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得政治权利的是()A.新贵族 B.封建贵族 C.金融资产阶级 D.工业资产阶级2.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3.下列加强封建专制的措施,明清两朝共有的是A.中央设内阁和六部 B.设置军机处 C.实行推恩令 D.废除丞相4.秦朝时,诽谤罪的基本内涵是“非上”,即对皇帝人身或言行的非议。汉武帝时,诽谤罪发展到极致,出现“腹诽”之罪,即“腹诽而心谤”,许多获罪者并非因为捏造事实诽谤皇帝,而是因为直言进谏触怒统治者。诽谤罪发展的根源是A.谏议制 B.皇权至上 C.监察制 D.中央集权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启动和结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A.论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认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C.了解早期国家基本特征 D.知道分封制宗法制起源6.有人曾形象的比喻道:“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具体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清雍正帝时,地方上不仅总督、巡抚、提督等封疆大吏,而且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员,甚至部分道员知府、副将,詹、翰等官员都有了密折陈事的权力,这一变化导致A.地方权力增强 B.行政效率低下 C.中央集权较强 D.统治基础扩大8.朱元璋出身佃农之家,曾出外游方乞讨,但后来成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君主,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A.庙号称“明成祖” B.废丞相、直辖六部C.设内阁,辅佐皇帝 D.派郑成功收复台湾9.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最后得以实施要通过众多机构。按照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一尚书省一门下省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C.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D.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10.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A.村委会职能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11.秦代臣民的奏章文书可以逐级上达皇帝,有紧急的非常事件发生时,可越级向皇帝报告,称为“变事书”,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阻拦和延误传递,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维系大一统的统治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国家管理体系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如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B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师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C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君主专制的削弱A.A B.B C.C D.D13.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总共罢免了大约20位内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

)A.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力量增强 B.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C.严重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 D.表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14.西周的宗室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可取得世卿世禄的特权。战国时大量的士因才学受到国君赏识而成为国之重臣,如李悝、吴起和郭隗。这些原本没有世袭特权的士进入高级统治阶层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形成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表明贵族政治全面崩溃15.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划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一举措(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B.增强了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的演变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16.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表明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全部完成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限制C.袁世凯为独揽大权制造法律依据D.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17.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导致统治集团分裂加剧,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B.中央集权未能加强C.重经济改革忽略了政治改革 D.加重了人民负担18.东汉王充《论衡》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该材料最能说明秦代文书A.传送系统规定严格 B.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C.保障了政令的畅通 D.由丞相负责掌管并发挥重要作用19.1952年,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A.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出现“左”倾 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C.确立了医疗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 D.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20.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二、材料题21.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确保实现奋斗目标,实现。22.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国家体制及其弊端。(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及所依托的法律文献。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根据材料三,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事件1215年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强调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258年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65年英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了有贵族和主教外,还有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而是超越传统。还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的理由。《2025年1月17日高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ABBDCB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DBBCCBDD1.D【详解】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挥了领导作用,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排除A项;英国代议制确立后封建贵族衰落下去,排除B项;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不是金融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该宪法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选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于1792年,排除A;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于1848—1852年,但他们都没有将共和政体稳固下来,排除A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也意味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排除C。故选D。3.A【分析】【详解】明清两朝在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方面相同之处是设置内阁和六部,所以本题选A选项;B选项是清朝所独有的,排除;C选项是汉朝时期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故排除;D选项是明朝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排除。4.B【详解】根据“对皇帝人身或言行的非议”可知诽谤罪是对皇帝进行攻击,此举触犯了皇帝尊严,违反了皇权至上的要求,所以是诽谤罪的根源,故选B;据题意可知,诽谤罪的根源在于皇权至上,ACD与题意不符,排除。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和结题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夏商周的具体年代,这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历史的悠久性,使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有更准确的把握,B项正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主要强调的是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了解早期国家基本特征并非主要通过断代工程来实现,断代工程主要聚焦于年代的确定,排除C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起源可以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研究来了解,断代工程并非直接针对这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大合唱”指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所以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所以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所以B错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没有管理政府的权力,所以C错误。7.C【详解】地方上具有密折陈事权的官员范围的广泛,这样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密折奏事和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密折奏事涉及的是官僚体制范围内的群体,不能扩大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项正确;明成祖是朱棣,排除A项;朱棣正式设置内阁,排除C项;郑成功是南明将领,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其中工部负责的大型工程建设,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排除。故选B。10.D【详解】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故D项正确;村委会享有行政权,不是向“指导和服务”方向转化,故A项错误;B项错在“所有”;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故C项错误。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代臣民的奏章文书可以直达皇帝,同时紧急的章奏可以越级进行上奏,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系大一统国家的统治,B项正确;国家加强了对信息的掌控并不一定会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下级把信息传递给上级,并不单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这一制度确实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但不是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县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划县官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A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并未强化中央集权,排除B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能说明儒学独尊,不能说明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排除C项;D项说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而不是君主专制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有权罢免政府官员,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会,不能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故A选项错误;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没有破坏分权制衡机制,亦没有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故BC选项错误。14.B【详解】李悝、吴起和郭隗这些人原本没有世袭特权,所以他们能进入高级统治阶层以来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自身能力,这就推动了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助于打破血缘贵族的统治,故选B;战国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C;李悝、吴起和郭隗等人进入高级统治阶层不代表贵族政治全面崩溃,D说法过于夸张,排除。15.B【详解】元朝统治者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减少地方割据势力的对抗中央,增强了对国家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这一举措与经济文化格局无关,排除C项;元朝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没有调动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排除D项。故选B项。16.C【详解】据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所以图中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C项正确;题干约法颁布时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颁布没有体现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限制,排除B项;题干没有强调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7.C【详解】根据题干“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导致统治集团分裂加剧,”可知王安石变法重视经济改革,冲击统治阶级利益,导致失败,C项正确;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B项;一定程程度上加大人民负担,与题干涉及原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国家治理主要依据秦朝的档案文献,这说明汉承秦制,即秦朝的制度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文书”指代的是秦朝制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对于秦朝文书制度的描述,排除C、D项。故选B项。19.D【详解】卫生工作四项原则中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提出主要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困难有关,需要发动群众运动配合,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D正确;左倾体现的是脱离国情,不顾实际,而材料中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的提出是符合国情的,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0.D【详解】根据信息“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可知,临时政府强调对内统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项正确;辛亥革命在有些层面并未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对外取消排外之心理,并不代表明确提出反帝,排除B项;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标志着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21.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制度保障“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①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②制度保障。确保实现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1)“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2)制度:邦联制弊端: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3)巨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详解】(1)“完美”之处:据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可知,“光荣革命”是一次没有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双方达成了妥协。办法:据材料“……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可知,颁布《权利法案》,王权受限制,为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8世纪中叶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2)制度:依据材料“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的国家制度是邦联制。弊端:依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可知弊端是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3)巨变:根据材料“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巨变指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法国、德国政体确立的文县依托分别是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3.(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2)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即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有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否。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关系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3)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4)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了激进民主人士的不满。【详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