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政权是()A.朝鲜B.高丽C.新罗D.百济2、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B.《论语》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D.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4、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纪念馆牌匾“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A.日本侵略者B.俄国侵略者C.荷兰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5、【题文】下列图片,能体现四川独特青铜文化的是()6、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的天敌和隐患。有大臣奏请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应是()A.唐初北方无边患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7、1951年是贫农李林终身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得益于当时中国大地上进行着轰轰烈烈的()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大改造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夹击威海卫,____________全军覆没,这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兴办的____________运动的破产。10、【题文】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人文荟萃。

⑴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在外交上采取的策略是“____”。

⑵明代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一带抗击倭寇并取得重大胜利。他是安徽____(地名)人。

⑶有着“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皖籍抗日名将是____。11、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中,刘备兄弟三人去拜访的人物是--______。12、【题文】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甘薯最早出现是在清朝。1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高峰时期,据描述填写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1)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____(2)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的是____(3)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使用的是____1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和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16、(判断题)

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雍正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者。17、春秋战国时期由兼并战争发展到争霸战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实现统一。()18、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应该“姓夏”。()19、战国时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______(判断对错)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在扬州。()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4题,共40分)21、远古居民与其的生活使用天然火北京人氏族粗糙打制石器群居制造骨针山顶洞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有爱美观念和现代人基本相同22、(10分)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退避三舍吴越争霸项羽纸上谈兵巨鹿之战勾践卧薪尝胆城濮之战赵括破釜沉舟商鞅变法晋文公立木为信长平之战秦孝公23、纣王《道德经》尧都江堰孔子“因材施教”老子炮烙之刑李冰禅让制24、连线题:唐诗对研究唐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下列诗句与可以佐证的唐朝史实用直线连在一起。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请写出其南北起止点。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宋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当时流行的哪句谚语可以证明?

材料三。

(4)材料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它的名称和最早出现的地区。27、年代尺。

(1)写出AB两处王朝的名称。

(2)AB王朝的共同点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8、【题文】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宋词回眸】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请回答:

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

【元曲掠影】

图一图二。

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2分)

【科技领先】

图三图四。

(3)图三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选自哪一经卷?(1分)

(4)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2分)29、初一某班同学以“盛唐气象”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帮他们完成下列探究。

(1)图B代表唐朝的一种农业工具,它是__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_。图D人物创造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已给出的内容,在表格中填写相关图片的序号,然后将图片所反映的信息用直线连起来。30、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时政学史】“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方式二:地图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什么?

(2)图一中最后称霸的是谁?强大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目的是什么?(2分)与图一相比,图二为什么没有晋国了?

(3)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唐朝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了友好关系。【点评】考查唐朝与新罗2、D【分析】唐太宗时派玄奘西游印度;研究佛经,回来后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交流;知道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归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朝中外交往的主要史实。【解析】D3、D【分析】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D.

本题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推恩令的实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解析】D4、A【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倭寇“明代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危害极大。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因而“寇”是指日本侵略者。故选A。”,【解析】A5、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川独特青铜文化的相关内容。A项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B项是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C项是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D项是四川出土的中型面具,是中国古蜀文化遗址遗留的一件文物,最能体现四川独特青铜文化,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甲骨文和青铜器·司母戊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甲骨文和青铜器·四羊方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编钟【解析】【答案】D6、D【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尊重,使得当时民族关系融洽。所以当时不需要修长城。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7、B【分析】1950年-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析】B8、C【分析】儒家思想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故②错误;“学在民间”并未取代“学在官府”,故④错误;①③均是“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故①③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掌握百家争鸣原因的表现和影响。【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和洋务运动的结果。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侵占了我国的辽东半岛,接着向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进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解析】【答案】北洋海军,洋务运动1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安徽历史的准确识记;第(1)问,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管仲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戚家军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其是安徽定远人。

第(3)问;主要考查安徽淮南抗日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是有着“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皖籍抗日名将罗炳辉开辟。

考点:安徽地方史·古代、抗日战争时期·管仲、戚继光、罗炳辉【解析】【答案】(1)尊王攘夷(2)定远(3)罗炳辉11、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三顾茅庐指东汉末年刘备三次上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复兴汉室一事.因此“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

故答案为:

诸葛亮.

本题考查三国人物及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指东汉末年刘备三次上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复兴汉室一事.

掌握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并了解他们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解析】诸葛亮1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社会生活。玉米、甘薯最早出现是在明朝。【解析】【答案】错13、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一知识。首先应该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中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有造纸术和印刷术,造纸术是我国汉代时期的发明,隋唐时期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雕版印刷术出现后,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以本题答案为活字印刷术。(2)本题考查的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所以本题答案为:指南针。(3)本题继续考查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所以本题答案为:火药或者火药武器。【解析】(1)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3)火药或火药武器14、略

【分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故答案为:

小篆.

本题以统一文字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小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将史实进行归类的能力。题文主要讲述唐朝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但是,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不能体现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它属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只能体现唐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故本题错误。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16、×【分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重创沙俄侵略者,沙俄和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所以此题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抗击沙俄17、√【分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实现统一,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诸侯国,逐渐趋向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战争的认识。18、√【分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丙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丙同学应该“姓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19、√【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解析】√20、×【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港的兴起,从而取代徐闻和合浦,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在广州,不在扬州。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四、连线题(共4题,共40分)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已经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使用磨制工具,懂得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等骨器,还会制作装饰品,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则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北京人、山顶洞人【解析】【答案】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古代成语相关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文公信守诺言,退避三舍,最终大败楚军。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军将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赵军全军覆没。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卧薪尝胆,终于灭掉了吴国。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数万与30万秦军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最终大败秦军。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商鞅变法,商鞅立木为信,树立了威信,取得了改革的成功。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城濮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长平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吴越争霸;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兴亡·巨鹿之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解析】【答案】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战国时期,各国都修建水利工程。其中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最为著名,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至今仍发挥着“行水灌田,泄洪平灾”的作用。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启发诱导等。传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春秋时期,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有名的暴君。商纣创制“炮烙”等酷刑迫害人民。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24、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诗、唐史的识记与理解。“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指频繁的民族交往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大融合;端午名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出自唐代诗人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故指节日风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衣曲语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写的是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的事。综上所述,故: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文化交融;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节日风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衣曲——安史之乱;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唐蕃和亲。【解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文化交融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节日风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衣曲——安史之乱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唐蕃和亲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5、(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或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2)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分析】【分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从西汉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北方人口逐渐下降,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东南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国家财政“实仰东南”即东南地区的经济成为了政府的主要收入。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2)根据所学知识;南方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二是自然坏境,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坏境;三是南迁的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加之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达到开发。

【点评】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6、略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隋朝运河;经济重心南移和交子出现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运河、经济重心南移和交子出现的知识点.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解析】(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意思是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可是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大运河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因此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3)材料二“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4)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可知图示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1)隋朝大运河;南:余杭北:诼郡.

(2)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

(4)交子;四川.27、略

【分析】

本题以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与隋朝统一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以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与隋朝统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1)据题干年代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是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秦朝,因此A处填秦朝;公元589年隋朝灭亡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因此B处填隋朝.

(2)据题干年代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都实现国家统一,都创立新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隋朝科举制等,都修建伟大工程:秦朝长城,隋朝大运河等.

故答案为:

(1)秦;隋.

(2)都实现了统一,都创立新制度.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从其词风特点中可以推出作者为苏轼;材料二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奔放、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其作者为辛弃疾。他们二人的词都属于豪放派。

(2)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图中人物为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唐初;雕版印刷就已经发明,到唐朝末年,雕版印刷业比较发达。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4)本题考查主要是图片;学生要将图片和知识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结合所学,宋代,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也叫罗盘针。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