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教案:第三章第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课时_第1页
高一化学鲁科版教案:第三章第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课时_第2页
高一化学鲁科版教案:第三章第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课时_第3页
高一化学鲁科版教案:第三章第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课时_第4页
高一化学鲁科版教案:第三章第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eq\o(\s\up7(),\s\do5(本节分析))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无疑是本节内容选取的指导思想,在本节中教材选取了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几种有机物:乙醇、乙酸、酯及油脂、糖类、蛋白质。在本节教材编写过程中,采用由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编写顺序,编写中注意到了不同物质之间的衍变顺序,这样编写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在具体到某种物质时主要按“结构—-性质——生产生活中重要应用—-对于人体的作用”的线索展示,如此编写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有机物的化学知识,而且可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有利于合格社会公民的培养。在涉及物质具体性质的教学时,多采用了“实验·观察”、“活动·探究”等实施方式,借此帮助学生获取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得以训练,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意义,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课时分配:3课时第1课时乙醇(案例一)eq\o(\s\up7(),\s\do5(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学生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乙醇是饮食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重要有机物之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酒、食醋、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日常饮食中普遍存在的有机物的基础上,引入了乙醇的学习。教材介绍了乙醇的结构及其官能团—OH,在研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两个实验重点研究钠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为了更好地体现饮食中有机化合物这一主题,教材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乙醇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固体酒精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乙醇的性质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后续的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在知识和方法上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已经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初中的学习对乙醇的组成、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初步学会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需要有较强的动机作用和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不稳定,思维活跃但不深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增加内容的可理解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乙醇的结构,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2.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自主学习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关于乙醇的相关实物、文字图画资料,将相关知识归纳、分类、系统。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仪器、乙醇分子模型、搜集乙醇作为能源物质和饮料使用的相关资料、本课时学案。板书设计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可做溶剂.二、乙醇的结构化学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三、化学性质1.燃烧:2CH3CH2OH+O2eq\o(→,\s\up7(点燃))2CH3CHO+2H2O2.与金属的反应:2C2H5OH+2Na→2CH3CH2ONa+H2↑3.催化氧化:C2H5OH+3O2eq\o(→,\s\up7(催化剂),\s\do5(△))2CO2+3H2O四、乙醇的应用eq\o(\s\up7(),\s\do5(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导入设计一:【投影展示】白酒、食醋、油脂、面粉、鸡蛋或其他肉制品等物品的图片.【讨论互动】它们中都含有什么样的有机化合物?你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哪些性质?在我们的饮食中你还了解哪些有机物?【交流分享】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各种答案.【教师点拨】可以看出,在我们的饮食中存在多种有机化合物,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为什么可作为营养物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设计思路】学生在各种图片中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了解饮食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认识到有机化合物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开阔学生视野,也促使学生懂得应用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导入设计二:【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人类生活生产的简单几个镜头或图片引入,如:运动、学习、劳动、儿童的生长等等。【讨论互动】人体好像是一台精密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神奇的机器,其生产或运行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就是通过人们的饮食获得的。饮食中有哪些属于有机化合物的营养物质呢?推进新课【交流分享】学生交流由生活积累、以前学习、课前搜集等方式获得的有关乙醇的相关知识【概括整合】提示学生将相关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类、系统。【成果展示】学生可能总结出1.乙醇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2.分子式:C2H6O3.化学性质:可燃且燃烧放热4.用途:溶剂、医用消毒、燃料等5.生理作用:饮酒后的相关症状及危害【设计思路】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丰富知识、锻炼自己的表达、合作、协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零散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观察思考】1.观察乙醇实物,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更为准确的认识乙醇物理性质。2.观察乙醇的填充模型,了解碳、氢、氧原子的连接顺序、成键数目,并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3.根据乙醇的结构简式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投影“水分子的结构式”,分析思考乙醇和水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将相关内容整理在笔记或学案上.【交流反馈】学生交流各自整理内容,互相补充,教师点拨,达成共识.注意强调:1.什么是羟基?2.乙醇燃烧方程式及燃烧现象(放热),可提示乙醇在体内最终转化过程类似于燃烧,会放出热量。3.乙醇和水分子结构异同点:相同的是都有羟基;不同的是羟基所连原子或原子团不同。【设计思路】在这一部分中,设计问题,训练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整理、自学。【联想质疑】既然乙醇分子与水分子在结构上有相似和不同之处,其性质上也应该有相似和不同,如物理性质上两者常温下都为液态但熔沸点有些差别、可以相互溶解等等,化学性质上是否也会有其相似和不同呢?通过乙醇和水分别与钠的反应的实验进行研究。【分组实验】做乙醇和水分别与钠反应的实验,记录相关实验现象(强调相关实验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变量的控制,如钠块的大小等等)。【讨论互动】实验完成后组内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两个实验现象上的异同点.2.分析乙醇结构中氢原子周围的成键环境的不同。3.已知1mol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会得到0。5mol的氢气,试推测乙醇分子结构中的哪个氢原子和钠发生反应,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相应分子结构推测,影响两者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交流反馈】不同小组间,交流汇报讨论各自结论,教师点拨,达成共识,完成学案相关内容。【设计思路】通过分组实验和相关问题的讨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加以训练和培养。【观察思考】酒精灯加热螺旋状的铜丝,先在外焰加热,而后慢慢移向酒精灯灯芯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记录现象。2.分析反应环境,试推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推测?【讨论交流】学生交流以上三个问题相关结论,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考虑实验科学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安全节约等因素,选择完善实验方案,将实验方案板书或投影,以便于学生参考.【探究活动】1.整理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乙醇是否可以还原热的氧化铜”。3.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4.根据课本提示,写出出现相关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整个过程中铜丝的作用。5.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乙醇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断键和成键部位。【交流反馈】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反应过程认识的引导,明确铜的催化作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部位来认识有机反应。【设计思路】酒精灯加热铜丝应该是经常做的实验,在外焰加热会变黑,这个现象很容易观察到也很容易理解,但慢慢移向灯芯铜丝又变红,这个实验学生以前很可能做过或接触过,但可能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酒精灯灯芯处有较多的乙醇蒸气,可能会和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这样设计一方面学生会很感兴趣,再者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以上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相应的结论。便于后续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探究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结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体现和锻炼。【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及教师提供材料的相关内容,较全面了解乙醇的用途。2.阅读教材及教师提供材料的相关内容,了解乙醇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3.阅读教材及教师提供材料的相关内容,了解饮酒的利弊.4.查阅相关资料,写一封信劝说酗酒的亲友戒酒。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强调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以及重点难点;总结各学习小组的实验、讨论等各方面表现;强调注意在生活学习中捕捉细节、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反思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尤其是必修模块,其重点不仅在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教育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完善个体和健全社会过程中的一环,在教学中要自然的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课堂作业1.下列有关钠与乙醇反应时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乙醇的液面上到处游动B.Na表面有气泡C.钠块沉在乙醇的液面下D.比钠与水反应要缓和答案:A2.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A.生石灰B.金属钠C.浓硫酸D.无水硫酸铜答案:D3.把质量mg的铜丝灼烧为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A.稀硫酸B.酒精C.稀硝酸D.一氧化碳答案:BD4.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羟基数之比是()。A.3∶2∶1B.2∶6∶3C.3∶6∶2答案:D5.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位置如下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第1课时乙醇(案例二)eq\o(\s\up7(),\s\do5(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2)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质,通过模型了解乙醇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推理分析,使学生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并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体验到乙醇与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密切关系。学会通过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乙醇是饮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为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设计了三个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两个)。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对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和乙醇的生活经验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乙醇结构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有些抽象,需要借助分子模型和多媒体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此外,其注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通过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2.难点:从结构的角度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通过简单优美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进入酒的意境,进而通过直观的分子模型展示引入乙醇的结构,并和乙烷作对比,通过生活经验、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由于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从结构的分析引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从乙醇的性质谈到乙醇的功过是非及用途,充分挖掘化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素材,并在练习题中谈到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展开交通法规、健康保健教育,同时培养他们对事物辩证认识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编写导学学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探究所需仪器与药品;球棍分子模型。学生:填写学案的【课前自主学习】部分,提前准备材料:收集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板书设计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一、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二、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名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低(78.5℃),易挥发,任意比溶于水,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2C2H5OH+2Na→2C2H5ONa+H2↑(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催化氧化:2C2H5OH+O2eq\o(→,\s\up7(Cu),\s\do5(△))eq\o(2CH3CHO,\s\do4(乙醛))+2H2O②燃烧:C2H5OH+3O2eq\o(→,\s\up7(点燃))2CO2+3H2O四、乙醇的用途eq\o(\s\up7(),\s\do5(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导入设计一: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根据不久前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醉驾入罪”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醉驾面临的不仅仅是罚款扣分等处理,还将成为犯罪行为,最高可处以6个月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设定“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严肃的法律常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设计思路】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导入设计二:音频、视频导入播放《祝酒歌》或是电影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引出乙醇的话题.或是配乐并朗读有关酒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导入新课.【设计思路】美妙的声音,漂亮的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产生愉悦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入设计三: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食物、饮料图片【教师导课】前面我们笼统介绍了有机化合物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今天我们来具体探讨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板书标题】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推进新课饮食顾名思义是先饮后食,在名目繁多的饮料中,酒是当之无愧的饮料之王。【多媒体播放】漂亮的红粉佳人鸡尾酒;名贵的茅台白酒;浪漫的红葡萄酒;等等。红粉佳人鸡尾酒白酒红葡萄酒啤酒【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精美的图片了解生活中乙醇的存在,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所深深吸引。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点拨】酒对于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模型展示】展示乙醇、乙烷分子模型,让学生找异同点。从分子模型上乙醇可以看成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羟基所取代,也可以看成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乙基所取代。一、乙醇的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设计思路】加深对乙醇分子结构中既有有机碳链结构(—C2H5)又有—OH原子团的认识,通过引导使学生关注到CH3CH2OH与CH3CH3和H2O在结构上的相似与不同,强化学生对取代反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实验1】乙醇的物理性质实验内容现象及探究结论1。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无水乙醇,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再向其中加入约2mL水,振荡,观察现象.2。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无水乙醇,再加入约2mL苯,振荡,观察现象。乙醇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状态:______;气味:______;溶解性:______;密度比水的________易挥发,沸点78.5【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法归纳】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二、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名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低(78。5℃),易挥发,任意比溶于水,【学生实验2】乙醇的化学性质(1)对比实验内容现象1.向一干燥的小烧杯中加入20mL左右的水,取一小块(黄豆般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投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向一干燥的小烧杯中加入20mL左右的无水乙醇,取一小块(黄豆般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投入乙醇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滴入两滴酚酞.1。浮熔游嘶红(具体内容略)2。钠沉于底部(继而上浮),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问题思考】(1)乙醇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哪一个大?为什么?(2)钠在乙醇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3)如果你认为是氢气,那么氢元素是来自哪里?【讨论、交流】学生根据水与乙醇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预测可能的断键位置及可能出现的现象。【归纳总结】乙醇分子中存在-OH,O—H键容易断裂。在钠的作用下,—OH中的氢被置换出来生成H2.【设计思路】利用对比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2CH3CH2OH+2Na→+H2↑乙醇钠【迁移应用】其他活泼金属如钾、钙、镁等也可与乙醇反应,均可产生H2,试写出K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3】乙醇的化学性质(2)实验内容(三)现象用小试管取3~4mL无水乙醇;加热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至红热,将铜丝趁热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反复操作几次,观察铜丝颜色和液体气味的变化。铜丝加热变黑,放入乙醇中又变红,在试管口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联想质疑】铜丝变黑是什么变化?又变红是什么变化?你怎样看待铜丝的作用?【问题思考】请你根据下面的两个方程式,分析铜丝在这个变化中的作用红色→黑色2Cu+O2eq\o(=,\s\up7(△))2CuO黑色→红色C2H5OH+CuOeq\o(→,\s\up7(△))CH3CHO+H2O+Cu总反应方程式:2C2H5OH+O2eq\o(→,\s\up7(△))2CH3CHO+2H2O乙醛说明:铜丝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是该反应的催化剂。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催化氧化2C2H5OH+O2eq\o(→,\s\up7(△))2CH3CHO+2H2O【学生实验4】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一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至变黑,再移到焰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现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铜丝变黑,再移到焰心铜丝又变红。【深入探究】外焰与空气接触,获得氧气多,燃烧的最充分。焰心接触的空气少,不充分燃烧,有乙醇蒸气存在。【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做实验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的原因。【教师点拨】观察燃着的酒精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②乙醇燃烧:C2H5OH+3O2eq\o(→,\s\up7(点燃))2CO2+3H2O【设计思路】将乙醇的燃烧与催化氧化反应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应的异同点,关注在有机反应中,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四、乙醇的用途乙醇可用做燃料、食品加工业、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医院用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只讲了乙醇的氧化反应和与活泼金属的取代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精心准备,提供条件,动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认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进行合作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