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eq\o(\s\up7(),\s\do5(一、基础回扣))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缘由: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2)主要功绩①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②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3)功过评价①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缘由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唐朝的经济旺盛;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历史功绩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实行养精蓄锐政策,持续均田制,轻徭薄赋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外交激励贸易沟通;敬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亲密(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逼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限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2)重大举措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④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①功绩: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终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②过失: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4.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宽阔的版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都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的大教化家,也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并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见“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需遵循中庸之道教化思想在中国开私人办学先河,主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历史影响①孔子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②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欧洲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②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志向国。③强调法治。④留意教化: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行估量的。3.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1)相同点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见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②政治思想:孔子主见“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见哲学家统治的志向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志向化。③教化:都创办学校,重视教化,均主见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④影响:都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不同点①柏拉图的探讨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见建立志向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②柏拉图信任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看法。——【中外杰出的科学家】——1.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中医药名著《本草纲目》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救死扶伤、看法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中国铁路之父”酷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建李四光①创立地质力学;②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③探讨地震预料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酷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①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觉万有引力定律);②创“归纳—演绎”探讨方法“近代科学之父”勤奋探究、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索、甘于奉献2.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缘由(1)个人品行:几乎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行,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化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沟通:内外沟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化是内外沟通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近现代的革命领袖——【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主要活动①初露锋芒:早期反王权思想形成;初期议会活动。②铁骑军统帅:两次结束内战;处死查理一世;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远征爱尔兰,颁布《航海条例》,战胜荷兰。③“护国主”与护国政体:军事独裁的起先;就任世袭护国主。(2)评价①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确定,后期应基本否定。②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贡献突出;共和国成立后,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③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斗争,激化了社会冲突。2.美国国父华盛顿(1)主要事迹①领导独立:参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其次届大陆会议上组建大陆军并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783年,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美国独立。②开国立制: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③确立国策:制定了很多开创性的政策;不当终身总统。(2)评价①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斗争期间,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届总统期满后,坚决不再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树立了范例。④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诚心拥护。3.一代雄狮拿破仑(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在土伦之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呈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发动“雾月政变”和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击败反法同盟。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2)评价①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②领导法国多次战胜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的危机。③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法律同等,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④不断发动对外折服斗争,使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斗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4.克伦威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革命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斗争和建国法国大革命贡献赢得内战成功;推动建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领导独立斗争;建立共和国;从行动上捍卫民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局限入侵爱尔兰、苏格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复原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斗争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亚洲觉醒的先驱】——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主要活动①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辛亥革命后: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重新说明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2)评价①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②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建立了不行磨灭的功绩。③他是领导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宏大革命家。2.圣雄甘地(1)主要活动:早期政治斗争;宣扬甘地主义思想;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调解印度各教派的冲突和教派纷争。(2)评价①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闻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者,被尊为“圣雄”。②进步性:创立并宣扬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念和自尊心。③局限性:接受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3.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1)主要功绩①领导独立运动;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领导人民击败希腊的武装入侵;签订《洛桑和约》,使土耳其的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②领导现代化改革内容措施国家政体废除素丹和哈里发,变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为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社会习俗改革服饰,废除多妻制和休妻行为,建立男女同等的结婚与离婚制度文化教化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拼法土耳其语,关闭教会学校,全国的教化机构隶属国家法律改革废除伊斯兰教法,接受瑞士民法、意大利模式的刑法和以德国、意大利为榜样的商法经济方面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将资金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2)评价:是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新土耳其的宏大缔造者。——【无产阶级革命家】——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理论贡献①青年时代吸取了人类优秀理论与文明成果,在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晚年致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2)革命实践①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其次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②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他回国创办《新莱茵报》;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阅历教训。④编写《资本论》。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1)理论探讨①1844年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其次年春完成。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②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在理论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③对于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深化探讨和探讨。(2)革命实践:在恩格斯的指导和帮助下,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会上成立其次国际。其次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主要活动①建党工作: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②领导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④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评价①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②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4.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主要活动①民主革命时期:参与中共一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长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亲赴重庆谈判;领导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2)评价①是宏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②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毫无争议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其次位的,他仍旧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主要活动①汹涌澎湃的革命生涯。②“文化大革命”后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探讨。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其次代党中心领导集体的核心。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⑤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2)评价:是中国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宏大人物。6.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2)勤奋好学、主动探究,以丰富的学问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阅历。eq\o(\s\up7(),\s\do5(二、方法规律))一、人物定位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接受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依据主动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见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确定的责任。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见、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究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见、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分,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索。)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1.历史的评价把确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确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厘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开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推断历史的功绩,不是依据历史活动家没有供应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依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供应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确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辩证的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确定或全盘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心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3.全面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确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4.实事求是的评价依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详细状况详细分析,要避开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输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沟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5.阶级分析法依据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确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洁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夫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确定。四、人物评价须要留意的一些问题1.英雄与时势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须要有自己的宏大人物,假如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建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定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确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特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确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变更历史的航程。(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定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斗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须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2.英雄与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建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确定力气。任何夸大个人的确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建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建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为所欲为地创建,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建,而是在干脆遇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建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其次评价历史人物必需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样,“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推断一个人,不是依据他自己的表明,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依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样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当指责。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其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五、人物评价的一般格式(历史人物小论文)1.属性:确定人物身份。2.事迹:依据时间先后依次,或事迹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逐条叙述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事务。3.影响:分析该人物产生的历史影响,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4.结论:全面总结,得出启示。六、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缘由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学问基础、价值取向、生活阅历、主观心情等。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相识实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验的困难性,新材料的发觉和解密等。4.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探讨方法。5.现实政治的须要。6.哗众取宠,独树一帜;等等。eq\o(\s\up7(),\s\do5(常考题点探讨))题型一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古代杰出人物(2024·全国卷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振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历,宣扬了大一统中心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概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缘由。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主动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须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1)依据“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得出其是汉国家统一的主动参与者;依据“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历,宣扬了大一统中心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依据“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概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得出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结合所学的相关学问从作品适应时代的须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等角度去概括。(2024·全国卷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忽然惊慌,在三娘子的劝告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接着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答案:(1)多年斗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实力与威望。(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沟通;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解析:(1)主要从人民的愿望、商业互市的需求、三娘子个人因素等角度思索。(2)三娘子是少数民族政权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可以从推动经济文化沟通,维护明、蒙和平,促进草原地区发展等角度评价其功绩。题型二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古代杰出人物(2024·全国卷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逼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赞扬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2)依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缘由。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育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擅长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才智。解析:(1)功绩:依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知体现的是平定安史之乱;依据材料“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可知体现的是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据材料“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知体现的是培育人才。(2)缘由:依据材料“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知体现的是身逢时势,勇于担当;依据材料“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可知体现的是忠于朝廷;依据材料“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可知体现的是擅长领兵,英勇善战;依据材料“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可知体现的是富有政治才智。(2024·全国卷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起先好转。他任用主见“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听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成功,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愿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看法坚决、重用主见加强中心集权的官员;敏捷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心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唐宪宗这一历史人物,主要考查考生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第(1)问,据材料从唐宪宗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实行的举措概括归纳。第(2)问,据材料信息并联系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从政治、经济方面宏观概括说明。题型三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近现代杰出人物(2024·全国卷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25),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头,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提倡并主动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其次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阅历,经国务院接受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提倡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酷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勉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解析:(1)依据“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得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依据“20世纪50年头,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依据“他提倡并主动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出提倡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依据“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依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科学家酷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勉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2024·全国卷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起先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