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16课两次鸦片斗争必备学问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学问点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斗争是不能避开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快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学问点二两次鸦片斗争2.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同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该条约主要内容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③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3.近代某不同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大法国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4.两次鸦片斗争签订的不同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斗争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永久居住权B.获得巨额斗争赔款C.要打开中国市场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学问点三开眼看世界5.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主见的著作是()A.《四洲志》B.《各国律例》C.《海国图志》D.《瀛寰志略》6.第一次鸦片斗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学问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缘由是()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须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关键实力综合练进阶训练其次层1.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银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银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需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变更这种状况,英国()A.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限制中国海关D.推行鸦片贸易,变更贸易格局2.《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由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使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3.据英国驻上海领事罗伯逊的报告称,仅1856年(截止到12月12日),他就处理了503起刑事案件,包括杀人犯、重罪犯、侵入住宅犯、绑架犯、接受赃物犯、一般刑事犯(如强奸)等多种案犯。这一年常驻上海和到上海后又离去的英国人只有630名。这就是说,在不到1年时间里,630名英国人竟闹出503起刑事案件。此种状况出现的缘由是()A.英国人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B.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D.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4.鸦片斗争后,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反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扰方面赐予道义上的支持”。这反映了()A.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具有双重性B.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C.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D.中英友好合作局面正式形成5.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起先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这说明()A.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B.清政府加强了思想限制C.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船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A.推动西方思想文化传播B.表明国人起先学习西方C.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D.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万箱):年头179918301839184018421848数量0.42.04.02.03.39.6材料二鸦片斗争后的中英贸易(万英镑):年头18401842184518501857数量52.496.9239140216材料三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说:“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对外贸易的目的外,这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1)依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英国对华输入的鸦片呈现何种趋势。分析其缘由。(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1845年后,中英贸易状况有何趋势。导致这种状况的最根本缘由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学问说明清政府为什么要开展禁烟运动。有人说鸦片斗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导致的。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缘由。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真实情境——学习情境)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相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用来探讨()A.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B.鸦片斗争的过程C.鸦片斗争与近代化D.鸦片斗争的结果2.(素养——时空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清政府考虑到“使馆视行省有别,似可勿拘成例”,使臣的选拔制度一起先就有别于科举制度下选用一般官员的成例。其依据主要是王公大臣的保荐。光绪元年总理衙门奏定,出访大臣由“在京王公大臣等,如真知有熟识洋务,洞澈边防,兼胜出访之任者,具疏保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外务部成立,是驻外使臣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外务部奏定《变通出访章程》,其中规定:“嗣后简派各国二等公使定为二品实官,届时由臣部将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开单请简。三年一任,任满回国后,候旨简用。如办理交涉得力,不妨接充联任,恳恩晋秩增俸,俾终身于外交一途,以尽其才。至给假休息,参随以下本有定章,嗣后出访大臣办理交涉得力者,三年任满,亦准给假回国,假满回任,俾得久于其职,驾轻就熟。”由此,驻外使臣的选用权集中到外务部,作为一种制度,完全确立起来了。章程中,明确要求驻外使臣职业化,“俾终身于外交一途”。这样,晚清驻外使臣从其隶属、官职到升迁之途,均起先与国际职业外交官制度接轨。……职业化要求,已成为清政府使臣选拔的首要条件。——摘自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1)依据材料,指出晚清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是如何选拔驻外使臣的。(2)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晚清驻外使臣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这一改革。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斗争必备学问基础练1.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斗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本题中①④属于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故本题选C项。3.答案:C解析:由材料“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大法国亦与焉”可知为“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解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传教士,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而非居住及租地权,解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便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从而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5.答案:C解析:魏源明确提出该主见。故选C项。6.答案:B解析:当时朝野上下大都存在深厚的华夷观念,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斗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冲击,故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均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不会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故C项错误;林则徐、魏源主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D项错误。关键实力综合练1.答案:D解析: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斗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协定关税的权利,限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出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在华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2.答案:A解析:“英国货物自由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A项正确。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故B项错误。“英国货物自由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仅涉及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司法主权,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的影响没有深化到中国内地,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中国的犯罪状况,不能体现出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英国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人审理,导致英国人在中国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的涉案状况,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犯罪数量多,不能体现出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英国对中国侵略的双重影响是指其侵略既给中国带来灾难,又客观上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政府对清政府国内统治方面的看法,与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英国政府维护清政府在国内统治方面的规章,还对清政府镇压侵扰其统治的行为赐予支持,说明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自身在华利益,故C项正确;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林则徐的行为和“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说明当时的封建士大夫阶层仍有肯定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独立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加强思想限制,故B项错误;西方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当时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非西方思想文化,故A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见学习西方,但国人向西方学习并不是从魏源起先的,故B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挑战传统夷夏观念,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故C项正确;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但并未付诸实践,故D项错误。7.答案:(1)削减;禁烟运动。(2)徘徊。中国自然经济的坚韧抵制。(3)鸦片的输入严峻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不对。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解析:第(1)、(2)问,留意视察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信息“明智的政府应严格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和鸦片输入的危害说明禁烟的缘由,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根本目的说明该观点是错误的。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A解析:1840年前,英国走私鸦片引起中国开展禁烟运动,这是导致鸦片斗争爆发的干脆缘由,A项正确;鸦片斗争过程涉及中国抗击英军侵略的场景,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鸦片斗争与近代化属于鸦片斗争带来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鸦片斗争的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图片没有体现,D项错误。2.答案:(1)措施:由总理衙门主持;不拘泥于科举选官;由在京王公大臣保荐;易受朝内政治派别斗争的影响;限定于通洋务懂边防的人群。(2)内容:由外务部选派成为定制;驻外使臣日益独立化、职业化;渐渐与国际职业外交官制度接轨;选自外务部和使馆人员;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