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4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 D.原子弹、核弹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B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网络技术 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答案:B3.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绽开。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胜利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B.“大跃进”风行全国之际C.“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局面下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D4.在“世界因你而漂亮——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探讨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闻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胜利培育出杂交水稻。答案:B5.美国闻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需醒悟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驾驭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B项。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救济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高傲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全部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肯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在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看法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建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请回答: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胜利的缘由。说明白什么问题?答案:缘由:苏联不愿救济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食其力、吸取国际成果研制胜利。说明:中华民族是宏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亦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事情。[基础巩固]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一直访者说:“西方人最终将我们视为一个才智的民族了。”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更的干脆缘由是()A.中国胜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驾驭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胜利放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2.20世纪50年头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心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平安,高瞻远瞩,坚决制定的决策是()A.登月支配 B.基因工程C.载人航天工程 D.“两弹一星”解析:留意题干中“50年头中期”这一时间限制及“保卫国家平安”这一信息。A、C两项是改革开放后,在综合国力渐渐增加的背景下提出的;B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与保卫国家平安关系不大,所以只有D项是符合的。答案:D3.“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有力冲击了美苏的核垄断B.中国从今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解析: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胜利;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变更,故D项不正确。答案:D4.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胜利培育出被誉为“其次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依据所学学问,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正值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答案:C5.“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足智多谋巧支配,笑向繁星任高歌。”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流下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留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银河”“足智多谋”。1983年,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C6.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独创”和世界“其次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很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称为世界“其次次绿色革命”。答案:C7.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记性的事务,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标记性的事务是()A.“两弹一星”的胜利研制B.“神舟”五号飞船的胜利放射和顺当返回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当送入太空轨道D.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胜利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信息。A项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头,C项发生于1970年,D项发生于1964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B8.“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下列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重点B.是国家“863”支配实施后取得的成就C.是借助于苏联的救济研制胜利的D.火箭放射及太空行走胜利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解析:载人航天工程是1992年中国政府做出的战略决策,因此A项说法错误。“863”支配是在1986年3月提出的,因此B项错误。中国航天工程是自主研制,所以C项错误。答案:D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一些显著成就。小明整理了一部分缘由和成就用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20世纪60年头,胜利研制原子弹,打破美苏在核武器上的垄断B.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社会环境无关C.20世纪90年头以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的发展创建了必要的前提,故选B项。答案:B[实力提升]10.2024年4月20日的晚上,海南文昌,海风轻拂。“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奔向早已等待着的“天宫二号”,标记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大幕正式开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究居世界()A.第一位 B.其次位C.第三位 D.第四位答案:C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核试验状况统计表国家首次试验年头试验次数备注美国1945年1032-苏联1949年715-英国1952年45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法国1960年210-中国1964年45-材料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需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其次次是1842—1860年错失其次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三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支配”累计创建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核试验的特点。(2)材料二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三却告知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冲突吗?请说明。(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并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详细做法。解析:第(1)问,回答问题要抓住首次试验年份和试验次数两个信息点去思索。第(2)问,1957年至1976年大体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创建的科技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