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题文】左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能正确表示该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是。

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4、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尿液中的葡萄糖B.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C.用切片法鉴定脂肪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蛋清稀释液加入蛋白酶充分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健康人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胃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对比验证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尿.

①实验材料: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等。

②实验原理:蛋白质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因此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而产生紫色反应,且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

第二步:____.

第三步:____.

第四步:____.

结果预测:____.7、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如图1是人体免疫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呈递细胞(APC)从功能上看,其隶属于人体免疫的____防线.

(2)图1中⑤和⑧分别代表____和____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感染;但是如果免疫系统被激活到极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它就会伤害宿主,这种极端的免疫攻击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埃博拉病毒的高致病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在病患晚期引发这种“细胞因子风暴”的现象.下图为埃博拉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部分机理.

(3)根据图2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埃博拉病毒快速生长;释放有助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B.病毒GP蛋白诱导抗原呈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C.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血管血液和血浆泄漏;多器官衰竭.

D.在细胞因子激活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清除受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内脏细胞.

E.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患晚期;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有利于清除病毒,舒缓病情.

(4)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来自疫区的猴子等动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8、小自鼠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甲将鼠笼中暗设的电极突然通电,发现小自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小自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调节来完成的,该反射过程中的效应器具体是指前肢的____,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是____.

(2)研究人员乙给小自鼠注射一定量的浓盐水,发现小自鼠排尿明显减少.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引起____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

(3)研究人员丙尝试向健康的小自鼠注射某种病菌(灭活)溶液,期望从小自鼠的血清中提取到相应的抗体用于临床治疗,并在两星期后成功提取到抗体.从病菌进入机体到最终产生抗体的过程中,参与的免疫细胞有____.当血浆中抗体浓度显著降低的时候,再次注射该病菌,抗体浓度很快上升,原因是____9、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影响的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____.10、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__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的变化.

(2)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___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____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13、在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跟其他细胞是相同的.1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膜内电流的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一致。15、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6、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判断对错)17、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判断对错)18、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19、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评卷人得分四、识图作答题(共1题,共8分)20、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素细胞经脱分化培养获得的______细胞置于发酵罐中培养,青蒿细胞经_______(方式)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并产生大量的青蒿素。(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_____中导入_________,继而可利用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3)图中①和②过程无论发生在青蒿细胞中,还是发生在酵母细胞中,都能产生相同的物质FPP,原因是____(至少写出2点)。(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8分)21、简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一个世代中要经历卵(蚕蛾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幼虫(蚕)、蛹(蚕吐丝成茧变成蛹)成虫(蚕蛾)四个发育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表示家蚕体内某个基因片段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则③表示______过程,此过程中作为模板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链(填“甲”或“乙”)转录的.与③相比,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若要改造此多肽分子,将图中丙氨酸变成脯氨酸(密码子为CCA、CCG、CCU、CCC),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

(2)图2中①是______,其功能是______.②形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3)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有______.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4)若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含有B和E基因的黑色素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作用机理如图3).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bbEE,乙组:BBEE,丙组: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请完成实验方案并讨论.

①实验方案:

Ⅰ.选择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

Ⅱ.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Ⅲ.让F2中表现型为______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挑选F3中同样表现型的个体继续杂交;逐代筛选,就会得到纯种的黑斑翅蚕蛾.

②讨论:

Ⅰ.F2中白翅蚕蛾的基因型共______种,黑斑翅蚕蛾与白翅蚕蛾的比例为______.

Ⅱ.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中黑斑翅蚕蛾自由交配得F3,则F3黑斑翅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Ⅲ.由题干可知,蚕蛾翅色这一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______来控制性状的.23、2014年1月全国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1月份全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27例,死亡31例。某制药厂根据下面流程图生产预防和治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的____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____(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理论上注射了该抗体的人群不能长期对甲型流感免疫,试分析原因:____

(4)请说明单克隆抗体作用的优点是____。24、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类,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组织器官中,请结合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流程示意图回答问题: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1)对提取胡萝卜素的溶剂的要求有三点:一要具有较____(选填“高”或“低”)的沸点,二要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三要____。整个过程不用明火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蒸馏瓶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_________。(2)流程中对胡萝卜粉碎的意义是____。干燥的意义是____。(3)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的实验装置图,图2是胡萝卜素层析结果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①图1装置的一个明显错误是____;在实验时,一位同学把样品原点浸入到了溶剂内,结果他没有得到图2所示的结果,原因是____。②在滤纸上点样时要求用最细的注射器点样,并要在每次点样后用吹风机吹干,其目的是____。③点样时标准样品应点在图2中的____处。(4)就实验目的而言,图2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鉴定法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层析法不同点是_______。25、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则该标本像的面积被放大________倍。(2)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pq”,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图D中的________细胞,图A~D中可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C2、D【分析】【解答】解:第10年增长率最高,表示处;数量为200只,则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故选:D.

【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年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做这题首先要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解答】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B错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解析】B4、C【分析】解:A;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不能用来检测糖,A错误;

B;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B错误;

C;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但是观察细胞内的脂肪,需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

D;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双缩脲试剂能够鉴定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多肽中含有多个肽键,故蛋清稀释液加入蛋白酶充分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出现紫色,D错误。

故选:C。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析】C5、B【分析】【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通常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A正确;

B;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基,B错误;

C;双链DNA中;胞嘧啶与鸟嘌呤配对,因此鸟嘌呤与胞嘧啶数目相等,C正确;

D;只有嘌呤与嘧啶配对;才能保证DNA两条长链之间的距离不变,D正确.

故选:B.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取两支试管并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然后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自己在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各2ML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并震荡摇匀再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3﹣4滴双缩脲试剂B,并震荡摇匀对比观察两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1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浅蓝色或稍带浅黄色,2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深的紫色【分析】【解答】依据实验设计原则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尿液的来源:一份取自自身运动前;一份取自自身运动后.依据蛋白质鉴定的实验原理和步骤设计如下: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并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然后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自己在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各2mL;

第二步:先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并摇匀;再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并摇匀;

第三步:对比观察两试剂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所以其实验结果的预测为:1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浅蓝色或稍带淡紫色,2号试管中的溶液为更深的紫色.

【分析】1;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

2、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蛋白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7、第二道B淋巴细胞致敏T细胞ABC切断传播途径【分析】【解答】解:(1)抗原呈递细胞(APC)从功能上看;其隶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据分析可知;图1中⑤代表B淋巴细胞,⑧代表致敏T细胞.

(3)A.埃博拉病毒快速生长;释放有助于释放大量细胞因子;A正确;

B.病毒GP蛋白诱导抗原呈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B正确;

C.细胞因子风暴最终导致血管血液和血浆泄漏;多器官衰竭;C正确;

D.在细胞因子激活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清除受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内脏细胞,D错误.

E.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病患晚期;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利于清除病毒,舒缓病情,E错误.

故选:ABC.

(4)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受体,④表示T细胞,⑤表示B淋巴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致敏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8、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神经递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小鼠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分析】【解答】(1)小自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前肢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神经递质是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物质.

(2)给小自鼠注射一定量的浓盐水;小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3)小白鼠的碳源免疫过程中参与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二次免疫时,再次注射该病菌,小鼠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抗体浓度很快上升.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其内有渗透压感受器.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据此分析作答.9、显著器官【分析】【解答】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没有分泌激素的特定的器官,只是由相应的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

故答案为:显著器官。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10、植物个体数的变化有机物量(或生物量)草本植物基本不变人类活动【分析】【解答】解:(1)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植物个体数的变化处于动态平衡,即曲线B表示;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或阳光)的能力,因此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有机物量的变化.

(2)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从草本植物开始的;属于次生演替,草本阶段抵抗力比较弱,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基本不变;但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11、增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计划生育减小环境容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分析】【解答】(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大;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计划生育.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因此减小环境容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分析】如图为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当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时,环境的阻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使人口维持相对稳定.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2、A【分析】【解答】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加,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因此淋巴也增加,故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三大主要组成成分: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相互转换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相结合。13、B【分析】【解答】解:人体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其细胞中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其他体细胞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14、A【分析】【解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方向和电流方向,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膜内外的电流方向和兴奋传导区别。15、B【分析】【解答】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16、B【分析】【解答】解:真核生物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17、B【分析】【解答】解:基因突变引起生物表现型改变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进而使性状发生变化所致,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同时若是显性纯合子一个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生物的表现型为不发生改变.【分析】本题是对基因突变、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考查,回忆基因突变、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基因与性质的关系,然后解答判断.18、A【分析】【解答】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蛋白质是大分子化合物,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所以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19、B【分析】【解答】解:DNA即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如线粒体;叶绿体;RNA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因此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的描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四、识图作答题(共1题,共8分)20、(1)愈伤组织有丝分裂

(2)酵母细胞ADS酶基因DNA分子杂交

(3)都具有FPP合成酶基因,FPP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4)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分析】【分析】本题结合青蒿素的合成途径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和ADS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细胞经脱分化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发酵罐中培养,青蒿细胞经有丝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并产生大量的青蒿素。(2)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在具体操作中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3)图中①和②过程分别是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无论发生在青蒿细胞中,还是发生在酵母细胞中,都能产生相同的物质FPP,原因是都具有FPP合成酶基因,FPP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有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由于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所以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解析】(1)愈伤组织有丝分裂

(2)酵母细胞ADS酶基因DNA分子杂交

(3)都具有FPP合成酶基因,FPP合成酶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不同细胞中转录相同的模板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底物IPP

(4)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五、解答题(共1题,共8分)21、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分析】【解答】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故答案为: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析】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六、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2、略

【分析】解:(1)图1中③表示翻译过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此过程中作为模板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甲链转录的.②为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与③相比,②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要将图中丙氨酸(GCU)变成脯氨酸(密码子为CCA、CCG、CCU、CCC),只需要将密码子的第一碱基G变为C,即将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由C→G.

(2)图2中①是tRNA;其功能是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②为mRNA,其通过转录形成的,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3)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在mRNA上;其上不含碱基T,因此GTA肯定不是密码子,B正确;

C.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

D.tRNA上含有多个碱基;其一端的三个碱基被称为反密码子,D错误;

E.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E正确.

故选:CD.

(4)现有一批白翅蚕蛾,甲组:bbEE,乙组:BBEE,丙组:bbee,若想利用这批白翅蚕蛾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纯种黑斑翅蚕蛾(BBee),应该选择乙和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让F2中表现型为黑斑翅(蚕蛾)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挑选F3中同样表现型的个体继续杂交;逐代筛选,就会得到纯种的黑斑翅蚕蛾.

②讨论:

Ⅰ.F2中白翅蚕蛾的基因型共7种,即BBEE、BBEe、BbEE、BbEe、bbEE、bbEe、bbee;黑斑翅蚕蛾(3B_ee)与白翅蚕蛾(9B_E_、3bbE_、1bbee)的比例为3:13.

Ⅱ.从理论上分析,若将F2中黑斑翅蚕蛾(BBee、Bbee)自由交配得F3,则F3黑斑翅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Ⅲ.由题干可知;蚕蛾翅色这一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来控制性状的.

故答案为:

(1)翻译甲T-AC→G

(2)tRNA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细胞核

(3)CD

(4)①乙和丙黑斑翅(蚕蛾)②73:1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分析图1: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①为tRNA,②为mRNA,③为核糖体.

分析图3:蚕蛾的黑斑翅和白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E和e)共同控制;基因B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但基因E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因此黑色的基因型为B_ee,其余均为白色.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产生、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翻译;甲;T-A;C→G;tRNA;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细胞核;CD;乙和丙;黑斑翅(蚕蛾);7;3:1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3、略

【分析】

试题分析:(1)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促进动物细胞融合通常用灭活病毒,还可以是聚乙二醇。(2)可以形成AA;BB、AB三种融合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能够无限增殖和产生专一抗体的融合细胞即杂交瘤细胞。(3)甲型流感为RNA病毒,容易变异,故注射了该抗体的人群不能长期对甲型流感免疫。(4)单克隆抗体作用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生产。

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