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归教材吃透知识——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总结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基本单位:(m,国际基本单位)。2.换算:1nm=μm=mm=cm=dm=m=km。【方法点拨】①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中,米、分米、厘米、毫米间进率是,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间进率是。②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换算的是单位而不是数字。【例1】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长度的单位。(1)教室高约3;(2)一名初中生身高约165;(3)课桌的高度约8;(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变式】5×1010μm=m=nm;0.72km=m=dm。3.刻度尺的使用:①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选择的测量工具。②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③使用时:刻度尺与被测长度(放正)、。④读数:视线与尺面(正对刻度线),估读到的下一位。⑤记录的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例2】图中用(厚)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A.B.C.D.【变式】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读数为cm。4.时间的基本单位:(s,国际基本单位)。5.换算:1h=min=s;1s=ms=μs。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与错误的差别:错误避免,误差避免(填可以或不可以),但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②选用仪器。③改进测量。【例3】“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例4】如图所示,为了测量铁丝的直径,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圆铅笔上,共缠n圈,读出n圈铁丝的宽度L,铁丝的直径是;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例5】某次计时,机械停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停表读数为。为减小测量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8.03cm、26.02cm、26.02cm,则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例6】下列实验用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A.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测出一沓同样纸的厚度除以张数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时,多次改变摆线长度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描述的物体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假定静止,实际可以动)3.物体静止和运动的判断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则是的,无变化则是的。【特别注意】①描述同一物体运动,选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②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③说到“相对于谁运动”,这个“谁”就是;④相对静止条件:大小相同,运动相同。4.运动是的,静止是的。【例1】下列实例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飞机在蓝天翱翔 D.枯叶飘落【例2】照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的诗,从物理学角度看,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 B.河岸 C.游动的人 D.岸上的人【例3】南北朝傅翕有绝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步行骑水牛”中骑在牛背上的人相对牛是运动的 B.“桥流水不流”中水不流是以桥为参照物 C.“桥流水不流”中桥在流动是以流水为参照物 D.“人从桥上过”中人的运动是以流水为参照物【例4】“水涨船高”这个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若以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均选填“地面”或“水面”)。这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性。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1.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相同的比较谁在前面;乙图是用相同的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与图的方法相同。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运动越快。3.公式:(注意:物理上一般不用除号);变形公式:,。4.单位:(国际主单位),。换算:1m/s=km/h;1km/h=m/s。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的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6.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都)。7.公式:(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方法点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首先明确求哪段或哪段的平均速度,再找出对应的总时间或总路程,最后用v=s【例1】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乙与丁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例2】一个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该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C.该物体的速度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与s、t无关,但s与t成正比【例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甲比乙大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例4】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以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3.实验步骤:①搭好斜面。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减少测量时间的误差)。②测v平:分别测出全程路程s1和时间t1,上半段的路程s2和时间t2,填入表格,并算出v平。【特别注意】①实验中用斜面的目的:。②使用金属片的目的:。【例1】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2s C.小球在D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例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减小测量时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2)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3)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选填“能”或“不能”)将小车从中点释放,理由是。【例3】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知识点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3.声速: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大,中其次,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例1】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和,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例2】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例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选填序号).科学推理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知识点六、声音的特性1.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国际单位是,符号,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特性定义决定因素波形图音调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或“细”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音调音调响度声音的强弱,俗称音量的“大”或“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响度响度音色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有关3.音调: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薄、越轻时,振动也越,频率越,音调也就越。【例1】我们处在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如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音调不同B.乙、丙响度不同C.丙、丁音色不同D.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例2】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A.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频率变高B.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音调变高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D.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音调变高知识点七、声的利用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大象能感受到自然界许多变化发生的次声波。2.声波可以传递:如:雷声预示着大雨;B超和声呐;如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3.声波可以传递: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除去污垢、打碎结石等;爆炸声震碎玻璃等。【例1】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B.超声波可以用于精密仪器的清洗,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国家地震局是根据次声波来获取地震的信息【例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超声波清洗器 B.B超C.预测地震 D.超声波碎结石【例3】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1)火车的速度;(2)听到鸣笛回声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知识点八、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是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噪声是无规则振动。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dB,为保证正常的休息,声音不能超过。为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在,在,在。【例1】疫情防控期间,在学校组织的线上学习中,有许多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看画面只根据音色,就知道是哪位熟悉的老师在讲课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声的C.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同学们在上课时听到的声音都是乐音【例2】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包裹起来,响铃声音减弱,这是因为()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知识点九、温度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0C、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_______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0C。(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0C”读作“_______”;“-200C”读作“”或“”【例1】知识点十、温度计1、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注意字的写法)。2、生活中的温度:人体的正常体温_______、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__________、热水澡的温度__________。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_____和________。(2)使用时: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或_______;②等: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_。(3)如果仰视读出的数_______,俯视读出的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知识点十一、体温计1、特点: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离开人体。2、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_______1℃_______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_______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_______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3、分类及比较知识点十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A.定义:物体从_______变成_______叫熔化。B.熔点:晶体的温度。C.熔化的条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晶体物质:非晶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图象:熔化图象:熔化特点:熔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凝固:A.定义:物质________变成________叫凝固。B.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C.凝固的条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凝固特点:【例2】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则各线段物态:(1)AB段物体为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2)B点为____,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

C),开始_____;(3)BC段物体为____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4)C点为______,温度仍为48

C,物体刚好_____完毕;(5)CD段物体为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6)DE段物体为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7)E点为_____,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

C),开始_____;(8)EF段物体为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9)F点为_____,温度为48

C,_____完毕;(10)FH段物体为_____态,热、温度_________;【例3】中央电视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发现,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在冰棍上如图所示。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此过程中要热。【例4】下表为几种物质熔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纯铁1535铝660固态水银﹣38.8铜1083铅328固态酒精﹣117金1064冰0A.表中所有物质均为晶体 B.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铜 C.﹣38.8℃的水银一定为液态 D.测量﹣50℃的气温要用酒精温度计知识点十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蒸发定义: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发生的_______汽化现象。蒸发影响因素:a.;b.;c.。作用:蒸发吸热,具有_______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沸腾体沸点:。沸腾条件:a.;b.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2、液化:物质从变为叫叫液化。液化体方法:a.;b.液化体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热【例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对有关简易冰箱问题讨论中,正确的是()A.纱布的作用是可以隔热 B.纱布上的水蒸发时会吸热,就可以使食物的温度较低 C.这种简易冰箱跟电冰箱一样都消耗能量 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例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原因是。(5)水沸腾时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例7】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知识点十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_____直接变为______叫升华,升华____热;(樟脑球变小;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2、凝华:物质从_____直接变为______叫凝华,凝华___热;(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例8】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同学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用酒精灯直接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热水,再用热水利用“水浴法”给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加热。(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1)为了探究固态碘是否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观察的要点是在给碘锤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碘锤内。你认为为了使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应该选择两套装置中的。(选填“甲”或“乙”)(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观察到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知识点十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1、雾/霜: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_______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______成霜;2、云/雨: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_____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3、雪/雹: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______而成雪,小冰晶下落可______成雨,小水滴再遇0℃以下的冷空气流时,______成雹;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而成的。【例9】我国的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云开雾散旭风暖,园中种下牡丹花知识点十六、三态六变图【例10】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甲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 B.乙图: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酒精的汽化现象 C.丙图: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后形成的 D.丁图: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冰花知识点十七、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线:为了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4.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速度为气体中传播速度液体中传播速度固体中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m/s。5.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的距离有关。【例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明亮的水面B.燃放的烟花C.发光的水母D.燃烧的篝火【例2】 物理科创小组制作了一个长方体光学元件盒,外观如图乙,上方右侧开有一正方形大口,并贴上一张半透明薄纸片ABCD,左侧开有一圆形小孔,其余部分密封完好。小睿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正立竖直放在小孔正前方,如图甲所示,可以在半透明薄纸片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他对这个“小孔”光学盒的内部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科创小组的同学告诉他,盒中只有1块不透光的平面镜。于是,小睿开始分析:(1)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2)请你帮助小睿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平面镜的大致位置和放置方向;(3)小睿在半透明薄纸片ABCD上看到烛焰的像是怎样的?请在图丁四个图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图像:;(4)要使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变大,小睿想到了以下一些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D(选填“A”、“B”、“C”或“D”)。①将F光源移向小孔②将小孔的大小增大③将光学元件盒缩短④将光学元件盒加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知识点十八、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1)内容: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三线共面;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线分居;③等于——两角相等。(2)图示:(3)理解:①光的反射现象中,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对应的反射光线。②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也等于。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3.两种反射现象对比反射反射特点射到物面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射到物面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条件反射面平整光滑反射面凹凸不平光路图能否成像可成虚像不能成像应用平静的水面、平面镜、反光的黑板漫反射能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光的反射定律4.在做“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注意:(1)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2)实验中将纸板折转一定的角度,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在。(3)本实验,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且可绕ON转动。(1)实验中的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

________(选填“粗糙”、“光滑”),并且纸板应

________(选填“竖直”“垂直”、“平行”)放置。(2)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

________;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中,若纸板没有竖直立在平面镜上,而是与镜面有一倾角,如图乙所示,则在纸板上

___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那么此时的反射光线

________。A.在纸板前方 B.被纸板挡住C.仍在纸板上呈现D.无法确定【例2】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2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A.顺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5°C.逆时针转动20° D.逆时针转动25°【例3】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一块平面镜使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知识点十九、平面镜成像1.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2.规律: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点和虚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3.实像与虚像对比实像虚像形成会聚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承接能用光屏用光屏承接画法用实线表示用虚线表示观察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4.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体。(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成像。5.注意:①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②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发生变化。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注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法)(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未。(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便于确定。(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便于确定。(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虚实。(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较像和虚像的到平面镜的。(9)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各成了一个像。(10)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11)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偶然性,发现普遍。【例1】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C.眼睛靠近平面镜 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例2】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1)实验中选择平板玻璃而不选择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___。(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

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平板玻璃,在较

__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3)实验中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________关系。(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应该在蜡烛

________(A/B)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5)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测量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例3】1.75m高的小明从距平面镜5m处走到距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B.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C.像逐渐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D.像高1.75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知识点二十、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1)内容: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线分居;③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④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的。(2)图示: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1)原理:从池底A点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填“高”或“低”)的虚像。(2)规律:在折射成像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例1】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的过程中,水槽底部光斑将()A.始终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最后静止C.一直向左移 D.一直向右移【例2】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40度,左边是空气 B.入射角为50度,右边是空气C.折射角为70度,左边是玻璃 D.折射角为20度,右边是玻璃【例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50°60°反射角β0°15°30°45°50°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2)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③表中的数据缺少当入射角为50°时的折射角的数值,请你根据上述规律,判断出此时折射角大小的范围是。(填写序号即可)A.γ<35.4°B.35.4°<γ<40.9°C.γ>40.9°(3)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选填“α”、“β”或“γ”).该现象说明了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知识点二十一、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3.光的三原色:、、。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4.太阳的可见光谱:把被三棱镜分解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5.红外线:光谱中在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越强。6.紫外线:光谱中在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是杀菌、防伪等。生活中既要合理利用紫外线,又要防止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7.色散发生的原因:偏折程度最小,的偏折程度最大。【例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潜在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路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例2】以下是和超市有关的光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入口处的摄像头能检测人体辐射的紫外线从而甄别高温顾客B.超市每天营业结束后用红紫外线灯消毒,灯会发出淡紫色的紫外线C.鲜肉专柜的肉看起来非常新鲜红艳,是由于肉吸收上方红色的灯光D.月球不是光源知识点二十二、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______________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2、凹透镜:______________的透镜,如:近视镜片等;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________老花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________近视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例1】小强做了一个使如图光路图成立的光学实验,你认为他实验时在虚线框中放入的透镜应该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传播方向(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知识点二十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的直线,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用“O”表示。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距为负数。【例2】粗测量凸透镜焦距: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光斑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知识点二十四、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_传播方向。凸透镜(2)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于凸透镜_______处;(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__;(1)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________传播方向。凹透镜(2)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3)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十五、生活中的透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f<u<2fu<f像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像偏大:像偏小:像偏大: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像偏大:像偏小:像偏大: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例3】如图,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A和B,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这样就做成了微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观察时,小明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照相时,镜头离物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才能在胶片上看到清晰的像D.先拍摄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变大【例4】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放大镜看到前面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此时观察到物体了(选填“变大”或“变小”),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小明发现像的大小与之前相比(选填“发生了变化”或“没有变化”)。知识点二十六、实像和虚像1、凸透镜成实像情景: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侧。2、凸透镜成虚像情景: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侧。【例5】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针孔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一样,都是光线经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要是倒立的像都是实像C.只有缩小的像才是实像D.实像可以用照相机拍照,而虚像则不能知识点二十七、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______、________(带刻度尺)2、实验要求:将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其目的是。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物距(u)像距(v)u与v的大小关系成像的性质应用u﹥2fu=2ff﹤u﹤2fu=fu﹤f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例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例7】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B.f>10cmC.f<10cmD.f>20cm【例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蜡烛,,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________(“前”或“后”)。实验时间过长时,蜡烛将会消耗,如果不随时调整高度,光屏上的像将会向_____(“上”或“下”)移动。则应该如何调整使像能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____________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_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并且像会变(选填“亮”或“暗”)(5)当移到43cm处时,应该是从________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这一侧所成的放大的像(都是选填“光屏”或“蜡烛”)。(6)小明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__移动光屏(填“左”或“右”)。(7)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十八、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的实像,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2、明视距离:远点:近点:3、近视眼与远视眼(1)近视原因:晶体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方(用__________矫正)(2)远视原因:晶体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方(用__________矫正)【例9】人眼的成像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不少学生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应该佩戴由制成的眼镜来矫正。4、眼镜的度数(1)透镜焦度Φ:(2)眼镜度数: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十九、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相当于______,成像;目镜相当于_______,成像。2、望远镜:物镜相当于______,成像;目镜相当于_______,成像。【例10】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例11】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知识点三十、质量1.概念:叫质量。物体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有形实体。2.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特别注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不随物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