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究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必备学问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学问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化民心。前者是()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定国是诏》D.《资政新篇》学问点二洋务运动2.19世纪60~90年头,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自强”“求富”C.顺应世界潮流D.实现中国近代化3.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目的是维护统治C.使清政府内部冲突缓和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学问点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斗争4.清末某官员在汇报民情的奏折中称:“(民)知法不行恃,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经反复开导、一再力拒。”文中的民情是指()A.干涉还辽B.抵制瓜分狂潮C.拒绝割台D.隐私结社反清5.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斗争示意图。这次斗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同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学问点四瓜分中国的狂潮6.如图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立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关键实力综合练进阶训练其次层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夫阶级支持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2.太平天国推行科考取士制度,考前张贴告示,向军民示以试期,士子要在规定的日子到相关衙门报名,不报名者不得与考,天朝臣民“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据此可知,太平天国的科考取士()A.体现政权的封建化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试图扩大统治基础D.借助儒学收揽人才3.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紧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在运动的各项措施中,除京师同文馆是由总理衙门干脆管辖外,其他如机器局、船政局、招商局、矿务局等,都是由地方督抚大员经办,各自为政。这表明()A.内忧外患冲击政权B.政府未能对工业建设统筹规划C.政府信任汉族官僚D.中心集权的政治结构起先瓦解4.有诗歌颂左宗棠说:“名高气傲士称狂,首赞湘军克武昌。率部收功平内地,挥师讨罪定西疆。”诗中的“西疆”主要是指()A.西藏B.新疆C.蒙古D.越南5.1879年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朝野激烈的反对。清廷也未予批准,并改派曾纪泽赴俄修约。经过交涉,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虽争回了崇厚划失的伊犁绝大部分土地,但伊犁西部还是割让给了俄国。导致这一结局的最主要缘由是()A.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声援B.沙俄侵略成性和清廷的腐败C.曾纪泽不辱使命,据理力争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6.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斗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所谓“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所谓“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所谓“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应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相识最精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斗争爆发的缘由B.试图竭力掩盖斗争的本质C.精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7.19世纪末,俄、法、德、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看法。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见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A.主见与中国同等外交B.维护其在华权益C.坚持公允贸易的原则D.丢失殖民霸主地位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闻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二甲午斗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牵强涂饰,虚有其表。”(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缘由。(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缘由。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素养——历史说明)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扬左右了斗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素养——唯物史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严峻思想障碍。总理衙门大臣奕等就批驳那种“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是“不识时务”。奏折说:“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犯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慧之士,不愿留意于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重儒学轻艺事,文武两途,舍‘章句弓马’未由进身”。读书人穷读四书五经,与好用技术“隔膜太甚”。要变更这种状况,就要“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仿西法”,重视学习、探讨技艺,激励驾驭技艺的人才。京师同文馆聘请英、法、俄、德四国老师,分馆教授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后来增设的算学馆、格致馆,教授的西学课程有各国地图、史略、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初期,曾国藩聘请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三人专译“有俾制造书”,译出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等。以后,该局接连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其中,有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等。至光绪元年(1875年),计译出40余种,刊印24种。——摘编自《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行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独立。——严复《原强》(1895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究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必备学问基础练1.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满意了农夫对土地的要求,但追求小农经济,违反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规律,故选A项。B、C两项不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故解除;D项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属于后者,与题干要求不符,故解除。2.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实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故选B项。3.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实现近代化,故选A项。4.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坚留景崧与刘永福”推断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C项正确。5.答案:B解析:依据示意图中“丰岛1894.7”“大东沟1894.9”“威海卫1895.1~2”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列强侵华斗争是甲午中日斗争。这次斗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本颢正确答案为B项。6.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漫画中被拖拽的人代表中国,英国、德国、法国、俄国是参加瓜分的主要国家,故选C项。关键实力综合练1.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夫运动,支持者是农夫,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面临孤立,故B项错误;C项中“完全排斥”过于肯定,故C项错误;题干中太平天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的一些措施引起老百姓、士大夫们的不满,故D项正确。2.答案:C解析:“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体现了反对等级性的色调,故A项错误;“士子要在规定的日子到相关衙门报名,不报名者不得与考”,这是一种法定程序,不是形式主义,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推行科考取士制度”属于人才选拔制度,其目的是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考试的内容是否为儒学,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由地方掌控,各自为政的,并非内忧外患冲击政权,故A项错误;依据题目中“除京师同文馆是由总理衙门干脆管辖外,其他如机器局、船政局、招商局、矿务局等,都是由地方督抚大员经办,各自为政”得出,政府未能对工业建设统筹规划,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学问,当时政府是清攻府,并未体现信任汉族官僚,故C项错误;题干只是说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工业归谁把持,并未提到对中心集权政治结构的影响,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除伊犁外),故选B项。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虽争回了崇厚划失的伊犁绝大部分土地,但伊犁西部还是割让给了俄国”,结合所学,虽有左宗棠的军事压力和曾纪泽的据理力争,但仍丢失部分领土,根本上还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导致的,故D项正确。6.答案:B解析: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扬,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斗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动身,并未涉及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日本为掩盖斗争实质而进行的宣扬而非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据材料“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维持的是与中国签订的不同等条约,故A项错误;据材料“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见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可知,英国是维持其在华权益,故B项正确;据材料“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可知,英国只为维护本土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英国丢失殖民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8.答案:(1)缘由:西方列强侵略;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起先解体。(2)缘由: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3)缘由:甲午斗争清政府战败,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斗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记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展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可知,咸同年间西方列强不断侵略,自然经济渐渐解体,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第(2)问,依据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回答。第(3)问,结合李鸿章的主要活动回答。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扬,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得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都无法体现。2.答案:(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育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化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