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已知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型B.在该细菌的培养基中可不必添加无机盐C.培养过程中碳源同时充当该细菌的能源物质D.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2、图1是玫瑰精油的提取装置图,图2为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度计、出水口、进水口B.图1的方法为蒸馏法,蒸馏时收集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C.图2所示的鉴定方法中基线一般距底边3cm,D为标准样点D.图2中甲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乙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3、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提出如下实验思路,不合理的是()A.实验自变量为水温,设置温度为0℃、20℃、40℃、60℃、80℃、100℃B.实验因变量是污布的清洁程度,洗涤结束后,晾干再比较C.实验无关变量有水量、衣物的质料与大小、洗衣粉的用量、浸泡与洗涤时间等D.实验预期结果是某温度下洗涤后污布最干净,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洗涤后污布上污渍残留多4、玉米经深加工后可用于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产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胚芽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选用萃取法提取B.水解玉米秸秆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Cx酶的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C.探究水解玉米淀粉的酶的最适用量时,需保持温度、pH、加入的淀粉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D.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5、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B.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6、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曲霉和毛霉

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7、有关蛋白质的纯化和纯度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允许有少量气泡存在C.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D.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洗脱过程中的渗透压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倒平板时,打开培养皿盖,倒放于超净实验台上,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C.倒入培养基后立即将平板倒置,防止培养基污染D.用平板划线法划完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9、一些真菌中的漆酶可以分解油漆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漆酶可以氧化愈创木酚,产生红棕色物质,因此根据真菌生长过程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可以挑选出具有潜在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愈创木酚的平板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C.倒置平板培养可防止培养基被滴落的冷凝水污染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依次是溶化、灭菌、定容、倒平板10、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11、下列关于酶的应用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加酶洗衣粉先用热水浸泡洗衣粉和衣物,洗涤效果好B.污渍成分比较复杂时应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以减少用量C.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需用特定材料包裹,属于固定化酶D.固定化酶可以反复使用,且固定化后不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12、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13、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器械和外植体都要灭菌B.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后,再用流水充分冲洗C.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不需要光照,后续培养需要适当的光照D.一般先诱导根的形成,再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________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鉴定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15、纯化——凝胶色谱操作。

处理后的样品还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呼吸酶等);因此要将杂蛋白与血红蛋白进行分离。

第一步要制作__________。第二步要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的凝胶和用________平衡好的凝胶的体积差别很大,所以装柱前需要根据色谱柱的内体积计算所需要的凝胶量。在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______存在。第三步是样品的______和______。16、样品处理及粗分离。

血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红细胞的组成中,除水分以外,约90%是__________。血红蛋白由______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__________和两条__________。其中每条肽链环绕一个__________基团,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__________。血红蛋白因含有________而呈现____色。17、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______________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18、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_______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等___________________。胡萝卜等蔬菜是提取天然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____________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__________中获得,三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生产。19、从橘皮中提取的橘皮油,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橘皮精油主要贮藏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法又会发生原料___________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法。20、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_______________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但是,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______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_________。21、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_________后灭菌。将1mL培养的____________转移至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___________中保存。22、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注意:探究温度的影响时,温度设置可以选_____________为温度梯度,设置:10℃、20℃、至60℃。也可以选5℃为温度梯度。在混合果泥与果胶酶前,二者应分别放在不同试管中_________处理,以保证底物与酶在混合时温度是_________的。此实验中,温度是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有:果泥量、酶的浓度和用量、水浴时间和混合物的pH等所有其他条件不变。探究pH时,可将温度梯度改成___________梯度,再选定一个适宜的____________即可。此实验中,不同pH梯度之间就是____________。可能通过测定滤出的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的活性高低。因为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果胶酶活性越大,滤出的果汁的体积就越大。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6分)23、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24、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破解了胎儿血红蛋白的“消失之谜”;掌握了重启它的“基因钥匙”,胎儿血红蛋白可以弥补成人血红蛋白的缺失,那些成人血红蛋白有缺陷的,比如镰刀状细胞贫血症患者,或许将迎来新的治疗希望。研究人员准备从胎儿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图1装置中C溶液是__________;用图1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__。

(3)在检测的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2所示。

①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__________也保留在袋内,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用图1装置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移动速度最慢的分子是__________;若将样品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结果如图3所示,移动速度最慢的分子对应图中__________带(填“M”、“N”或“P”),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5、酸菜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极易积累亚硝酸盐。一些乳酸菌能合成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获得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乳酸菌;某研究组以东北传统自然发酵酸菜为材料进行分离。

①在进行乳酸菌分离纯化时;科研人员将酸菜发酵液稀释后涂布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__________(“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___________(“需氧”或“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周围变色的_________临时保存。

②在进行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筛选时;将临时保存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含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收集上清液,在________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进行反应,筛选反应显色较_____的菌株。

(2)利用筛选得到的菌种进行酸菜腌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时的腌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除控制好表中涉及的腌制条件外,还需控制好腌制的____________。26、某地为解决果农苹果滞销的问题;采用生物技术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另外,苹果中的苹果多酚具有抗过敏;抗癌细胞增生、调节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提取苹果多酚已成为一个热门产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苹果醋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等。对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的酿制苹果酒的菌种的数目进行统计时,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发酵完成后;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生产使用,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______混匀,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3)提取苹果多酚适宜采用萃取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在萃取前需将细胞培养物粉碎和干燥,干燥时应控制好________。为了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_。27、果醋有消除疲劳和减肥等功效;该饮料深受广大女士的喜爱。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__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果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

(2)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瓶为发酵瓶;你认为甲;丙两个装置瓶中,盛有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瓶分别是_______。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________,最后变为醋酸。

(4)可以用经过酸化的______________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28、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同学尝试用蓝莓来制作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

(1)制酒中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取样后可用____________观察该微生物。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___。

(2)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__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

(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4)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为自养型生物。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

某种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可推测该细菌的代谢类型为自养型,A正确;微生物的培养一般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B错误;该细菌以CO2为唯一碳源,但CO2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能量;C错误;氮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氮源,D错误。

故选A。2、C【分析】【分析】

1;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方法有萃取、压榨和蒸馏三种方法。

2;图甲是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此法收集得到的乳白色的乳浊液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要得到较纯的玫瑰精油还需将玫瑰油和水分开。

3;图乙是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加提取样品要点加在中间,标准样品点加在两侧,即其中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

【详解】

A;图1装置是水中蒸馏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装置;①是温度计,用来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凝管的上端②是出水口,下端③是进水口,A正确;

B;玫瑰精油的提取可使用图甲所示装置;这种方法叫水蒸气蒸馏法,此法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玫瑰油和水的混合物,B正确;

C;图2所示的鉴定方法中基线位于滤纸下端距底边2cm;图中A、D是标准样品的样点;B、C是提取的粗品胡萝卜素样点,C错误;

D;在图2的层析谱中;甲代表的物质是胡萝卜素,乙代表的物质是其它色素和杂质,D正确。

故选C。

【点睛】3、A【分析】【分析】

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自变量是温度时;要考虑酶的适宜温度范围。另观察洗涤效果,可以观察污布的清洁程度;也可以是洗去污物所用的时间的长短等。

【详解】

A;设置的温度梯度太大;一般用25℃、30℃、35℃、40℃、45℃、50℃、55℃、60℃即可,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A错误;

B;实验因变量是考查洗涤效果;可以观察污布的清洁程度,但是要将污布上的洗衣粉和污渍漂洗后晾干后比较观察,以防污水影响,B正确;

C;本实验的实验无关变量有水量、衣物的质料与大小、洗衣粉的用量、浸泡与洗涤时间等;对照实验中要关注控制单一变量,但无关变量各组要一致,C正确;

D;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洗涤效果最好,污布最干净;但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有所降低,效果有所降低,污布的污渍残留多一点,D正确。

故选A。4、B【分析】【分析】

1;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会形成以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其中C1、CX酶可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详解】

A;玉米胚芽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选用萃取法提取,A正确;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为避免浪费;需对催化玉米淀粉水解的酶的最适用量进行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淀粉的水解量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有温度、pH、加入的淀粉量、反应时间等,C正确;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用刚果红染色法;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的原理、酶最适用量的探究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5、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

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

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

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

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6、B【分析】【分析】

【详解】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错误。

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正确。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正确。

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包括香辛料和酒;正确。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正确。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错误。

答案选B.7、C【分析】【分析】

在离子强度低时;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的SDS可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复合物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蛋白质原有的负电荷,这使得不同蛋白质间电荷的差异被掩盖。而SDS-蛋白质复合物形状都呈椭圆棒形,棒的长度与蛋白质亚基分子量有关,所以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只存在分子大小的差别,利用这一点可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开(分子筛效应)。凝胶色谱法又称体积排阻色谱法,使用水溶液流动相的称为凝胶过滤色谱,使用有机溶剂流动相的称为凝胶渗透色谱。凝胶色谱的固定相是多孔物质,如多孔凝胶;交联聚苯乙烯、多孔玻璃及多孔硅胶等。试样是按照其中各组分分子大小的不同而分离的。大于填料微孔的分子,由于不能进入填料微孔,而直接通过柱子,先流出柱外,在色谱图上最早出现,小于填料微孔的组分分子,可以渗透到微孔中不同的深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组分,保留时间最长。

【详解】

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色谱法都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A错误;

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B错误;

C;将样品加入色谱柱顶端时;下端的流出口应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D;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洗涤平衡;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B:C【分析】【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4)调pH。(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6)倒平板。

【详解】

A;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而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A错误;

B;倒平板时;打开培养皿盖,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然后倒放于超净实验台上,B错误;

C;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

D;用平板划线法划完线后;要在培养皿皿底上做好标记,D正确。

故选ABC。9、A:B:C【分析】【分析】

1;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定容、灭菌、倒平板。

【详解】

A;从功能上分析;含有愈创木酚的平板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具有潜在漆酶活性的土壤真菌,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

C;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培养,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

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定容、灭菌、倒平板;D错误。

故选ABC。

【点睛】10、A:B:D【分析】【分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

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C正确;

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要求学识记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过程,识记无菌操作技术,难度不大。11、A:C:D【分析】【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

A;热水浸泡会使酶失活;从而降低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A错误;

B;复合加酶洗衣粉中有多种酶;因酶有专一性,所以污渍成分复杂时选用复合加酶洗衣粉较好,B正确;

C;特定材料包裹酶是避免酶在不良环境中失活;不属于固定化酶,C错误;

D;通过化学结合法等方法固定酶会影响其催化活性;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2、A:B:D【分析】【详解】

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避免杂菌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3、B:C【分析】【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

A;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器械需灭菌,实验人员和外植体需消毒操作,A错误;

B;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浸泡2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70%酒精中消毒30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min,然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B正确;

C;诱导培养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照光;在后续培养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光照,目的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需要将生长良好的愈份组织先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长出芽后,再将其转接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进一步诱导生根,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通过样品处理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通过粗分离除去小分子杂质,通过纯化除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常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5、略

【分析】【详解】

第一步要制作凝胶色谱柱。

第二步要装填凝胶色谱柱;因为干凝胶和用缓冲液平衡好的凝胶的体积差别很大,所以装柱前需要根据色谱柱的内体积计算所需要的凝胶量。在装填凝胶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

第三步是样品的加入和洗脱。【解析】凝胶色谱柱装填凝胶色谱柱干缓冲液气泡加入洗脱16、略

【分析】【详解】

样品处理及粗分离: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红细胞的组成中,除水分以外,约90%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包括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其中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基团,此基团可携带一分子氧或一分子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现红色。【解析】血浆血细胞血红蛋白4α-肽链β-肽链亚铁血红基团二氧化碳血红素红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浴回流冷凝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橘黄色有机溶剂β-胡萝卜素植物岩藻微生物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柠檬烯水解水中焦糊压榨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临时保藏固体斜面4℃的冰箱被污染变异21、略

【解析】①.甘油管藏②.1mL甘油③.菌液④.-20℃的冷冻箱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0℃恒温相同变量pH温度对照果汁的体积大小四、实验题(共2题,共6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考查对泡菜制作原理;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原理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曲线升降规律判断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分析其升降原因,确定适合食用的发酵时间。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可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高温可使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杀死微生物,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可杀灭杂菌;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避免高温使乳酸菌死亡。

(3)在腌制过程中;由于盐水溶液浓度过高,细胞渗透失水,使坛中溶液量会增加。

(4)据图可知;1;2、3号泡菜坛中,在腌制的第7天亚硝酸盐含量均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14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降到较低水平,可以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与微生物的数量和代谢强度有关;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6)为让实验数据更好的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应对该实验所获得的三组数据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解析】比色法玫瑰红色染料杀灭杂菌乳酸菌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814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或其他合理答案)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24、略

【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1)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2)用图1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子量大的,流动快。其中装置中C溶液是磷酸缓冲溶液;

(3)①分析图乙可知;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丙和丁分子都比乙大,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丙;丁也保留在袋内。

②图1装置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的,流动快,据图2分析可知,甲的分子量最小,最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最长,移动的速度最慢;若将样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结果如图3所示,移动速度最慢的分子甲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又因其带负电荷,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最快,则对应P带。

【点睛】

对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及蛋白质的功能的综合理解、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防止血液凝固磷酸缓冲溶液凝胶色谱法丙和丁透析袋是半透膜制作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丙和丁分子都比乙大,所以也保留在袋内甲P移动速度最慢的分子甲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又因其带负电荷,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最快,则对应P带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5、略

【分析】【分析】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其用途为: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详解】

(1)①由于溴甲酚绿遇酸变色;故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若能产生酸性物质,可出现一定的颜色变化,可据此判断培养基中是否含有乳酸菌等能产生酸性物质的菌体,故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由于一个菌落可由一个菌体繁殖产生,故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保证菌体的纯度,可挑取周围变色的(单个)菌落临时保存。

②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将亚硝酸盐还原,故能够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菌株能将培养液中的亚硝酸盐大量还原,使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所以在进行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筛选时,将临时保存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含亚硝酸盐(或NaNO2)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收集上清液,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进行反应,筛选反应显色较浅的菌株。

(2)据表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时的腌制条件是食盐用量5%,腌制7天。为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除控制好表中涉及的腌制条件外,还需控制好腌制的温度。

【点睛】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解析】鉴别厌氧(单个)菌落亚硝酸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