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AHAASSXXX—XXXX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淮北地区夏大豆增密抗逆丰产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黄淮海南部地区自然生态要素与本区域相似的夏大豆产区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738大豆联合收割机械作业质量DB34/T1887沿淮淮北地区大豆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T/SSSAP007大豆接种根瘤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5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在当前种植区域推广种植的,适应本区域气候、土壤和茬口条件等,结荚性好,耐密植,抗倒伏,耐逆抗病合法品种。6整地2T/AHAASSXXX—XXXX前茬小麦种植前隔年深翻,翻耕深度25cm~30cm。小麦收获后大豆种植前旋耕,旋耕深度10cm~15cm,平整耙碎。7种子及其处理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要求。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根瘤菌接种按T/SSSAP007的要求。8播种8.1播期8.2密度分枝强的品种每667m2定苗1.5万株~1.8万株,分枝弱的品种每667m2定苗1.8万株~2.0万株。8.3播种35cm~40cm等行距或宽窄行(20cm+60cm)种植,落籽均匀一致,播种深度3cm~5cm。9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每667m2均匀施入N4kg~6kg,P2O56kg~8kg,K2O6kg~8kg。根据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情况,选用钼酸铵或硼砂或硫酸锌等微肥进行拌种。10灌溉全生育期一般灌溉3次~4次。播种后灌溉1次,开花期灌溉1次,结荚期灌溉1次,鼓粒期视墒情灌溉1次。每次灌水量30m3/667m2~40m3/667m2。降水充沛年份可结合大豆田间长势动态调整灌溉次数。连续干旱、高温时应及时补灌。11田间管理11.1减损防衰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保花结荚剂。鼓粒期喷施1%~2%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水溶肥料,每667m2用液量40kg~50kg。3T/AHAASSXXX—XXXX遇渍害、干旱、高温逆境,每667m2用尿素0.5kg+芸苔素内酯20mL+多元素叶面肥20mL兑水40kg叶面喷施。11.2化学控旺群体旺长田块,初花期用15%多效唑50g/667m2或缩节胺20mL/667m2兑水40kg~50kg喷施防控。12病虫害防治大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花叶病毒病、症青、胞囊线虫病、黄叶病、灰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飞虱、斜纹夜蛾、卷叶螟、食心虫、点蜂蝝蝽和豆荚螟等。防治上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