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说外滩公园的历史沿革HUA1010320第5页共86页图说外滩公园的历史沿革(珍稀的照片,简明的史料,独到的评论)纵观帝国两千年历史,曾经历过多次蛮族入侵,主政中原的朝代。从鲜卑、蒙古到满洲,但最终都被“同化”,儒家文化占了上风,这是那些阿Q文人经常拿来自慰的说辞。金、元灭两宋,从1122年到元初1274年,52年内全国人口从9347万锐减至887万,损失率高达91%。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明末混战到满清入关,从李自成造反打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人口明末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只剩下1400万,锐减了80%多,灭了8000多万。亡国不算,几乎灭种。你那文化既没有帮你看家护院,更没有保你免遭涂炭。倒是人家把你祖宗那点东西拿来文化一番,几百年皇帝做得挺滋润,而你全家还得恭恭顺顺当奴才。到了1840年夏,又一个蛮夷叫英吉利的,派了一支远征军先后出动军舰28艘、装备火炮800门,从广州,厦门,定海,宁波,一路杀来,攻陷吴淞炮台,闯入长江,攻陷镇江,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以区区总数一万五千人的兵员轻易打败拥有4亿人口,90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自信的实力派工业小子击倒了自负的虚荣派农业老汉,史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英军伤392亡82人,大清伤1114亡2014人,不及现代一天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战后中英签下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不算,还从此得了软骨症,见了洋人膝盖就哆嗦。这时,中国所面临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支粗蛮不文的异族武装,而是一套高度发展,将要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文明体系。这场较量到底谁同化谁?这外滩公园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图01,南京条约签字(一)公园的兴建根据《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等六人来到上海,与当地中国政府商定11月17日正式开埠。英国人选中了苏州河口的李家场建立了自己的领事馆,领事馆正东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记住:时间坐标1843年11月17日,地理坐标苏州河南口李家场,这两个坐标就是近代上海的起步原点,也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的中国近代史的起步原点。20年以后,1863年9月30日(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英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和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这一方案在1865年4月28日(同治四年四月初一)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为填滩建园这件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1865年(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1868年(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公共花园。图101,1843年外滩地图图102,1849年英国领事馆和苏州河口(图为英国领事馆和苏州河口,摄影术没有商用之前外滩图片都是手绘的)图103,1850年外滩只有一条沿江路图104,1855年英商韦尔斯等,组织了一个“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在河口头摆渡附近河面上建造了一座木桥“苏州河桥”,习称“韦尔斯桥”图105,1860年外滩沿江路和“韦尔斯桥”图106,1866年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是英法租界的界河,长期淤积,难以通航。107,1866年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图108,1867年公园填滩地图图108,1867年公园填滩地图2图109,1868年公园滩地堆成图110,1868年,外滩公园建成(二)公园名称和园规带来的蝴蝶效应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门口张布园规,只对洋人开放,有红头阿三把门,不准中国人入内。也就是说只对洋人公共,华人原住民没资格公共。历来中国的王公贵胄,富贾豪绅有点银子的都爱修个园子以示风雅,江南一带此风尤盛。大的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小的如寄畅园,拙政园,豫园,仅上海一地就有几十处。家家都是私家园林,非请莫入。在苏州河口造一个区区二十几亩的小花园本来是件不起眼的微观事件。让谁进,不让谁进,造园子的说了算,刚开始十来年相安无事。1881年某日,几位有头有脸的高等华人欲游花园却被阿三挡驾。此君原来是上海虹口医院(即同仁医院)医师颜永京和唐茂枝,而同仁医院正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教会医院,院长文恒理(HenryWilliamBoone),乃父即为文惠廉主教,虹口美租界的开山始祖是也。当然颜,唐二人也非等闲之辈,受过洋老师的公民教育,懂得华洋人士同等纳税应享同等权利的道理。于是联络八人上书租界当局要求拆除这块牌子,并提出有条件开放公园的建议,意思说至少高等华人应该被公共入园。不料租界不买账,回信道:“玆奉董事会命,……工部局不欲承认华人有享用公园之任何权利.”事情不了了之,但国人的情绪不能平复,于是口诛笔伐,在报纸上写文章加以抨击,直至惊动官府。上海道台会见了英国领事,转达国人的意见,而英国领事又把事情推给工部局。工部局稍作让步,宣布由公花园委员会或工部局秘书长,根据华人的要求,酌情发放“华人游园证”,允许少数高等华人入内,但签发手续甚繁。每证限用一星期,领证者并不多,1889年是较多的一年,共发183张,每证以4人计,全年入园华人也不过是700多人。后来英国人为了缓和华人的情绪,答应在苏州河里摆渡桥东面另造一所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是为河滨公园。1890年12月,公园建成后,张园、愚园等私人花园也相继开放,华人几乎再没有人索证游览外滩公园。直到1928年工部局终于宣布从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不准中国人入内的园规是怎么写的呢,英文原版请看照片,有关条款如下:1885年版的《外滩公园游览须知》(部分)第一条:狗及脚踏车切勿入内;第五条:除西人佣仆外华人不准入内;第六条:儿童无西人同伴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也有人在外滩公园亲眼看到过单独设立的汉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那是洋人对华人的轻蔑和侮辱,让中国人整整愤恨了一个多世纪。许多名人如孙中山,蔡和森,郭沫若,方志敏,苏步青,周而复等都有著文,成为他们投身革命的原动力。吊诡的是,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居然也拿这块牌子说事,日本军占领租界,是为了“大东亚共荣圈”,从英美法西洋人手中“解放”亚洲人民。此前中国人只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公共”概念原本是洋人带来的,学校,医院,图书馆,花园,交通,甚至澡堂,厕所,无不可公共。大而言之,连国家也公共,是谓共和国。共有,共治,共享。这不,外滩公园小蝴蝶翅膀一扇,革命人物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日本鬼子要“解放”亚洲人民。中国打起来不算,连全世界都打起来,都是那块牌子惹的祸。一晃百多年过去,命也革了,仗也打了,可这公共像个婴儿发育不良,小胳膊小腿老也长不全。那些在台下哭着闹着要公共的主,一上台立马变脸不公共了。原来老弄不明白这个道理,后来才想通。一辆公交车到站,乘客一哄而上,高喊“挤一挤,上一个!”,刚踏进车门马上改口“挤不上啦,快关门!”,这叫公车效应。得到好处的人断不肯与别人分享的,除非分享了能交换来更大利益,或者不分享会受到惩罚。这才是人的本性!就说这个小小的公园,从洋人公共到华洋公共整整用了60年,何况一个国家。所以这公共就像数学里的极限,或许会慢慢接近,永远不可能货真价实。扯远了,打住。这个公园中国人习惯称之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1936年(民国25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1945年(民国34年)12月21日改名春申公园,1946年(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至今。上海人最习惯的还是叫外滩公园。图201,外滩公园园规告示牌图202,张贴告示的公园大门图203,公园只对洋人开放图204,1909年的洋人游客图205,只有华仆,阿妈可随洋主人入园图206,1906年3月31日,一位洋人给他的华人朋友在公园留下这张照片,不知他的后人安在?图207,1911年6月22日英王乔治继位加冕,工部局格外开恩,开放公园一天,以示庆祝,这是华人游园的情景。图208,1917年版公园园规图209,为平息华人不满,1890年工部局在苏州河涨滩(今乍浦路桥附近)围地建造公园专供华人游览,同年12月18日建成开放,不售门票。公园初名“新公共花园”,后改名为“华人公园”(ChineseGarden)。公园平面呈“凹”字形,面积很小,占地仅4000余平方米,可一览无遗。园中悬有上海道台聂缉槼所题匾额“寰海联欢”。公园内设施较简陋,有长凳和茅亭供游人息憩。园中一尊翼龙承露雕塑颇具特色,一个类似“四不象”双翅展开的翼龙,上托承露盘,通体为汉白玉,中西合璧风格,翼龙面目狰狞,造型生动,雕琢精美。老上海人习惯称之“河滨公园”。图210,1928年(民国17年)6月1日起(三)1868——1937公园早期的变化上一段发了一通议论,扯远了,镜头拉回来,看看公园是如何变化,与时俱进的。公园在1868年(同治七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图301,建园初,公园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制长椅。公园内滩地还在成长。图302,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后建了围墙。图303,1870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图3041870年园内安装6盏煤气灯图3051876年拆除“韦尔斯”老桥,新建木结构“花园桥”(外白渡桥前身)。图306,187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第一只茅亭。图3071882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外滩有了上海最早的电灯,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图3081888年(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图309,这两个喷水孩子一直工作到1959年被拆除为止,整整70年,还有比他们更敬业的吗?好几代老上海都记得他们。3101893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图311,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1895年(光绪三十一年)将大门迁至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图为1895年建的南大门。图312,1905年进行最后一次填滩图313,1906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60年代改建为防护墙。图314,1907年钢结构外白渡桥建成,图315,1912年公园南大门外望图316,1923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图317,1925年的外滩公园,老的大门已拆,新的坡顶式大门未建。图318,1935年外滩公园(精彩评论:hongxin发表于2010-6-1811:37纵观帝国两千年历史,曾经历过多次蛮族入侵,主政中原的朝代。从鲜卑、蒙古到满洲,但最终都被“同化”,儒家文化占了上风,这是那些阿Q文人经常拿来自慰的说辞。金、元灭两宋,从1122年到元初1274年,52年内全国人口从9347万锐减至887万,损失率高达91%。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明末混战到满清入关,从李自成造反打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人口明末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只剩下1400万,锐减了80%多,灭了8000多万。亡国不...楼主:有次听黎老头讲课,说中国儒家文化就是教导中华民族举国等着被人蹂躏奸杀的文化,看侬这段文字极有道理。
历史上,中国已经多次亡国,被异邦异族烧杀淫掠几百年,种族早已经混血不纯,还侈谈什么孔孟之道呢?)图321,1935年黄浦江水位观测亭图322,1946年黄浦江水位观测亭图323,1960年外滩公园水位观测亭图324,2009年黄浦公园水文站1913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1924、1949年两次重修。目前的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从1921年明显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以来,上海市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已经超过2米,最大年均沉降量达110毫米。上海平均标高才4米,人民公园附近甚至才2米多,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现在的上海全靠防汛墙和大功率泵站护卫。地面沉降是个不可逆过程,祸首是抽取地下水,近30年采取夏抽冬灌措施,下沉有所减缓。变成荷兰一样低于海平面是早晚的事。(四)音乐亭是公园的特色招牌,上海交响乐团在这里孕育在民国以前,公园是全市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是夏夜纳凉的好地方。因此,除隆冬季节以外,公园每天开放到午夜点,游人于傍晚以后最为集中。1870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从此,在音乐亭举行音乐会成了公园一大传统特色。1891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有一个地下室,猜想这个地下室像个琴箱,周边一圈气窗像F孔,当时既没有电子放大设备,也没有室内音乐厅交混回响空间,地下室有增强共鸣改善音响的功能。音乐会停办后变成杂物仓库,据说1942年日占期间音乐亭石台基被做成碉堡。早期公园的音乐会是由英国兵舰上的乐队来演奏,以后是由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会每周至少一场,夏季甚至一周三四场,每场观众数百人,有时600只帆布椅全部租出。1889年(光绪十五年)开音乐会124次,其中除少数是在英国领事馆花园演出之外,绝大多数是在公共花园举行。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局部建成,1914年(民国3年)极司非而公园(今中山公园)开放后,公共花园举办音乐会的场次逐步减少。2009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举行了庆祝建团130周年的盛大纪念音乐会。130年的历史,比柏林爱乐还要早三年(柏林爱乐诞生于1882年)。而上交的前身就是上海公共乐队、上海工部局乐队。1879年,侨居上海的外国人成立了上海公共乐队。最初,这是一个仪仗性质的铜管乐队,由30多名菲律宾乐师组成,首任指挥是来自法国的著名长笛演奏家雷慕萨。这个乐队于1881年接受租界娱乐基金会管理,1900年正式编入工部局系统,由意大利人瓦兰沙担任指挥。这个乐队当时深受外侨的欢迎和喜爱,成为他们音乐生活的重要部分。1906年11月24日,来自德国的柏克教授就任工部局乐队指挥,乐队由此进入了“柏克时代”。柏克从欧洲聘请了一批以德、奥为主的专家,在1907年将工部局乐队扩充为管弦乐队。1919年9月1日,时年41岁的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接任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乐队从此进入了一个长达25年的辉煌时代。乐队在“梅百器时代”蜚声中外,被称为“远东第一”。乐队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乐师谭抒真,黄贻钧等人成了中国首批交响乐人才。1950年,黄贻钧先生接替辞职回国的洋人指挥成为上交的首位担任团长的中国人,执掌上交三十余年直至退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中国人职业指挥家。外滩公园的音乐亭孕育了上海交响乐团。图401,1870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图为1888年,木结构音乐亭远景。图402,1891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图4031892年,新建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远景图404,乐队在音乐亭演奏图405,1922年(民国11年)音乐亭翻建。图406,1937年(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图407,音乐亭被拆除后留下的石台基一直遗留到50年代。(五)公园内外的纪念建筑外滩公园和周围的草坪上曾经树立过七座纪念碑,记载了当年的那些事,现在早已荡然无存,据说博物馆还存着几件底座。这些帝国主义石头被铲掉是早晚的事,本来最合适人选是文革的破四旧小将,结果没等他们生出来,东边来的帝国主义先下了手,1943年日本人和汪伪政府一次性大扫除,这些东西石头归石头,金属归金属,物质不灭,形态消失。只好从老照片里寻觅它们的踪迹,找回发生过的事件和人物。(1)1862年建红石纪念碑“红石纪念碑”是中国人对于它的通称,原名译文应为“英领署地上十字纪念碑”。立于外滩上海英国领事馆院内的草地上。该碑所纪念之事是:1859年英驻沪领事巴夏礼带兵士一小队到通州与清廷所派遣的钦差大臣会晤,被僧格林沁囚禁监送北京,后清廷将他们释放,但仅有巴夏礼等13人生还,其中已有数人遇难。旅华的英国侨民特地从英国定制花岗石十字架运往中国以纪念遇难诸人,十字架下方有三级台阶,基石上铭刻着5位遇难者(他们是:威廉脑门,罗伯特安特生,约翰斐浦司,洛克勃来白来查,汤姆斯鲍尔倍)的姓名和他们的生年卒月。碑体,台阶呈红色因而又称“红石纪念碑”。此碑建于1862年,1956年被拆,是上海外滩最早,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念碑。图5101,1888年英国领事馆院内草地上的红石纪念碑图5102,1948年的红石纪念碑(2)1865年建常胜军纪念碑在沿江路边(现北京路外滩)草坪上有一座呈三角锥形的“常胜军”纪念碑。l862年,美国人华尔在上海组建洋枪队,号称“常胜军”,协助清政府围剿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李鸿章特地拨银l500两建造此碑,用以纪念“常胜军”中的阵亡官兵。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基座的四周,排名第一的是华尔。1862年6月华尔在宁波被太平军击毙。因而,此碑又名“华尔纪念碑”。图5201,1865年建的三角锥形的“常胜军”纪念碑。5202,纪念碑初建时立在沿江路边,外滩公园还未开建,碑右侧是外滩1860年代最气派的建筑.利生洋行,共济会堂和鲁麟洋行图5203,1898年,常胜军纪念碑在外滩公园西南墙外图5204,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常胜军纪念碑”移入公园内的西南面,图5205,1920年外滩马路拓宽,常胜军纪念碑于移入外滩公园南端大门内图5206,1935年(民国24年)常胜军纪念碑移入公园内东北角,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松木桩凉亭。到1943年被拆,这个碑是搬家最多的一个。(3)1890年4月8日建立巴夏礼铜像在外滩南京路和北京路之间曾有一座6米多高、背向黄浦江面西站立的铜像,此人便是做过英国驻广州和上海总领事,后升任驻华公使的巴夏礼。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后在英国公使馆做参赞,1864年任驻上海领事。1883年调任驻华公使,1885年,巴夏礼在北京病故,终年57岁。在广州任上,他一手制造了“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他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到上海后,巴夏礼最突出的“政绩”莫过于首拟了会审制度,设立了会审公廨。巴夏礼死后5年,外滩树立起巴夏礼铜像,而铜像附近的南京路码头从此有了“铜人码头”的称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1984年在南苏州河路河滨公园发现的铜像基座,现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图53011890年建的巴夏礼铜像图5302,巴夏礼铜像正面图5303,一家洋人在巴夏礼铜像前留影(4)1892年建马加礼纪念碑马加礼纪念碑,初坐落于今中山东一路、南苏州路口。马加礼出生于印度,1867年来华,1874年调往上海英领事馆。1875年2月,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宫马嘉理按照公使威妥玛的命令,接应由英军官柏朗率领的武装探险队非法从缅甸进入云南腾越(今腾冲)地区,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结果马嘉理等5人被击毙。这便是著名的“马嘉理事件”。上海英侨为纪念他的冒险精神,集资为他建立纪念碑。英国利用这一事件胁迫清政府订《烟台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在华通商特权,将势力渗透到我国内陆腹地。为了褒扬马嘉理的“功绩”,英方决定在外滩树碑纪念,并特意选择1880年5月6日,即中英政府在伦敦互换《烟台条约》正式文本的那天举行奠基礼。马嘉理纪念碑是外滩第一座个人纪念碑。1909年因该地扩建道路,纪念碑被迁到外滩公园东南角。抗日战争上海沦陷后被日军拆毁。图5401,1892年建的马加礼纪念碑图5402,马加礼纪念碑,原位于外滩和苏州河转弯处,花园桥(外白渡桥)南端,图5403,1909年因扩建道路,马加礼纪念碑移入园内。直到1943年被拆。(5)1898年建伊尔底斯纪念碑图55011898年建伊尔底斯纪念碑图5503,1902年常胜军碑和伊尔底司碑立在外滩公园墙外图5502,1900年的外滩公园南草坪之伊尔底司纪念碑(6)1914年建赫德铜像在距离巴夏礼铜像不远的九江路外滩,耸立着赫德铜像。石基上有铜牌一方,铭文为:“前清太子太保尚书衔总税务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鹭宾,生于道光乙未,卒于宣统辛亥,享遐龄者七十七年,综关权者四十八载,创办全国邮政,建设沿海灯楼,资矜式于邦人,备咨询于政府,诚恳谦忍,智果明通,立中华不朽之功,膺世界非常之舆,爰铸铜像以志不忘。”赫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外国人物之一。他1854年来华,最初在宁波领事馆充任翻译,后调任广东海关做税务司,1861年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至1908年告老还乡,1911年死于英国。他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一干就是48年,还开创了近代中国邮政事业。赫德铜像建成于他去世后的第3年,即1914年。雕像上的赫德身着西式大衣,反剪双手,略微低头,一脸冥思苦想的神色。据说,海关职员最后一次见到赫德时,他就是这般神情。l927年,海关新楼落成后,铜像被移至大楼对面的空地上,面北站立(后改为面西)注视着外滩川流不息的车辆与熙熙攘攘的路人。1941年被日军拆除,铜像的基座嵌石现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图5601,身着西装的赫德先生全身像,照片右下有签名。图5602,1914年建于九江路外滩的赫德铜像图5603,赫德站岗面向北方图5604,1925年外滩草地上巴夏礼铜像,赫德铜像的位置图5605,l927年,海关新楼落成后,铜像被移至大楼对面的空地上,面向海关新楼,继续保持反剪双手,略微低头,一脸冥思苦想的神色。(7)1924年2月16日落成的“欧战和平纪念碑”又叫和平女神像欧战纪念碑坐落于延安东路外滩,与外滩的气象信号台并排耸立在黄浦江边,曾经是外滩体态最大的纪念碑。它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及西人社会各界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上海出发的阵亡将士而立。纪念碑的位置由工部局征得法国公董局完全赞同后设在爱多亚路江边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接壤处。图5701,1924年2月16日,欧战纪念碑落成,当时的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法磊斯主持了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他在致词中说:"当我们的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当欧洲正处于战火之际,我们许多远离祖国,远离战争的侨民,以义不容辞地为保卫祖国而本赴欧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我们在上海建造欧战纪念碑,歌颂和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这比任何以经济形式的补偿更显其珍贵。图5702,和平女神像以巨大的花岗石为基础和基座,碑座上为双翅高展的胜利女神铜像,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儿童,以使他不再受到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两边各有一代表和平的小天使,在铜像的四周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各国的国徽或国旗,两旁为铜制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在碑基上镌刻了所有从上海出发而在欧战中阵亡者的名字,碑背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八字铭文。图5703,这种悲悯的造型,让几乎所有国籍的人们都献上了鲜花。图5704,1949年5月外滩还可见残留的基础和基座外滩的这些石碑,铜像纪念的全是洋人,里面有两个人物有点意思,赫德和华尔,一文一武,都是大清的外籍雇员。先说说这个华尔。(1)华尔的故事这个华尔,有着极为传奇的经历,此人身高1.73米,一头印第安人厚密的黑发,深褐眼,大下颚,身材略瘦,肌肉发达。1831年11月29日生于美国西岸马萨诸塞州,其父弗·甘·华尔以掮客为业,拥有一艘15吨重的单桅快艇“活泼”号。1847年4月,他乘“汉弥尔顿”号飞剪船来华,不满16岁的他就已担任该船大副。他在60年代前至少3次到过上海,期间,他闯荡五洋四洲,抢劫过邮车,曾是美国政府通缉的流窜犯,参与贩运“猪仔”的勾当,加入过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晋升为中尉。1860年4月20日,华尔再次来上海闯荡,此时正值太平军长毛席卷江浙,势如破竹,彻底摧毁江南大营后,继而东征,上海岌岌可危。为自保,由上海道吴煦、杨坊主持于6月2日成立了洋枪队,一支“上海外籍军团”。
领军的华尔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聪明而机敏,实战经验丰富,具备卓越的领导才干和极高的个人魅力,“甚至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勇敢无畏、才华横溢、办事认真”。
最初的华尔洋枪队,雇欧美及东南亚籍的军事人员约200名,由欧美籍军事人员为军官,东南亚人(菲律宾水手)为士兵。华尔带兵,全盘西化,用当时上海人的话说是“纯用夷法”。华尔坚持用英语发号施令。开始时只得请翻译,曾因翻译错误发生混乱,于是在该军开班教中国兵弁英语。有的英语词汇干脆用音译,口令“一二一”叫“温杜温”,连长叫“美治”。时长日久,中国兵懂得不少美式英文口语。对士兵华尔自有一套驾驭之法。他选拔中国兵时不要吸食鸦片者,选拔的方式也特别:先是直愣愣定住对方,冷不防猛打猛踢,吓不退的才予录用。他吸收被俘的太平军当兵,并且给士兵发高薪,洋兵每月最高时可领350两,华兵最低8元、9元,是清军士兵的5倍。他把香槟酒一箱箱往营房里运,异常慷慨地请部下开怀痛饮,打仗勇猛者有重奖。华尔为自己这支军队擅定的军旗为红绿亮色,营房内不时传出美国联邦军的军号。营房生活为:上午8点集合,10点正操练到吃午饭,下午自由活动,晚上7点再点一次名。华尔在中美洲等不发达地区军事冒险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对轮船、火炮等军事技术的掌握,均有益于他在上海地区指挥作战。他在训练中从不马虎,“一切不惮烦琐”,作战中身先士卒,并懂得作战心理学,在战场上注意保持以为镇定自若的指挥官形象。他懂得诸兵种之间的协调配置,火力配系,尤其在江河湖汊水网稻田地区的作战特点,以及保持机动能力和后勤供给的重要性,因而他既有内河舰队,运输船队,又有工兵、野战桥和医院,再也不是单一的冲锋退却。他尤其注意战场信息,战前他爱自己去侦察,且尽量仔细,他雇用了几百名中国探子和一些外国间谍为自己搞情报,故实战时取胜的机会增大,这样反过来促使麾下官兵对他产生信赖感,使他在官兵心目中更是如若神明。他率领这支火力迅猛的部队,以寡敌众,接连挫败威逼上海的太平军名将忠王李秀成的大军。华尔的战功和现代武器的威力受到和大平军苦战的清朝大臣李鸿章等人的注意。这些务实而有远见的中国官员从此重视起西洋武器。到了1862年8月,华尔的队伍被李鸿章收编为中国政府军的一部分,并被慈禧封为“常胜军”,领饷官兵6500余名,加上辅助人员超过12000名。军官多为外籍人员,华人尽为士兵偶尔有人充任下级军官。华尔本人被清政府赏赐四品顶戴花翎,随着军功不断,很快升至二品顶戴,官拜副将,成了中国军队的高级将领。精明的华尔十分注意自己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常能恰当地表现出自己“对雇主的忠诚”,并与政界要人保持亲密关系,江苏巡抚薛焕,上海道台吴煦,以及当地知名富商、大买办杨坊,都与华尔过从甚密。这位美国冒险家还娶了杨坊的女儿为妻,并成为岳父的贸易伙伴。1862年9月21日,华尔率部进攻宁波附近的慈溪,在城下中弹。华尔每次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先后负过十几次战伤,不过这一次却是致命伤,两天后不治身亡。两年后,李鸿章攻下天京,便用巨资将“常胜军”遣散了。在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的尝试中李鸿章看到了一座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桥梁。他十分认真地把洋枪队的“人”与“器”的统一运用到其麾下的淮军中。在选购军火、聘请教练、观摩战法、习造军火等方面,李氏淮军都从洋枪队的军事实践中获益匪浅。它最终为李鸿章的开办洋务,创立新军起到了先声作用。美国作家亚鹏德在《华尔传》中指出:“常胜军虽然人数上比庞大的清军和太平军要少许多倍,它的战斗力无疑是那时全中国最强大的。”华尔与他的后任戈登每战必胜,使得外国人声威大为增大。外国常胜军逐退太平军保全了上海,不仅使大商埠经济更为繁荣,而且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2)赫德的故事另一位是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1835-1911),英国人,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整整半个世纪。同时开创了中国现代邮政和海务等事业,被清朝政府重用,被清廷视为客卿。赫德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管理中国海关,他说:“我们管理的机关,叫做海关税务司,它的职责范围异常宽广,它的目标是尽一切努力,从各方面为中国效劳”赫德管理的中国海关,每年为政府提供的资金,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赫德管理的中国海关通常被称为“新关”或“洋关”。这些洋人主持的新海关,改变了中古式的税收办法(即每年上交一笔固定的税收给清朝政府户部,其余由海关监督自行使用,大多数用于中饱私囊或贿赂),引进了西方会计制度,使得污秽不堪的海关消除了贪污贿赂,使清朝政府税收大增,成为清朝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而海关也因此成为清政府中最有效率的部门。在一个世纪以前,赫德主持下的海关,每一个新人录用,都要通过严格考核以至考试。赫德说,“我要的是那些知识最广博、最有才干的人,不要那些没有头脑只会依样画葫芦的人。”赫德讲究工作纪律,财务制度要求尤严,渎职者立刻去职,实际的亏空却往往由他自己拿钱弥补。1873年4月,一个副税务司失职,他一次拿出23000两银子填补亏空。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服务于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长达50年之久(1861-1911)。他恪尽职守,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涉及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他把持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他还插手中国的文教事业。他深受清政府信任,以至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赫德清楚自己中国雇员的身份,是中国政府用来对付外国商人的外籍雇员。因此当1885年6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时,他辞谢不就。1911年9月20日卒于英国。清王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这个赫德就是上海谐星周立波口中调侃的:家里挣的钱被老婆存到隔壁张木匠手里的那个张木匠。这二位洋人都是优秀的雇员,一,专业水准很高,二,功绩赫赫,三,职业操守良好。以德,能,勤,绩,四条标准评估打分很高。如果晚生100年,又投奔延安,绝对够得上“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惜时空错乱,又站错了队,这顶帝国主义分子帽子再也摘不掉了。其实他们与请来训练中国球队的外籍教练差不多,不过是以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支用来打仗,一支用来管海关,把一帮农民训练成堪用的材料,而且战果不错,打入十六强。(六)1937-1949抗战到解放20-30年代上海有过一段辉煌的大发展时期,市面繁荣,新建筑大量涌现,建筑高度不断刷新。外滩的沙逊大厦(和平饭店),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国际饭店都是那时的作品。这个过程随日本入侵中国和二战开打而戛然而止,紧跟着就是内战。从此上海的城市面貌被定格,而且这一定就是50年,可生活还在继续。外滩公园也不例外,1941年(民国30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一度驻扎公园,公园面目全非。1943年(民国32年),汪伪政府将园内的“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图601,1941年太阳旗下的外滩。图右下可见未拆除的马加礼纪念碑。图6021943年外滩的洋人纪念碑被日本人拆光图603经历8年抗战浩劫的中国人终于迎来胜利,1946年(民国35年)6月4日端午节,举办了抗战胜利后第一个龙舟赛,盛况空前。图604,赛龙舟是中国欢庆“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商会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组织龙舟竞赛,在专门制作的龙舟上,彩旗招展,画桨翻飞,吸引无数中外观众驻足观赏。图605龙舟途经外滩图606,龙舟在虹口码头前的江面上图607,为观看比赛,进入外滩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结果,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五天。图608,抗战胜利后日本人被遣返本土,租界归还中国,国民政府行使管治权,市面太平起来。图为1947年外滩公园全景。图609,1947年外滩公园夜景图610,1947年的外滩公园内景,游人廖廖。图611,老百姓求太平,政治家要江山。在美国斡旋下两巨头举行和平谈判,可谁也没当真,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图612,台上握手言和,台下磨刀霍霍,同室操戈起来比打日本人更起劲。图613,北面战场真刀真枪打得血肉横飞,上海外滩双方口水仗同样有声有色。这一边要拥蒋反共。图614,那边厢反蒋反美。大家各说各话,少见肢体冲突,回到学校照样吃饭上课。图615,跑累了,外滩公园里坐坐歇歇。图616,1949年,城外一片兵荒马乱,唯见园内这位儒生专心圣贤,不理风云,不知何方神圣?图617,交手三年,输赢立判,外滩支几只档马岂能拦得住千军万马。明知打不赢,样子还是要装装。图618,1949年5月解放军兵临城下,外滩公园国军兵娃娃告别洋人水娃娃。两个礼拜后,上海改朝换代了。这两个可怜的娃娃兵不知命运如何,实在令人牵挂。图619外滩公园目睹解放军骑马挎枪开进上海,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七)1949—1979负重的上海50年代后,受过欧美工业化启蒙的上海成了国家工业化起步的种子。支边,支内,支三线,上海100万精英撒向全国,他们的职业多半是技师和教师。时至今日,哪怕在最偏远的穷乡僻壤仍能找到上海人或他们的后裔。上海本身很快变成一座超级大工厂,大到成套设备,火箭飞机,小到针头线脑无不源源而出,连石库门亭子间都变成里弄加工场,为温饱奔波的上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上海市民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以百分之一的人口背负着六分之一的国家财政,三分之一的中央财政,四分之一的出口,二分之一的日用工业品调拨量。36元5的廉价劳动生产出中国最叫座的产品。他们还创造了物质匮乏时代最精致的生活方式,哪怕蜗居在螺蛳壳里,道场也要做得轰轰烈烈。外滩公园倒是被冷落了,好一阵子游人廖廖,门可罗雀。这可滋润了园内的花草树木,既没有顽皮小子“到此一游”的刺青,也没有园林芝麻官让他们胡乱搬家的麻烦,个个郁郁葱葱。这是外滩绿化最好的时期。图701,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当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图702,1950年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图7031956年珍贵的外滩公园航拍图,这次外滩快速通道改造,大名路长治路口大片旧房消失,老居民还能记得这块地方吗?图704,1958年,恋爱的上海男女相约浦江边,那时还能依栏望水。防汛墙加高后成了情人墙。图705,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戴红领巾的孩子在公园玩耍。图706,国庆十周年外滩夜景,当时的灯光是用白炽灯串起的建筑轮廓线。每逢大节,观灯,看烟火便是上海市民的嘉年华。图708,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上海人肚皮吃不饱,那有心思逛公园。图709,1966年,刚刚从大饥荒中回过神来,一场超级政治海啸席卷全国。一脸稚气的学生仔跟着起哄,造反“破四旧”。图710,外滩高音喇叭响个不停,三日两头上街游行。图711,上海市民一向重民生讲实际,想不到还是有一批野心家疯狂起来弄得昏天黑地,四人帮里上海占三个半,还发明了个无法无天的“##委员会”。图712,当年最经典的照相姿势,这位小姑娘现在该是五十岁上下。希望她现在的生活与当年的笑容一样灿烂。图713,造反“破四旧”的主力军,转眼就被装进绿皮车,送到天涯海角插队接受再教育去了。图714,多年没变化的外滩公园1973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在园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这是外滩绿化最好的时期。图715,1976年,一场恶梦终于结束。图716,这场游行时,人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八)1979-1989迷失的十年打开国门后,洋风洋货如潮涌入,冲击之下曾经誉满神州的上海轻纺品牌全军覆没。与世隔绝30年,以前被老上海不屑的香港台湾成了小龙,摇头叹息的上海人失去了方向。大批洗脚上田回到城市的知青渴望工作,改善生活。有点门路的套上牛仔裤,脚蹬耐克鞋,拖着拉杆箱,穷全家之财力洋插队去了。实力不够的倒外汇,倒侨汇,催生出一种职业叫“打桩模子”,在他们手中可以买到任何紧俏商品,让普通的上海市民有了得到进口家电的机会,人均4.5平方的房子里又塞进去冰箱,彩电,洗衣机。连老幼妇孺口中也念念有词:东芝冰箱,松下彩电,三洋四喇叭。可人家宁可在广东重金打造一座新城,也不愿给上海松绑,上海这头老迈的母牛继续被挤压着乳汁。80年代,被竭泽而渔的上海,苏州河又黑又臭,地面标高下沉2米,城市面貌日渐陈旧,服务功能绷过极限。人口之密,住房之挤,道路之狭,绿化之少,事故之多,癌症之高均为全国之“最”。1987年大雾锁江,为登轮渡赶点上班,不幸发生踩踏惨祸,致死66人、伤20多人。被极度透支的上海在那个年代迸发出一股无奈的悲壮。只有外滩公园每天清早的晨练大军和黄昏后无缝连接的情人墙成为上海苦中取乐的招牌景观。图801,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图802,回沪知青游行要求就业机会图803,外滩公园门口42路终点站,大家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吗?图804,1983年的外滩公园图805,1985年的外滩公园和防讯墙图806,小夫妻盘算着买台冰箱,园自己的家电梦。图807,即便有了家电,用起来还要伤一番脑筋,算计的结果是小件衣物手洗,用洗衣机洗大件还要搬进搬出。标准的上海弄堂场景。图808,以命相搏的轮渡勇士。图809,每天清早外滩浩浩荡荡的晨练大军图810,不练得一身功夫,那能应付这种阵势。图811,黄昏后的外滩情人墙,没有座票,只有立位。碰到节假,周末还要差阿弟阿妹抢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照明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一体化合同2篇
- 2024年淄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解三角形复习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展览LOGO设计及文化传播协议2篇
- 2024年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顾问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 身份证地区对应码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ppt
- 牙龈癌护理查房课件
- (完整版)铝矾土进口合同中英文
- 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的护理研究
- 《庖丁解牛》获奖课件(省级公开课一等奖)-完美版PPT
-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2卷)作文讲评+备考建议+范文+素材
- 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
- 码头装卸作业风险辨识表
- C#入门经典(第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