4c)量测设备的动态性能应稳定,线性范围为振动幅值在5mV/m•s-2~100d)量测设备输出的连续压实检测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b)振动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装置之间的信号连接线应固定于振动压路机合适位置;c)量测设备应保证-10℃~60℃环境温度下工作正常。c)检查连接计算机和PFWD底座的传输线是否连接完好57.1设备核查7.2.2公路路基连续压实工艺流程图见图1。否适用性是是定是否否69.1.1应对施工段和连续压实控制系b)振动压路机及其振动压实工艺参数应与试验段一致;9.2现场操作9.2.1压实质量过程控制的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连续压实检测值数据至0.80均值线以上。压实均匀性检测方法见附录D;9.2.2压实质量快速检测的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实质量快速检测应在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完成后进行,确定压实程度分布和压实状态分布状压实质量薄弱区域应在压实状态分布图中的相b)施工段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79.2.3压实质量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实施过程9.3施工过程质量管理9.3.1压实质量报告应全面提供各种压实质量信息,主要应包括相关性校验报告、压实过程控制报告9.3.3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的压实质量报告应在施工段压实控制完成后编制,可作为路基填筑质量810.4.3测试过程中,应注意PFWD滑杆稳定10.4.4测试过程中,应检查测试数据的稳进行现场压实质量抽样检查,求算每一测点的动态模量EpEpEpi[Ep].................................(1)Epi——检验评定段内各测点动态模量的平均值;tα——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9[Ep]——控制动态模量。10.5.4Epi>[Ep],或某一单A.1加载设备A.1.2采用量测设备或通用频率计对振动频率进行检测,记录实测频率值,比较实测振动频率与额定A.1.3选择30m~50m长的路段,振动压路机以施工碾压时的速度行驶,测其行走距离(L记录行驶A.1.4将量测设备与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和行驶速度相应信号接口连接,查看显示数值是否与本文A.2量测设备A.2.1量测设备的加速度传感器性能参数按照说明书进行核实,应符合A.2.3量测设备的振动幅值特性和振动频率特性按JJG676校准,校准结果应符合本文件6.1.2c的要A.2.5振动压路机正常碾压,开启量测设备,对系统控制软件进行校验,校验系统控制软件的数据采A.3压实信息管理系统A.3.2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的远程信息管理平台按菜单进行B.1.1相关性校验包括确定连续压实检测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PFWD动态模量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B.1.2相关性校验的试验段应结合常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工艺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符合d)试验段应采用与施工段相同的振动压路机及振动B.1.3相关性校验前应对连续压实系统和PFWD进行核查,并符合下b)核查量测设备的安装及连接情况。B.2.1根据试验段长度设置试验段起始和B.2.2试验段应按轻度密实、中度密实和重度密实三种压实状态进行碾B.2.3试验段的每种压实状态均应进行一次连续压实检测,其操作应符合下c)相关性校验的连续压实检测结果应包含每一××轮迹智能压实曲线××轮迹智能压实曲线o常规检测点L(碾压区段长度)图B.1碾压轮迹上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检测点选取示意图B.2.4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检测和PFWD动态模量检测应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在选定的位置上进行,其中重度压实状态区域的检测结果应达到JTGF80/1中的规定值。B.3数据处理B.3.1.1连续压实检测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PFWD动态模量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x—常规质量验收指标;y—连续压实检测值(VCV)或动态模量Epi;yi—x和y的样本值,其中,i=1,2,…,n,代表常规检测数量;r—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B.3.2连续压实检测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PFWD动态模量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应采用下列线性回归模型确定:a)根据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检测结果确定连续压实检测结果或动态模量的回归模型如下:y=a+bx………(B.4)nxixyiyxix2x—常规质量验收指标;y—连续压实检测值(VCV)或动态模量Epi;b)根据连续压实检测结果或PFWD动态模量确定常规质量验收指标cxdy……………nyiyxixd……………yiy2B.3.3连续压实检测值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70时,后续施工段的压实质量可B.3.4连续压实目标值应采用公式(B.10)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常规质量[VCV]ab[x]……………(B.10)[VCV]图B.2连续压实目标值确定示意图B.3.5常规质量验收指标的检测结果可采用公式(B.11)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其公式如下:式中:^x—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检测预测值;VCVi—连续压实检测结果;c,d—回归系数。B.3.6PFWD动态模量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70时,后续施工段的压实质量评定B.3.7控制动态模量应采用公式(B.12)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常规质量验收指标的规定值进行确定,如图B.3所示。其公式如下:式中:[x]—按照现行相关标准确定的常规质量验收指标的规定值;[Ep]—连续压实目标值;a,b—回归系数。图B.3控制动态模量确定示意图B.3.8常规质量验收指标的检测结果可采用公式(B.13)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其公式如下:cdEpi……………(B.13)^B.3.9相关性校验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相关校验报告,作为连续压实质量报告和压实质量评定报告的组123456789回归方程:VCVaxbx常规质量验收指标规定值[x]=,对应的连续压实目标值[VCV]=量测设备常规质量验123456789回归方程:[Ep]ab[x]Epx常规质量验收指标规定值[x]=,对应的连续压实目标值[Ep]=过的判定应按下式进行:目标值线L(碾压区段长度)××轮迹智能压实曲线…压实不合格区域分布图…压实不合格区域分布图相关信息薄弱区19压实均匀性检测方法D.1压实均匀性判定压实均匀性判定可通过碾压轮迹上连续压实曲线的波动变化程度和连续压实检测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判定。D.2压实均匀性控制 压实均匀性控制宜按连续压实检测数据不小于其平均值的80%,即VCV:≥0.80VCV进行控制,如图D.1所示。----均值线L(碾压区段长度)图D.1压实均匀性检测判定示意图(规范性附录)E.1压实稳定性判定与控制条件E.2压实稳定性控制方法量验收指标数据变化率进行确定,一般取1%~3L(碾压区段长度)图E.1压实稳定性判定与控制示意图7(碾压区段长度)碾压面积:xm²碾压遍数:×碾压日期:×年×月×日加载信息图例L(碾压区段长度)碾压日期:x年×月×日直方图图例图G.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