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础培训_第1页
新闻写作基础培训_第2页
新闻写作基础培训_第3页
新闻写作基础培训_第4页
新闻写作基础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基础知识培训新闻中心一、格式规范1、空格与空行段首空全角的两格数字与字母用半角文字与图片之间空一行图片与图片

之间空一行2、标题与副标题标题:标题中间不出现逗号分隔,使用半角空格副标题:无需出现“——”以及“记”这个字眼二、内容规范1、标题标题。要让读者看到标题就能明确知道文章内容,尽量少用文学性特别强的标题;标题的字数要控制,尽量不要超过12字,特殊情况也尽量不要超过19字;如叙述不清时,应该使用副标题进行辅助说明。2、时间与地点时间最好使用规范的例如上午7时10分,下午3时30分,晚8时09分之类。一般的新闻稿没有必要具体到几时几分,只说明日期和大体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即可。地点,在第一次提及的时候尽量使用全称,例如邵逸夫科技馆,在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不要只简称邵馆。像理综、东公、西图之类的简称,都要在第一次提及时使用全称。

3、称谓领导头衔一定要准确,不要张冠李戴。领导的称谓:如张荣,可以称张荣校长,也可以称张校长,具体采用何种称谓尊重记者的选择及不同场合环境;不要出现“学长”“学姐”“叔叔”“阿姨”之类主观色彩浓烈的称谓在一篇文章中要保持称谓的统一,每次都要写明领导

头衔,但姓名应该只在第一次出现全名。如第一次

提到时应称“张荣校长”,后文中如无特殊情况

只要简称“张校长”即可。

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部提一次,其后再出现时直称人名;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如“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党委书记××、××处处长××、中科院院士××、××学院院长××”等,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军界人士姓名后可加“将军”、“少将”、“大校”等;如无必要,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教授”的称呼一般不出现在党政会议当中。可一笔带过文稿中出现“校友”时,一般在前不加修饰语,比如杰出、知名、著名等。新闻标题中的部门和单位名称一般应使用简称;新闻正文中的部门和单位名称一般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再次出现时使用简称4、人物领导的名字及排序,记者应该向所报道活动的主办方咨询好。部门及领导排序时,首先考虑个人,即按照各人的职称进行排序;其次考虑部门,先排党委部门(多为各种“部”,如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等),再排行政部门(多为各种“处”,如教务处等),最后是后勤服务机构(多为各种“中心”,如饮食管理服务中心等)。文艺、讲座等其他非会议类活动,应提前向活动主办方咨询好到场嘉宾、活动参与者的主要信息以及活动的主要流程、环节。以山大主页上的现任领导栏目为准231

校党委书记李守信

校长张荣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建军

常务副校长王琪珑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方宏建校党委副书记仝兴华、尹作升副校长张永兵、娄红祥、陈炎、韩圣浩、陈子江总会计师曹升元

长:齐延平

党委书记:盖玉强

副院长:周长军

副院长:姜

副院长:张海燕

副院长:李忠夏

副书记:齐向东副书记:王苗雨

学院领导中院长排序在书记之前。以表示对学术的尊重。如有多个领导出席,则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5、叙事真实(尤其注意姓名、职称、职务)客观跳脱身份意识,以旁观者心态记录。新闻稿件的题目和内容,一般不要出现“我校”甚至“我院”等字眼,应代之以“山东大学”、“山大”、“法学院”等,需特别指出的或引语除外。准确、简练恰当使用形容词,避免(重要)讲话、(隆重)举行、(成功)举办等类似说法,一般不用修饰语,减少评论性话语的使用。描写嘉宾讲话时,避免使用“指出”、“指示”、“重要讲话”,可代之以发言、讲话、点评、说明、回答、解答等词)细节描写,详略得当。

为了给浏览者传达生动的信息,一定要注意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避免平铺直叙。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展现最精彩的、最具新闻价值的亮点。避免明显的“首先……接着……随后……最后……”流水账似的文章。要尊重事实,不要杜撰。对于一些隐私,不要随意披露。标题

字≦19导语:要求尽量只写两至三行,简明扼要地将事情交代清楚,5W1H介绍主要的出席领导,其他出席人员可文后补充。重要领导讲话:介绍主要领导讲话内容,最大的领导要求所占篇幅也要最大。如有多位领导发言,其他领导发言内容另起一段,一笔带过。事件主体: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结语、补充内容:补充与会人员。对与会嘉宾或出席会议的校外领导进行介绍,或点出会议举行的意义、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方向等等,合理地拓展新闻的外延。三、前期准备与现场采写1、前期准备相关资料搜集:明确人物、事件、活动背景。设备:录音笔,拍摄设备(检查电源、存储卡)提前15分钟至半个小时到场,进行设备调试,选择拍摄角度到场后向负责人了解活动流程,索要议程、讲话稿等(也可在活动结束后索要,注意礼貌,保持职业操守,不能强求)2、现场新闻信息采集随时调整采访计划(①日程变化,②突发事件,③新关注点)眼到(多看),耳到(多听),手到(记录),嘴到(多问)拍摄角度与技巧:

拍摄角度参考:有始有终、场内场外、台上台下、正向反向、

全景特写、主次对比,俯拍仰拍。Thanky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