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1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礼赞劳动创造,勉励劳动者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倾情奉献。劳动者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执着专注,是心无旁骛,是矢志不渝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热爱,是劳动的动力源泉;热爱,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热爱,是被誉为“火药雕刻师”的航天人徐立平专注雕刻火药30余年,仅凭手感就能将药面整形误差从允许的0.5毫米提高到0.2毫米;是从事数控加工20年潜心钻研的秦世俊对飞机零部件0.01毫米的较量,誓让中国制造更有话语权。他们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专注于自己投身的领域,自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始终努力向前,一生敬业奉献、永不言弃。弘扬工匠精神,就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练就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准。认真,就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一件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工作,从细节入手,才能汇涓涓细流成江海。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匠心筑梦。只要每一位劳动者都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重细节求品质,敢创新求卓越,我们一定能以优秀的业绩奉献新时代、以出色的答卷回应时代主题。(摘编自李玉滑《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源于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执着专注,更需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中实现高质量发展。C.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D.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重在谈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材料二重在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C.材料一第四段,举徐立平、秦世俊的事例是为了阐释执着专注的内涵并强调其作用。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排比,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使表达更加有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A.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B.石磊在2023年高考中获取佳绩,选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C.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D.钟扬在西藏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了4000多万粒植物种子。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别说明其作用。5.材料一中说“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如果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时代青年如何发扬工匠精神”座谈会,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列出发言要点。【答案】1.D2.A3.B4.①对比论证。第一段“工匠精神从来不是……而是……”“并不是……也不是……而是……”等语句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边破边立,突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②引用论证。第二段引用“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进一步说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③假设论证。第二段中三个“没有……怎能……”构成的排比句式,采用假设论证的方式,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5.①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爱岗敬业,热爱学习。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②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③作为新时代中学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④作为新时代中学要志存高远,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源于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倾情奉献”,以及材料一第三段“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可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工匠精神”而非“源于工匠精神”。B.“不仅需要……更需要……”逻辑不当。根据材料一可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在第4至7自然段中,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横向论证,故这四者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C.“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错。材料二第一段写工匠精神不是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并非“看似”。且原文“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而非“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A.“材料二重在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错。材料二第一段批驳错误观点,议论工匠精神的价值。第二段深化一般观点,议论工匠精神的内涵。始终围绕工匠精神的价值与深层内涵来论述,而非重点论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ACD三项都能体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而B项体现的是石磊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专业,这和工匠精神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对比论证。第一段“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等语句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边破边立,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突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②引用论证。第二段引用“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进一步说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③假设论证。第二段中三个“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构成的排比句式,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式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内容上,从多个角度层层推进地阐述了一流心性对一流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了观点,有说服力。形式上,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增强论证气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弘扬工匠精神,就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练就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爱岗敬业,热爱学习。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②由“执着专注,是心无旁骛,是矢志不渝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可知,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③由“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作为新时代中学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④由“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倾情奉献”“匠心筑梦。只要每一位劳动者都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重细节求品质,敢创新求卓越,我们一定能以优秀的业绩奉献新时代、以出色的答卷回应时代主题”“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可知,作为新时代中学要志存高远,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兰州杂碎茅盾南方人一到兰州,这才觉得生活的味儿大不相同。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浑的倒是喝的么?不错!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不用肥皂倒还好,一用了肥皂,你脸上的尘土就腻住了毛孔,越发弄不下。这是含有多量硷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浑的却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然而这是“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不过苦水也还是水。甘肃省有许多地方,据说,连苦水也是宝贝,一个人独用一盆洗脸水,①那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奢侈!吃完了面条,伸出舌头来舐干那碗上的浓厚的浆汁,算是懂得礼节。用水洗碗——这是从来没有的。老百姓生平只洗两次身:出世一次,去世一次。呜呼,生在水乡的人们哪里想得到水竟是这样宝贵?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贵。兰州城外的河水就是那样湍急,所以没有鱼。不过,在冬天兰州人也可以吃到鱼,那是青海湟水的产物,冰冻如石。三九年的正月,兰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国说来,算是高的,这样的“湟鱼”,较大者约三块钱一尾。三九年三月以前,兰州虽常有警报,却未被炸;兰州城不大,城内防空洞不多,城垣下则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这是兰州的“处女炸”。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此以后,老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四〇年春季的一个旅客,在浮土寸许厚、软如地毡的兰州城内关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误会兰州就此荒凉了。依着“中国人自有办法”的规律,四○年春季的兰州比一年前更加“繁荣”,更加飘飘然。不说俏皮话,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谢的,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②但所谓“繁荣”,却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说,三九年的春天,要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妆品,当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货色之缺乏,却也显而易见。至于其他“洋货”,凡是带点奢侈性的,只有几家“百货店”方有存储,而且你要是嫌他们“货色不齐全”时,店员就宣告道:“再也没有了。这还是从前进来的货呢,新货来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新奇的美术字的招牌异常触目,货物的陈列式样也宛然是“上海气派”;陌生牌子的化妆品,人造丝袜、棉毛衫裤、吊袜带、手帕、小镜子、西装领带,应有尽有,非常充足。特别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几乎少见的,这时也每家杂货铺里都有了。而且还有步哨似的地摊,则洋货之中,间或也有些土货。手电筒和劣质的自来水笔、自动铅笔,在地摊上也常常看到。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③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一个在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发牢骚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组织,有包运的,也有包销的。在路上时,有武装保护,到了地头,又有虎头牌撑腰。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④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肩挑背驮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个十站八站路,居然也会弄进些来;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队伍,哪一处能够白放过,总得点缀点缀。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前些时,查出一个巧法儿:女人们把洋布缠在身上,装作大肚子混进来。现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脱光了检验……嘿,你这该明白了罢——一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这问题,决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国性的,不过,据说也划有势力范围,各守防地,不相侵犯。这也属于所谓“中国人自有办法”。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皋兰县是出产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带着香蕉味一般的酒香。这种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变种呢,或由它一变而为哈密瓜,但总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苹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坏。皋兰县是有发展果园的前途的。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使用“据说”来传达信息,信息的真假不一使得文本内涵的表现更具灵活性,表达更具有艺术张力。B.“特种机关里混事小家伙”的大段牢骚,表现了老百姓在当时背景下的生存智慧,暗含作者的政治见解。C.特权者谋私利时“自有办法”,轮到百姓问题时却又迟迟没有办法,两者对比鲜明,可见作者对此的批判。D.本文的语言风格十分鲜明,文中大量正话反说,讽刺十足而又诙谐幽默,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恶。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对于旅客用水洗脸这件事,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具有夸张意味B.句子②承上启下,既照应空炸后兰州建设的繁荣,也引出下文洋货贸易的繁荣。C.句子③中的“愈‘战’愈畅旺”,巧用引号,具有深层意味,表明作者关注社会。D.句子④中的“他们”,与上一段带洋货的“他们”,都是指当时拥有特权的那些人。8.第6段加点的“但”字出现三次,请依次分析其揭示的矛盾之处。9.白居易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原则。本文也践行了这一原则,请概述这一原则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第一个“但”字,写出了城外防空洞多却建设很简陋的矛盾。②第二个“但”字,写出了警报来临百姓们却无处可避的矛盾。③第三个“但”字,写出了轰炸的激烈与伤亡轻微通报的矛盾。9.(1)白居易坚持的原则:文章应当反映社会现实。(2)分析:①以旅客用水洗脸之事,反映百姓用水困难的现实,批判特权阶级不知民间疾苦。②以城外防空洞与空袭之事,反映兰州抗日空战的历史,批判当局枉顾百姓安危的做法。③以轰炸后兰州建设之事,反映当时形式主义建设的情形,批判当局弄虚作假的作风。④以开办洋行贸易之事,反映当时洋货买卖的繁荣,揭露以权谋私的丑恶。⑤以专家给建议方法之事,反映改革只想不做的困境,批判当局只顾敛财的本质。(写满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酌情给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B.“生存智慧”错。“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所发的牢骚是“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表现了老百姓在当时背景下的生存困境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兰州建设的繁荣景象”错。本文作者运用反语的写作手法,正话反说,文中的“繁荣”是指在遭受日军轰炸后,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所以应是“兰州建设的虚假繁荣景象”。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城垣下则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可知,城墙下有防空洞,但入口很窄。所以,第一个“但”字,写出了城外有防空洞却建设很简陋的矛盾。由“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可知,城外山很多,但多草木不生,人们在城外随处可见。所以,第二个“但”字,写出了警报来临百姓们却无处可避的矛盾。由“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可知,城外飞机场被投弹百余,据说仅死一只狗。所以,第三个“但”字,写出了轰炸的激烈与伤亡轻微通报的矛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白居易坚持的原则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著的《与元九书》,其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可见,文章应当反映社会现实。(2)分析:①原文“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这是含有多量硷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清的是井水,是含有多量硷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以旅客用水洗脸之事,反映百姓用水困难的现实,特权阶级不知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其批判的态度。②原文“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从此以后,老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虽有防空洞,但警报来时百姓大都跑避城外,却无处可避;空袭使兰州城内外的房子成为一片瓦砾。以城外防空洞与空袭之事,揭示兰州抗日空战的历史,当局枉顾百姓安危,作者对此加以批判。③由“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可知,被炸后的烂马路变宽变平,路边建设了平房但尚待繁荣。以轰炸后兰州建设之事,揭示当时的形式主义建设,当局弄虚作假的作风加以批判。④原文“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一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开办洋行,借助特权,化公为私。以开办洋行贸易之事,反映当时洋货买卖的繁荣,揭露以权谋私的丑恶。⑤由“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可知,水利专家、农业家等为建设献计献策,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以专家给建议方法之事,反映改革只想不做的困境,批判当局只顾敛财的本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媚笔泉记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附]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溪有深潭A大石出B潭中C若马D浴起E振鬣F宛首而顾G其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B.“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B.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C.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4.简要分析姚鼐《游媚笔泉记》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0.ACE11.B12.C13.(1)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2)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14.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不慕前贤,无意隐逸,隐约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积极入世的心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溪有深潭”主谓宾完整,且其后“大石”是后一句的主语,中间应断开,即A处;“潭中”是“出”的地点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中”后面断开,即C处;“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中,主语是“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表示动作的先后关系,故应在中间断开,即E处。故应断于ACE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大约;能够。句意: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像月亮一样明亮,什么时候能够摘?B.错误。突然;最终。句意: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而最终也没有增长和消失。C.正确。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错误。仅在这里请了一次客,表现不出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本文写的是媚笔泉,左学冲并非作者着重叙写的对象。其实,作者写其邀客宴饮,只是在突出媚笔泉的魅力。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石罅”,石缝;“荫”,动词,遮蔽;“布”,布置,铺;(2)“及”,等到;“负”,覆盖;“烛”,名词用作动词,照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情感的能力。作者先写桐城西北的形胜,次写循溪西入,沿途所见之景物风光,而后自然地落在媚笔泉,既把媚笔泉与桐城、小溪沿途的景物风光连为一幅完整的图画,也在人们眼前现出作者探幽赏奇的志趣。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对媚笔泉的记述,先是写媚笔泉景致,犹有访古赏奇的情怀;然后写左学冲筑室幽居,盛情邀饮,却以“山风卒起”,令人悚然,扫兴而归,显出此地其实僻野荒冷,不宜久留,含蓄表示出作者不慕前贤,不喜欢隐逸的意向,透露出作者积极入世的心态。参考译文:①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衙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②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杜鹃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③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石缝中长出大树,能遮蔽几十人,前面有平地,可以铺席而坐。④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⑤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去了,我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附]①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个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②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①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②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①此词当作于作者南渡之后。②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首句用“萧萧”形容“寒日”,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B.“上琐窗”,指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慢慢地移动,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过得悠闲自得。C.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D.“仲宣怀远”一句,词人以王粲自况,用一个“更”字表明其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比王粲还要强烈。16.这首词和《声声慢》都借菊花来表达情感,两者有何不同?请结合其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鹧鸪天》中“东篱菊”出自陶渊明《饮酒》诗,表面上表达了莫负东篱菊的达观。但把酒对菊确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实际隐含着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看似轻松,实则含怨。②《声声慢》中以残菊自喻。写满地黄花堆积、残败憔悴、无人怜爱、就是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人老珠黄、孤单无依。【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过得悠闲自得”错,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太阳,是因为百无聊赖,心绪茫然,并非悠闲自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鹧鸪天》中“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指菊花,“憔悴损”指枯萎、凋零殆尽。这里诗人以残菊自喻,表现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写出了女子的活泼可爱,也写出了男子的憨厚。(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爱而不见②.搔首踟蹰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一夜飞度镜湖月⑤.舞幽壑之潜蛟⑥.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搔、踟蹰、度、幽壑、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乡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是历经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农耕文明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已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深深熔铸在了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了中国社会有机体中①并能显示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漫长的历史延续,使得乡村文化无论其所面临的环境多么艰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彻底走向消亡。文化模式的稳定性体现为传统的持久性。文化传统的保持首先与一个群体世代处于同一生存环境有关,但在乡村社会逐步向城市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作为农民原有生活共同体的乡野村落,在物质形态上必然会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而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规划和布局,因此村落的变迁也就成为②的自然历史过程。这种乡土变迁是对既有生活方式、联结纽带、伦理规范的挑战。乡村文化以其特有的草根性彰显着温柔敦厚的民俗习气和恬淡寡欲的生活态度,与城市文化的疏离世故和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城市文化以其现代价值和科学理性影响和改造着乡村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和保守封闭。因此,在城乡文化的互动融合中,重塑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确立乡村文化的自信,使乡村在与城市的交融共哺中彰显其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意义之所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不可或缺②水到渠成③急功近利19.城市文化以其科学理性和现代价值影响和改造着乡村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和保守封闭的陈腐观念。【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语境指乡村文化对中国社会有机体的重要性,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2)结合“自然历史过程”可知,语境指村落的变迁是很自然的事,条件成熟,就会发生,可填“水到渠成”。水到渠成:指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3)此处和“疏离世故”并列使用形容城市文化,与前文“温柔敦厚的民俗习气和恬淡寡欲的生活态度”相对照,可填“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指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现代价值和科学理性”语序不当。“科学理性”关联“愚昧落后”,“现代价值”关联“保守封闭”,二者位置互换;②“影响和改造着乡村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和保守封闭”成分残缺。缺少支配的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加上“的陈腐观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20.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怂恿”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1.文中画横线句子,如果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2.文中一连用了七个“她”,属于用第三人称叙事,说说这种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好处。【答案】20.D21.不赞成。效果不一样。①因为原文用的是排比句式,强调了香雪对大山、月亮、核桃树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关怀;②而改写的句子则无强调意味,不能深入表达香雪此时此刻的细腻感受。22.①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来加以自由叙述;②更能客观、直接地展现人物心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③能自由灵活地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怂恿”意思是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这里指风吹动核桃叶发出声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管弦”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千堆雪”指激起的层层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D.这里的“思”是思念的意思,把人的情感用在了鱼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文“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连用三个“这样的”运用了排比句式,分别指代大山、月亮和核桃树,指代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与前文“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形成呼应,强调了香雪对大山、月亮、核桃树有了全新的认识,写出了香雪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好与关怀;②改后只用一个“这样的”,语意不好区分,无强调意味,不能更好的强调香雪对大山、月亮、核桃树的全新认识,更不能深入表达香雪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细腻感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事人称的能力。用第三人称叙事,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叙述人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来加以自由叙述,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这段话写的是香雪夜晚独自一人回台儿庄的内心感受,运用第三人称“她”更能客观、直接地展现人物心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这些语句运用第三人称能自由灵活地刻画人物,“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反映了当时台儿庄的社会生活,写出了香雪对台儿庄将来的期望。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学习之道。《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请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
- 长春健康职业学院《测绘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加工取样与检测流程
- AR眼镜产品投资导览模板
- 同学聚会讲话稿
- 二零二五年度未成年人监护权及抚养费支付协议书3篇
-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05013篇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python与数据处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L 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
- 采购合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
- 云南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标准
- 华为C语言通用编程规范
- 搞笑诗朗诵《生活》4人
- 团建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数独题目难度系数3级共100题后附参考答案
- 齐鲁医学数字疼痛评分表
- GB∕T 758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植物种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空调工程竣工验收单(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