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单元知识点 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0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单元知识点 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0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单元知识点 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0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单元知识点 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0年秋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单元知识点 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3 8 82鱼类 3鸟类 4哺乳类 7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11浮力 4.哺乳类 6.不同的运动 7.运动的快慢 8.力与运动 10摩擦力.力 11.浮力 12.点亮小灯泡 13.导体和绝缘体 15.生活中的电 2鱼类 3鸟类 4哺乳类 5运动与位置 6不同的运动 8力与运动 9弹力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教材是2020年秋季的新版苏教科学教材。1.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木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度-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2.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对科学木体的应有认知和对自然界的应有认知。教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螺旋上升式体现了这一组织线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动和变化不仅是有规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3.强化对科学探究和二工程实践的指导。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设计的步骤与要领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为此,在每册教材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显性化,在保证过程完整的基础上,将探究和设计要素按年级有所侧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编排。4.设计专门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STEM单元。STEM是科学、与主要指向概念理解及运用的主题单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5.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教材设计了多种多养,还有观察与阅读…这些学习活动有趣、有效、易做。为配合学习活动,教材配套了供学生观看的高清视频,供学生动手做的学具材料和供学生记录、课外拓展用的活动手册。全新的网站还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6.重视科技史的学习。为了有助于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助于对科在专项学习中有专题介绍,在每个年级教材的最后--而,还特别对科技史作概略的梳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现。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1、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2、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鲤等接触和感知环境。5、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物体的运动。6、能够简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尝试用图示、文字描述运动特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知道运动的7、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浮9、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的大小以及10、体会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11、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12、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和绝缘体。13、能运用所学电的知识和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箱的秘密。14、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1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16、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17、能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岩石与矿物的外部特征。18、能够科学描述常见岩石及典型矿物的表面特征。19、能举例说出人类利用矿物资源进行工农业生产的例子,知道矿物是重20、要的自然资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物资源的意识。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6、班里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五、教学进度表i¹-儿课题名称课时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2.鱼类13.鸟类14.哺乳类1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5.运动与位置16.不同的运动17.运动的快慢1第三单元常见的力8.力一与运动19.弹力210.摩擦力211.浮力.2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2.点亮小灯泡113.导体和绝缘体114.电路暗箱115.生活中的电1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16.常见的岩石217.认识矿物1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1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学目标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作用。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教学难点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卅等。教学过程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遥远的天空中,举行着一场飞行赛。茂密的雨林里,举行着一场音乐会。猜猜,谁的歌喉最美?举行着一场运动会。猜猜,谁的速度最大?2、学生自有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飞行赛中谁的耐力最强?音乐会中谁的歌喉最美?草原的运动会上,谁的速度最快?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动物王国中的情景,三个小节分别描述了飞行的动物、昆虫、草原上的动物三大类。对于动物,我们有哪些了解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4、板书课题:1给动物分类活动一: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1、出示课本第2页的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动物园中的动物有哪些?他们分别住在哪个区?灵长类区一一猩猩、猴子食草动物区一一斑马、长颈鹿、大象海洋动物区------企鹅、鱼、海龟、河豚珍禽区一一丹顶鹤、鹦鹉、孔雀、老鹰2、动物园将这些动物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其实是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你们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吗?3、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这九幅图片中分别是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特点?他们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天上飞的一一丹顶鹤地上跑的一一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鸟类一一丹顶鹤、孔雀鱼类-----小丑鱼兽类一一长颈鹿、海豚、猫、大象4、教师引导:如果是生物学家来给这些动物划分的话,他会根据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一一丹顶鹤、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活动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1、教师引导:脊椎动物都含有脊椎,我们人类也属于脊椎动物。那么脊椎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相互摸一摸我们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2、同学之间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脊椎是一节一节的。脊椎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来的。脊椎是弯曲的。3、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脊椎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脊椎的特点。究颈椎的作用。活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1、教师引导: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动手做一个颈椎的模型来研究吧。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等。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制作步骤: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3、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制作脊椎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的制作情况,并相机指导。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脊椎模型。5、教师引导:同学们,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操作方法:么现象发生。第2步: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6、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脊椎的作用。7、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当我们把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用手指将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一侧倾斜。当我们将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的时候,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倾斜。在脊椎运动结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复原状。这说明,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能力。活动四:找一找动物的脊椎1、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脊椎的特点,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让我们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5幅插图,了解这5幅插图中的动物,然后用笔学生动手寻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将脊椎描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引导:刚刚,同学们把书本上5种动物的脊椎都描画了出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种动物,请大家也把这些动物的颈椎描画出来。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用4、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而无脊椎动物是没有脊椎的,当我们看到一种动5、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脊椎,然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这9种动物分别是:蜗牛、蚊子、水母、河蚌、青蛙、小鸟、猴子、鲨鱼、脊椎动物一一青蛙、小鸟、猴子、鲨鱼活动五:我国的动物资源其实,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等。3、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7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图中的三种动物,有的同学不太熟悉,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介绍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鹑等三种动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三种动物的有关知识。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IOO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翅展115-130毫米。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动。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鹑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露,呈鲜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5、同学们,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他们都是脊椎动物吗?请同学们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判断一下。脊椎动物一一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鹳、扬子鳄无脊椎动物一一鹦鹉螺、宽尾凤蝶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脊椎动物,了解了脊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按照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且认识了一些脊椎动物。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2鱼类教学目标1、说一说我们见过的鱼的种类,了解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知道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2、认识鱼的鲤和鳍,了解鱼鲤和鱼鳍的作用。3、通过观察,了解鱼在前进、拐弯的时候,各部位的鱼鳍是怎么动的。4、通过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了解鱼是怎么呼吸的,探究鱼鲍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鱼鲤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鲤和鱼鳍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鱼鲤和鱼鳍是怎么工作的,了解鱼鲤和鱼鳍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鱼的图片、学生从家中带来的鱼、红墨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同学们,鱼儿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动物,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鱼?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出示一些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鱼。2、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鱼的共同特征。生1: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巴三个部分。生2:鱼的身体呈梭子形。生3:鱼儿的体表大多数都有鱼鳞,鱼鳞上有粘液。生4:鱼儿是靠鱼鲤呼吸的。3、刚刚我们提到的都是常见的鱼儿,在水中还有一些外形比较奇特的鱼儿,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的海鳗、鳍、河豚三种鱼类,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种鱼的外形特点,并请一些了解这三种鱼类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海鳗是海鳗科、海鳗属鱼类。体延长,躯干部近圆筒状,尾部侧扁。头大,锥状。吻尖长。海鳗为凶猛的底层鱼类,游泳迅速,常栖息在水深50-80米底质为沙泥或岩礁的海区。肉食性,以虾、蟹、鱼类、乌贼、章鱼等为食,摄食强度在7-9月份较高,食物组成随鱼体体长增加而有不同,虾蟹类所占的比例随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由红海、波斯湾、印度西岸及斯里兰卡至斐济及图瓦卢、北至日本与韩国、南至阿拉弗拉海及澳大利亚北部等。鳍,软骨鱼纲。一群鲤孔腹位、尾部较粗大的板鲤鱼类的通称。体平扁,呈圆形或菱形。口及鼻孔均腹位。栖息海底,食小型鱼、虾及贝类。广泛分于三大洋各海区,也见于中国沿海。全世界约380余种。世界鳍的年产量为16万一20万吨,肉供食用,肝制鱼肝油,具一定经济价值。河豚,也叫河純鱼,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4、教师小结:同学们,虽然海鳗、鳍、河豚这三种鱼类长得比较奇特,但是他们也属于一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活动二:认识鱼鲍和鱼鳍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鱼的外形结构。从外形上看鱼有鱼鲤和鱼鳍,想一想鱼鲤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进行猜测:鱼鲤呼吸。鱼鳍保持平衡,前进和拐弯3、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具体了解一下鱼鲤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活动三: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鱼缸里的鱼,看一看,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那些鳍在动?2、学生按要求仔细观察鱼儿的游动,全班交流,预设:鱼鳍,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鲤盖后缘的X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如同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尾巴的摆动是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的。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鱼在游动时,尾巴是摆动的,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是控制平衡的。活动四: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出示课本第7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方法及要求。把鱼放在一个小小的水槽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红色液体一定要滴到鱼嘴的前方,同时要仔细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4、学生分小组活动,一边动手操作,一边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当我们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的时候,会发现红色液体会从鱼的鲤部流出。这说明鱼儿是靠鱼鲤呼吸的。水流从鱼儿的嘴里流入,又从鱼鲤流出,在不断通过鲤的时候进行气体交换。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鱼鲤和鱼鳍,了解了鱼鲤和鱼鳍的主要作用,知道了鱼是靠鱼鲤呼吸的,鱼的尾巴是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的,鱼鳍是控制平衡的。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鱼儿,进一步了解鱼儿身体的秘密。3鸟类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共同特点,知道鸟类也属于脊椎动。2、通过实验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懂得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所起的作用。3、观察各种鸟的鸟喙,看一看各种鸟的喙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适合吃什4、观察各种鸟的足,了解这些鸟足的特点,并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足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5、通过探究,懂得鸟儿各部位的特点,与他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是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教学重点分别探究鸽子的羽毛、各种鸟的喙和足,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鸽子羽毛的特点及作用。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鸟的图片、鸽子的羽毛、剪刀、滴管、水、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鸟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鸟,他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大家知道哪些鸟类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鸟的特点。2、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7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3、刚刚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鸟身上长着羽毛,有翅膀,大多数鸟都会飞。鸟都是卵生的。鸟有鸟喙,但是没有牙齿。4、出示课本第8页下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幅插图中分别是什么动物?这三幅插图中的分别是企鹅、鸭子、母鸡。5、教师引导:企鹅生活在南极,鸭子和母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动物。其实,企鹅也好,鸭子和母鸡也好,它们都属于鸟类,并且都是脊椎动物。活动二:观察、探究鸽子的羽毛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2、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鸽子的羽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鸽子的羽毛,并读一读有关鸽子的羽毛资料介绍。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3、观察鸽子的正羽(1)第1步,观察与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正羽比较大,中间有一根坚硬的、粗壮的羽轴正羽摸上去比较光滑。正羽外形优美,自有弯曲,呈流线体。(2)第2步,将正羽的羽根剪断,观察一下里面是什么样的。将正羽的羽根剪断,会发现里面是空的。(3)第3步,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4)学生按照要求分步操作,观察正羽,了解正羽的特点,并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看到的现象。(5)交流讨论:鸽子正羽的这些特点,对于鸽子起什么作用呢?预设:生1:鸽子的正羽宽大,适于飞行。生2:鸽子的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并且能够使身体呈流线型,而且鸽子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翅膀和尾部,这样有利于鸽子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1)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绒羽,说一说鸽子的绒羽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鸽子的绒羽看上去比较细小。鸽子的绒羽摸在手上比较柔软,感觉很温暖。(2)鸽子的绒羽对于鸽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鸽子的绒羽生在正羽的下面,鸽子在高空飞行时,起到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抵御寒冷的作用。5、教师小结:通过观察鸽子的羽毛,我们发现,鸽子的正羽比较宽大,适于飞行;鸽子的绒羽比较细软,有利于保温。活动三:探究鸟类的喙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他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第1种,鸟儿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第2种,鸟儿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第3种,鸟儿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第4种,鸟儿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等。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儿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5、教师小结:鸟儿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因此,鸟儿活动四:探究鸟儿的足1、教师引导:不仅仅鸟儿的喙是适应生存、适应自然的一种结果,鸟儿的足也是一样,同样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结果。2、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四幅图片上鸟儿的足各有什么特点?并猜测一下,这些鸟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第一幅图,脚上有蹊,脚掌宽大,适宜在水中游泳,生活在湿地湖泊一带。第二幅图,鸟的爪子强壮有力,并且在脚趾的顶端有强有力的钩子,适宜抓取一些小动物,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第三幅图,鸟儿的脚比较粗壮有力,而且比较长,适宜奔跑,适合在空旷的第四幅图,鸟儿的脚细长,适宜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一带。3、教师分别出示麻雀的脚和啄木鸟的脚,引导学生看一看,对比一下,这两种鸟儿的脚有什么不一样?即可以紧紧抓住树枝,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符合麻雀多样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啄木鸟的足为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这令啄木鸟可以轻松攀附、抓牢树干,以便啄木鸟啄取树皮下的昆虫幼虫。鹦鹉、杜鹃等树栖鸟类的足同样是这种形态。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儿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儿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儿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O4哺乳类教学目标1、了解哺乳类动物有哪些,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懂得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2、通过实验,体验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保温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各种方式,体验哺乳动物的特点,了解哺乳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哺乳动物脂肪的作用。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动物油脂、冰水、学生活动手册等等。教学过程1、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的5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五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动物?图1:大鲸鱼和小鲸鱼图2:老虎和小老虎图3:猫和小猫图4:猪和小猪图5:牛和小牛2、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1:这些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生2:他们身体有毛,是胎生的,用肺呼吸。生3:这些动物小时候吃母乳长大,他们有牙齿。3、除了书上的这些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它们一样,也是属于哺乳动物?预设:人类、小狗、蝙蝠、狼、老鼠、猴子、斑马、狮子、刺猬、兔子、熊猫、北极熊等。4、教师小结: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哺乳动物,下面我们来了解哺1、出示课本11页下面的一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哺乳动物的恒温特点。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他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恒温特点。所谓恒温,就是外界的温度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温度变高或者温度变低,这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4、教师引导: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北极常年覆盖着冰雪,气温非常低,北极熊身体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毛,可以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北极熊身体里厚厚的脂肪,也能起到御寒保暖的作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活动三:体验脂肪的作用1、出示课本第12页上面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操作方法。2、材料:一块动物油脂、一杯冰水3、操作方法: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4、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体会脂肪的作用。5、全班交流,说一说将两根食指同时浸入冰水中的不同感觉,并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体会脂肪的作用。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体会到将两根手指同时进入冰水中的不同感受,一根手指有了脂肪的保护,没有寒冷的感觉,而另一根手指没有脂肪的保护,因此感觉非常寒冷。由此可以看出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板书:脂肪具有保温作用。7、北极熊能够生活在北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体表有一层厚厚的毛,同时还因为他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这层厚厚的脂肪起到保温作用,使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感觉不到寒冷。活动四:探究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1、教师引导:地球上的哺乳动物有很多,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2、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的4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中画的是哪些哺乳动物?这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图1,猎豹,它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图2,袋鼠,它的运动方式是蹦跳。图3,蝙蝠,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3、不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在地上行走奔跑的哺乳动物:熊、猫、狗、马、羊在树上爬行的哺乳动物:松鼠、猴子、猿猴、猩猩在水里活动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水獭、海豹、海狮、海象、海豚活动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哺乳动物,了解了哺乳动物的特点,知道哺乳动物是怎样保持体温的,还了解了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学目标2、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3、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4、学会判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否在运动,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5、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教学重点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并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各种运动的物体图片、课本插图等等。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风儿起了,穿过柳林,枝条轻轻摇曳。鸟儿飞了,掠过湖面,水面泛起涟漪。船儿起锚,驶离港湾,留下片片浪花。2、学生自有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写了哪些物体?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首小诗描写了风儿、鸟儿和小船三个物体。风儿穿过柳林,鸟儿掠过湖面,小船驶离港湾。的运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在运动呢?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运动的物体。4、教师出示课本1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1,一个女生在操场上散步。图2,—匹马,在草地上奔跑。图7,飞机在空中飞行。图8,动车在高速行驶.图9,轮船在海上行驶。图10,小溪哗哗流淌。图3,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图4,竹笋从地里钻出来。图5,荷花慢慢的开放了。图6,种子发芽,钻出了地面。图11,曰"zt在天上飘来飘去。图12,月亮从天边慢慢升起。我们刚才列举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的运动。1、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这两幅图,看一看这两幅图中的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你又是这么判断的?汽车是在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草地的一边行驶到了草地的另一骑自行车的人是运动的,他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天空中的老鹰是运动的,他从一棵树的上空飞到了另一棵树的上空。河里的鸭子是运动的,他从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边上。路上的玩具小车是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改变。2、刚刚我们分析了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教师小结: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天空中的老鹰、河里的鸭子、小路上的玩具小车等物体,他们的位置相对于这块草地上的两位小学生来说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说他们是在运动的。活动三:情境题1、出示课本1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怎么判断电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没有?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电梯上的人相对于电梯旁边的物品来说,他的位置发生了变这个小女孩是在上电梯,另外两个人是在下电梯,另外两个人相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判断电梯上的两个人是运动的。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小树、电线杆等等物体来讲,他们的位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对于另外的乘客来说,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乘客又不是运动的。2、特别说明:在这里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的,学生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我们都要给予肯定。活动四:运动物体的位置1、出示课本16页中间的这幅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能描述图中的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小汽车的位置是在乘客的哪个方向?东北方向0.2公里两分钟小汽车正在这位乘客的东北方向,曲线距离0.2公里的地方,大约2分钟之4、教师引导:我们在描述一个运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时,要准确的说清5、出示课本16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怎样出示课本15页下面这幅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辆汽车相对于两位小朋友1、教师引导:我们发现,平时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在运动,有的却是静止的,不过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发现物体都是运动的。那么,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呢?我们的地球在转动时,房子和树运动了吗?地球在转动时,房子与树相对于月球来说就是运动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6不同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2、比较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3、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4、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了解这些物体运动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教学重点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认识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了解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材料等等。教学过程活动一:物体运动的轨迹1、同学们都有乘电梯的经历,我们乘着电梯从楼上来到楼下,这就是我们运动的路径。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几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什么?2、出示课本17页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并且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引导: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4、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这两幅图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它们运动的轨迹分别是什么?5、请大家比较课本第17页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看一看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区别?预设:第一、二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第三、四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6、我们把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把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7、在我们身边,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公交车运动是直线运动。车轮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拉动公交车的窗户是直线运动。司机的方向盘是曲线运动。活动二: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运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大家见过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呢?2、出示课本第1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3、除了书上列举到的物体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集装箱的运动是平移。气球的运动是上升运动。树上的苹果落到地上是下降运动。钟表指针的运动是旋转。钟摆的运动是摆动。活动三: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不同形式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些,下面我们选择合适的物品,来做一做这些形式的运动。2、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形式的运动。3、活动指导出示课本19页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种运动形式的特点。活动材料:毛线、电池、凤尾夹、橡皮筋、风车等等。4、学生分小组活动,从这些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分别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并且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体会这三种形式的运动的特点。5、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本小组选用恰当的材料所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让它摆动,就做出了摆动的运动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物,就做出了旋转的运动形将电池放在桌面上,可以做出滚动的运动形式。用风车做出旋转的运动形式。6、教师引导:物体运动的形式除了摆动、滚动和旋转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运动形式,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这些运动形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试一试。活动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几种运动形式。出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直升机的飞行包含哪些运动形式?直升机本身是向前前进的,这是一种前进的运动形式。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直在旋转,这是一种旋转的运动形式。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物体的运动包含哪些运动形式?出示课本19页下面另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中包含哪些运动形式?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请大家来举举例子。走路包含前进、摆动两种运动形式。高速运动的足球包括平移、旋转两种运动形式。行走的公交车有旋转、前进等运动形式。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把物体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物体的运动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一些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中往往包含几种运动形式。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7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懂得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2、通过和同伴互测走路的速度,进一步体会速度的概念。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冲击力也越大。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控制好速度,注意安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生活教学难点体会同一种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冲击力越大,明白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不能高空抛物的原因。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速度1、出示一张运动员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情景,想一想在赛跑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起点和终点呢?预设:生1:设置起点和终点,可以比一比同样的一段距离,谁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跑完。生2:这样可以看出,同样的一段距离,谁能够第1个冲向终点,看出谁的速度更快。2、继续引导:同一场比赛,我们要想比较运动员的速度可以设置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场比赛的运动员,怎么比较它们的快慢呢?预设:看他们跑完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谁用的时间长,谁的速度就慢。看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谁跑得远,谁的速度就快,谁跑的短,谁的速度就慢。看他们一样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谁用的时间长,谁的速度就慢。3、什么是速度?出示课本20页的下面一段文字,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速度的概念。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教师讲解:这里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活动二:测一测自己的走路速度1、了解了速度这个概念,下面我们来测一测我们自己走路的速度,看看我们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多远。2、出示课本21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两人一组,一个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另一个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钟,测量所走的路程。比较一下,你和4、出示速度测试记录表同学路程时间速度5米0秒)米/秒)米5秒(米/秒5、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按要求活动,完成活动之后,再次回到班级。6、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的请几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测量的过程,并且出示7、交流: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为什么?不一样的,因为通过测算,我们俩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活动三:认识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1、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都有自己的速度,有的物体运动的快,速度就大,有的物体运动的慢,速度就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物体运动的速2、出示课本21页下面的表格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民航飞机、动车、自行车、台风、沙尘暴、海豚等物体的运动速度。3、全班交流,通过这幅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1:在这些物体中,民航飞机的运动速度是最快的,达到了800千米每小生2: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人步行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只有5千米每小时。生3:在动物界猎豹的速度非常快,达到了90千米每小时,比沙尘暴的速度还要快一些,比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快的多。4、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正常运动速度?5、教师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运动速度越小,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小。6、情境题出示课本22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7、既然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从高空抛物,这两个行为都很不安全,那么不从高空抛物,有杂物要扔的话,就从楼上走下来,扔进垃圾箱里。活动四: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大。出示课本22页声音和光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读一读上面的文字,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2、而有一些物体看上去似乎一动不动,其实他一直在运动,比如说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天上的白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方法。3、出示课本22页最后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照着做一做。可以根据长出指甲部分的长短看出生长运动;可以以树木或是房屋作为参照物观察月亮是否在运动。这种方法可以判断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是运动的,不过运用这种方法要有耐心,因为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离我们比较远,看起来运动的非常慢,所以就算用这种方法我们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的。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同时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同一种物体,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因此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慢步行走,也不能高空抛物,时刻注意安全问题。第三单元常见的力教学目标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3、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懂得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4、通过实验,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懂得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5、继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探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实验探究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等。教学过程1、出示课本23页的一首诗。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但我知道,当降落伞从空中飘落时,那里有力。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但我知道,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那里有力。2、学生自有朗读小诗,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从降落伞在空中飘落、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中看到了力。3、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从生活中的哪些东西身上看到力?学生联系生活实4、出示课本24页的五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我们可以从这些图中看到力吗?图5,潜艇浮出水面也需要力。5、教师引导:从刚才大家列举的许多例子中,我们发现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改变需要力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力呢?力又有什么作用6、出示课本24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学生自有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7、教师引导: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由运动变成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活动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1、力真的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实验研究的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系?3、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假设1: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没有关系。假设2: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有关系,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4、出示课本25页上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5、相关交流实验材料:简易小车一辆、钩码、固定的支架、计时器、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等等。实验方法:把一根绳子的一头系在小车上,另一头穿过支架扣上钩子,垂在桌子旁边。在钩子上钩上钩码,一个一个的增加钩码,分别测一测小车从桌子的这一头实验要领:一个一个增加钩码的数量,表示小车拉力大小的改变。在实验前确定好起点和终点,是为了探究固定的距离,小车所用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是小车的重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改变的6、学生分小组实验,加强小组合作,做好这个实验,并记录好实验记录,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究竟是什么关系?7、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那就是拉力板书: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9、刚刚我们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大家想一想,如果在这个实验中,拉力不变,而往小车上添加重物,那么小车前进快慢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探究。10、学生分小组探究小车重量与前进快慢的关系。1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往小车上添加重物改变小车的重量,探究小车前进的快慢与小车重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往小车上添加的重物越重,小车前进的越慢,往小车上添加的重物越轻,小车前进的越快。活动三: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1、刚刚我们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力能够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那么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吗?下面我2、出示课本25页磁力能否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这幅实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等。3、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斜坡、钢球、磁铁、白纸、笔等等。实验方法:第1步:让钢球从斜面顶端滚下,记录钢球运动的轨迹。第2步:在钢球运动轨迹的旁边,放一块磁铁.第3步:再次让钢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认真观察,钢球运动的状态并再实验要求:比一比钢球两次从斜面顶端滚下,它们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4、教师强调:本次实验是一次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变的是钢球的大小、斜面的高度和钢球从斜面滚落的位置。变化的量是第2次实验在钢球运动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两次实验中,钢球运动轨迹的变化,并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再说一说本小组得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不一样的,第1次钢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第2次钢球运动的途中,拐了一个弯。两次运动轨迹的不同,原因在于这块磁铁。这块磁铁具有磁力,正是磁力影响钢球运动的轨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磁力能够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探究了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之间的关系,懂得了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探究了磁力能否改变钢球的运动方向,懂得了磁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课后,请大家进一步观察我们周围物体的运动,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9弹力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知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体积或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就叫做弹力。2、通过实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知道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越短。3、了解弹簧测力计,能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4、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一个弹力玩具,进一步体会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教学重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认识弹簧测力计,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钩码弹簧、弹簧测力计、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制作弹力玩具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教学过程1、出示一根橡皮筋,展示拉伸橡皮筋、弹拨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弹拨橡皮筋的时候,橡皮筋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不过当我们停止弹拨和拉伸的时学生说一说与橡皮筋类似性质的物体。3、出示课本26页上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与橡皮筋类似性质的几种物体。弹簧、海绵、塑料尺等。4、出示握力器和拉力器,引导:同学们玩过握力器和拉力器吗?握力器和拉力器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握力器和拉力器的特点。5、教师引导:像弹簧、橡皮筋、握力器等这些物体所具有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弹性。6、出示课本26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1、我们用力就可以拉伸弹簧,那么我们所用的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3、全班交流实验材料:弹簧、钩码、小尺等等实验方法:在固定的架子上依次挂上弹簧,并在弹簧下面的钩子上,挂上数实验探究的问题: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依次在弹簧下面挂上1个、2个、3个钩码,然后测量弹簧的长度,并想一想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做好实验记录。5、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各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发现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6、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推测一下,当我们在弹簧下面挂4个钩码时,弹簧拉伸长度会是多少呢?当我们挂6个钩码呢?学生先进行预测,并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验证,看一看自己的验证是否准确。7、如果我们无限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弹簧会怎么样呢?当我们无限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时,弹簧就会被无限的拉伸,拉伸到一定程度时,弹簧就不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也就是说弹簧失去了弹性。因此,我们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要在弹簧所能承受的弹性范围之内,过了这个范围,弹簧就会损坏,失去弹力。活动三:认识和使用测力计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知道具体的力的大小,因此各种测力的工具就被发明了出来,其中有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2、出示课本27页的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而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4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提环一一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指针一一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刻度板——表示出刻度挂钩一一挂住被测量的物体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3、出示课本27页左下方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O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一测提起一些我们常见的物品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操作要求:自己选择5种常见的物品,用弹簧测力计测一测,提起这些物品需要使用多大的力?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测一测提起常见物品需要的力,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测量的物品,并说一说使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这些物品要使用多大的力?活动四: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一个弹力玩具1、刚刚我们学习了弹性和弹力的概念,下面,我们使用常见的材料来做一2、出示课本28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欣赏别的同学制作的弹力玩具,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和意念。3、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同学合作,先想一想做什么弹力玩具,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在全班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弹力玩具。4、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制作弹力玩具。活动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弹力是能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橡皮筋、弹簧和握力器等物品都具有弹力。我们还研究了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越短。认识了弹簧测力计,学会了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常见的物体。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弹力,进一步认识弹力。W摩擦力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2、明白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3、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通过实验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5、懂得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摩擦力,了解生活中增加摩擦力和减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弹簧测力计、木块、有关实验的材料、学生活教学过程1、出示工人推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工人推箱子吃力吗?为什么非常吃力?工人推箱子非常吃力,一方面是箱子的重量,另一方面是箱子和地面有摩擦2、除了箱子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现象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存在的摩擦现象,并说一说是什么和什么之间产生了摩擦。3、出示课本29页上面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中什么和什么物体之间存在摩擦现象?图1,小女孩的身体和滑梯之间存在摩擦。图2,箱子和地面存在摩擦。图3,运动员的身体和水之间存在摩擦。图4,气球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4、出示课本29页下面的一段文字。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5、学生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二:测量摩擦力1、摩擦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那么我们怎样去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这就需要用到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2、出示课本30页上面的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意思,懂得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学生试着利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1-2个物体与课桌之间的摩擦力。活动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预测。预测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预测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触面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预测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物体本身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2、出示课本30页的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本次实验的方法和要求分别是什么?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预测: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实验材料: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桌面、塑料垫板、砂纸等。实验方法:将小木块分别放在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上,用弹簧测力计拖动小木块,分别测量出小木块与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之间的摩擦力。实验要领:本次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是物体本身与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之间接触面的大小,改变的量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本次实验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刚刚这个实验我们仅仅验证了预测一的说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实验,学生分小组继续实验,验证预测二和预测三的说法。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物体本身的重量都有关系。活动四: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1、物体在水中运动也有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物体本身与水之间的摩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小液体的阻力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解决这个问题。2、出示课本31页上面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实验预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实验方法: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仔细观察,比较他们下沉的速度。实验要领:塑料瓶里放的是洗洁精,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会好一些。这些不同形状的模型是用等重的橡皮泥做出来的。3、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并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水滴形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因此,我们要减小液体的阻力,就尽量的把物体的形状设计成流线状。流线体通常指的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与水滴相似的形体。具有流线体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潜水艇、轮船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出示大海中的鲸鱼和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鲸鱼和海豚的外形,认识到它们的外形是流线体,这样的体型有利于减少海水的阻力。7、交流讨论:如何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呢?飞机、火箭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空气,要想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可以把飞机火箭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这样受到的阻力最小。活动五:生活中的摩擦力1、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过在有些地方,人们想要增加摩擦力,而有些地方却需要减小摩擦力。2、出示课本31页下面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情境中,是要减小摩擦力,还是要增加摩擦力,为什么?图1,给自行车车轴上润滑油是为了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这样可以使骑车子更省力一些。图2,加深轮胎花纹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胎打滑,出图3,运动员在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加手与杆子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掌因为出汗而打滑。图4,冰壶比赛中刷冰,是为了把地面刷得更光滑,减小冰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冰壶滑得更远。图5,给轮胎套防滑链,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胎因为地面结冰而打滑。3、除了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呢?4、学生列举生活中减小摩擦力或者增加摩擦力的例子。增加摩擦力绳子上面有花纹。矿泉水瓶盖子上有竖直的花纹。在皮带传送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上皮带蜡。减小摩擦力旱冰鞋底下装有圆轮,是在相同条件下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磁悬浮列车。拉杆箱下面装上轮子。儿童滑梯的表面非常光滑。活动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学会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了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懂得了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根据实际需要减小或者增加摩擦力。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进一步了解摩擦力。11浮力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是指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2、通过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懂得不管物体是漂浮在3、通过实验,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4、通过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这个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5、通过阅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教学过程1、出示一个水槽,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橡皮、白纸、塑料小尺、小木块等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这是因为有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浮力3、出示课本32页上面的一段文字。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正因为有浮4、学生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1、教师引导:物体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2、出示课本32页下面的图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关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水槽、一块底面积比较大的橡皮等等。实验方法:先测出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一测这块橡皮放入水中受到的拉力,比较一下两次测得的拉力的大小。3、交流讨论: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变化?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橡皮在空气中以及水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测得的数据。教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较大,放入水中再用测力计测量,会发现橡皮受到的拉力比较小。这说明橡皮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这同时也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换句话说,物体不管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浮力的作活动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沉浮状态?下面我们继续探究2、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推测一: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下去,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体积越小,越容易沉入水里。3、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我们先来验4、出示课本33页第1个实验,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个实验的材料、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6、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出示课本33页的第2个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方法和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实验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也不一样,通常来说,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8、全班交流: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活动四: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1、我们刚刚探究了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两个因素一一质量和体积,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看谁承载的硬币最多。2、出示课本34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3、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4、各小组开始活动,运用本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5、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一说本小组在A4纸上放了多少硬币?6、评选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采访优胜小组成员,请他们说一说自己采用什么方法,让A4纸承载这么多的硬币?预设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预设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7、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动手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学习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活动五:《曹冲称象》中的科学道理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学生自有读一读课本34页《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想一想,《曹冲称象》象这个故事包含的科学道理。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运用的是水的浮力的原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灵活的运用了浮力的原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大象又高又大,不可以用称称量,不过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称出它们的重量。活动六:课堂总结《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聪明的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也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第四单元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连接方法。2、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3、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体会开关具有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作用。4、仔细观察手电筒的结构,了解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是如何连接的,懂得在电路中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教学重点1、制作一个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