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中国的古代艺术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国的古代艺术1.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化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D.形体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下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探讨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推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取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5.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B.书法艺术起先进入自觉阶段C.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仿照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确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行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7.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季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喧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探讨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这说明()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确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C.文史哲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古画作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8.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阔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旺盛主要反映出(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9.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相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留意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留意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以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10.“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相互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沟通,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出京剧()A.已成为“百戏之祖” B.经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C.是古代戏曲的巅峰 D.是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记1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2.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取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尝13.材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顏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养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3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建,在书法艺术创建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洁机械地去摹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别方法,还留意书写工具的改革。——摘编自朱天曙《中国书法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苏轼书法艺术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记,影响巨大而深远。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困难……严格地说,轻巧而好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运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运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化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志向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亲密沟通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踪迹》(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缘由。(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缘由。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秦统一文字,但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由此解除A项。三种字体是汉字演化的一部分,故选B项。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是隶书,由此解除C项。商朝时期,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由此解除D项。2.答案:D解析:此题属于基础学问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3.答案:B解析:甲骨文和金文不是“书法艺术”形式,而是依据汉字书写的材质命名的两种文字,解除①④。故选B项。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晋代起先盛行,其特点是既工整清楚,又飞洒活泼,故C项正确。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出行书肇自甲骨金文,故B项错误;行书兼具楷书和草书的特长,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起先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时期,故解除B项;书法艺术不能表现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追求,故解除C项;题意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各有特色,而不是得意忘形,故解除D项。故选A。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结合古代中国书法史可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本身是在萧子云之上的,同时依据题干中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可知大唐王朝的统治者须要一种能凸显王朝气象的书法,由此推动了王義之在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肯定化,解除;题干所述的时间“南朝后期”与唐朝并不存在朝代前后更替的关系,解除D项。7.答案:A解析:材料“《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市俗人事,被视为探讨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说明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故A项正确。8.答案:A解析:民间艺术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因为只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有剪纸、年画等艺术形式的商品市场,才能使之发展到鼎盛。BC无从体现;D错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说法,因此选A。

9.答案:C解析:“春山烟云联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表明中国山水画留意的是意境,强调人的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故C正确,解除A项。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的是花鸟画,由此解除B项。强调以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的是人物画,由此解除D项。10.答案:B解析:中国的“百戏之祖”是昆曲,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代戏曲在形成过程中“又彼此沟通,实行新的综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京剧对多种艺术的融合,但没有体现出其在古代戏曲发展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元杂剧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记,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实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行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解除。12.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昆曲的发展而非陆王心学的传播,由此解除A项。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由此解除B项。由材料“官腔”“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郡邑大夫”等信息可知昆曲主要在达官贵人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由此解除C项,进而可知D项正确。13.答案:(1)继承创新;留意写意;追求特性;以书打情。(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与发展;苏轼留意书写工具改革;苏轼个人的优秀品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轼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实力,其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说明。14.答案:(1)缘由: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洁:轻巧好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沟通;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缘由: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解析:(1)据“面积太小”、“轻巧而好用”可知简牍一度取得优势的缘由主要是面积大,写字多,工艺简洁,轻巧好用,成本较低。(2)据“纸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