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1
一、紧扣题目,直奔主题。
1、《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文中描写他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
2、讨论:为何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包含对谭千秋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
情。)
a、护生的姿势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
(1)体味用词的准确性。
"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T立。
"弓"字从形状上写出谭老师要为学生最大限度承担"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时分量。弓形承担的分量最大,耐压,过去的石拱桥就是这个道理。也可以看出作为老师的他懂
得如何科学的保护学生,是一个既具有舍身救生精神,又具有丰富科学妇识的人。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
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2)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弓、撑,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
(3)从这一节可以看出谭老师具有什么精神?(舍身救生)
b、牺牲的姿势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
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是哪一节?
2、这一句中你最感动的词语有哪些?这一句突出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
3、这一句中有一组反义词找出来,说说这样用的好处?(突出了谭老师将死的危险留给自
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此时此刻,你用怎样的话语称赞谭老师?
小结:这是写谭老师的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
己。
二、体验情境,再现地震。
1、思考:谭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舍身救生的?
2、让学生回忆四川汶川大地震。
3、找出文中描写大地震来临时的句子,读出恐怖之情,语速急促,声音低沉。
4、形容情况危险的四字词语有……
三、人生价值,言传身教。
欣赏品悟:
下午2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
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1、这一节写了什么?(言传一教育学生)
2、理解"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齐读)试举例子说明。
2、思考:谭老师的言传与身教之间的关系?
这是他的言传,为危难之时的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
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希望学生做的',自己在生死存亡的一刹那坚守了自己的。
四、评价人物,英魂永存。
1、例举了哪些人物对谭老师的评价,感情引读。
看到这悲壮感动的一幕,救援人员的这样说:";"
获救的学生说:";"一位老师说:。"
2、千说万说,在同学和老师心中,他是一个、的老师。
3、学以致用:说说让别人评价一个人好与自己说自己好的表达方法哪个好?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体味结尾
谭千秋,T立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
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干秋!"
1、齐读。
2、体味最后一节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3、诵读诗句,进一步感悟。
我该想到
刘肖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老谭
老谭!你说句话啊
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学生
我哪想到就是你呀
让我给你擦擦手吧
那上面有血
血迹已经开始发黑了
昨晚被运到操场时,你的手还是软软的
才过了一夜,咋就变得这么硬啊
前天我们牵着手在这个操场散步时
你的手还是热热的
怎么现在就成了冰凉的呢
也许,我该想到那个救学生的老师
就是你,老谭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怎能不明白你对学生的感情
又怎能不理解你作为教师的选择
那一刻
如果我也在
我会和你并肩守护讲桌的,一定
可是此刻,摸着你又硬又冰的手
我的心还是疼啊
你感到了吗?我心V。'相印的爱人
备课疑问: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为什么用"身下"?不用身体?意在何为?
2、如果缩句的话,”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缩成"身下护着学生"对吗?
(应友人之请,钻研了此文,写成教学设计,敬清批评指正。)
snail答疑:四个学生还活着。当然,我还看到有许多老师身下护着的孩子没有了生命的迹
象,但他们同样是英雄,因为他们的行为本质上和谭老师的行为没有区别。活着的学生讲述了当
时的情形,使人们得以了解谭老师的伟大。
1、"身下"和"身体"主要是方位的区别,因那些东西是从上面掉下来的。
2、对的,从语法上是如此。
一孔之见,敬请批评。
《最后的姿势》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汶川大地震”的电视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教师满情激情地叙说: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
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
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一(板书课题)最后的
姿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同学们自
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文中生字,认清字形。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大意。
(3)反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以"组块"的方式出现词语,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A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B震憾诠释生死攸关
C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让学生分别用以上各组词说说课文的内容。
(3)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分别分段读课文,并随机正音。
3、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等要素概括进去。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组织学生交流。
第一段(1)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1齿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四、作业:
1、高质量地完成《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
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
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引导质疑。
1、课文写谁最后的姿势?
2、他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姿势?文章有一句话直接写了他最后的姿势,是哪句?用"一
划出。
3、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学生齐读。
(2)同学们,读着这句话,你脑袋中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4、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二段。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谭千秋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2、发生地震的当天,天气怎样?这环境描写预示着什么?(灾情即将发生)
3、果然,到下午2点多钟,灾情突然降临了,请同学们再次读第二
段,边读边用"…”划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语句,并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了什
么?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可体会出地震来得很突然。同时从
三个"!"中可体会出地震越来越强烈,情况越来越危急。
指导朗读。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可
体会出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指导朗读。
(3)“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可体会出这次地
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的内容)同时这样的环境描写预
示着谭千秋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指导朗读。
(4)这些环境描写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环境描写对谭千秋老师这种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起了很好的烘托作
用。
4、同学们,在这场大灾大难中,谭千秋老师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用""
划出有关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出示"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碱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
要拿!快……’"
从谭千秋老师的语言中可体会出他临危不惧、生活经验丰富、为学生着想。一指导朗读。
同学们,当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时,人生阅历丰富的他马上意识到地震,在
危险突然来临之际,他从容不迫,临危不惧,引导学生迅速撤离。一起再把这句读一遍。体会一
下他的临危不惧。
(2)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旧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
从谭千秋的行动中可体会出他对学生无私的“大爱”与责任一特别从哪些词中能感受到?
一指导朗读——教师小结:同学们,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机会能够
从容自保,但是首先想到了学生,因为他对自己学生的爱让本来有选择的他变得毫无选择,他毅
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
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永生的钢铁长城。一一起再把这句读
一遍。
5、同学们,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时,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瞬间的造型,塑造了一座
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同学们,谭千秋老师的伟大壮举是不是偶然的?
联系第3节内容及补充资料:从教26年来,谭千秋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
师,而且他^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
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同学们,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我们可以明白谭老师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
大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他……
再一起把这句读一下,来感受一下谭千秋老师那无私的大爰。
6、同学们,当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毅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作者地表现谭千秋老师这种爱与责任时是主要抓住了谭千秋老师的语言、动作来写的,这是正面
描写。
三、精读第三段。
1、为了更好地写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高大的形象,作者除对他进行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
行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这段写了哪几人的话语?
2、出示救援人员的话语(略)一从“死死"可看出什么?(谭老师在竭尽全力护住学生
—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一F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一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
永生难忘!这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在救援人员心中成了定格,使他永生难忘,也使我们
永生难忘。
3、出示学生的话语(略)一从"飞身"中你读出什么?(谭老师心中只有学生,他在危
险的时刻,一心只想保护学生)一在他看来这是他的责任,一起再把这句读T卖。
4、出示老师的话语(略)一学生读一"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一这儿关系到谁
的生死?一同学们,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假如谭老师有一丝的犹豫,有一丝的顾盼,有一丝的优柔,
结果又会怎样呢?一现在促使谭老师在大难面前连一丝顾虑、优柔也没有的原因是(对学生
的爱)——是爱,让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保护学生;爱,让他的灵魂在危难当头折射出人类最
伟大的光芒。让我们一起再把这一句读T卖。
5、同学们,如果去掉了这段行不行?为什么?
6、为什么只选择这三个人的话语呢?
7、小结:同学们,在这里作者只选取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话语,这更加烘托出了谭
老师这种对学生无私的大爱与恪尽职守的高大形象,让我们一起再把这三句话读一读。
四、精读第四段。
1、同学们,谭老师除了是T立对学生充满大爱、恪尽职守的好老师外,他还是一位怎样的
老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1小节和第11小节。
2、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老怵,在512大地震中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离开了挚爱
的三尺讲台,离开了他年老的父母,离开了他亲爱的妻子、女儿……同学们再也(引读:听不到
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一正是这T势,挽救了四个学生
的生命——从这一姿势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一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
忘。—这一姿势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
敬仰一起再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4、弓I读第12小节。
5、为什么人们赞颂他是"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6、齐读第12小节。
五、总结课文。
1、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
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冢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
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
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一(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六、课外拓展
1、同学们,在汶川在地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你们还知道哪些?
2、同学们,从谭千秋、张米亚、林浩等身上,我们应该学到许许多多,也应该感悟到许许
多多。现在就请同学们写上一两句。
投影出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天祥
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世界便会冷却下来——拜伦
所谓完美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有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努力奋斗的人一
赛德兹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己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一鲁
迅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她却
有可能是永恒的,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将会使得我们每一个的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多来
做一位生命焕发耀眼光芒的人吧!
生命感言:
4、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人本身是渺小的,然
而谭千秋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做出了抉择,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这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灵魂的伟大,它将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
扬起不朽的生命风帆,树立起一块不倒的丰碑。
七、作业。
在"512"大地震中,谭千秋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如果评选了2008年的十大感动中
国人物,他的颁奖词应该怎么写?
《最后的姿势》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
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
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主要内容,直入中心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学生齐读课题。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
样的姿势呢?生回答,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齐读。
2、师:句中的他指得是是谁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回答)投影出示:谭千秋,
T立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板书:爱与责
任
二、学习第二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这样一位用生命诠释师德灵魂的人,张开双臂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
现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二匕景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请同学样拿出笔默读课文四
—七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并作批注。
1、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师: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绐大家听听并说说感受。
投影出示: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
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
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
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3、师: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
四一七小节,画出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并认真做批注。
投影出示;"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指名读,说感受。(两名)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
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2)师评价。(谭老师是来不及多想,大声喊道)那么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
投影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1)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说感受,根据感受指导朗读。突出几个
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你真会读书。)
(2)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
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
读。(副板书:细节描写)
4、师引读: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投影再次出现)
5、师:这段话不仅用细节描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谭老厕B恪尽职守,先人后己,在生死
攸关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伟大形象,还用了环境描写,(随即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那么
这几处环境描写在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烘托作用人物形象)
过渡: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间的震荡,
谭老师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他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
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引用哪三位人物的话语?把他们的话多读几遍,你读出了一怎
样的谭老师?
2.分角色学习三个侧面描写。
师:你想读谁的话。适时指导朗读。(抓住"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
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敬意。)
3、生读时,进行这样的句式训练:你就是那位救援人员,你想对谭老师说: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投
景循次出现)
四、比较体会二三两段不同的描写方法及不同的作用。
师:二三两段都描写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但描写方法不同,同学们发现了吗?将
第三段删掉可以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第二E殳直接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我们说这叫正面描写。第三段是通过别人的话语来烘
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
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补充资料:
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你E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
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然而
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师生齐读:
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师:同学们,这最后的姿势是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的姿势。
2、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谭千秋老师呢?因而人们赞颂他谭千秋,一位普
通的老师,他用自己的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竖板书)(师:这怎么理解呢?就像诗人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师:谭千秋,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
—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
师: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
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
的感人故事。课后认真阅读所搜集的资料并作好批注,留待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
爰与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细节描写,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
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①.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②.了解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
故事,去共同认识一位伟大而平凡的老师,共同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爰与责任
1.(出示第一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你觉得谭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看出来的?
(关键词:平常、给小女儿、早早、上班。)
2.师小结:是啊,这一节让我们感受到了谭老师的普通,感受到了他的关爱,他的责任。
3.学生齐读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谭老师的爰与责任。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2到7小节,用笔画出直接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画
出的句子默默地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2.指名交流句子
句一: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1)问: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
着想,为国家着想……)
(2)师:谭老师是这样说的,他更是这样做的。再读句子。
句二: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1)请再把谭老师的话读一读。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他当机立断,先人后己,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体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爱。这里连用"!",
语言简短有力,体现谭老师说话干脆,当机立断。)
(2)指名读,齐读。
句三: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1)抹红"立即",齐读。问:从“立即”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反应的速度
快、当机立断)
(2)谭老师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反应?(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3)找出这句话中描写谭老师动作的词。(拉、撑、护)
(4)你可以自己边读边笔画一下这些动作,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危难时刻,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张开一把保护之伞,他恪
尽职守,大爱无私。)
(5)齐读。
3.师:谭老师,是责任,让您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学生;是大爱,让您的灵魂在危难当
头折射出人类最伟大的光芒!您这是对"人生的价值”作出了最精彩的回答,您是言传身教的光
辉典范!
4.请大家再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课文在描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时候,还写了什么?(当
时的环境)
5.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
A.句一:天空阴沉沉的。
(1)对于这Th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Y小节,是想提醒我佃十么呢?
(2)指名回答: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B.句二:忽然,课桌……起来!地震!
(1)此时情况如何?(万分危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三个感叹号。)
(2)指名读,齐读。读出情况的危急。
C•句三: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1)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楼房马上就要塌了,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2)这样危急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十万火急……)
(3)感情朗读。
D.句四:地动山摇,……塌陷了……
(1)这句话写了什么?(地震的后果十分严重)
(2)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谭老师遇难了)
6.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能不能删除呢?
(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烘托谭老师面对灾难的镇定
以及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
7.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感受谭老师的'伟大。
♦一边播放录像,师一边朗读:在教学楼即将……楼房塌陷了……
8.齐读第二大段
9.小结:这段话从正面描写了谭老师在危急关头,在灾难面前舍身救生的感人情景。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1.过渡:地震后,人们发现了谭老师有什么感受?清默读第三段,用"一"分别把人们说的
话划出来。
2.交流:①.救援人员说:"……"(师:这是护生的姿势,是牺牲的姿势。)
②.获救的学生说:"……"(问这一"扑"说明了什么?这是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啊!)
③.T立老师说:"……"(师:生死攸关,舍身救生。)
3.师:你说他说,千言万语,在大家心中,谭老师是T立怎样的老师?(临危不惧,大爱无
私,舍己救人,恪尽职守,履行师德~~~~的老师)
4.同学们想想,这段去掉,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不行,文中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从三个不同角度侧面烘托出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最有
说服力。)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朗读第11小节,找一找这E殳话共几句,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亲切一痛苦——
蝴)
(1)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常爱学生,在
校园里看见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
人"。
(2)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板书:张开双臂护
住学生)
(3)齐读句子、理解句意(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在地震中,在危难之际,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一姿
势体现了他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这一姿势,让人深受感动,永生难
忘,成了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
(4)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呀,多么充满爱的姿势,让我们一起缅怀谭老师,缅怀那永恒的
姿势一(学生齐读句子)
2.师: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T立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闩的行为全诠释了教师
的爱与责任。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所以人们这样
赞颂他一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出示句子,生齐读。老师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英雄
人已经逝去,但不死的是他的精神!
3.再读第12节,倘若请你把课题中的"最后”换个词语,你会换成什么?(大爱、责任、
英雄、师德、千秋……)
六.情感升华
1.师:谭千秋,多么好的T立老师,但是无情的灾难将他带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永
远……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让我们一起看这首
诗,再次缅怀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2.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读《我该想到……》
3.此时此刻,面对这么好的老师,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吧,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待会我们交流。
4.交
流写话内容。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补充习题》P18-19/三至五
3.(课外延伸)每人出T分小报(双休日完成)
内容:①.英雄事迹简介
②.地震前的预兆
③.如何逃生
④.给灾区小朋友的信
注意提示:(排版,插图,标题,内容)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我该想到》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老谭
老谭!你说句话啊
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学生
我哪想到就是你呀
让我给你擦擦手吧
那上面有血
血迹已经开始发黑了
昨晚被运到操场时,你的手还是软软的
才过了一夜,咋就变得这么硬啊
前天我们牵着手在这个操场散步时
你的手还是热热的
怎么现在就成了冰凉的呢
也许,我该想到那个救学生的老师
就是你,老谭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怎能不明白你对学生的感情
又怎能不理解你作为教师的选择
那一刻
如果我也在
我会和你并肩守护学生的,一定
可是此刻,摸着你又硬又冰的手
我的心还是疼啊
你感到了吗?我心相印的爱人。
《最后的姿势》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
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教学目标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
点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
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构想
在通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然后找出课文中三次描写"最后的姿势”的
语句,对课文进一步学习感受谭老师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请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级地震)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刻的情景。(播放ppt中录像、图片并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你看到
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T兑?(指名2人,说一说)这场地震将f个美丽的乡
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指
课题)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放课件,指名读谭千秋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用直线划出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5.读词语(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大声一点)指导写凹。在书上描红。
6.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
7.交流你所划出的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共3句,出示)我们一起来读T卖。
8.交流:①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②你怎么分段的?
9.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四、课文第二段就已经把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写得
很详实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呢?可不可以把第三段去掉?为什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的二、三两段,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明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以及侧面烘托的好处。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后的姿势》一课,认识了()的谭老师。(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
谁来说说?后面说的同学不能和前面同学重复。指名说)
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写他那最后的姿势的句子,把他那最后的姿势铭刻在心里。出示课文
最后一自然段。作业设计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谭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谁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是怎样的?课文讲述的故事给你怎
样的感觉?
3.是呀!这是一个悲壮、令人感动的故事,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
是啊,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句子)
范读:地洞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
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请你想一想,这儿省略了什么?(齐读:请
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
(省略了人们的惊慌逃逸,省略了谭老师对四位学生的鼓励,省略了人们的哀嚎……)
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
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
齐读4-7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L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出示:"我们
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
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2.“死死地"。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
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胭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
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
疼痛难忍,但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
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3.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
老师?(奋不顾身……)
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
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4.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
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读词)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
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5.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
守护生命之门呢?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
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
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6.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句话,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
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再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心中是否有了更深的感受?现在你的目艮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7、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
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
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次(最后的姿势)
1.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
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
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音乐起),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
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3.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
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匚成了一句话。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
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最后的姿势:弓长开……)。这最后的姿势像
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
中,读(……)
4.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K死,精神千秋。”
五、总结
1.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
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
铸就如天大爰,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爰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
座座不朽的丰碑。(图片、音乐)
2.欣赏时,师解说。
3.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作业设计
1、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最后的姿势》教案6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
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T立老师恪
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
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
的追求和诠释。
4、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曲e人物形象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
作。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
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
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
一、复习导入,引出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
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请观看《千秋心千秋爱一记抗震救灾优
秀共产党员干部谭千秋》片段
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课文中几次出现?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谭老师遇难时护住学生
的经过?(2~7自然段)
3、过渡: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
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
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
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
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2、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选择的?(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
感受到的?)
(1)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
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
(2)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
说明了什么?)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矢瞒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
(3)范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这儿省略了什么?
(说一说并读T卖,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
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捧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
一幕。(齐读4-7自然段。)
3、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课文第8-10自然段中多次对谭老师最
后姿势的描述,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受?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谟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一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
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一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
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一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
(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
会。
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
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化农业机械购置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精英招募」企业人才招聘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游戏角色设计授权合同4篇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预售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南汇农业志修订与版权登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维修连锁店经营权转让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设备租赁担保贷款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苗木出口贸易合同标准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借款合同信用评估体系构建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材门面房租赁及推广合作合同
-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培训课件
- 海洋垃圾处理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2025年海船船员考试-船舶人员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联盟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BIM土建算量与云计价》完整课件
- 2024中国南光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气凝胶干凝胶市场发展战略与未来投资竞争力剖析研究报告
- 新客户建档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简单的租房合同样本下载
- 2024-2030年中国AI智能鼠标市场营销模式与竞争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