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B.过着群居的生活C.能够进行人工取火D.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译是()A.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比较成熟文字B.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C.它其中有40%是象形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3、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假如你要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情况,最合适的参考资料是()A.《汉书》B.《马可•波罗行纪》C.《史记》D.《大唐西域记》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从“东汉末年”“神仙方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些信息中,你能联想到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兰教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8、下列属于青铜器制作原料的是()A.铜B.铁C.锡D.铅9、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的发明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南针的广泛使用D.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0、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A.取消行中省,设立“三司”B.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强化六部职权C.设立锦衣卫D.成立东厂11、下列属于春秋时期著名霸主的有()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12、下列相关内容搭配恰当的是()A.祖冲之——圆周率B.造纸术发明——西汉C.西行天竺——鉴真D.发明曲辕犁——唐朝13、东汉末期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蔡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秦长城西起____,东到____,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的南下派____修筑的;蜿蜒一万余里。

15、我国文学艺术成就突出,请写出下列相关史实。(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者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后人故称其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其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是抗元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16、提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孙子。17、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秦统一后修建的水利工程是____。18、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半坡人。______(判断对错)1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王______把都城迁到殷。20、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通过禅让方式传位)--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4分)21、阅读下列材料:“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陈涉(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

请回答:

(1)《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谁?成书时间?

(2)材料中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3)请你试着写出作者的一句名言。2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中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中数比例占全国户中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材料二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图二“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3、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哪一历史人物?(4分)(2)“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2分)(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4分)(4)“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你认为谁的措施更好,谈谈你的看法。(6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3分)(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2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2分)(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25、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2分)(写出两点,得2分)(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1分)(4)据此,你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的选拔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26、以史为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我校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完隋唐时期历史后开展了一场探究活动,想从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中找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的方法。请你一起参加。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最融洽的君臣。

(3)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5)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步骤二: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学会人工取火技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解析】【答案】C2、A【分析】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选:A。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甲骨文的主要史实。【解析】A3、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的兴亡的相关内容。西周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国中的齐国和鲁国是今天山东一带,晋国位于今天山西一带。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推举部落联盟的方法。B项是始于夏朝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一种行政制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C4、D【分析】【分析】贞观后期;玄奘回到长安,他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点。5、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农业工具。本题从关键词“农业”上即可排除①④;图①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用来测地震的发生,排除;图④罗盘针,主要用于航海,排除。唐朝时制成的曲辕犁,促进了农业发展;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选D。

【解析】D6、C【分析】从“东汉末年”“神仙方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些信息中;能联想到的宗教是道教。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他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或治病。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故选:C。

本题以“东汉末年”“神仙方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为依托;考查道教。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道教的相关知识。【解析】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BCD【分析】唐朝出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都是历史上的治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选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注意理解各个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注意理解和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解析】【答案】ABCD8、ACD【分析】略。

【解析】ACD9、BCD【分析】略。

【解析】BCD10、ABC【分析】略。

【解析】ABC11、ABCD【分析】春秋时期;由于周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故选ABCD.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ABCD12、ABD【分析】略【解析】ABD13、AC【分析】略【解析】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临洮辽东蒙恬【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正确识记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负责修建的人物是蒙恬。

【点评】基础知识准确识记即可。1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作品。(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3)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天祥的相关知识内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最后兵败被俘,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解析】(1)诗史(2)张择端(3)文天祥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提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老子,孙子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错误:孙子订正:老子17、略

【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水利工程掌握情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统一东南、岭南后,未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以应填都江堰、灵渠。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解析】【答案】都江堰;灵渠。18、略

【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半坡人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19、略

【分析】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前期多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故答案为:

盘庚.

本题以填空方式考查盘庚迁都.

本题以盘庚迁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盘庚20、尧舜禹【分析】传说黄帝之后;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城的部落联盟首领。人们通常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

故答案为:

尧;舜、禹。

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掌握尧、舜、禹的事迹及禅让制。【解析】尧舜禹四、材料题(共2题,共4分)21、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的史学成就.【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据“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陈涉(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知,材料中提到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这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上正义战争的肯定,歌颂了农民起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史学观点.

(3)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故答案为:

(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西汉.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上正义战争的肯定;歌颂了农民起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史学观点.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2、略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及这时的经济重心转移的区域.

(2)本题主要考查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

(3)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交子和瓦舍.

(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1)据材料一“南宋”“南方”“人口(户);11240760”“占全国户中数比例、62.9%”“北方”“人口(户)、6624296”“占全国户中数比例、37.1%”等数据的变化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

(2)据材料二中的“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观察材料二中图一“铜版”可知;图一中的铜版出现于宋朝,结合所学可知,其涉及到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因而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由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在北宋时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图二“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宋朝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4)据材料二中的“苏湖熟”“东南”都说明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故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变化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

故答案为:

(1)南宋(或两宋;宋朝).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2)太湖流域.

(3)活字印刷术;交子;瓦舍.

(4)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言之有理即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3、略

【分析】问题(1)(2)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汉武帝;秦皇的功绩是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了巩固政权,首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答案是(1)秦始皇汉武帝(2)郡县制(3)此题考查西汉推恩令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可以判断出当时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这些侯国不再属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管理。汉武帝通过这种措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削弱了王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是反映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的权利过大的问题措施:推恩令(4)本题主要考查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读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学生看法则从秦皇汉武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的影响出发回答,合理即可。故答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谈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合情合理即可。【解析】(1)秦始皇汉武帝。

(2)郡县制。

(3)反映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的权利过大的问题措施:推恩令。

(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谈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合情合理即可24、略

【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时,注意与唐太宗有关的史实,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唐蕃关系。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宋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为主流。契丹建立辽,党项建立西夏,女真建立金。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3)元朝。回族。(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即可)25、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科举制度的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的第一名称为“状元”。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积极性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科举制度的是一种考试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科举制度弊端的理解。明清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钳制知识分子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性;许多知识分子埋头苦读经书,脱离现实,无法培养实际人才。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第(4)问,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历史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才的选拔认识。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在隋唐乃至两宋时期,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使国家得不到实际的人才,最终被废除。所以,人才的选拔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解析】【答案】(1)科举制度(1分)隋朝(1分)(2)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加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任人唯才、唯贤,淡化士族、门第影响;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2分)(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1分,满分2分)(3)明清的八股取士钳制知识分子思想;扼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