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语文上册月考试卷2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劝请)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B.倚歌而和之(和谐)自京师乘风雪(冒着)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去,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白色)D.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耻学于师评卷人得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题,共12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论亡后用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题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
[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曾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
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8、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9、《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10、《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析。1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表现了苏辙怎样的心情?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深意?评卷人得分三、语言表达(共8题,共16分)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13、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逕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山石不稳固的山区:不良天气情况有可能增加登山者迷路或失足等危险情况出现的几率。____________,人们应当向山崩、浓石运动的垂直方向逃生,寻找稳固的大石等可供藏身的地方躲避。如果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不良天气,应立即停止登山活动,就近寻找安全区域,等待不良天气消失,或者利用通讯手段,_______________。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___________,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__________。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__________,即“神似”。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1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17、“佛系”;在百度词条中被解释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18、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将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华诵·经典唐宋诗词诵读”大赛。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的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60个字左右。
唐诗宋词,百花争艳,绰约不凡。它们虽篇幅短小,却画面明晰:_____________
这一幅幅画面让人陶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品味经典唐宋诗词无穷的魅力吧!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9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6)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8)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9)_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劝学》)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1)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辨识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特别是常见的通假字,然后根据通过字音或字义推断通假字。
A项,翻译为君子的本性和别人没有不同。其中“生”同“性”;
B项;翻译为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鞣”同“燥”;
D项;翻译为即使经过太阳的暴晒,也不会恢复原来挺直的样子。“有”同“又”。
故选C。2、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也”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再进行分类。
①⑦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②⑤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③⑥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④表示感叹语气。
故选D。3、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和:同声相应,唱和;
C项;适:享有;
D项;相;互相。
故选A。4、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句意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
A项;句意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状语后置句。
B项;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定语后置句。
C项;句意为: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判断句。
D项;句意为:哪管他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呢。状语后置句。
故选B。5、D【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判断。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是状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
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故选D。
【点睛】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运用典故的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当时的唐王朝处在盛世之时,天下一统,海天清晏。本诗前八句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作者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对唐朝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同时,联系作者的处境可以明确,作者也像任公子一样空有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流露出失落之感。诗歌大意: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六代的帝王沉寂论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普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了。
【点睛】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诗的前两句“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但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在此诗中李白已对万里长江的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描绘: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可以说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诗人,由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对万里长江绘出全图。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样有游万里长江的经历,但也未必像李白对长江那样的钟情,或虽钟情而不善于诗。李白漫游扬州时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称誉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汉江》更值得关注,嘲笑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割据者依恃金陵钟山之险而称帝终归复亡的历史命运,同时盛赞李唐一统天下之伟绩。【解析】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7、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本诗最后两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跖,是春秋时期率盗匪数千人的大盗。这两句的意思是世上没有像许由那样不慕名利的人,谁还能分清圣贤和盗跖呢?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洽者的不辨“尧与跖”,感叹世上没有了像许由那样鄙视权贵的人,感叹没有人能分清圣贤和盗贼。这里,作者运用典故,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表达方式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冶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而感到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解析】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③暗讽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虞美人》抒发了作者在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和万般愁情。《浪淘沙》则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作为一个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凄凉之感。
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可见,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刻心中不只有悲苦愤慨,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说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了诗人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浪淘沙》中,上片写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让人颇感迷离恍惚。这些都是诗人作为亡国之君的人生的共通的体验。
【点睛】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解析】《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河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与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命运无常的无奈,这些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说出一二即可)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然后再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从表现手法看,由“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可明显看出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从效果上看,“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两句则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解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主要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比如“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句运用对仗,不但使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同时突出了日出天晴后村民欢欣鼓舞的情景;再如“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写出了犒劳劳动者的紧急和欣喜,也从侧面写出了劳动者的众多以及劳动场景的热火朝天。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表达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析”,然后再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句,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从用词上来看,“三夜”、“一竿”突出了时间的长短,“败”、“舞”突出了农人因天气而变化的心情。【解析】(1)对比手法。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友的急切与喜悦之情。
(2)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三夜”突出了“阴霪”之长,“一竿”突出了“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表现了苏辙怎样的心情?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深意”,然后理解全诗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写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两句则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解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深层含义为:体现了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三、语言表达(共8题,共16分)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前面的语句可以分析此处要写的是“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第二空,这一句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概括;第三空,与前面的“在个人,改变气质”对应。【解析】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转变风气13、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对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这是一个问句,应根据后面的内容来拟写这个问题,从“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山石不稳固的山区;不良天气情况有可能增加登山者迷路或失足等危险情况出现的几率”这两句中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登山有哪些隐患。第二处,后面说“人们应当”,可见前面应是假设遇到“山崩、滚石”等灾害。第三处,前面说“或者利用通讯手段”,可见后面应是使用通讯手段的目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第一处可以根据后面句子阐述的内容确定横线上问题的内容,第二处可以依据后面人们的做法推测出前面应是假设遇到这些情况,第三处应根据前面“利用通讯手段”推测出后面应是使用这些手段的目的。【解析】①登山有哪些安全隐患②一旦遇到山崩、滚石等地质灾害③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并寻求帮助、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语段论述的是乡土文化中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①处结合后面“保护第一”的原则可知,此处应该是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处应是说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什么,后面说“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结合后面“积极的延承”,应该是全方位的沿承;③处,前面说“既要”,后面与之搭配的应该是“也要”,前面说的是“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结合“物质表象”可知,应该延续的是精神的内涵。【解析】①.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②.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③.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语段论述的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描绘对象以及诗歌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语段第一句强调陶渊明是思想家;后又表明“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可推断第一个横线处要写的内容与陶渊明的诗的思想;理趣相关,因此可得“陶渊明的诗歌看重的是理趣”这样的句子,故可以填写“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
第二处结合“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这是一个递进的语境,表明其诗歌与生活也是紧密联系的,又抓住“不是”这个关联词,可知后面句子应以“而是”领起,可以填写“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这样的内容;
第三处结合后面的“又有诗人的情趣”可知,主语应该是陶渊明的诗,结合关联词“又”可推知此处以“既”开头。因此,此处可以填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这样的内容。【解析】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求“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这首小诗一看可知是赞扬母亲的,对于母爱,是我们感受最紧密的感情,“乳液”、“枕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因此我们表达事物应做到以小见大,上学后有很多地方可表现母爱:灯下伴读、雨天送伞、可口的饭菜等等场景。仿写时要注意“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的句式特点,要仿写一样或者相似的句式,来赞扬上学时的母爱,比如:上学时,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信心满满。或者:上学时,母爱化在衣服里,穿着它,暖乎乎。【解析】①.化在衣服里②.穿着它③.暖乎乎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佣金协议书
- 英文家教协议书
- 头疗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部分履行协议书
- 签约作者协议书
- 胖子减肥协议书
- 彩钢瓦棚子搭建协议书
- 红牛陈列协议书
- 女子被迫签离婚协议书
- 股份偿还协议书
- 全集举一反三课件奥数小学二年级数学
- 铁路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备案申请材料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课文翻译
- 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2011(卫生部医管司修订)
- 二级、三级电箱接线图
- (完整版)非计划性拔管鱼骨图
- 最新美术中国传统玩具课件PPT
- 名著导读《红楼梦》PPT课件(完整版)
-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Python编码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