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高一物理上册月考试卷38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400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样做目的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B.这样做目的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D.这样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2、【题文】地铁列车启动阶段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地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1s末、2s末和3s末的速度之比为:A.1:8:27B.1:4:9C.1:3:5D.1:2:33、【题文】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有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4、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描述的是线速度的方向变化的快慢B.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C.它描述的是线速度的大小变化的快慢D.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5、如图,长木板C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块放在木板上.已知A、B、C的质量mA=mC=m,mB=2m,A、B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A物块上,当F由0逐渐增大时()
A.当F=μmg时,A与C开始相对滑动B.无论F多大,B和C总保持相对静止C.一直增大F,B的最大加速度为μgD.当F=2μmg时,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题文】如图所示是小英“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2)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摩擦力(填“等于”或“不等于”);
(3)实际操作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你的做法(画图或文字说明)____。7、如图所示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所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5cm,取g=10m/s2,则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小球在位置B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8、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为15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______(填“能”或者“不能”)到达正对岸,若以最短时间渡河,它渡河时间为______s。9、【题文】A、B、C三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依次如下图中的⑴、⑵、⑶图所示,它们在t=0时刻出发。那么A、B、C三个质点中:在第2s内速度增大的质点有________;在第2s末回到出发点的质点有_______;前2s内位移相等的质点是________。10、以2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2秒后速度增大到4m/s,则汽车的加速度是______m/s2.评卷人得分三、识图作答题(共7题,共14分)11、请回答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是一种____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可用____溶液检测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酒精会使溶液的颜色变为____色。(2)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酵母菌的培养液为5%的葡萄糖溶液。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请填写下表:②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预测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红色液滴的移动反映的是装置中____(填物质名称)的变化。12、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是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图甲中包括三个营养级的的食物链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C表示____。若图甲中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第一到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图乙中有两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D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实现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4)若只考虑图甲中植物、昆虫、鸟类食物关系中的能量流动,绿色植物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鸟类(不足以满足鸟类生存所需能量),则要使鸟类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的能量为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13、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浓度在0~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14、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类囊体上分布的色素;经提取后再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色。
(2)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
(3)若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④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大田种植玉米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15、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基因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圆粒皱粒圆粒皱粒A圆粒×圆粒1080B皱粒×皱粒0102C圆粒×圆粒12540D圆粒×皱粒152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2)组合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3)组合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如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据图回答:
(1)细胞中,蛋白质X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其中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填标号),在图中1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叫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①请判断图甲中的a、b、c三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②请判断图乙中的d、e、f三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3)细胞器膜与____和____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上实验也可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________,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17、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物质X是_________,物质X在a结构中参与进行的过程称为_________,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2)表中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____上填名称)。(3)图中具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0分)18、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
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1
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长度单位是cmg
取9.8m/s2.
求:
垄脵
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
时;物体的速度vB=
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垄脷
从起点O
到打下记数点B
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鈻�EP=
______;动能的增加量。
鈻�Ek=
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垄脹
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鈻�Ep
也一定略大于鈻�Ek
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______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了;造成的误差。
C.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造成的误差。
D.先释放纸带后开动计时器造成的误差。
垄脺
某同学利用自己在做该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
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
以h
为横轴,以v2
为纵轴画出了如图3
的图线.
则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
A.19.6B.9.80C.4.90
图线未过原点O
的原因是______.1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弧轨道竖直放置;轨道边缘标有表示圆心角的刻度,轨道最低点装置装有压力传感器.现将小球置于轨道上θ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当其通过位置时,读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为验证小球在沿轨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
A.轨道的半径R
B.小球的质量m
C.每次小球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h
D.每次小球在轨道上运动的时间t
(2)根据实验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F=______.
(3)写出一条提高实验确度的建议______.20、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
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
点开始,每5
个连续点取1
个计数点,标以123
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各计数点与0
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
则物体通过1
计数点的速度v1=
________m/s
通过2
计数点的速度v2=
________m/s
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21、某同学使用50Hz
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某段上选择5
个计数点ABCDE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
个点没有画出,他测量了C
点到A
点、和E
点到C
点的距离,单位为厘米,如图所示。则纸带上C
点的速度vc=
________m/s
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m/s2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2题,共16分)22、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3m/s,2s后的速度大小为6m/s,则在这2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3、某一星球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1:10,假如某人在星球和地球上跳高,则这人在星球上和地球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之比是多少?
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6分)24、【题文】中子星是恒星演变到最后的一种存在形式.
(1)有一密度均匀的星球;以角速度ω绕自身的几何对称轴旋转.若维持其表面物质不因快速旋转而被甩掉的力只有万有引力,那么该星球的密度至少要多大?
(2)蟹状星云中有一颗中子星;它每秒转30周,以此数据估算这颗中子星的最小密度.
(3)若此中子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质量(2×1030kg),试问它的最大可能半径是多大?25、
(2)最高点A到着地点B竖直方向的高度差是多大?
26、
(1);飞船正常运行时的速度V的表达式及数值;
(2)、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7、【题文】(12分)如图,水平传送带正以v=2m/s的速度运行,两端的距离为l=10m。把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轻轻放到传送带上,物体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把这个物体从传送带左端传送到右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做了多少功?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需时间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因为跑道外圈半径大于里圈,当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起点就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选项B正确。考点:路程及位移的概念。【解析】【答案】B2、D【分析】【解析】根据匀加速速度时间关系:初速度为零,所以1秒末速度
2秒末速度3秒末速度故选D.【解析】【答案】D3、B|C【分析】【解析】静摩擦力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比如静止的货车启动时,车上的货物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与货物运动方向相同,A错,C正确。随圆盘一起转动,相对于圆盘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B正确。静止的物体受外力作用仍处于静止时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施加的外力,D错。综上所述BC正确。【解析】【答案】BC4、A【分析】解:A
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切向加速度改变线速度的大小;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
故A正确,C错误;
B;角速度的方向垂直圆周所在的平面;始终与向心加速度垂直,向心加速度不改变角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故BD错误.
故选:A
.
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因此明确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属于基础题.
而关于角速度的方向,高中阶段不要求知道,故对学生可提可不提,注意区分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解析】A
5、B【分析】【详解】
A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Am=μmAg=μmg,B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μmBg=2μmg
地面时光滑的,C与地面间无摩擦力.当F=μmg时,此时对ABC整体,对A:F-fA=ma,解得fA=0.75μmg<fAm,此时AC不发生相对滑动,故A错误;由于A对C的滑动摩擦力最大为μmg,B要想发生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应为2μmg,BC共同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此时B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B=2ma=μmg≤2μmg,所以BC始终相对静止,所以B的最大加速度为μg,故B正确,C错误;若F=2μmg>fAm,所以AC发生相对滑动,A对C的滑动摩擦力为μmg,BC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此时B所受的摩擦力为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常见的运动模型为核心,考查了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应用等知识;解决的关键是正确对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整体共同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可知;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所以两图对比可知能验证: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所以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摩擦力。
(3)可以考虑用答案的方式获得匀速;或者将上面的物体固定,用力抽出下面的木板,不管是否匀速抽出,上面的物体都是静止,且受到滑动摩擦力。
考点:滑动摩擦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以及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素和正压力都有关系。【解析】【答案】(1)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不等于。
(3)做法如图所示;或者用电动机牵引测力计做均速直线运动。
7、1.5m/s2.5m/s【分析】解:在竖直方向上有:△h=gT2;其中△h=(5-3)×5cm=10cm,代入求得:T=0.1s.
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有:s=v0t,其中s=3l=15cm,t=T=0.1s,代入解得:v0=1.5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在B点有:m/s
所以B点速度为:m/s.
故答案为:1.5m/s;2.5m/s.
正确应用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常数解出闪光周期,然后进一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论求解.
对于平抛运动问题,一定明确其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特点,尤其是在竖直方向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解题.【解析】1.5m/s2.5m/s8、不能50【分析】解: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
当船的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为:tmin===50s;
故答案为:不能;50。
船航行时速度为静水中的速度与河水流速二者合速度;最短的时间主要是希望合速度在垂直河岸方向上的分量最大,这个分量一般刚好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即船当以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过河的时候渡河时间最短;如果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则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那么,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
小船过河问题属于运动的合成问题,要明确分运动的等时性、独立性,运用分解的思想,看过河时间只分析垂直河岸的速度,分析过河位移时,要分析合速度。【解析】不能509、略
【分析】【解析】第2s内:A、沿负方向做加速运动,B、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C、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所以在第2s内速度增大的质点有AC
A;物体先做减速运动;1s末速度减为零,然后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s末回到出发点。
B;物体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减速运动,一直朝正方向运动,位移为10m
C、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然后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一直朝正方向运动,位移为10m,所以在第2s末回到出发点的质点有A;前2s内位移相等的质点是BC【解析】【答案】____,____,____10、略
【分析】解:汽车的加速度为:
.
故答案为:1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加速度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定义式的直接应用,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即可解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析】1三、识图作答题(共7题,共14分)11、(1)兼性厌氧(酸性的)重铬酸钾灰绿色(2)①Ⅰ.左Ⅱ.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增加一组),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液滴不移动③O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1)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活。因为(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使溶液的颜色变为灰绿色,故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2)①Ⅰ.图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红色液滴的移动反映的是装置中氧气体积的变化。当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容器内的氧气,红色液滴向左移动。Ⅱ.当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容器内的氧气,红色液滴不移动;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红色液滴向左移动。②如果要确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当液滴不移动,但装置一中液滴左移时,可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增设的实验为: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预测的实验现象为:液滴不移动。③图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红色液滴的移动反映的是装置中氧气体积的变化。【解析】(1)兼性厌氧(酸性的)重铬酸钾灰绿色(2)①Ⅰ.左Ⅱ.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增加一组),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相同液滴不移动③O212、(1)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猫头鹰、青蛙、蛇蛇、猫头鹰蛇和猫头鹰、鸟类和昆虫(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4)25A/(1+4m)【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1)图甲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猫头鹰,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蛇和猫头鹰、鸟类和昆虫。(2)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摄入的总能量,被同化的能量才是进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没有被同化的主要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A表示摄入量,则B表示同化量,数据用b表示,D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y,第一到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图乙中有两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D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E是通过分解者散失的能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要使鸟类能量增加AkJ,设至少需要绿色植物能量为B,则:B×m×20%+B×(1-m)×20%×20%=A,则B=25A/(1+4m)。【解析】(1)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猫头鹰、青蛙、蛇蛇、猫头鹰蛇和猫头鹰、鸟类和昆虫(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4)25A/(1+4m)13、(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葡萄糖(3)1.5【分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之间的数量关系,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及应用,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细胞呼吸方式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
(1)据图分析:外界氧浓度在0~10%以下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故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P点后,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说明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底物为葡萄糖。(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根据反应式,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CO2释放量为0.4,则无氧呼吸CO2释放量为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需氧呼吸的倍。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解析】(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葡萄糖(3)1.514、(1)黄绿色
(2)C3[H]和ATP(3)减少
(4)增加CO2浓度
【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据图分析:①表示O2,②表示[H],③是ATP,④是五碳化合物,⑤是三碳化合物,⑥是有机物,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解答】(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色素分离实验中扩散最慢的色素带是叶绿素b呈黄绿色。
(2)14CO2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所以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⑤C3;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②[H];③ATP。
(3)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④C5的消耗速率不变,合成速率却减慢,导致④C5含量减少。
(4)大田种植玉米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解析】(1)黄绿色
(2)C3[H]和ATP(3)减少
(4)增加CO2浓度
15、(1)C圆粒(2)B(3)D(4)RR×Rr或RR×RR【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分析表格:根据C杂交组合,圆粒×圆粒→后代圆粒:皱粒=3:1,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相对于皱粒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A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B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D杂交组合中,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解答】(1)组合C中;圆粒×圆粒→后代出现皱粒,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粒是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B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基因型均为rr。(3)组合D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属于测交。
(4)组合A中,圆粒(R_)×圆粒(R_)→后代均为圆粒,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
【解析】(1)C圆粒(2)B(3)D(4)RR×Rr或RR×RR16、(1)1、2、3、4、5、62和4脱水缩合
(2)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3)核膜细胞膜相似【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及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答】(1)蛋白质X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1核糖体、2内质网、3囊泡、4高尔基体、5囊泡、6细胞膜,其中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2内质网和4高尔基体。在图中1核糖体上进行的化学反应叫脱水缩合。(2)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35S标记的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通过形成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最后高尔基体通过形成囊泡转运到细胞膜,由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故图中a、b、c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②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前后基本不变,故d、e、f分别代表的是内质网、细胞膜和高尔基体。(3)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以上实验也可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解析】(1)1、2、3、4、5、62和4脱水缩合(2)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3)核膜细胞膜相似17、(1)氨基酸脱水缩合同位素标记法
(2)d线粒体a核糖体
(3)b、c、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分析】【分析】本题是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细胞器的组成成分的综合性考查,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图中物质X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故为氨基酸,氨基酸在a核糖体中参与进行的过程称为脱水缩合;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分析表格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可知;甲是具膜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为线粒体(d),丙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为核糖体(a)。
(3)图中具膜的细胞器有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线粒体。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解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同位素标记法(2)d线粒体a核糖体(3)b、c、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0分)18、略
【分析】解:垄脵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B=xAC2T=0.0702鈭�0.03132隆脕0.02m/s=0.97m/s
.
垄脷
重力势能减小量:鈻�Ep=mgh=1隆脕9.8隆脕0.0486J=0.48J
动能的增加量为:鈻�Ek=12mvB2鈭�0=0.47J
.
垄脹
由于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克服阻力做功,因此重力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动能的增量总是要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故C正确,ABD错误;
垄脺
若机械能守恒,则:mgh=12mv2
以h
为横轴;以v2
为纵轴,所以斜线的斜率:k=2g=19.6m/s2
故选项A正确,BC错误;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物体下落的高度为0
时,物体的速度不为0
说明了操作中先释放重物,再接通(
打点计时器)
电源.
故答案为:垄脵0.97m/s垄脷0.48J0.47J垄脹C垄脺A
实验过程先释放重物后通电.
垄脵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B
点速度的大小.
垄脷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据此可以求出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动能的表达式可以求出动能的增量.
垄脹
由于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克服阻力做功,因此重力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机械能有所损失;
垄脺
根据实验的原理判定斜率的意义;和直线没有过原点的原因.
该题主要考查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如何应用运动学规律、功能关系去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基础规律的综合应用.【解析】0.97m/s0.48J0.47JCA
实验过程先释放重物后通电19、略
【分析】解:(1;2)小球下降的高度h=R(1-sinθ);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h=mgR(1-sinθ);
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则动能的增加量为=
当机械能守恒有:mgR(1-sinθ)=解得F=3mg-2mgsinθ;
可知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故选B.
(3)提高实验确度的建议: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或适当增大小球质量或适当减小小球体积或增大小球密度(选用钢球;铜球等).
故答案为:(1)B(2)3mg-2mgsinθ(3)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或适当增大小球质量或适当减小小球体积或增大小球密度(选用钢球;铜球等).
根据小球下降的高度得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抓住最低点竖直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最低点的动能,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相等得出机械能守恒满足的关系式.从而确定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本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的思路比较新颖,解决的关键要知道其原理,通过验证的表达式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解析】B;3mg-2mgsinθ;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或适当增大小球质量或适当减小小球体积或增大小球密度(选用钢球、铜球等).20、0.10.3750.5251.50【分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鈻�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解答】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低压交流电源,每隔0.02s
打一次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终止及员工安置补偿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安装与城市形象宣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商铺买卖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市场进入咨询合同
- 2025年度个人房屋装修贷款合同7篇
- 2025年度内控制度咨询与内部控制流程再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协议离婚财产清算与分配专业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合同3篇
- 2025年度摩托车租赁与赛事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镍矿市场准入与资质认证合同4篇
-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项目申请书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两段焙烧除砷技术简介 - 文字版(1)(2)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