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将一个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腺嘌呤)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下图I;II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果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A.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1、II两种类型,比例为1:3C.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的数目是)(2n-1)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2条2、某种兰花的“地生”或“附生”能使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存。兰花地生受AGL12基因控制,使它的根能在地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当缺乏AGLI2基因时,兰花则长出气生根,使兰花能在树上或石上附着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类型的兰花为兰花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是否具有AGL12基因决定了兰花种群的进化方向C.若兰花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有利于新物种的形成D.兰花“附生”是可遗传变异与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使个体患病,这类疾病称为遗传病B.受精至着床前后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因此孕妇要避免放射性照射和某些药物的摄入C.通过服用少量维生素D可达到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选择放松的目的D.遗传咨询可以详细解答遗传病的有关病因、遗传方式、诊治方法和预测再发风险4、截至2023年1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6亿剂次。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所用的Vero细胞是在1962年从非洲绿猴肾脏分离得到的,Vero细胞生长速度快,可连续增殖,并能保持遗传稳定性。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以大量增殖的Vero细胞为基础,大量繁殖新冠病毒再经灭活、提纯而制得。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Vero细胞进行连续有丝分裂,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B.Vero细胞在分裂中,发生染色体联会和出现四分体C.Vero细胞和新冠病毒的增殖相同,都进行分裂增殖D.Vero细胞为新冠病毒的增殖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5、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可能为AAa或Aaa。已知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随机分配至细胞一极。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B.Aaa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C.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D.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3: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6、非抗虫的水稻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经基因组测序发现,抗性基因是非抗性基因的一碱基对替换所致,但编码的肽链含相同数目的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抗性突变体为定向突变,可为水稻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C.长期虫害的选择会导致抗性基因频率提高而形成新物种D.抗性基因的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足量蛋白质以抵抗虫害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B.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属于“演绎”的结果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8、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和B.和C.和D.和9、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和不含氰两种表型,氰的合成存在如下代谢途径,假定这两对等位基因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d和H、h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d和H、h的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1:1D.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10、冠状病毒家族S蛋白胞内半胱氨酸富集区(CRD)是S蛋白介导膜融合和病毒感染所必需的保守功能域,为探究CRD是否可作为新型药物干预靶点,研究人员根据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采取与S蛋白竞争性抑制思路,最终设计合成了一种穿膜多肽S-CRD(由三种短肽融合组成),S-CRD对不同突变型的新冠病毒作用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突变型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不同B.S-CRD的制备可以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C.S-CRD通过直接抑制RNA复制来抑制病毒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D.CRD结构域可能成为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新型干预靶点1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C.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由此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12、图1为某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AB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B.图2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1的EF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C.观察100个图2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5个出现了图2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10%D.图1中AEF和IJ段细胞含DNA分子数目相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1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15、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间、人物:______年_____。17、实验结果解释: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______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_等位基因控制的。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和__________相联系。18、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19、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____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____方,一条来自_____方的染色体。联会是指____的现象;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_____含有_____。20、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_____,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1、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_____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同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统称为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23、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4、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蛋白酶。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等量有关物质。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实验相关内容如下表:。注射的物质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第一组核酸提取物+___________1.如果有1.则RNA是遗传物质2.如果无2.则DNA是遗传物质2.如果无2.则DNA是遗传物质第二组核酸提取物+___________3.如果有3.则DNA是遗传物质4.如果无4.则RNA是遗传物质4.如果无4.则RNA是遗传物质
(1)完成表格中有关内容的填空。
(2)从化学组成分析,DNA和RNA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3)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则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_中。该实验中禽流感病毒增殖的模板是____________,原料和能量来自____________。若将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有____________种。25、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D)对残翅(d)是显性。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个体均为灰体长翅。科研人员用F1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
雄蝇。
雌蝇。
雄蝇。
雌蝇。
实验一。
F1雄蝇×黑体残翅雌蝇。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实验二。
F1雌蝇×黑体残翅雄蝇。
灰体长翅占40%
黑体残翅占40%
灰体残翅占10%
黑体长翅占10%
灰体长翅占40%
黑体残翅占40%
灰体残翅占10%
黑体长翅占10%
(1)由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2)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初级性母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26、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快,通常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
(2)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次分裂时某些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3)果蝇的Ⅰ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Ⅲ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亲代中雌雄不同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27、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
(4)该动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在____________期形成的。
(6)图中A与B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期。
(7)若该细胞仅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B未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若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28、下图是某高等动物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体细胞中一般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
(3)处于B图分裂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含有_________个DNA,它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C图处于的分裂时期__________,它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拟核DNA中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则A=T=a,G=C=m−2a/2。图I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Ⅱ两种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内的基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共4个;有I、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1,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胞嘧啶的数目为m−2a/2,则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2a/2)=(m/2−a))(2n-1);C正确;
D、DNA分子是双链结构,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共2条链,所以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为2n+l-2条;D错误。
故选C。2、B【分析】【分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
A;当缺乏AGL12基因时;兰花则长出气生根,可以在树上或石上附着生长,为兰花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否具有AGL12基因不能决定兰花种群的进化方向,B错误;
C;兰花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生物的进化,有利于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
D;兰花“附生”是可遗传变异(缺少AGL12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与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
由于人类对一些遗传病进行了干预或治疗;使得这些遗传病对患病个体的影响降低了,但是对于人类群体而言这些遗传病的基因却被保留下来了,即放松了选择的压力。“选择放松”是指自然选择的压力减弱,使遗传病患者得以生存和生育后代。
【详解】
A;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才能称为遗传病;A错误;
B;畸形常在早孕期形成;而不是受精至着床前后,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不能通过服用少量维生素D来治疗;达不到选择放松的目的,C错误;
D;遗传咨询可以详细解答遗传病的有关病因、遗传方式、诊治方法和预测再发风险;是优生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D。4、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Vero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属于体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可以在Vero细胞中增殖。
【详解】
A、Vero细胞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A错误;
B、Vero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染色体的联会和四分体的形成,B错误;
C、Vero细胞有细胞结构;进行有丝分裂,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
D、新冠病毒可以在Vero细胞中增殖,故Vero细胞可以为新冠病毒提供增殖所需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糖核苷酸(合成RNA);D正确。
故选D。5、D【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因一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则该三体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a或Aaa。
2;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是杂合长翅雄果蝇A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异;含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AA的精子。
3;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Aaa由含有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a基因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②Aaa由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基因的精子发育而来。①中含有Aa基因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有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②中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产生的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详解】
A;根据分析;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是杂合长翅雄果蝇A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异常,含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AA的精子,A正确;
B;根据分析;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基因的精子发育而来,则此时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B正确;
C;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1:1,C正确;
D;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5:1,D错误。
故选D。6、B【分析】【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
A;该抗性突变体由基因突变而来;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抗性突变体可为水稻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长期虫害的选择会导致抗性基因频率提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从而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但抗性基因不含mRNA,mRNA是基因转录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C:D【分析】【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提出。
【详解】
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A错误;
B、推断F1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这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错误;
C;杂合子(Aa)个体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演绎推理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D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B:C: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据图可知;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据图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据图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据图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CD。9、B:C:D【分析】【分析】
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
A;D、d和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需要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A错误;
B;D、d和H、h为两对等位基因;其遗传一定分别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可能产生1DH、1dh或1Dh、1dH的配子,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3:1或1∶1,C正确;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Hh的植株自交后,子代含氰植株和不含氰植株可能为9:7,D正确。
故选BCD。10、B:D【分析】【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先后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人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对付病毒。
【详解】
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相同的,A错误;
B;设计合成种穿膜多肽S-CRD属于蛋白质工程;需要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实现,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冠状病毒家族S蛋白胞内半胱氨酸富集区(CRD)是S蛋白介导膜融合和病毒感染所必需的保守功能域;而采取与S蛋白竞争性抑制思路,最终设计合成了一种穿膜多肽S-CRD”,说明CRD是和S蛋白竞争相应的位点,而不是直接抑制RNA复制来抑制病毒增殖,C错误;
D;从图中看出加入CRD后;变异株的RNA复制量降低,说明该物质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所以可能成为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新型干预靶点,D正确。
故选BD。11、A:D【分析】【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
A;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基因也可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错误;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D。12、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1表示A-H表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过程;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受精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图1中AB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故BC、FG和LM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A正确;
B;图1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图2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正确;
C;100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个正常的子细胞;有5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10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错误;
D;AB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EF段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IJ段细胞中含有16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详解】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解析】模板、原料、能量和酶14、略
【分析】【详解】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解析】性状分离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然选择基因频率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952赫尔希和蔡斯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红眼3:1分离一对性别18、略
【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性状和大小父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每对同源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纺锤体移向细胞两极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能可育地理障碍基因交流隔离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23、B【分析】略五、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4、略
【分析】【分析】
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均为DNA。2、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
第一组若有病毒产生;则RNA是遗传物质,说明加入的酶不破坏RNA,是DNA酶。第二组若有病毒产生,则DNA是遗传物质,说明加入的酶不破坏DNA,是RNA酶。
(2)
DNA和RNA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和含氮碱基(前者特有的是T,后者特有的是U)不完全相同。
(3)
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则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核糖核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该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增殖的模板来自病毒本身RNA,而原料和能量来自活鸡胚。若将其遗传物质RNA彻底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有6种,即核糖;磷酸、四种含氮碱基(A、U、C、G)。
【点睛】
本题考查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解析】(1)DNA酶RNA酶。
(2)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T;RNA中含有核糖和U
(3)RNA中核糖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病毒RNA宿主细胞(或活鸡胚细胞)625、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知,子一代果蝇的基因型是BbDd,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知道,子一代果蝇相互交配,产生子二代中雌果蝇和雄蝇的性状分离比相同,因此B、b和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一中子代雌果蝇和雄蝇都出现两种性状是灰体长翅:黑体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且B、D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b;d连锁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实验二中出现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说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但是比例是两多、两少。
【详解】
(1)由分析可以知道,果蝇的体色;翅长度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一,F1雄蝇(BbDd)×黑体残翅雌绳(bbdd),子二代只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是则子一代产生的配子是两种类型,实验二中,F1雌蝇(BbDd)×黑体残翅雄蝇(bbdd),杂交后代出现灰体长翅(BbDd)占40%,黑体残翅((bbdd))占40%、灰体残翅(Bbdd)占10%、黑体长翅(bbDd)占10%,在形成后代时黑体残翅雄蝇(bbdd)只产生bd的配子,因此可推测F1雌蝇(BbD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产生了四种类型的配子,BD:bd:Bd:bD=4:4:1:1,产生的重组配子Bd、bD的比例是20%。假如有a个原始生殖细胞,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b,因为每一个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4个配子中,有2个是交换的配子,则(a×b×2)÷(a×4)=20%计算b=40%;因此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规律,难度较高,重点是把握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解析】常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雌非姐妹染色单体40%26、略
【分析】【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生殖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卵细胞与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极体退化;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详解】
(1)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0只,XRXr20只,则白眼雌果蝇为10只。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5+20+10×2)/(50+50×2)=30%。
(2)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说明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因此产生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Xr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
(3)根据性状的显隐性及杂交后代的比例为3/16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B_的概率为3/4,产生rr的概率为1/2(或1或1/4),产生tt的概率为1/2(或1/4或1),可推测这两只果蝇有四种杂交组合,分别为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其中亲代中雌雄不同的基因型组合是BbRrTt×Bbrrtt或BbRrtt×Bbrr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就餐服务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电站项目合同协议书范本
- 担保公司代偿合同协议书
- 承包店面合同协议书模板
- 打磨房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鱼具租借合同协议书范本
- 劳动合同附属协议书
- 水电安装中介合同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纸张大小
- 国际动力电池合作协议
- GB 45672-2025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
- 规划测量协议书
- 倍智tas人才测评系统题库及答案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DB63-T 164-2021草地地面鼠害防治技术规范
- 抖音生活服务服务商合作手册-抖音
- 涉密人员保密审查表
- Unit2Lesson3GettingToTheTop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卡通风青春毕业季PPT模板课件
- 《804泄爆墙安装施工方案》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救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