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 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名称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地理坐标国民经济行业类别N7724危险废物治理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01.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9.0环保投资(万元)9.0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相关要求,本项目不设专项评价。专项评价设置分析见下表1-1。表1-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分析表专项评价的类别设置原则设置分析设置专项大气排放废气含有毒有害污染物1、二噁英、苯并[a]芘、氰化物、氯气且厂界外500米范围内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的建设项目。本项目不涉及上述有毒有害污染物。不设专项地表水新增工业废水直排建设项目(槽罐车外送污水处理厂的除外新增废水直排的污水集中处理厂。本项目不涉及废水直排,不属于废水直排的污水集中处理厂不设专项环境风险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3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危险物质处理不超过临界量。不设专项生态取水口下游500米范围内有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新增河道取水的污染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不涉及河道取水不设专项海洋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本项目不涉及海不设程建设项目。洋。专项注:1.废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纳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不包括无排放标准的污染物)。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3.临界量及其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附录B、附录C。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准入要求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2]397号)ℽ,应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坚决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编制的涉及行业性、领域性、区域性等方面,需要用负面清单管理思路或管理模式出台相关措施的,应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或禁止限制目录)及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禁止、许可准入类事项号1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2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和限制的产品、技3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各类开发活动(1)禁止准入类①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规定(100001)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项目,属于环境治理业中的N7724危险废物治理。本项目不涉及相关行业禁止、限制内容,故不涉及此规定。②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和限制的产品、技术、工艺、设备及行为(100002)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③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各类开发活动(100003)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省市生态功能区划、“三线一单”及生态红线管控清单(详见本表后续分析)。本项目所在地不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中的2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本项目不属于“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的各类开发活动(100003)”。(2)许可准入类本项目不涉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许可准入类中的“禁止或许可事项”。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相关要求。2、“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约束,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1)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问鼎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本项目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生活办公区内,经与国家“三线一单”数据共享系统中生态空间分区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该项目与0个生态空间分区存在空间相交,其中优先保护类0个;重点管控类0个;一般管控类0个。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关系详见附图3。综上,本项目区不涉及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贮存间建设项目,废矿物油采用桶装只在转运时产生少量非甲烷总烃,经过通风口无组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采取相应措施后经预测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满足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上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国家、自治区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建设项目,运营期间会消耗一定量的电能资源。但项目资源消耗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不会逾越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经与国家“三线一单”数据共享系统中环境管控单元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本项目与1个环境管控单元存在空间相交,其中优先保护类0个;重点管控类1个;一般管控类0个。本项目涉及阿拉山口市城区重点管控单元(ZH65270220003),本项目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关系详见附图4。①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新政发[2021]18号文),环境管控单元包括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本项目选址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项目选址涉及重点管控单元。重点管控单元要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生态环境风险高等问题。本项目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配套危废间项目,不属于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负面清单内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不属于“三高”、“两高”项目,不属于重化工、涉及重金属项目,水资源消耗较低,不涉及废水排放,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项目污染物的产生量较少,且采取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分区的重点管控单元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新政发[2021]18号文)将全区划分为七大片区,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大片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2021年版)》,本项目选址属于“(3)克奎乌-博州片区”。本项目与生态环境管控分析对比分析见表1-3。表1-3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大片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2021年版)》符合性分析管控维度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约束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要求,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得在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和河流、湖泊、水库周围建设重化工、涉重金属等工业污染项目。推动项目集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布置于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或规划矿区,并且符合相关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项目,不属于“三高”、“两高”项目,不属于重化工、涉及重金属项目,项目位于风电场办公生活区区内。污染物排放管控深化行业污染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火电行业减排,全力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强化煤化工、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污染综合整治,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加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优化区域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做好车油联合管控。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一河(湖)一策”精准施治,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园区(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提高再生水回用比例。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监管。强化工矿用地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膜回收率。本项目不属于火电、钢铁、化工行业,不涉及交通运输,无废水产生,不涉及农业生产。项目为危废贮存间,通过一系列防渗措施可有效进行土壤控。风险禁止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处置相关要求。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风险管控,保障水环境安全。本项目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不涉及流域环境风险。资源利用效率要求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全面实施节水保障生态用水,严防地下水超采。本项目不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不涉及用水。各区控求片管要克奎区严格落实“奎-独-乌”联防联控区内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奎-独-乌”联防联控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执行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与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的联防联控,确保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艾比湖、赛里木湖周边地区、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地保护,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功能。开展奎屯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治理,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持续推进山区森林草原和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区域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煤炭、石油、天然气本项目为风电场配套设施,耗,不涉及矿产资源开发,不涉及油气资源开发。开发单位应当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内容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油(气)资源开发区土壤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工业废物处理处置。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新政发[2021]18号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大片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2021年版)》(新环环评发[2021]162号文)要求。②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根据《博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成果》,本项目涉及阿拉山口市城区重点管控单元(ZH65270220003见附图4)。本项目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见表1-4,与阿拉山口市城区重点管控单元符合性见表1-5。表1-4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体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管控维度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空间布局约束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及其它法律法规禁止的区域进行污染环境的任何开发建设活动,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豁免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外。本项目不在生态红线内。产业结构产业准入首先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等;严格落实《自治区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产业准入和布局的相关要求;非金属矿采选、煤炭采选、电力、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化工(电石、氯碱、焦化)、纺织、合成革与人造革等重点行业的项目建设应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贮存间于限制类项目。水污染防治1、新建污染企业应进入相应的工业集聚区。2、按照水污染防治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审批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炼焦、印染、燃料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3、新建、改建、扩建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原料药等行业建设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排放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4、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绩效挂钩制度,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平衡和替代削减政策。5、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应严格控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本项目为危险废物贮存间建行期间不涉及耗水。污染排放管控2.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2污染物排放管控”和克奎乌—博州片区总体管控要求中“B2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2.2提高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平,控制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COD、氨氮等污染物入河本项目为危险废物贮存间建SO2、NOX废气量。2.3十四五期间,全州SO2、氮氧化物(NO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以内。2.4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与达标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5%,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不低于90%,重点企业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不低于9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实现90%村镇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力争达到95%以上。水污染物排放,贮存间内设有建成后可对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存储。环境风险3.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3环境风险防控”和克奎乌—博州片区总体管控要求中“B3环境风向防控”管控要求。3.2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建立流域上下游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联动应急响应体系,实施联防联控。3.3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州县(市)之间上下联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之间左右联动应急响应体系,实行联防联控。3.4开展温泉—精河—阿拉山口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编制联防联控规划,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3.5建立自治州和第五师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施行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实施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推进,构建兵地联防联控。3.6建立行政区域之间土壤污染左右联动应急响应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间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防联控。本项目为危险废物贮存间建成后可对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公司处理。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4.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4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克奎乌-博州片区总体管控要求中“B4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管控要求。4.22025年,博州用水总量控制在97629万m3以内(博乐市32712万m3、阿拉山口市1850万m3、精河县31035万m3、温泉县32032万m3)。4.32025年,博州地下水用水量控制在22017万m3以内(博乐市13382万m3、精河县7921万m3、温泉县714万m3)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4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以上。4.5食品发酵、有色金属冶炼、纺织、盐化工、制革、水泥等高耗水行业取用水量应达到先进定额标准。4.6十四五期间,博州能源消费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项目运行期间涉及煤炭消耗,不属于食品发等高耗水行业。表1-5与阿拉山口市城区重点管控单元ZH65270220003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管控维度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新、扩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正)》中淘汰类项目。禁止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禁止准入类事项。引进项目应符合园区规划环评和区域产业准入及负面清单要求。2.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行业企业。3.禁止露天焚烧废塑料及残余物;禁止将残余物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单位及个人处置。4.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内建设高污染的火电、化工、冶金、造纸、钢铁、建材等工业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逐步搬迁。5.对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进行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提升改造。1.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淘汰类场准入负面清单止准入类事项。2.项目不属于土壤环境重点监管行业企业。3.项目不属于高污染行业,不涉及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管控1.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无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2.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农副食品加工、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制革、造纸、棉纺织制造、盐化工、水泥、胶业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1.本项目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2.本项目不属于上述行业。环境风险1.生产、存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大量废水的制革等企业,应配套有效措施,防止因渗漏污染地下水、土壤,以及因事故废水直排污染地表水体。2.产生、利用或处置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的制革、有色金属冶炼、采矿、木材加工等企业,在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过程中,应配套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本项目无废水产生,本项目为危废间项目,危废间采取了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措施。资源利用效率1.艾比湖周边县(市、区)处理达标后再生水全部回用或综合利用,严禁排入河湖和湿地。2.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组织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重点用能单位持续开展以减煤为重点的节能工作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3.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引导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实施“65%+”节能设计标准,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本项目无废水产生及排放。3、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收集和贮存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建设项目需遵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办法等其他相关文件。(1)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符合性分析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本项目的建设均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具体见表1-6。表1-6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符合性分析控制标准要求本项目采取措施符合性选址要求贮存设施选址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符合集中贮存设施不应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应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本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及其他特别保护区,项目位置不在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区。符合贮存设施不应选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本项目周围无自然水体,不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符合贮存设施污染控制要求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本项目危废贮存间为集装箱式危废间,材质为不锈钢并喷有防腐涂料,有较好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性能。符合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间设置不同分区,不同危险废物分区放置。符合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项目地面、墙面设计裙角及导流槽、事故池,可有效防止危险废物废液渗漏。符合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本项目危废贮存间采用集装箱建设,材质为不锈钢并喷有防腐涂料,有较好的防腐、防渗性能,危险废物存放于容器中,并置于托盘中。符合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本危废贮存间采用专人管理。符合容器和包装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危废贮存容器根据危废成分采用防腐,不易泄漏的要求选取;危废容器均张贴危废信息;并且禁止堆叠;容器使符合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的危险废物,其容器和包装物应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符合—10—物污染控制要求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护结构堆叠码放时不应有明显变形,无破损泄漏。用前检查是否有破损,并保持清洁。符合柔性容器和包装物堆叠码放时应封口严密,无破损泄漏。符合使用容器盛装液态、半固态危险废物时,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适应因温度变化等可能引发的收缩和膨胀,防止其导致容器渗漏或永久变形。符合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符合贮存过程污染控制要求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电池泄漏液均放入放入桶中储存。符合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符合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废矿物油,电池泄漏液容器均为闭口容器。符合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贮存设施产生的废水(包括贮存设施、作业设备、车辆等清洗废水,贮存罐区积存雨水,贮存事故废水等)应进行收集处理,废水排放应符合GB8978规定的要求。本项目无废水产生。符合贮存设施产生的废气(含无组织废气)的排放应符合GB16297和GB37822规定的要求。本项目产生的废气符合GB16297和GB37822规定的要求。符合贮存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排放应符合GB14554规定的要求。本项目无恶臭气体产符合贮存设施排放的环境噪声应符合GB12348规定的要求。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风机,对周边影响符合GB12348规定的要求。符合环境监测要求贮存设施的环境监测应纳入主体设施的环境监测计划。本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监测计划。符合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依据有关法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和HJ819、HJ1250等规定制订监测方案,对贮存设施污染物排放状况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本项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HJ819、HJ1250等规定制订监测方案。符合HJ1259规定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贮存设施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应符合HJ164要求,监测因子应根据贮存废物的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能表征危险废物特性的指标,地下水监测因子分析方法按照GB/T14848执行。本项目不属于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符合配有收集净化系统的贮存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采样应按GB/T16157、HJ/T397、HJ732的规定执行。本项目危废贮存间废气量少,不配置净化系统,设有2个风机排出。符合贮存设施无组织气体排放监测因子应根据贮存废物的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能表征危险废物特性的指标;采样点布设、采样及监测方本项目按要求设置了自行监测计划。符合—11—法可按HJ/T55的规定执行,VOCs的无组织排放监测还应符合GB37822的规定。贮存设施恶臭气体的排放监测应符合GB14554、HJ905的规定。项目主要存放废电池、废电容、废矿物油等危废,无恶臭气体排放。符合环境应急要求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必要的培训和环境应急演练,并做好培训、演练记录。建设单位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2年10月20日完成备案,备案编号652702-2022-005-L符合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配备满足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要求的应急人员、装备和物资,并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项目配制管理维护人员,并配置装备和物资,配有应急照明系符合相关部门发布自然灾害或恶劣天气预警后,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启动相应防控措施,若有必要可将危险废物转移至其他具有防护条件的地点贮存。项目配制管理维护人员,并对暴雨,沙暴等自然灾害天气设有相应防控措施。符合(2)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符合性分析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本项目的建设均符合《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具体见下表。表1-7《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符合性控制标准要求本项目采取措施符合性危险废物的贮存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应满足GB18597、GBZ1和GBZ2的有关要求。本项目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管理遵循GB18597、GBZ1和GBZ2的有关要求。符合贮存危险废物时应按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贮存,每个贮存区域之间宜设置挡墙间隔,并应设置防雨、防火、防雷、防扬尘装置。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间对危险废物进行分区存放,并对贮存区设置挡墙间隔,三防处理。符合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应配置有机气体报警、火灾报警装置和导出静电的接地装置。危险废物贮存间设计中包含火警报警装置,导出静电的接地装置。符合废弃危险化学品贮存应满足GB15603、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的要求。贮存废弃剧毒化学品还应充分考虑防盗要求,采用双钥匙封闭式管理,且有专人24小时看管。本项目对危废的贮存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设有专人管理。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期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本项目危险废物最长贮存期限为3个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的要求。符合危险废物贮存单位应建立危险废物贮存的台账制度,危险废物出入库交接记录内项目危险废物贮存管理设有台账及交接记录。符合—12—容应参照本标准附录C执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根据贮存的废物种类和特性按照GB18597附录A设置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区域、存放容器、墙面均按照相关要求张贴标志。符合(3)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符合性分析根据《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本项目的建设均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的相关要求。具体见下表。表1-8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符合性控制标准要求本项目采取措施符合性危险废物的贮存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若暂时不能回收利用或进行处理处置的,其产生单位须建设专门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贮存,并设立危险废物标志,或委托具有专门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单位进行贮存,贮存期限不得超过国家规定。贮存危险废物的单位需拥有相应的许可证。禁止将危险废物以任何形式转移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转移到非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中。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本项目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配套危废贮存间,贮存间识,贮存期限短,并建设管理台账,危险废物暂存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符合危险废物的贮存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应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2.基础防渗层为粘土层的,其厚度应在1米以上,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7cm/s;基础防渗层也可用厚度在2毫米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他人工防渗材料组成,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10cm/s;3.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及气体导出口和气体净化装置;4.用于存放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地方,还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地面无裂隙;5.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堆放区必须有隔离间隔断;6.衬层上需建有渗滤液收集清除系统、径流疏导系统、雨水收集池;7.贮存易燃易爆的危险废物的场所应配备消防设备,贮存剧毒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有专人24小时看管。本项目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不锈钢为材料的集装箱式危废间,有较好的防渗性能;危废贮存间内安装2台风机;危废均存放于容器中,并堆放在托盘上;危废贮存间地面设有导流槽和漏液收集系统,并连接事故池;安有消备。符合危险废物的贮存设施的选址与设计、运行与管理、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及应急措施以及关闭等须遵循《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符合(4)与《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的废铅蓄电池运输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运输,根据《废铅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对收集、暂存过程提出如下要求,详见1-9。表1-9与《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符合性—13—类别规范要求本项目采取措施符合性收集收集企业可在收集区域内设置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废铅蓄电池集中转运点,以利于中转。本项目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的配套废铅蓄电池暂存间,收集后的废铅蓄电池交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符合a)废铅蓄电池应进行合理包装,防止运输过程破损和电解质泄漏。b)废铅蓄电池有破损或电解质渗漏的,应将废铅蓄电池及其渗漏液贮存于耐酸容器中。废铅蓄电池在运输前检查外包装,破损的电池单独包装,并把渗漏液收集到专用容器中运至危废贮存间,与废铅蓄电池同时等待处理。符合暂存收集网点暂存时间应不超过90天,重量应不超过3吨。本项目检修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危废贮存间内,管理要求3个月内运走,存放时间不超过90天,存放重量不超过3吨。符合应防雨,必须远离其他水源和热源。本项目危废贮存间为专用房间,防雨,远离水源和热源,并对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阻止污染。符合应划分出专门存放区域,面积不少于3m2。危废贮存间总面积为18m2,其中废铅蓄电池区贮存面积5m2,满足要求。符合有防止废铅蓄电池破损和电解质泄漏的措施,硬化地面及有耐腐蚀包装容器。危废贮存间为集装箱式危废间,采用不锈钢为材料,有极好的防渗、防腐蚀性能,设有导流槽、事故池用于收集泄漏电解质。破损电池放置在于密闭耐腐蚀容器中,防止酸液泄漏。符合废铅蓄电池应存放于耐腐蚀、具有防渗漏措施的托盘或容器中。废铅蓄电池与泄漏液体存放于耐腐蚀容器中。符合在显著位置张贴废铅蓄电池收集提示性信息和警示标志。按照相关规定在危废贮存间内墙上,容器上张贴危废信息,警示标志。符合禁止将废铅蓄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铅蓄电池遭受雨淋水浸。废铅蓄电池存放于危废贮存间内,防止雨淋。符合序号规划符合性分析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第五篇提到“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建成准东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进建设哈密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南疆环塔里木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区,建设新能源平价上网项目示范区。”,本项目位于博州,属于国电阿拉山口—14—234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风电场配套设备,符合相关要求;第十三章提到”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强化常态化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严控核辐射、重金属、尾矿库、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持续推进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建设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和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本项目属于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暂存设施,符合相关要求。由上可知本项目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求。《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第十章第一节提到”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各类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全面实行危险废物清单化管理。督促各类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依法申报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情况,报备管理计划,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精准实施《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跨省转移以及危险废物鉴别等工作。加强全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州市二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危险废物监管能力、鉴别能力与应急处置技术支持能力。推动工业固体废物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升级完善自治区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有序推进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考核与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本项目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配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废贮存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建设运营,存储危废均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核实,建立联运清单,可使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因此本项目符合《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求。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三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健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实施水、土、气综合治理,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让各族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项目,符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土壤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博州建设目标取得明显进展。本项目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配套危废贮存间项目,符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求。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十四—15—5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根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三线’统筹划定与管控”要求,“保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依照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集约绿色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本项目不占用农田,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符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要求。5、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生活办公区内,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国有土地使用证(博州国用(2009)第055号详见附件6,项目用地产权归属公司所有,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无环境限制条件,因此,本项目选址可行。6、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2014年第9号,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建设,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所属行业为N7724危险废物治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四十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101-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其他类”,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91652702673427252J,注册地位于新疆博州阿拉山口文化街10号,法定代表人为孟宪梁。经营范围包括发电;节能项目开发;供热服务;电力业务技术咨询;委托运营服务,水电、风电电力项目管理、检修、技术维护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项目名称: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山口风电场危废贮存间项目建设单位: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9万元,资金全部来源于企业自筹。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生活办公区内,位于生活办公区东南角,项目中心地理标为:东经82°33′23.190″,北纬45°9′57.325″,项目东侧为阿拉山口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西侧阿拉山口市广播电视台,北侧为文化街,隔路为阿拉山口市中学,正南侧为空地,西南为幼儿园,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图见附图2。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危废贮存间采用集装箱式,危废贮存间大小18m2,用于存放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等危废,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回收。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1。表2-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内容建设规模备注主体工程危废贮存间总占地面积19m2,危废贮存间为集装箱式结构,材质为不锈钢,占地面积18m2,事故池占地面积1m2。危废贮存间废矿物油区面积为8m2,废铅蓄电池区地面积5m2,废电容区地面积5m2,均放入容器中储存,存放容器堆放在托盘上,贮存间地面进行防渗,并设置导流槽,连接外部事故池(容积0.64m3)。危废贮存间内外、存储容器均贴有危险物标识。新建公用工程给水工程本项目为危废贮存间,运营期不需要用水。/排水工程本项目不新增员工,均为公司现有员工,不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依托供电工程接入厂区变电站。依托供热及制冷危废贮存间不进行供热和制冷。/环保废气治理工程危废贮存间安装2个风机用于通风。新建—16——17—工程污水防治工程本项目不新增员工,均为公司现有员工,不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故无废水排放。/噪声防治工程加强车辆管理,减速行驶、禁鸣喇叭、加强维护保养。新建固废防治工程危险废物(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等危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新建防渗措施危废贮存间由一体化集装箱组成,采用不锈钢制成,本身具有防渗性,采用2mm高密度聚乙烯防渗(防渗系数≤10-10cm/s)后满足防渗要求。事故池由混凝土浇筑中,30cm粘土+2mmHDPE膜+5cm混凝土+环氧树脂漆,满足防渗要求。新建3、危废来源、产生量及处置情况本项目主要用于收集、暂存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产生的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通过现场勘查、查阅企业生产记录等资料,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主要来源于站区内设备检修及更换。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矿物油属于HW08类,代码900-214-08,使车辆、轮船及其它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发动机油、制动器油、自动变速器油、齿轮油等废润滑油;废电容属于HW49类含电解液的电容,代码900-045-49,废电路板(包括已拆除或未拆除元器件的废弃电路板及废电路板拆解过程产生的废弃CPU、显卡、声卡、内存、含电解液的电容器、含金等贵金属的连接件;废铅蓄电池属于和HW31类含铅废物,代码900-052-31,废铅蓄电池及废铅蓄电池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铅板、废铅膏和酸液。根据厂区近年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情况。本项目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最大存储量见表2-2。表2-2危废产生及处置措施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工序及装置形态产生量贮存能力处置措施贮存周期贮存形式123废矿物油HW08900-2设备维修液体0.7t/a4.6t委托资质单位处置月密闭桶装废电容HW49900-045-49设备更换1.5t/10a月桶装废铅蓄HW31900-052-31设备更换0.3t/a7.5t月桶装4、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本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见表2-3。表2-3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18—1电kW·h阿拉山口风电场变电站5、项目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设备见表2-4。表2-4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干粉灭火器4kg个22人体防静电套13防爆风机CBF-300台24防爆灯GRDF系列个25防爆配电柜台16视频监视台17防爆声光报警器BBJ-系列个18烟感报警器个19标识牌套16、项目平面布置危废贮存间位于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生活办公区东南角,生活办公区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危废贮存间平面布置详见附图6。本项目危废贮存间面积18m2,废矿物油存放区8m2,废电容存放区5m2,废铅蓄电池存放区5m2。废矿物油采用密闭桶装,容积为200kg,废矿物油存放区8m2,可贮存废矿物油4.6t,企业废矿物油产生量约为0.7t/a,贮存能力符合要求;废电容存放区5m2,可贮存废电容5.0t,电容每10年更换一次,一次产生量约为1.5t,贮存能力符合要求;废铅蓄电池存放区5m2,根据《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36493-2011)隔离贮存平均面积的贮存量为1.5~2.0t/m2,本环评取最小值1.5t/m2计,废铅蓄存放区可存放7.5t,废铅蓄电池平均产生量约为0.3t/a,贮存能力符合要求。因此本项目危废贮存间面积可满足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危险废物的贮存要求。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管理人员为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内部调用,不新增劳动定员。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劳动定员为14人,工作制度为每天1班制,每班8小时,年工作264天。(1)给水本项目无用水。(2)排水本项目不新增员工,均为公司现有员工,不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3)供电本项目用电接入站区供电网。—19—(4)采暖及制冷本项目无需采暖及制冷设备。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1、施工期工艺流程本项目危废贮存间为采购的一体化集装箱式结构,由生产厂家生产后直接吊装到指定地点即可,事故池在建设时需开挖土壤,因事故池规模小(0.64m3土建施工量少,其污染可忽略不计,本次评价不再分析施工期的污染因素。2、运营期工艺流程图图2-1运营期流程图本项目仅对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进行收集和储存,不进行处置,故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废矿物油从收集、运输至储存过程中均采用铁桶,铁桶直接入库贮存。运出时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的槽罐车进行运输。同时每次罐中的少量罐底油渣通过搅拌后与废油混合在一起,最终一起交由新疆新之源环境工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处理,不再进—20—行清罐工作,处理包括转移五联单办理、装卸、运输等内容,搬运过程中有少量挥发性有机物产生。本项目收集的废铅蓄电池用塑料薄膜包装后经专用车辆运至危废贮存间,不对废铅蓄电池进行拆解,一般不会对电池造成创伤;破损的废铅蓄电池放入带盖的耐酸、耐腐蚀的塑料桶内,最终一起交由乌鲁木齐市飞立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处理包括转移五联单办理、装卸、运输等内容,正常情况下无废气产生。非正常工况为废矿物油或破损的废电池电解液泄漏,项目危废贮存间设有导流槽,泄漏液最终进入事故池,因厂区有巡检,可及时发现泄漏,第一时间解决泄漏问题,不会造成环境影响问题。废电容每10年更换一次,每次约1.5t,委托新疆鑫鸿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置。运营期的污染物主要为废矿物油转运过程中挥发少了非甲烷总烃废气、防爆风机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1、现有项目概况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山口风电场49.5MW项目位于新疆博州阿拉山口风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西北角,用地约15km2,项目总装机49.5MW共布置33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生活办公区位于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2、现有环保手续履行情况国电新疆阿拉山口风电三期49.5MW风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10年9月15日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的批复,新环评审函[2010]98号,详见附件2;2012年4月23日,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出具《关于国电新疆阿拉山口风电三期49.5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建设单位变更事宜的复函》(新环评价[2012]304号),同意国电新疆阿拉山口风电三期49.5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中的建设单位变更为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其它内容不变,详见附件3。该项目于2013年7月24日获得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保护局验收批复,《关于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山口风电三期49.5MW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博州环验【2013】1号,详见附件4)。2022年10月建设单位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取得《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编号:652702-2022-005-L,详见附件5)。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现有工程无需申请排污许可证及排污许可登记。3、现有工程内容(1)建设内容—21—现有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其中: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为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WTG3-1500kW型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变压器及配套电气设备;土建工程主要为设备基础、电缆、接地的敷设、建筑物及场内外交通工程等。厂区道路23.57km。现有工程风电场不设升压站,接入新疆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110KV乌兰达布森升压站。(2)现有工程产污环节①噪声:由于在设备选型时已对风力机设备噪音的控制提出要求,因此风力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相对较低,经过对达其他风电场运行风力机的观察和比较,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噪音的影响范围昼间在100m左右,夜间在200m左右,距场界昼间约100m,夜间约200m处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已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很小。②固废:现有工程固废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项目劳动定员14人,生活垃圾1.848t/a。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箱,然后运至就近垃圾填埋场处置。③废水:风电场运行期用水主要是现场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生活用水,没有生产用水,生活办公区位于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运营期员工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2m3/d,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阿拉山口市污水处理厂。④大气:风电场内不存在大气污染源,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对项目区环境空质量无影响。⑤事故排油:每个箱变均配套事故油池。4、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1)生活污水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内无生活办公设施,无废水产生及排放。生活办公区位于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运营期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污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阿拉山口市污水处理厂,可以达标排放。(2)噪声2023年6月1日,新疆力源信德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场界外进行了噪声监测,监测点位见图2-2,监测报告编号LYXD2023D347WZS1731,详见附件7,现有项目周边噪声监测结果见表2-6。表2-6现有项目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测点编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测量时间测量值结果评价Leq北侧厂界外1米气流昼间37.1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夜间35.1—22—2#东侧厂界外1米气流昼间38.2(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夜间34.53#南侧厂界外1米气流昼间35.1夜间33.74#西侧厂界外1米气流昼间37.1夜间33.54#4#阿拉山口风电场3#N2#图2-2现有项目噪声监测点位由上表可知,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场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可以达标排放。5现存的环境问题原《国电新疆阿拉山口风电三期49.5MW风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未详细阐述设备检修工艺,即未涉及到危险废物贮存间的建设内容。根据现场踏勘,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废矿物油、废电容和废铅蓄电池。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废矿物油产生量约为0.7t/a,废电容产生量约为1.5t/次(10年更换一次),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为0.3t/a,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临时堆放于生活办公区院内硬化地面上,并加盖苫布,由危废处置单位在危废产生后一至两天内清运,由于清运及时并无二次污染产生,站区内未设置危险废物贮存间。目前,公司危险废物处理方式为检修后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现场清运,无法对无法清运的危险废物进行临时暂存,没有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现有项目危废管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9.1)中第六章的相关要求,需建设危废贮存间,并制定危废管理计划。6、整改措施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生活办公区建设危险废物贮存间,将检修更换掉的废矿物油、废电容及废铅蓄电池贮存于危险废物贮存间内,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贮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23—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以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规定进行建设,危险废物贮存间采取了防风、防雨、防晒措施,地面、导流槽、事故池、墙裙等均进行防渗、防腐措施,防止事故状态下密闭油桶废液泄漏至土壤和地下水体;密闭油桶设置警示标志,危险废物标识参照(GB18597-2023)附录A危险废物标签。根据《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1259-2022)中危险废物基本情况填写要求和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制定要求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按要求填写台账,并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通过国家危废管理系统向博州生态环境局备案危废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记录内容:危险废物入库环节,应记录入库批次编码、入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数量、危险废物名称、类别、危废代码、入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类型、经办人等信息内容。危险废物出库环节,应记录出库批次编码、出库时间、容器/包装编码、容器/包装类型、数量、危险废物名称、类别、危废代码、出库量、计量单位、贮存设施类型、出库部门经办人等信息内容。—24—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可采用国家、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质量数据。本次评价引用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开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技术支持服务系统2023年统计数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23年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9ug/m3、25ug/m3、55ug/m3、24ug/m3;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为0.8m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25ug/m3;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域。数据统计见下表3-1。表3-1202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主要空气污染物指标监测结果(单位:ug/m3)评价因子平均时段现状浓度标准限值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960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254062.5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57078.6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243568.6达标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4(mg/m3)20.0达标O3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78.1达标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周边无地表水存在,本项目生产工艺中无废水产生。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不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3、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原则上不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设项目存在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途径的,应结合污染源、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开展现状调查以留作背景值。废矿物油等在泄漏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本项目危废贮存间采取了有效的防腐、防渗、防漏措施,可有效防止危险废物发生泄漏污染地下水的情况,—25—因此本项目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途径。同时本项目位于国电阿拉山口风电场生活办公区内,周边无地下水、土壤环境保护目分布,因此本次评价不进行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相关要求,本项目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故本项目不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可知,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含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可不进行生态现状调查。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区周围500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5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根据本项目特点,项目所在地的主要环境保护级别为:(1)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水环境:保护区域水环境,保证不因本项目而降低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级别-《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3)声环境:确保项目区周围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防止本项目噪声对外界的影响。(4)生态环境:项目区所在地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或者生态环境,本项目位于阿拉山口市文化街10号,国电新疆艾比湖流域开发有限公司生活办公区院内,不需要新征用地,无生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3-2,环境敏感目标位置见附图7。表3-2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类别功能区划情况保护对象XY1大气环境N二类区办公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W办公学校学校W居民E居民N学校NW办公NNW办公N学校办公区NE居民2声环境地/////3地下水地////Ⅲ地下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运营期:危废贮存间设有防爆风机,废矿物油转运时会产生少量挥发性有机物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无组织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A.1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表3-3《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标准》(GB37822-2019)单位mg/m3项目排放限值特别排放限值限制含义无组织排放监控位置NMHC6监控点处1小时平均浓度在厂房外设置监控点3020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浓度值表3-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单位mg/m3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最高浓度点非甲烷总烃4.02、噪声排放标准—26——27—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表3-5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单位:dB(A)标准限值级别标准来源昼间夜间营运期60502类《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部令第23号,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要求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28—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危废贮存间为采用的一体化集装箱式结构,由生产厂家生产后直接吊装到指定地点即可,事故池在建设时需开挖土壤,因事故池规模小(0.64m3施工期5天,土建施工量少,其污染可忽略不计,本次评价不再分析施工期的污染因素。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1)污染工序及源强分析本项目仅对废矿物油、废电容、废铅蓄电池进行收集、储存和转运,不进行加工。本项目的废气为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烃。排放源为废矿物油在贮存过程由于油桶密封不严或表面粘附的矿物油以及在装卸过程中会有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根据《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1989除汽油外其它油品在转运过程中的损耗率为0.01%,项目建成后废矿物油贮存量约0.7t/a,年装卸废矿物油的小时数为15小时,因此废矿物油转运过程中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0.07kg/a,排放速率为0.0046kg/h。表4-1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一览表类别名称本项目预计排放速率本项目预计排放量危废贮存间非甲烷总烃0.0046kg/h0.00007t/a(2)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为了避免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①加强管理,并定期检查,如有故障,立即采取措施;②危险废物贮存间强制通风,加大换气次数,降低厂房内污染物浓度。同时,建设—29—单位在站区采取绿化等措施进一步减轻无组织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以上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能够达标排放。综上所述,项目内针对废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处理效果,能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具有技术可行性。(3)达标情况分析本次评价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的估算模型AERSCREEN,判定最大落地浓度。根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涉及的废气排放源主要为危险废物贮存间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1估算模型参数表4-2本项目估算模型参数表选项参数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城市人口数(城市选项时)最高环境温度/℃44.2最低环境温度/℃-33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区域湿度条件干燥气候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否地形数据分辨率/m——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考虑海岸线熏烟否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表4-3项目面源参数表编号污染源名称面源起点坐标/m面源海拔高度/m面源长度 /m面源 /m与正北向夹角/°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年排放小时数/h排放工况污染物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1危废贮存间00339639020正常非甲烷总烃0.0046注:以危废间西北角顶点做为面源的起始点坐标②主要污染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采用估算模型AERSCREEN预测本项目废气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见下表4-4。表4-4面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表距离m浓度ug/m3148.2150.992533.370.835020.380.51—30—750.350.263002.770.075000.040.560.010.330.0120000.220.0125000.160.00最大落地浓度ug/m387.75最大浓度距离m4由上表结果看出:本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经估算模式预测,VOCs无组织排放最大落地浓度为0.0878mg/m3,故厂界处浓度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4.0mg/m3)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标准限值(6.0mg/m3)。(4)废气监测方案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等的规定对本项目无组织废气进行日常例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案见表4-5。表4-5本项目废气监测方案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排放标准厂界非甲烷总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危废间风机外非甲烷总烃《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2、废水(1)生产废水:本项目仅对危废废物进行储存、转运,清扫方式为干扫,无生产废水产生。(2)生活污水:本项目不新增员工,均为公司现有员工,故不新增生活污水。3、噪声(1)噪声源强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新增的噪声源主要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