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统编版八年级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心头①而出的民谣,便如唐古拉山的万千清泉,潺潺细流,穿巴蜀、越云贵、lì湖湘、入江南,汇入中华文明的五湖四海。关于宜兴民谣的散文集《心谣》就是一部文明传承之书。作者由采诗故事讲起,溯流而上,娓娓道来。摩挲“民谣”这块文化瑰宝的每一个细节,它们或幽悄,或嘹亮;或乡音chún厚,或牧歌②……让读者在清新雅致的文字中感受到民谣的魅力、文学的魅力。(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潺潺细流()
lì湖湘()
幽悄()
chún厚()(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2分)①A.奔涌
B.流淌②A.空灵
B.细润2.(8分)古诗文默写。(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蒹葭》)(2),悠悠我心。(《子衿》)(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陶渊明《桃花源记》)(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名句是:,。3.(8分)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学校开展“对话抗战老兵铭记精神脊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则标题。(2分)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25日在朝鲜首部平壤友谊塔举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润石和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率朝中双方人员参加活动,深切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志愿军先烈。朝鲜主要报纸当日发表多篇署名文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73周年。(2)你作为小记者来到老兵(孟爷爷)家采访。请你根据内容,补全对话。(2分)小记者:孟爷爷,我们来看您了,祝您健康长寿!小记者:A?孟爷爷:那是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我担任华野10纵29师85团3营9连尖刀排排长,在攻打青龙集金寺庙的地堡群时,我率领一个排歼灭了敌一个营,还缴获了两挺重机枪……也因此荣立了一等功。小记者:孟爷爷,参加作战时,见到敌人您害怕吗?孟爷爷:B。小记者:孟爷爷,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3)为铭记中国军人的精神,班级将开展朗诵比赛,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填空。(4分)中国军人中国军人,你是锐利的长剑,划破黑暗迎来光明;你书写着奉献忠诚,刚毅执着铁的纪律。中国军人,你是①,②;你③,④。二、阅读与鉴赏(共48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2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运用“起兴”手法,由雎鸠的“关关”和鸣联想到男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B.“求之”“友之”“乐之”,真实再现了男子追求淑女到与淑女成婚的全过程。C.“寤寐求之”的“寤”“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男子对淑女的思恋之苦。D.运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诗歌音韵和谐,极富音乐美。5.(2分)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做简要赏析。(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乙】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6.(4分)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A.斗折蛇行()
B.子瞻名之曰“快哉”()C.以其境过清()
D.穷耳目之胜()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伤性 B.不可知其源/其势益张C.出淤泥而不染/隶而从者 D.心乐之/以天下之所顺8.(4分)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9.(4分)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30年的重量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作者:余秋雨,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10.(3分)请简要分析“贺年片”在文中的作用。11.(4分)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2)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12.(3分)文章第④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13.(4分)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30年的重量》。(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肆虐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桉树竟是元凶之一①最近4个月来,创纪录的大火将澳大利亚从度假胜地烧成了“末日”图景。首都堪培拉被山火浓烟笼罩,部分政府机构被迫关闭,悉尼的空气质量一度可以与印度新德里比肩。英国《卫报》1月6日报道,至少23人在澳大利亚林火中丧生,超过1700座房屋被毁,过火面积超过84000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大约相当于70个纽约市。根据悉尼大学的最新测算,近5亿只动物在此次森林大火中受到影响,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考拉面临功能性灭绝的危险。②澳大利亚为什么会烧起这样一把“旷世奇火”,眼下众说纷纭,有些观点将其归咎为反常的天气,另一些则直指政府削减消防预算和在灾情面前的不作为。③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一点就着”的林火之国。严格来说,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小国,仅有2500万人口,分布在7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之稀疏名列世界前茅,而国土的大部分地区还极度干旱,有的火灾地点离地表水源百十公里,有限的救火者到了现场除了看一眼,似乎也没别的事儿可干了。④如果上述原因还可以归咎为澳大利亚的“天时”和“人和”不作美,澳大利亚的“地利”——当地植被的状态就隐隐有些“作死”的味道。本次大火之后,有媒体撰文指出:此次火灾当中,号称澳大利亚“国树”的桉树要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在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20%的森林中,桉树的种植面积占了森林总面积的80%左右,而由于桉树皮富含桉树油,它们脱落后堆积在树根处,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就会自燃,极易引发山林大火。⑤气候如此干燥,居然还有这样一种易燃树种“火上浇油”。桉树的特性似乎是在“找死”,然而更多研究却发现,桉树的易燃也许恰恰是它的生存策略。⑥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惧怕火。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个生态圈中,生物经历数千万年的演化,桉树逐渐进化出“操纵野火”的本领,它不仅不怕火,反而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桉树一般有着笔直高大的树干,分枝只生长在树尖,当山火发生时,其他植物的分枝和树叶将遭受山火严厉的烘烤,而桉树高高的树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苗向上攀爬。此外,桉树还进化出厚厚的树皮,能抵挡烈焰的烘烤,而输送养料的导管位于树干中心,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⑦一般树木在遭受山火之后很容易失去生命力,而在桉树的树皮之下,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芽,唤醒这些芽的条件正是高温烘烤,而且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林火之后外壳爆裂,然后生根发芽,所以在经历林火之后,桉树可以迅速占据有利地位。⑧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桉树不仅不怕火,反而“有意”为林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任何闪电、局部高温都有可能引发森林大火。当森林经历一场大火之后,其他植物要么彻底死亡,要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但是桉树却把林火转化为自身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林火,还能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策略,让桉树主导了澳大利亚的森林。⑨一种生物竟然能够操控火灾为己所用,这不能不说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奇迹。看来,物种竞争有时跟人类社会的竞争一样残酷:为了战败对手,获得生存空间,生命有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14.(3分)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3分)“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中加点词语“汽油桶”有什么表达效果?16.(3分)为什么说桉树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17.(3分)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四)名著阅读18.(4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1)以上文段出自所著《经典常谈》。本文段选自其第四章——。(2分)(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分)三、作文(共50分)1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天地大美,岁月有色,人生多彩,文化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成文。请以“假如有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统编版八年级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心头①而出的民谣,便如唐古拉山的万千清泉,潺潺细流,穿巴蜀、越云贵、lì湖湘、入江南,汇入中华文明的五湖四海。关于宜兴民谣的散文集《心谣》就是一部文明传承之书。作者由采诗故事讲起,溯流而上,娓娓道来。摩挲“民谣”这块文化瑰宝的每一个细节,它们或幽悄,或嘹亮;或乡音chún厚,或牧歌②……让读者在清新雅致的文字中感受到民谣的魅力、文学的魅力。(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潺潺细流()
lì湖湘()
幽悄()
chún厚()(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2分)①A.奔涌
B.流淌②A.空灵
B.细润【答案】(1)chán历qiǎo醇(2)①B②A【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潺潺,chánchán,意思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或是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历,lì,经历;经过。幽悄,yōuqiǎo,意思是低微,谓幽约微妙。醇厚,chúnhòu,(形)纯正浓厚,常形容酒味。(2)考查词语运用。①奔涌,意思是奔流涌出。解释奔流涌出。流淌,意思是液体流动。结合语境“中国人心头①而出的民谣,便如唐古拉山的万千清泉,潺潺细流”分析,应用“流淌”;故选B。②空灵,形容灵活而无法捉摸。细润,细腻滑润。结合语境“牧歌”分析,应用“空灵”来形容其美妙的歌声;故选A。2.(8分)古诗文默写。(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蒹葭》)(2),悠悠我心。(《子衿》)(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陶渊明《桃花源记》)(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名句是:,。【答案】在水一方青青子衿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中应注意“衿、缤、涯、蒸、撼”等字的写法。3.(8分)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学校开展“对话抗战老兵铭记精神脊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则标题。(2分)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25日在朝鲜首部平壤友谊塔举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姜润石和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率朝中双方人员参加活动,深切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志愿军先烈。朝鲜主要报纸当日发表多篇署名文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73周年。(2)你作为小记者来到老兵(孟爷爷)家采访。请你根据内容,补全对话。(2分)小记者:孟爷爷,我们来看您了,祝您健康长寿!小记者:A?孟爷爷:那是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我担任华野10纵29师85团3营9连尖刀排排长,在攻打青龙集金寺庙的地堡群时,我率领一个排歼灭了敌一个营,还缴获了两挺重机枪……也因此荣立了一等功。小记者:孟爷爷,参加作战时,见到敌人您害怕吗?孟爷爷:B。小记者:孟爷爷,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3)为铭记中国军人的精神,班级将开展朗诵比赛,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填空。(4分)中国军人中国军人,你是锐利的长剑,划破黑暗迎来光明;你书写着奉献忠诚,刚毅执着铁的纪律。中国军人,你是①,②;你③,④。【答案】(1)示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在朝举行(2)示例:A您能介绍一下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吗B不害怕。志愿军勇往直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这是志愿军战士们的传统。有了这种精神,抗美援朝这场战役必须赢(3)示例:①共和国的钢铁脊梁②承受重压捍卫和平③展现着威武文明④为民族复兴崛起风雨兼程【详解】(1)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解答时,先读懂新闻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25日在朝鲜首部平壤友谊塔举行”进行概括即可。(2)考查补写句子。A结合“那是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我担任华野10纵29师85团3营9连尖刀排排长,在攻打青龙集金寺庙的地堡群时,我率领一个排歼灭了敌一个营,还缴获了两挺重机枪……也因此荣立了一等功”可知,采访问题应是关于印象最深的战斗的,故可填写:您能介绍一下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吗?B结合“孟爷爷,参加作战时,见到敌人您害怕吗”可知,所填内容应是对该问题的回答,如:不害怕。志愿军要用生命来保护国家,遇到凶残的敌人,要和他斗智斗勇,害怕是没有用的。(3)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中国军人的精神,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示例:中国军人,你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战旗,永不褪色,旗帜鲜明。你书写着奉献、忠诚,是人民心中璀璨的明星。二、阅读与鉴赏(共48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2分)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运用“起兴”手法,由雎鸠的“关关”和鸣联想到男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B.“求之”“友之”“乐之”,真实再现了男子追求淑女到与淑女成婚的全过程。C.“寤寐求之”的“寤”“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男子对淑女的思恋之苦。D.运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诗歌音韵和谐,极富音乐美。5.(2分)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做简要赏析。【答案】4.B5.“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男子对“淑女”的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因为思念而彻夜难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淑女”爱慕却求而不得的深深思念之情。【解析】4.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B.有误,“友之”“乐之”是君子追求淑女,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并未与淑女结为夫妻;故选B。5.考查诗歌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意思是: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突出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难以入眠。这两句生动想象地写出了求偶不得内心煎熬的情态,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体现《诗经》语言重章叠句、回复宛转的特点,读起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这两句诗表现男主人公的爱慕、思念等等复杂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求偶不得内心煎熬的情态,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二)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乙】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6.(4分)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A.斗折蛇行()
B.子瞻名之曰“快哉”()C.以其境过清()
D.穷耳目之胜()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伤性 B.不可知其源/其势益张C.出淤泥而不染/隶而从者 D.心乐之/以天下之所顺8.(4分)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9.(4分)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像北斗星那样,名词活用为状语取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冷清胜景、美景7.B8.(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9.示例:甲文借景抒怀,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表达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我更欣赏乙文作者的豁达情怀,人的一生总有挫折坎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解析】6.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A.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活用为状语。B.句意: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名:取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C.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冷清。清:冷清。D.句意:尽享耳目的美景。胜:胜景、美景。7.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把/连词,因为;B.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C.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并列,并且;D.代词,它/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8.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不齐。源:源头。(2)使:假使。其:代词,他的。坦然:坦然舒适。以:因为。物伤性: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适:到。何:什么,在这里指什么地方。非快:不快乐。“将何适而非快”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是:将适何而非快。9.考查文章情感主旨及谈看法。甲文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作者借景抒怀,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前面重在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涵义;后面重在议论,以推理的笔法证明“快哉的确切无误;或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谈看法:例如,我更欣赏乙文作者的豁达不羁的情怀,尽管遭遇不幸,也能从容处世。只要不颓废,不消极,时刻酝酿着乐观,便有了超越平凡的风度,也就能走向美好人生。【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30年的重量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年的岁月都刻穿了。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作者:余秋雨,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10.(3分)请简要分析“贺年片”在文中的作用。11.(4分)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2)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12.(3分)文章第④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13.(4分)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30年的重量》。【答案】10.“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串联起全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回忆中学时为老师们制作“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文章的结构完整紧凑。“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11.(1)示例:这段话是“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在面对老师提问时答不出来时的尴尬和困惑,也表达出“我”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赞美了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和教育的意义。(2)示例:“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这些老师虽然受到政治的牵连,但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学问水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这些老师,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12.示例:插叙。回忆中学时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亲近,展现了师生关系的友好,表现出作者等人对老师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13.示例:标题“30年的重量”,其真正含义是指学生与老师之间跨越30年的时空的人间至情,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老师及学生们对这份情感的珍视。“30年的重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或:用时间与重量相结合;或:把抽象的感情赋予重量),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表现力皆可),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0.考查线索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根据第②段“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第⑤段“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第⑧段“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贺年片”象征着作者和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和对他们的尊敬。即使时隔多年,无论是送“贺年片”的“我们”,还是收“贺年片”的老师,他们都记得曾经发生的事情,虽然这些贺年片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它们代表了作者和同学们的心意和祝福,表达了他们对老师们的敬爱和感谢之情;结构上,“贺年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贺年片”写了老师打电话索要“贺年片”,“我”找曹齐重新绘制“贺年片”等内容,“贺年片”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文章结构完整且紧凑。11.(1)考查赏析重要语句。根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可知,这是属于对“我”的心理描写。一方面,通过对穆尼老师提问,“我”回答不上来场景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在面对学者的提问时的尴尬和困惑,以及明白穆尼老师不愿弄虚作假、保持本真的品质的理解和敬佩。(2)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根据第④段“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可知,“学问和人格的亮度”在文中指的是老师们的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虽然做着中学教师的工作,但学识水准很高,甚至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不会因为公开课的原因而投机取巧,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了真实。12.考查记叙顺序。根据第④⑤段“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可知,这里是对小时候中学生活的回忆,属于插叙。通过插叙中学时作者与老师之间的相处,回忆自己带领同学给老师送“贺年片”的内容,表现出当时师生关系的友好,解释了为什么时隔多年老师穆尼先生还会向“我”索要“贺年片”,并为下文“我”与曹齐一起重绘“贺年片”做铺垫,表现出作者等人对老师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提高文章的阅读吸引力。13.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⑧段“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可知,标题“30年的重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真正含义是指“我”与老师之间穿越了30年的赤诚的人间真情。“30年的重量”用时间与重量相结合,十分新颖,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和对师生情感的珍视,提高文章的阅读吸引力。(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肆虐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桉树竟是元凶之一①最近4个月来,创纪录的大火将澳大利亚从度假胜地烧成了“末日”图景。首都堪培拉被山火浓烟笼罩,部分政府机构被迫关闭,悉尼的空气质量一度可以与印度新德里比肩。英国《卫报》1月6日报道,至少23人在澳大利亚林火中丧生,超过1700座房屋被毁,过火面积超过84000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大约相当于70个纽约市。根据悉尼大学的最新测算,近5亿只动物在此次森林大火中受到影响,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考拉面临功能性灭绝的危险。②澳大利亚为什么会烧起这样一把“旷世奇火”,眼下众说纷纭,有些观点将其归咎为反常的天气,另一些则直指政府削减消防预算和在灾情面前的不作为。③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一点就着”的林火之国。严格来说,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小国,仅有2500万人口,分布在7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之稀疏名列世界前茅,而国土的大部分地区还极度干旱,有的火灾地点离地表水源百十公里,有限的救火者到了现场除了看一眼,似乎也没别的事儿可干了。④如果上述原因还可以归咎为澳大利亚的“天时”和“人和”不作美,澳大利亚的“地利”——当地植被的状态就隐隐有些“作死”的味道。本次大火之后,有媒体撰文指出:此次火灾当中,号称澳大利亚“国树”的桉树要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在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20%的森林中,桉树的种植面积占了森林总面积的80%左右,而由于桉树皮富含桉树油,它们脱落后堆积在树根处,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就会自燃,极易引发山林大火。⑤气候如此干燥,居然还有这样一种易燃树种“火上浇油”。桉树的特性似乎是在“找死”,然而更多研究却发现,桉树的易燃也许恰恰是它的生存策略。⑥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惧怕火。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个生态圈中,生物经历数千万年的演化,桉树逐渐进化出“操纵野火”的本领,它不仅不怕火,反而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桉树一般有着笔直高大的树干,分枝只生长在树尖,当山火发生时,其他植物的分枝和树叶将遭受山火严厉的烘烤,而桉树高高的树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苗向上攀爬。此外,桉树还进化出厚厚的树皮,能抵挡烈焰的烘烤,而输送养料的导管位于树干中心,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⑦一般树木在遭受山火之后很容易失去生命力,而在桉树的树皮之下,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芽,唤醒这些芽的条件正是高温烘烤,而且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林火之后外壳爆裂,然后生根发芽,所以在经历林火之后,桉树可以迅速占据有利地位。⑧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桉树不仅不怕火,反而“有意”为林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任何闪电、局部高温都有可能引发森林大火。当森林经历一场大火之后,其他植物要么彻底死亡,要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但是桉树却把林火转化为自身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林火,还能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策略,让桉树主导了澳大利亚的森林。⑨一种生物竟然能够操控火灾为己所用,这不能不说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奇迹。看来,物种竞争有时跟人类社会的竞争一样残酷:为了战败对手,获得生存空间,生命有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14.(3分)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3分)“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中加点词语“汽油桶”有什么表达效果?16.(3分)为什么说桉树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17.(3分)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答案】14.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澳大利亚林火的破坏性大的特点。15.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桉树易燃的特点,这样说明通俗易懂。16.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17.承上启下。【解析】14.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至少23人在澳大利亚林火中丧生,超过1700座房屋被毁,过火面积超过84000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大约相当于70个纽约市”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第①段“创纪录的大火将澳大利亚从度假胜地烧成了‘末日’图景”“近5亿只动物在此次森林大火中受到影响”句可知,准确地说明了澳大利亚林火的破坏性大的特点。15.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第④段“桉树皮富含桉树油,它们脱落后堆积在树根处,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就会自燃,极易引发山林大火”“桉树不仅不怕火,反而‘有意为林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句可知,生动地说明了桉树易燃的特点,这样说明易于读者理解。16.考查信息的筛选、提炼和概括。结合第⑧段“当森林经历一场大火之后,其他植物要么彻底死亡,要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但是桉树却把林火转化为自身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林火,还能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策略,让桉树主导了澳大利亚的森林”句可知看,桉树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是因为: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17.考查句子的作用。“如此”是代词,指代前文的第③段“国土的大部分地区还极度干旱,有的火灾地点离地表水源百十公里”句,由承接上文的作用。“居然还有这样一种易燃树种‘火上浇油’”句指的是下文的“桉树的特性似乎是在‘找死’,然而更多研究却发现,桉树的易燃也许恰恰是它的生存策略”,所以,此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四)名著阅读18.(4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华女子学院《传统及现代手工艺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工业控制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电路设计及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形象专项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型材料在电池储能中的应用
- 共建文化 发展未来模板
- 市场营销领导力实践述职
- 业务操作-房地产经纪人《业务操作》模拟试卷4
- 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预测试卷4
- 农学成果答辩报告模板
- 物业项目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 (隐蔽)工程现场收方计量记录表
- DB22T 5005-2018 注塑夹芯复合保温砌块自保温墙体工程技术标准
- 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评分表
- 称量与天平培训试题及答案
- 超全的超滤与纳滤概述、基本理论和应用
- 2020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公卫专业)
- 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各种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 消防报审验收程序及表格
- 教育金规划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