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常见病预防_第1页
传染科常见病预防_第2页
传染科常见病预防_第3页
传染科常见病预防_第4页
传染科常见病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人:日期:传染科常见病预防目录CONTENTS传染病科概述菌痢预防措施伤寒与霍乱防控策略病毒性肝炎防护方法呼吸道传染病防范技巧寄生虫类传染病预防手段总结:构建全面预防体系01传染病科概述定义传染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治疗各类传染病。职责传染病科负责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控制、教学和研究工作。定义与职责包括菌痢、伤寒、霍乱、破伤风等。细菌感染类病毒感染类寄生虫病类包括流脑、乙脑、狂犬病、麻疹、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阿米巴病等。常见传染病类型如流感、麻疹等病毒性疾病。空气飞沫传播如霍乱、菌痢等细菌性疾病。消化道传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及体液传播传染病传播途径01020302菌痢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概述及症状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日常生活预防措施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尽量不吃凉拌菜,剩菜剩饭要加热后再食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卫生管理,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发现患者及时送诊,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饮食卫生避免接触菌痢患者和带菌者,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的物品要经过消毒处理。避免接触传播01020403集体单位防控菌痢疫苗可接种菌痢疫苗以预防菌痢的发生,目前疫苗有多种,接种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药物治疗菌痢的治疗主要依靠抗菌药物,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避免转为慢性或发生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03伤寒与霍乱防控策略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常导致暴发性流行,人群对伤寒杆菌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儿童和青年更为敏感,病愈后可获得而持久而稳定的免疫力。伤寒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人体,产生肠毒素而引起发病,严重者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而死亡。霍乱伤寒与霍乱基本知识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烹饪等环节的卫生要求,防止食品被霍乱弧菌等病原体污染,同时,要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卫生培训。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管理,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对于集中式供水,要加强水厂的净化消毒工作,确保出厂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以便及早控制疫情传播。应急响应疫情监测与应急响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隔离治疗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环境消毒等。010204病毒性肝炎防护方法避免接触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应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接种疫苗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应接种。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卫生,避免生食、半生食海鲜、贝类等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食物。甲型肝炎预防措施所有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成人易感者及高危人群都应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并按照0、1、6个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接种时间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可大大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接种效果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指南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毒性肝炎。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特别是生食海鲜、贝类等容易携带病毒的食物。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05呼吸道传染病防范技巧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类传染病,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冬春季多发,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岁儿童病死率较高。流脑、猩红热和百日咳简介猩红热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为“烂喉痧”,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5岁儿童为主,病初像感冒,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及饭前便后。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去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以减少感染风险。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避免病菌传播。保持距离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公共场所防护措施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消毒杀菌在公共场所加强消毒杀菌措施,如使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物体表面等。避免拥挤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接种疫苗按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06寄生虫类传染病预防手段由班克鲁夫丝虫或马来布鲁丝虫引起,经由吸血昆虫传播,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丝虫病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73个国家,我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主要病变在肝脏与肠管,由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丝虫病和血吸虫病概述丝虫病避免在班克鲁夫丝虫或马来布鲁丝虫疫区接触传播媒介,如蚊子、蜢、蚋等吸血昆虫。血吸虫病避免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尤其是有钉螺分布的湖泊、河流等水域接触疫水。避免接触疫水区域定期检查与治疗方案血吸虫病定期进行血液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虫体即可确诊,治疗采用吡喹酮等药物治疗,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丝虫病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如乙胺嗪、呋喃嘧酮等。07总结:构建全面预防体系加强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早期症状。普及传染病知识推广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疫苗接种率,增强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发生。推广预防接种提高公众认知水平010203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加强医疗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和专业技能,确保诊疗质量。强化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疫情。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制定、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