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护理指导》课件_第1页
《中药护理指导》课件_第2页
《中药护理指导》课件_第3页
《中药护理指导》课件_第4页
《中药护理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护理指导》课程大纲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常见中药材简介中药入药的原理中药的炮制方法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1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是中医养生的核心2气血调和气血运行通畅3脏腑协调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常见中药材简介人参补气益血,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中药入药的原理中医理论认为,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中药的药性、归经、功效等因素决定其入药的原理。药性与人体相应的脏腑经络进行匹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的炮制方法1切制: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药用部位进行切制。2炒制:通过加热的方式改变药材的性质。3蒸制:利用蒸汽使药材软化或去除毒性。4炙制:用火烘烤药材,增强药性或去除杂质。中药的贮存和保管干燥通风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潮湿闷热。密封保存使用密封容器,防止药材变质或受潮。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药材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1敷贴将中药粉末或药液制成膏药或药饼,贴敷于患处。2洗浴将中药材煎煮后,加入浴缸中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3熏蒸将中药材煎煮后,用药气熏蒸患处,达到治疗目的。中药内服剂的使用方法1煎煮将中药材用清水煎煮,取药液服用。2浸泡将中药材用温水或热水浸泡,取浸泡液服用。3冲服将中药粉末用温水或热水冲服。中药饮片泡茶的技巧浸泡时间根据药材种类和功效调整浸泡时间。水温使用适宜的温水或热水,避免过度高温。容器选择合适的茶具,避免与金属接触。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主治滋阴补肾类中药枸杞滋阴补肾,益精明目,养肝,润肺,益气山药滋阴补肾,健脾益肺,补中益气,固精止带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腰膝酸软活血化瘀类中药1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用于胸痹心痛,心悸,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疮疡肿毒,跌打损伤2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瘀血肿痛3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咯血,吐血,衄血解表祛风类中药1桂枝温经通脉,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2荆芥辛温解表,透疹,用于风寒感冒,麻疹,风疹,荨麻疹3防风祛风解表,止痉,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半身不遂温阳散寒类中药1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肾阳,用于亡阳虚脱,心力衰竭,阳虚水肿,寒湿痹痛,肾阳虚寒,阳痿2肉桂温肾阳,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于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腹痛,阳虚水肿,心肾阳虚,心悸气短,喘息3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用于脾胃虚寒,呕吐,腹痛,泄泻,寒饮喘咳,心胸憋闷,肢冷脉微,阳虚水肿清热解毒类中药1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热毒血痢,风热感冒,咽喉肿痛2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热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毒疮疡3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瘰疬,热毒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行气疏肝类中药柴胡疏肝解郁,退热,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寒热往来,疟疾,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郁金行气解郁,破血消癥,用于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积不消,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中药配伍注意事项相须:两种或多种药材的功效相互配合,增强疗效。相使:一种药材为主,另一种药材辅助,以增强主药的疗效。相畏:两种药材的功效相互抵消,减弱疗效。相恶:两种药材的功效相互冲突,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增强作用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减弱作用有些中药可以减弱西药的疗效。拮抗作用有些中药可以与西药发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禁忌和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一些中药对孕妇有毒副作用,需谨慎使用。儿童禁用一些中药对儿童的肝肾功能有影响,需谨慎使用。过敏体质慎用部分中药材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谨慎使用。中医养生小贴士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适度运动坚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合理饮食遵循中医饮食原则,均衡营养,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日常饮食调理1早餐:以温热为主,可以选择粥、面条、包子等。2午餐: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度油腻,可以选择蔬菜、瘦肉等。3晚餐: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莲藕、冬瓜等。常见中药养生食疗人参鸡汤滋阴补肾,益气养血,适合体虚乏力者。黄芪乌鸡汤补气固表,益气养血,适合气虚乏力,容易感冒者。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活血,温经散寒,适合气血虚弱,手脚冰冷者。穴位按摩保健1足三里健脾胃,补中气,益气养血,通经活络。2涌泉补肾滋阴,清热泻火,通经活络,安神定志。3合谷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镇痛止痒。中药泡脚养生1艾叶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痒,用于风寒湿痹,经寒腹痛,产后恶露不尽,外伤瘀血肿痛。2生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解表发汗,用于风寒感冒,脾胃虚寒,呕吐,腹痛,泄泻,肢冷脉微,阳虚水肿。3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胃寒腹痛,齿痛,痛经。中药熏蒸保健放松身心中药熏蒸可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增强免疫力中药熏蒸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美容养颜中药熏蒸可以改善皮肤状况,美容养颜。中药敷贴养生1生姜敷贴:温经散寒,祛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腹痛,头痛,肩周炎等。2艾叶敷贴: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痒,适用于风寒湿痹,经寒腹痛,产后恶露不尽,外伤瘀血肿痛等。3白芷敷贴:疏风解表,通窍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中药泡脚疗养小秘诀水温适宜水温以40℃左右为宜,太烫容易烫伤皮肤,太凉则起不到保健作用。泡脚时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