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原卷+解析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原卷+解析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原卷+解析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原卷+解析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选拔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DBCCCDABAABD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BABDCCCBABD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端午节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等。根据所学完成下面1-2小题。1.据此信息可以推断出该习俗应该起源于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2.该区域的传统民居是A.B.C.D.【答案】1.D2.B【解析】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端午节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汨罗江的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等。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丹阳是在现在的湖北省,湖北省在南方地区,故答案选D。2.读图可知,A是内蒙古的蒙古包,B是南方地区的水镇;C为平房;D是黄土高原的窑洞;故答案选B。3.下列各地区的民居建筑,对应正确的是()A.闽南地区平顶房 B.甘肃南部窑洞 C.云南南部竹楼 D.东北地区碉楼【答案】3.C【解析】3.闽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该地的房屋的屋顶坡度大;所以是A是错误的。黄土高原建筑是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故B是错误的。该云南南部过于湿热,建筑是竹楼,故C正确的;而青藏高原由于气候高寒,故特色建筑为碉楼;故D是错误的。依据题意,故选C。4.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A.气候湿热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日照强烈的特点【答案】4.C【解析】4.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是藏族服饰的代表,该服饰能让藏民更好地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需要识记的是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5.关于北方人民的生活,说法正确的是()A.交通工具以轮船为主B.北方民居建筑,都注意通风散热C.东北、华北居民主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居民以小米为主D.北方人民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游泳、赛龙舟等【答案】5.C【解析】5.北方人民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船是南方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北方民居建筑特点是墙厚、窗小、平顶,注重保暖;东北、华北居民主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居民以小米为主;北方人民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滑雪等,南方地区的居民喜好赛龙舟,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北方地区的文化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北方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传统民居、饮食和运动项目等相关知识。6.家在梅州的小明假日陪他爸爸去买房,细心的小明发现大多数房屋的朝向都是东南朝向或朝南向,这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当地的风俗 B.当地的地形 C.当地的宗教信仰 D.当地的气候【答案】6.D【解析】6.一般来说,自然地理环境对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住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由于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建房子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太阳照射的方向,梅州位于北温带,建房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东南或南向,故选D。7.为检验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是否丰富,老师要求四位同学扮演来自四个地区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最为可信的是()A.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同学说:“我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骑马。”B.来自海南岛的同学说:“我经常去溜冰、滑雪、打雪仗。”C.来自新疆的同学说:“我经常到海边去冲浪。”D.来自黑龙江的同学说:“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河里游泳。”【答案】7.A【解析】7.本题考查地理与体育项目的关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的畜牧业基地,其体育项目是骑马,故A符合题意;海南省是我国完全位于热带的省区,不可能在此经常溜冰、滑雪、打雪仗,故B不符合题意;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可能有海边冲浪,故C不符合题意;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省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封冻现象,不可能经常到河里游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读图,完成下列8-9题。8.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 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9.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A.防风 B.排水 C.保温 D.除湿【答案】8.B9.A【解析】本题考查东南沿海地区聚落的有关知识,许多学生容易认为南方地区的聚落高大、窗子大,属于较难题。

8.由图可知,图中民居的特点是低矮、顶缓和窗小,越高大越容易遭受台风袭击,窗户太大也不利于抵抗台风,故选B。9.当地传统民居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台风,因为这里处于东南沿海海域上,台风多,故选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离热带海域近,每年的夏秋两季常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当地居民的传统房屋往往要考虑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10.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B.人口和城市一东疏西密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答案】10.A【解析】10.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在农业类型上存在着东耕西牧的特点;人口和城市存在东密西疏的特点;传统民居存在南尖北平的特点;传统交通工具上存在南船北马的特点,故选A。11.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气候的影响很大 B.物产的影响很大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 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答案】11.B【解析】11.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物产的影响很大,故答案选B.12.古都西安有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保护它们的意义在于()A.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B.便于以后拆除仿建 C.修缮加固经商利用 D.传承民族文化和文明【答案】12.D【解析】12.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13.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位于四川省的是()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峨眉山【答案】13.D【解析】13.到2004年底,我国已经有30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分别是: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泰山位于山东省,黄山位于安徽省,庐山位于江西省,峨眉山位于四川省,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列地方菜系中,以辣为主要特色的是()A.广东菜 B.湖南菜 C.山东菜 D.江苏菜【答案】14.B【解析】14.根据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广东菜--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湖南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辛辣菜易于去除湿气;山东菜--简称鲁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济南菜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剂;江苏菜--简称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故选B。15.不属于广东省沿海高铁沿线特色文化的是()A.粤菜 B.越剧 C.客家话 D.南狮【答案】15.B【解析】15.以上四种文化,中粤菜、客家话和南狮都是沿海高铁沿线的特色文化,越剧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B。16.下列地区与饮食习惯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山西食醋 B.湖南炖菜 C.东北吃辣 D.新疆米粉、年糕【答案】16.A【解析】16.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中的钙含量多,人们喜欢食醋;湖南省气候较潮湿,人们喜欢吃辣,东北人喜欢吃炖菜,新疆以畜牧业为主,喜欢吃牛羊肉,故选A。本题考查各地区饮食习惯,要知道这些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联系。17.下列四幅景观图,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A. B. C. D.【答案】17.B【解析】17.读图可知:A为桂林山水,B为西藏的布达拉宫,C为黄土高原的窑洞,D为南方地区景观,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B西藏的布达拉宫,故选B。18.要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应该()A.适度开发旅游资源 B.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C.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 D.为了旅游收入不考虑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答案】18.D【解析】18.要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适度开发旅游资源;还要立足于文化特色;更要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但不能为了旅游收入不考虑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故选D。19.观赏“独木成林、亚洲象、竹楼、孔雀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应去()A.长白山地区 B.四川卧龙地区C.西双版纳地区 D.武夷山区【答案】19.C【解析】19.旅游业是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产业,“独木成林”等都是热带雨林特有的景观,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等,故选C。20.下面是小丹同学与好朋友小雪在QQ上的聊天内容,你认为不可信的是()A.寒假去哈尔滨能欣赏到巧夺天工的冰雕 B.暑假去北京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C.在海南可以体验到满族的风俗民情 D.去西藏旅游应带防晒霜【答案】20.C【解析】20.本题考查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哈尔滨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寒假在哈尔滨能欣赏到冰雕,故可信;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有必要带雨具,故可信;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海南不属于满族主要分布区,故不可信;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阳光强烈,光照时间长,旅游有必要带防晒霜,故可信。读图及资料,完成下列21-23题。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福建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21.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为()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22.修建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是()A.当地的木材、黄土和鹅卵石等 B.当地的生土、木材和鹅卵石等C.从外地运进的木材、鹅卵石、红木等 D.从外地运进的生木、木材和鹅卵石等23.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福建土楼属于()A.建筑群 B.风味佳肴 C.历史文化遗迹 D.园林艺术【答案】21.C22.B23.A【解析】21.读图可知,福建土楼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山地,故选C.22.由材料可知,修建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修建而成,故选B.23.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福建土楼属于建筑群,故选A.24.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B.加大了环境污染,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D.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答案】24.B【解析】24.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不可再现产物,是自然界进化选择和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结果,从而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所以A项正确。比较典型的地方旅游资源如:四川省的乐山大佛,北京八达岭长城,福建泉州梨园戏,湖南省的赛龙舟,山东泰山等。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发展的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C、D两项说法正确。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适度的开发,提倡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环境,不会加大环境污染,因此B项说法错误。故选B。25.下列名胜古迹不在北京的是()A.明清故宫 B.颐和园 C.天坛 D.承德避暑山庄【答案】25.D【解析】25.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均位于北京。故本题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解答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回答与图相关的地理问题:①A图所示房屋的屋顶是尖的,原因是____②B图为平顶屋,说明该地降水____,该民居主要布在我国的____地区。③C图民居的名称是____,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④D图所示,该地区居民采用这种居住结构的原因是____(2)选择上述四幅图的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诗句后: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____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____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____【答案】26.(1)①当地降水多,屋顶是尖的,有利于泄水②少西北③窑洞水土流失严重④该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经常搬家,蒙古包拆装方便。(2)BDA【解析】26.本题考查环境与民居的关系。(1)①读图可知,A图所示房屋是江南地区的民居,房屋的屋顶是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较温和,为了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窗户较大,便于夏季通风散热,如浙江、福建一-带传统的民居。②读图可知,B图所示房屋是平顶屋,该民居主要是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是因为西北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燥。③读图可知,C图民居是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原因是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地表千沟万壑,坡面水土易流失。④读图可知,D图所示民居是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搭盖迅速,拆卸容易,装载搬迁轻便。(2)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我国大西北沙漠地区气候特点的形象化写照,主要指新疆地区,主要表现在日温差大,早晚冷,中午热。B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②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该地形区地势平坦开阔,是草原牧场。我国四大高原中,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D图所示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述的是我国江南地区的景象,江南水乡的水蓝得透明,花草繁盛,这首词以红花、绿水来描写江南的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A图的民居符合诗句描述的内容。27.家住上海的小林同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面是他设计的“四条游览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路线①沿途经过类干湿地区;路线②的目的地位于(山脉)脚下,沿途经过类干湿地区、级阶梯。(2)沿路线③很少看到的植被景观是。(填字母)A.草原 B.森林草原 C.森林 D.荒漠(3)路线④沿途经过的温度带是,若按路线④游览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茫茫的沙漠 B.一望无际的麦田C.金灿灿的稻田 D.绿油油的草原(4)拉萨与上海纬度接近,但小林还是准备了较厚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27.(1)两,天山,四,二

(2)D

(3)亚热带,C

(4)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解析】27.本题以“四条游览路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区域定位能力。(1)由图示信息可知,路线①主过经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图例可知,沿途经过半湿润、湿润两类干湿地区;路线②的目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天山脚下,沿途经过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类干湿地区;主要经过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两级阶梯。(2)由图示信息可知,沿路线③主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横断山区和青藏地区,可看到的主要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和高寒高原,很少看到的植被景观是荒漠,D符合题意,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D。(3)由图示信息可知,路线④沿途主要经过我国南方地区,温度带是亚热带,由于南方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按路线④游览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金灿灿的稻田,C正确。茫茫的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侧,绿油油的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侧,AD错误。一望无际的麦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B错误。故选C。(4)由所学知识可知,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28.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以______为主,西北__________等畜产品比重大。(2)中国八大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居建筑特点:南方民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民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藏民穿着可露出胳膊的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气温的变化。【答案】28.(1)面食大米牛羊肉奶制品

(2)鲁、川、苏、粤、浙、闽、湘、徽

(3)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

(4)藏袍【解析】28.本题考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风俗习惯的差异,要知道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1)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南方地区以大米为主,西北地区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比重大。(2)中国的八大菜系是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3)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4)藏民穿着可露出胳膊的藏袍,以适应气温的变化。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将云南的丽江古城和山西的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者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后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1)上述两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什么?(2)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丽江古城夏令营和平遥古城夏令营。请你任选其一,设计旅游路线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