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1氯气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氯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Cl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氯水能够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漂白性物质B.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运用C.舍勒在试验中意外地发觉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该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氯D.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解析: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前者电离出H+,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者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氯气易液化,在加压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液氯,液氯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故可贮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运用,B正确;舍勒在试验中意外地发觉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当时他并未确认该气体的组成成分,后经化学家戴维确认该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并将该元素命名为氯,C错误;Cl2的用途广泛,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D正确。2.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新制氯水久置后酸性增加B.因为氯气有毒,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C.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可使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D.新制备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析:新制氯水久置后,弱酸HClO分解生成强酸盐酸,酸性增加,A正确;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是因为氯气遇水生成了次氯酸,而不是氯气自身起作用,B不正确;因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化氢能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C正确;因新制备的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3.下列试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C)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新制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新制氯水中的Cl2与NaBr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4.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C)①浓H2SO4②NaOH溶液③KI溶液④饱和NaCl溶液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由题中信息知通入气体为Cl2、H2O的混合气体,潮湿的氯气能使红色布条褪色,但氯气通过浓H2SO4干燥后,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氯气经过NaOH溶液被汲取,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氯气经过KI溶液:2KI+Cl2=2KCl+I2,氯气被汲取,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氯气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通过饱和NaCl溶液的氯气能使红色布条褪色,C项正确。5.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试验现象和结论一样且正确的是(B)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剧烈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逝,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解析:氯水中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HClO分子;呈浅黄绿色的是Cl2分子;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Cl-,但前提是不能加入盐酸酸化(引入了Cl-);加入NaOH溶液,NaOH与Cl2、HCl、HClO都发生反应,最终使Cl2消耗完而失去浅黄绿色。6.依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选择正确的表述(A)A.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2Fe2++4Br-+3Cl2=2Fe3++2Br2+6Cl-B.b反应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HClO的酸性强于H2CO3C.由c反应的现象知可以干脆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D.d反应的最终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褪色,因为Cl2具有漂白性解析:亚铁离子、溴离子均可以被氯气氧化,则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2Fe2++4Br-+3Cl2=2Fe3++2Br2+6Cl-,A正确;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O的酸性弱于H2CO3,B错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不肯定为氯离子,不能干脆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C错误;d反应的最终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褪色,是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D错误。7.某化学爱好小组利用MnO2和浓盐酸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C)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A中缺少加热装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D.D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汲取尾气解析: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避开盐酸挥发,气体逸出,同时便于限制反应速率,A正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须要加热才能反应生成氯气,须要添加加热装置,B正确;B中盛放的NaOH溶液汲取氯气,不能净化Cl2,可以用饱和食盐水净化氯气,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可以汲取氯气,防止污染空气,D正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D.试验室用MnO2和稀HCl加热法制取Cl2时,若有14.6gHCl参与反应,则可制得3.55gCl2解析:A中新制的氯水中,Cl2有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而久置的氯水,由于HClO见光分解,溶液中HClO浓度渐渐减小,使Cl2与水的反应直至趋于完全,最终溶液将变为盐酸溶液,不含有HClO,有酸性而无漂白性,因此,向久置氯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而不褪色;B中将Cl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HCl因易溶于水而被汲取掉,Cl2虽然能溶于水中,但由于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使Cl2与H2O反应受到抑制,从而削减了Cl2被水汲取的量,故B正确;C中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2不是,但为了避开漂白粉因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漂白粉应密封保存;D项MnO2与浓盐酸加热才能生成Cl2。9.下列关于消毒剂(主要成分是NaClO)的运用和保存不正确的是(D)A.将消毒液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B.盛混合液的容器盖上可留一个透气小孔C.在运用时,要适当稀释,消毒液不是越浓越好D.可与洁厕剂(含有浓盐酸)混合运用解析:NaClO水解产生HClO,受光照会分解出O2,故应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容器盖上可留一个透气小孔,运用时适当稀释消毒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10.将肯定量的Cl2通入肯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eq\o\al(-,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改变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Cl2和苛性钾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不同反应B.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1NAC.原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D.生成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21mol解析:依据图象知,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先生成次氯酸钾,随着温度的上升,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A正确;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06mol×(1-0)+0.03mol×(5-0)=0.21mol,B正确;依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D正确;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eq\o\al(-,3))=0.21mol+0.06mol+0.03mol=0.3mol,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0.3mol,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8分)为了证明在试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依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试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依次为装置②→④→③→①。(2)装置②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3)试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eq\o(=,\s\up15(△))Mn2++Cl2↑+2H2O。(4)装置③中Cu的作用:Cl2+Cueq\o(=,\s\up15(△))Cu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试验设计仍旧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潮湿的KI淀粉试纸。(6)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假如视察到溶液只变红,不褪色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解析:(1)要验证明验室制得的Cl2中会混有HCl,因为制得的氯气中除了有氯化氢外还有水蒸气,所以要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灼热的铜汲取氯气,然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HCl的存在,所以连接依次为②→④→③→①。(2)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②中主要的玻璃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4)装置③中Cu主要是除去氯气,以便于检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Cl2+Cueq\o(=,\s\up15(△))CuCl2。(5)依据(1)中的分析可知,假如铜没有将氯气完全汲取,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使溶液产生沉淀的就不肯定是氯化氢了,所以为了确保试验结论的牢靠性,应解除氯气的干扰,故应检验氯气是否除尽,检验氯气通常用潮湿的KI淀粉试纸,所以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装置⑤应放入潮湿的KI淀粉试纸。(6)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假如溶液先变红再褪色,则说明气体中有氯气,假如溶液只变红,不褪色,则说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12.(12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FeCl3在100℃左右时升华。(1)装置的连接依次为a→g→h→d→e→b→c→f。(2)装置D的作用为汲取过量的氯气;试剂X为饱和食盐水。(3)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缘由是防止堵塞。(4)B中的反应起先前,需解除装置中的空气,应实行的方法是A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溢装置,再起先加热B。解析:(1)试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氯气干燥剂、碱石灰具有碱性而汲取氯气、饱和食盐水汲取氯化氢,装置排列依次为气体的制取→洗气→干燥→氯气和铁的反应→尾气处理,所以装置连接依次为a→g→h→d→e→b→c→f。(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氯气有毒,能与碱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汲取过量的氯气。(3)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烟,棕褐色烟冷却易生成固体,导管较细,易堵塞,所以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4)B中的反应起先前,需解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气和铁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产生杂质,所以B中的反应起先前,必需解除装置中的空气,其方法是A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溢装置,再起先加热B。13.(20分)如图是某探讨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c→b→d。(2)试验起先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溢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Cl2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C+2H2O(g)eq\o(=,\s\up15(△))4HCl+CO2。为了使C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从而供应足量的水蒸气,满意D中反应的须要。(3)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的作用是贮存少量Cl2,避开Cl2对环境造成污染。(4)用量筒量取20mLE中溶液,倒入气密性良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mL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下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下层液(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上层液(填“上层液”或“下层液”)。(5)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须要改进,说明须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E中易发生倒吸。答案:解析:(1)由于D装置加热,假如C中的导气管短进长出,会将水排进D中,引起炸裂,因此应当进步短出。(2)由于D中反应生成了CO2和HCl,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