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史记》是史传散文,《离骚》是抒情长诗,两者文体不同,形式各别。鲁迅先生能异中见同,一眼看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篇“无韵之《离骚》"。《史记》与《离骚》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史记》所表现的审美理想与《离骚》一脉相承。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尚奇的审美观,使他对历史上大量的奇人、奇事、奇功、奇计、奇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史记》的取材和艺术风格。屈原的审美观也有着好奇的倾向。且不说他的穿戴与众不同,就是从《离骚》中所写的以鸷鸟自比,以精玉为粮,驱策龙凤,役使风云雷神等情节来看,已经够令人叹奇不止了。这些只是外在表现的不同,就精神实质而言,屈原与司马迁都称得上是悲剧诗人。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屈原的《离骚》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战国后期楚国历史上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因而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司马迁的《史记》同样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了中国上下三千年间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相迭代的深刻过程,因而也富于悲剧的崇高美。
其次,《史记》深得《离骚》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他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意思是说:“《离骚》是因情而生文的。"他写历史,本不该夹带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由于受到《离骚》的感染,他以诗人的气质写史,于是史文多带诗的情韵。刘熙载说:“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的内在联系。
复次,《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司马迁曾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这一看法,说明他很推崇屈原讽谏、争义的胆气。《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代史。司马迁以屈原为榜样,不怕触犯忌讳,大胆地讽兴当世。《史记》与《离骚》神合韵谐的情况,不是偶然的。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汉文化实际上是继承楚文化而来的。李长之先生曾把汉朝的建立说成是“楚文化的胜利”,李泽厚先生认为,对汉代文化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屈骚传统”,这个见解十分深刻。
(摘编自吴汝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释》)
材料二:
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一个人对后世文艺起了这么深远的影响,确乎罕见。所以如此,正由于屈原的作品集中代表了一种根底深沉的文化体系。这就是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如此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再也看不见这种“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近人考证也都认为,像《九歌》等,很明显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所以它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都说明这一点。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璻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摘编自李泽厚《楚汉浪漫主义:屈骚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以《史记》记史,屈原以《离骚》抒情,两人不仅在精神追求方面相通,而且在审美观上有着相同的尚奇倾向。
B.因为受到了《离骚》浓郁抒情性的影响,所以司马迁在写史时有诗人的气质,《史记》多带有诗的情韵。
C.较之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怪力乱神"的踪迹在《诗经》中难以寻见。
D.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风格自由狂放,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悲剧的崇高美,《离骚》《史记》的创作都侧重展现善与恶的对抗斗争。
B.司马迁从《离骚》中吸取讽谏争义的精神,大胆讽兴当世,并体现在《史记》当中。
C.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
D.楚汉浪漫主义和先秦理性精神作为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主宰了两汉美学思潮。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班固认为《离骚》“弘博深刻,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B.史弥宁认为:“莫讶灵均苦费词,骚章炳炳日星垂。"
C.朱熹:“《离骚》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非以是直指而名之也。”
D.屈原“变国风雅颂而为《离骚》”,司马迁“易编年而为传记”,均具有开创性。
4.钱锺书《管锥编》:“《史记》于怪事、轶闻,未能妄除净尽,如刘媪交龙、武安谢鬼。"请结合材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5.班级拟召开《屈原列传》学习讨论会,请你根据材料一,列出发言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山兄弟
卞毓方
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耷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乡人形容是用芦柴篾子划的。个头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落地无声,穿檐过屋如风,状如小老鼠。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是他娘捡邻家孩子穿剩的破烂。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1953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有发展,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撇下他和十二岁的哥哥、三十出头的娘。
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划拨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得吃的,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
“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
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
“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两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
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
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娘的洗衣盆里塞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
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
后来,娘改嫁。再后来,他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
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西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末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
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音断信绝,然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羸形垢面的“小可怜”。
小山后来怎样了?
后来,他还有后来吗?
“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古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
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终于接通电话,下楼开门。
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
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
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
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
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
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
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娘和我,属于弱劳力,干一天活儿,工分值很低。过年,连块豆腐也买不起。亏得古才哥哥从合德带来两斤茨菇,勉强过个春节。"
“你是如何转运的?”我问。
“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棍;我块头小,但脑瓜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
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
“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后来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
“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
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
“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妻子是老家陈良人。岳母嫌他眼睛小,他就去医院动了手术,改变了因不良发育而被掩盖的明眸,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生两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孙辈有四,大孙子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硕士,两个孙女,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孙子在读初中。如今,老两口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
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的描写,不仅刻画出古山骨瘦精干的特点,也交代了他年少时的贫穷困顿。
B.古山把煤渣和烟丝分给西邻大妈和西邻老爹,体现了邻里友好和睦和古山知恩图报。
C.“下放"工分”“老三篇"等词,有时代印记,使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D.“我”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找古山,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后福不浅的原因。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上收束全文,古山兄弟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
B.结构上戛然而止,余味绵长,给读者留下了空白,激发了对古山兄弟命运的深切思考。
C.语言上浅近直白,几个“山”字,总结了古山兄弟的人生变化,也饱含深沉的情感。
D.情感上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山兄弟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
8.作者是怎样叙述古山兄弟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事艺术。
9.假如你是《上海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你选中了《古山兄弟》这篇小说,想把它刊发到“精选作家作品、展现文学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专栏,你选中这篇小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责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文本二: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意,指生机、活力,与现在所说的“生意盎然”的“生意"意思相同。
B.臣,指让……臣服,与《苏武传》中“空以身膏草野”的“膏"用法相同。
C.属,指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
D.徙,改正,与《过秦论》中“而迁徙之徒也”中的“徙"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
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给予他丰厚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4.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
[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铁在古代是珍贵物资,在战争中常用于制造铠甲、披甲。因此我们在诗歌中常看到身着铁衣、保家卫国的战士,披甲奔跑、迅疾如飞的战马。请你举出含有“铁衣”或者“铁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素纱襌衣作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整件衣物薄如蝉翼仅重49克。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但该研究所复制出来的第一件素纱襌衣的重量超过80克。后来,专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来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A,所以织成的衣物自然也就重多了。紧接着专家们着手研究一种特殊的食料喂养蚕,控制蚕宝宝的个头,成功为蚕宝宝“减肥”,得到了现代社会能够获得的最细的蚕丝——只有平时蚕丝的五分之一,解决了材料问题。他们又按照当时的门幅装造,定制了一台48厘米幅宽的机台。纹样参考考古报告中的记载,经电脑测绘,一比一还原。织工师傅花了三个月时间提前训练手感,方才上机织造。染色时,经多次试验,最后选用化学染料和红茶浸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面料染色做旧处理。前后耗13年之久,这件薄如蝉翼的复制品方才大功告成。尽管如此精心,最后织成的复制品B,达49.5克。
霓裳羽衣,锦绣华裳,素纱襌衣能够走出历史,让我们有幸目睹其美丽与风采,背后是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与坚韧追求。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请用5个动词性短语概括素纱襌衣复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20.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心情与本语段作者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D.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的声音,如金声玉振,又如黄钟大吕,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前人留下的知识、经验在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可能制约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被认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可能不再适用于今天。
请对材料作延伸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D
简析:文中说“像《九歌》等,很明显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所以它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并非指所有楚辞,D选项扩大范围。A选项根据材料一“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屈原的审美观也有着好奇的倾向”可知正确;B选项由“他写历史,本不该夹带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由于受到《离骚》的感染,他以诗人的气质写史,于是史文多带诗的情韵"可推出;C选项依据“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再也看不见这种‘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可判断正确。
2.答案:B
简析:A选项因果倒置,应是因为《离骚》《史记》都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善恶对抗等过程,所以富于悲剧的崇高美;C选项文中未提及楚辞道德教化作用微弱,“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不代表道德教化作用弱;D选项根据材料二“楚汉浪漫主义……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可知,不包含先秦理性精神,D错误。B选项由“《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司马迁以屈原为榜样,不怕触犯忌讳,大胆地讽兴当世"可得出。
3.答案:A
简析:材料二主要观点是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且汉对楚文化有继承。A选项班固的话表明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可作为论据;B选项强调《离骚》辞藻,与材料二观点无关;C选项阐述《离骚》象征手法,不符合材料二主旨;D选项说的是《离骚》和《史记》的开创性,未体现继承性。
4.答案:①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史记》在取材时喜欢保留怪事轶闻;②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楚辞多有奇异的浪漫想象,《史记》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传统。
简析:从材料一可知司马迁尚奇的审美观影响《史记》取材,材料二则表明楚汉文化的传承关系,结合二者可得出答案。
5.答案:由《屈原列传》可以看出《史记》的文化的烙印,体现出对楚文化的继承:①《屈原列传》写屈原以身殉国,显示出悲剧的崇高美;②司马迁借《屈原列传》寓己悲愤,带有诗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③《屈原列传》记录屈原忠君爱国事迹,表现出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的精神。
简析:依据材料一对《史记》与《离骚》相似性的分析,对应到《屈原列传》中,可总结出这些要点,如从屈原的事迹可看出悲剧美,司马迁的写作情感体现抒情性,对屈原事迹的记录反映出讽兴当世等精神。
6.答案:D
简析:“我”冒雨寻找古山主要是因为多年未见的思念,而非急切想知道他后福不浅的原因,D选项错误。A选项从对古山外貌和穿着的描写能看出其骨瘦精干与贫穷;B选项古山分煤渣和烟丝给邻居体现了邻里关系和他的感恩;C选项文中这些词确实体现了时代背景。
7.答案:C
简析:“看‘山’是‘山’……"这句话并非浅近直白,而是运用一语双关,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C选项错误。A选项从内容上确实总结了古山兄弟的人生变化,起到收束全文作用;B选项在结构上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D选项在情感上表达了赞美。
8.答案:①采用对话的形式,以“我”与古山兄弟之间的对话叙述其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紧凑。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使得古山兄弟的故事显得更加真实。③现实与回忆交织,拉开时间距离,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可感。④对比,文章把古山兄弟的过去与现在,把他曾经的困顿窘迫与如今的幸福美满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表达更为深刻。
简析:文中古山兄弟讲述经历多通过对话展开,使故事紧凑;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回忆与现实交织丰富人物形象;对比突出人物命运转变和主题。
9.答案:①人物刻画上,文章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古山兄弟这一出身贫苦但勤奋肯干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②情节设计上,文章以古山兄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前后对比,巧妙紧凑,具有极强的艺术性。③主题表达上,通过对古山兄弟命运轨迹的呈现,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劳动改变命运的讴歌,弘扬了社会正能量。④表达效果上,文章整体上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主体人物前后的命运在读者心理上形成强烈反差,自然引发读者的思考。
简析:从人物、情节、主题、表达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文中外貌、经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以命运为主线且对比鲜明;表达劳动改变命运主题;对比手法引发思考,这些都体现了小说的优点。
二、文言文阅读
10.答案:BFH
简析:“高季兴既得三州”主谓宾完整,B处断开;“请朝廷不除刺史"中“朝廷”作“请"的宾语,F处断开;“以子弟为之”结构完整,H处断开。
11.答案:B
简析:“臣"是名词作动词,意为臣服;“膏”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肥沃,两者用法不同,B选项错误。A选项两个“生意"都指生机、活力;C选项“屈平属草稿未定”中“属"是写作之意;D选项“而迁徙之徒也”中“徙"是一类人的意思,C、D选项解释正确。
12.答案:B
简析:文中未提及高季昌改名后入朝是否得到允许,且“于是大量制造战舰”与前文逻辑关系不明确,B选项错误。A选项从高季昌任节度使后的举措可看出其能力;C选项根据原文事件发展可判断正确;D选项从梁震退居及高从诲的做法可得出。
13.答案:(1)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按照这样做,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2)为什么你还保持着美好的节操,让自己被放逐呢?
简析:(1)“如是"翻译为“如果能按照这样”,“亡国败家丧身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亡国败家丧身”;(2)“何故"是“为什么”,“怀瑾握瑜"指保持美好节操,“见”表被动。
14.答案:①高季昌的为政之道: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
简析:从文本一高季昌的行为可总结其为政之道,文本二则明确贾谊的治国理念,对比可得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答案:C
简析:“桃李未在交游中"体现梅花高洁孤傲,并非遗憾,C选项错误。A选项从首句可看出桃李花开绚烂;B选项“不应”“尚有"确实构成转折;D选项梅花象征诗人,符合托物言志手法。
16.答案: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简析:从诗中梅花开放时间与桃李不同、梅花与桃李无交游、梅花不屑与桃李争春风等方面,可分析出诗人借梅花表达的“自尊”之意,体现托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简析:根据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准确填写,注意易错字“迩"戍”“箸"洲”“阑"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答案:A吐出的丝更粗;B还是重了0.5克
简析:A处根据前文蚕宝宝肥胖推出丝粗;B处与前文素纱襌衣重量对比得出重了0.5克。
19.答案:控制蚕丝细度;定制机台宽度;还原纹样设计;上机进行织造;染色做旧处理
简析:从文中复制过程相关语句提取关键动词及宾语,概括出这些步骤。
20.答案:C
简析:文段作者因春雨而喜悦,C选项杜甫《春夜喜雨》也表达对春雨的喜爱,心情相近。A选项是送别之情;B选项是思念忧伤之情;D选项是报国豪情与苦闷,均与文段作者心情不同。
21.答案:D
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将雨声转化为其他感觉,运用通感修辞。D选项将笛声听觉转换为落梅花视觉,也是通感;A选项是设问;B选项是互文;C选项是借代。
22.答案:①强调的内容不同:改句用的是“如……又如……”,内容显得笼统;原句用三个“有时”,强调雨声的不同表现,原句语言表述更准确。②运用的句式不同:改句是长句,“声音”的定语冗长、拖沓;原句是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原句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雨声轻重缓急的变化。
简析:从内容上对比原句和改句对雨声强调重点的不同,从句式上分析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差异,得出原句更好的原因。
六、作文
立意
1.要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学生每日一励志名言
- 水平二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 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幻灯片资料
- 卡通演唱会动态背景图片知识讲解
- 2024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苯板防火安全材料买卖合同4篇
- 2024年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出纳责任风险分担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版30天退换租免佣服务保障合同3篇
- 中医诊疗器具清洗消毒(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课堂培训课件)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 宠物智能用品项目计划书【模板范文】
- 药厂生产车间现场管理-PPT课件
- 轴与孔标准公差表
- 防火门施工方案
- 你比划我猜题目大全
- 人教PEP版2022-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含听力材料)
- 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教案
- (完整word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