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8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④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⑤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B.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C.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异养、需氧型B.营腐生生活C.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营养级5、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B.图中O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在DE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虽然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但其K值基本不变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E段相比,影响CD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变化和传染病6、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趋向于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由于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回p点左右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座头鲸常以唱歌作为求偶策略,但当种群规模较大时,座头鲸可能会避免这种求偶策略,因为歌声可能会吸引其他雄性鲸鱼接近其潜在配偶。而当另外的雄性竞争者出现时,它们会与之战斗或离开。座头鲸通过非唱歌的求偶行为,降低了吸引竞争者的可能性,因此更容易留住雌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B.雌性座头鲸听到的雄性座头鲸的歌声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源和信道,还需要信息受体D.座头鲸的求偶策略充分体现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图示为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的B.②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②到③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10、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无耗能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12、为推动乡村振兴,江苏某地大力推广“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农业模式∶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和水稻秸秆制作培养基,在桑树林下培养黑木耳,黑木耳采收后,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桑树、水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表明黑木耳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D.在桑树林下培养黑木耳,可实现光能、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该模式既能较好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可增加农民收入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
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图中e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与放养相比,圈养可提高图中c/b的值14、下列群落的类型与适应其环境的生物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荒漠——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B.草原——耐寒的旱生多年生乔木,会挖洞或奔跑迅速的动物C.森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均为阳生,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D.湿地——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鱼类、两栖类和鸟类15、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7、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8、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9、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20、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21、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_____越多,对_____和_____的影响就越大。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24、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5、(1)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t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的环境,在营养方面最终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需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进行,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实际上遵循着___________原理。26、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点。
(2)种群迁入第2年后,数量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数量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
(3)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第一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的子代数为________只。
(4)控制老鼠等有害动物时要尽量降低其K值,试举两例降低老鼠K值的措施:____________。对海洋鱼类进行捕捞时应将鱼类资源控制在K/2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7、某红树林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道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停歇地”和“加油站”;是被多个城市包围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及其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红树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红树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
(2)在红树林生态恢复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这遵循了______原理。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请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①由于某种原因蛙全部死亡,则短时间内鹰的数量____________。
②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平均为10%,同一营养级的每种生物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B正确。
【考点定位】食物链2、C【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3;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详解】
①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①错误;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②正确;
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③正确;
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④正确;
⑤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⑤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⑤;共四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3、C【分析】【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A正确;
B;平流层中的臭氧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短波对地球的辐射;从而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B正确;
C;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C错误;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生活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会减小,D正确。
故选C。
【点睛】4、B【分析】【分析】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
A;分解者有需氧型也有厌氧型;但都是异养的,A错误;
B;分解者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B正确;
C;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病毒都是寄生的,属于消费者,C错误;
D;中学阶段学习的食物链是捕食链;一般不计入分解者,D错误。
故选B。5、C【分析】【分析】
1;曲线图更能直观的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
3;据图分析;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C段种群数量下降;E段种群数量波动,基本不变。
4;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详解】
A;该模型为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A正确;
B;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O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特点,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
C、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在DE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则其K值下降,C错误;
D;DE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D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E段相比,影响CD段的因素最可能是由于气候和传染病的影响,D正确。
故选C。6、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详解】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正确;
D;只有当种群数量高于n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作为天敌可对吹绵蚧的种群数量起到制约的作用,因而,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避免其种群数量大爆发,D错误。
故选D。7、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
A;图中太阳能被甲利用;说明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乙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都是异养生物,但不包括全部的动物,有些动物,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由绿色植物固定,但硝化细菌等能利用化学能,C正确;
D;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图中的“甲→乙”表示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故选B。8、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由生物发出也可以由无机环境发出;A错误;
B;歌声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源和信道;还需要信息受体,信息分子要和受体结合传递信息,C正确;
D;座头鲸的求偶策略利用了信息传递;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C:D【分析】【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是能量流动定量分析,①②③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错误;
B;①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②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②到③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CD。10、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即弃耕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曲线图: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详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图甲过程最终会达到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正确;
B;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C错误;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由“弃耕农田”到“杂草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由“杂草丛生”到“灌木丛生”,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图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D。11、C:D【分析】【分析】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详解】
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利用自然的一个表现,A正确;
B;“人工湿地”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而打造的生态工程;B正确;
C;生态系统都是消耗能量的;“人工湿地”也不例外,C错误;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后才能供给水生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D。
【点睛】12、B:C【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将多种农业生物生产进一步组装为合理的生态农业系统。农业生态工程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和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桑树、水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C;黑木耳从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和水稻秸秆制作培养基中获得营养物质;属于分解者,异养,黑木耳不需要光照提供能量,因此在桑树林下培养黑木耳,不能实现光能等资源的充分利用,B、C错误;
D;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遵循物质循环原理,菌渣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达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黑木耳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
故选BC。13、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
A、根据分析,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
B;e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错误;
C;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粪便中能量)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是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图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圈养与放养相比,c值增大,可提高c/b的比值;D正确。
故选AD。14、A:D【分析】【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详解】
A;荒漠非常干旱;生物通常具有耐旱特性,例如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A正确;
B;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错误;
C;森林中阳生的乔木居上层;林下光线较弱,草本多为阴生,C错误;
D;湿地常见生物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和鱼类、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D正确。
故选AD。15、B:C【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
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17、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8、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3、略
【分析】【详解】
一般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解析】资源生态环境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24、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等。
【详解】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命成分共同组成群落;加上非生物部分就是生态系统。黄顶菊是植物,故属于生产者。
(2)①空白对照组不种植任何植物。②野外实地因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土壤内物质含量必然有差异。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外界环境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3)D组植物灭菌后植株高度明显高于未灭菌的;A组则相反,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不适合植物生长,D组与A组对比可见,未灭菌时D组植物高度低于A组,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结构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B),在根周围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细菌(C),这些细菌分泌磷酸酶(A)使土壤全磷量降低(D),本地植物可利用的磷被黄顶菊侵占,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最终导致本地植物减产,即B→C→A→D。
【点睛】
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解析】群落生产者不种植任何植物外界环境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竞争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BCAD五、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植株相当于是Bt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Bt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Bt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Bt基因双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Bt基因。据此答题。
【详解】
(1)甲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有1-1/2×1/2=3/4个体含有Bt基因;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含有Bt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4×1/4=15/16。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在营养方面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点睛】
本题结合基因所在位置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动物细胞培养及生态工程相关知识点。【解析】13/415/16无菌无毒血清(或血浆)维持培养液的pH物质循环再生26、略
【分析】【分析】
一个种群迁入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出行用电合同执行细则
- 咨询公司聘用合同注意事项
- 机场建设劳务施工合同
- 智能制造通讯协议
- 2025方案征集的合同范本
- 消防合同范本设计
- 儿童游泳池租赁合同
- 地铁站装修粉墙施工协议
- 住宅小区土地买卖协议
- 邮政物流配送员聘用合同
- 华为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 2025年首都机场地服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1年发电厂(含新能源场站)涉网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表
- 审计服务采购招标文件
- 空置房检查培训
- 离婚不离门共同生活协议书
- 2023年新疆广播电视台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国优电力工程现场复查要点
- 商业球房运营方案
- 工业大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
- 卷烟厂车间辅助业务外包项目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