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程度的量度;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B.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C.一个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D.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小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滴进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散开C.铁块很难被压缩D.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到后来觉得很费劲3、关于分子和分子力、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分子势能不一定最小C.分子之间一定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D.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可忽略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用的光子照射B.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用的电子碰撞C.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12种频率的光D.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5种频率的光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为氡核,由此可知,氡核的质量数为86,氡核的质子数为222B.为铍核,由此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铍核的中子数为4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中子数6、下列对原子核及其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使放射性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原子核发生一次衰变,该原子核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7、如图,烟雾自动报警器的探测器中装有放射性元素镅241,其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光子,不具有能量B.是粒子,有很强的贯穿本领C.比的原子核更稳定D.冬天气温较低时,镅241的半衰期会变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大约在1670年,英国赛斯特城的主教约翰·维尔金斯设计了一种磁力“永动机”。如图所示,在斜坡顶上放一块强有力的磁铁,斜坡上端有一个小孔,斜面下有一个连接小孔直至底端的弯曲轨道,维尔金斯认为:如果在斜坡底端放一个小铁球,那么由于磁铁的吸引,小铁球就会向上运动,当小球运动到小孔P处时,它就要掉下,再沿着斜面下的弯曲轨道返回斜坡底端Q,由于有速度而可以对外做功,然后又被磁铁吸引回到上端,到小孔P处又掉下。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维尔金斯的永动机居然改头换面地出现过多次,其中一次是在1878年,即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确定20年后,竟在德国取得了专利权。关于维尔金斯“永动机”,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理论规律,一定不可能实现B.如果忽略斜面的摩擦,维尔金斯“永动机”一定可以实现C.如果忽略斜面的摩擦,铁球质量较小,磁铁磁性又较强,则维尔金斯“永动机”可以实现D.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可能实现9、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布朗运动的实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B.压缩密封在气缸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越小时分子间斥力越大C.对气体加热,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E.对大量事实的分析表明,不论技术手段如何先进,热力学零度最终不可能达到E.对大量事实的分析表明,不论技术手段如何先进,热力学零度最终不可能达到10、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p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变为r0的过程中()

A.f先增大后减小B.Ep不断减小C.Ep先增大后减小D.f对分子一直做正功11、不同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间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又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存在与相对距离有关的分子势能;如图所示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图线,由图象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c位置分子力最小B.b位置分子势能最小C.c到d的过程分子势能一直增大D.a到d的过程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12、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E.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E.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13、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a)所示,一群处于能级的氢原子,用其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如图(b)电路阴极K的金属,只有1种频率的光能使之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c)所示。电子电荷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述氢原子跃迁一共能发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C.题述光电子能使处于能级的氢原子电离D.若图(c)中饱和光电流为则内最少有个氢原子发生跃迁14、微型核电池的体积很小,只有一个硬币的厚度,电力极强,可用于手机充电。微型核电池利用微型和纳米级系统研发出了一种超微型电源设备,这种通过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释放出带电粒子,从而获得持续电流。镍发生衰变变为铜用它制成的大容量核电池,续航可超百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镍的衰变方程为B.衰变中粒子来源的方程为C.升高镍的温度,可使其半衰期减小D.的比结合能比铜的比结合能小15、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几个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B.图2中,由于光电管加的是反向电压,灵敏电流表G所在的支路中不可能存在光电流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最短波长与最长波长之比为22:425D.由图4知Li的结合能小于He的结合能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气缸侧立于水平面上,质量为的活塞位于气缸口处,并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于气缸中,如图甲所示,不计活塞与缸壁间摩擦。将气缸顺时针缓慢旋转至直立位置时,测得气体温度为如图乙所示,已知气缸在旋转过程中,活塞在气缸中的位置始终不变。则此时气体压强为_________之后保持温度不变,在活塞上方加________的重物,活塞可以将气体的体积压缩一半。(大气压强为)

17、非晶体。

(1)______(填“有”或“没有”)规则的外形.

(2)物理性质:a.______(填“有”或“没有”)确定的______;

b.导电、导热、光学等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______(填“异性”或“同性”)。18、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比较。

(1)优点:①轻核聚变产能________;②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和氚的储量________;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缺点:核聚变需要的温度太________;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

解决方案:________约束和________约束。19、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最后变化到状态A,完成循环。气体在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气体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___________(选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

20、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

(2)解释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___________的量子数n和2;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非常稳定,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____,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___________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___________;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___________,由于原子的能级是___________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___________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___________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___________也不相同。21、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质量单位“千克”用普朗克常量定义,“国际千克原器”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退役”的数值为根据能量子定义,的单位是______,该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表示,则为______.22、特点。

(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______;甚至差别非常大。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______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______。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4分)23、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4、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8分)25、某班级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某位置;将注射器与导气管;压强传感器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同时记录对应的由压强传感器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1)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某小组描绘图线如乙图所示,则图中的代表_____;

(3)另一小组所做的实验中,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各组的V、取值范围太小。

B.实验过程中气体温度降低。

C.实验过程中有漏气现象。

D.实验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A错误;

B.核的结合能约为

B错误;

C.一个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正确;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可知,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比核中核子的比结合能大。D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

【详解】

A项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项说明分子的扩散,C项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项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所以答案选C.3、C【分析】【分析】

【详解】

A.若分子间距离从小于平衡位置处开始增大至平衡位置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错误;

B.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一定最小,故B错误;

C.分子之间一定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若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故D错误。

故选C。4、B【分析】【详解】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若吸收11eV的光子,则能量值变为:-13.6+11=-2.6eV.由于氢原子没有该能级,可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吸收11eV的光子。故A错误;

B.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与电子碰撞后吸收电子的一部分的能量,所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用11eV的电子碰撞时可以吸收10.2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故B正确;

C.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6种频率的光。故C错误;

D.一个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能释放4种频率的光,对应的跃迁分别为:n=5→4→3→2→1.故D错误。

故选B。5、D【分析】【分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氡核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所以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中子数为5,所以B错误;

C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即它们的质量数不同,所以D正确,C错误。

故选D。6、C【分析】【分析】

【详解】

A.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选项A错误;

B.原子核发生一次衰变;生成的新核内增加一个质子,减少一个中子,选项B错误;

C.比结合能的大小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C正确;

D.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D错误。

故选C。7、C【分析】【详解】

A.γ射线是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故A错误;

B.是α粒子,根据α射线的特点可知,其有很强的电离本领,故B错误;

C.自发的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所以比的原子核更稳定;故C正确;

D.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A:D【分析】【分析】

【详解】

磁铁吸引小球上升;要消耗磁铁的磁场能,时间长了磁铁的磁性就会逐步减弱,直至不能把小球吸引上去,该思想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可能实现。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9、A:C:E【分析】【详解】

A.布朗运动的实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A正确;

B.压缩密封在气缸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体积减小时,压强变大,不是分子间斥力,B错误;

C.对气体加热;若气体对外做功,则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C正确;

D.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会增加,但并非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D错误;

E.热力学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论技术手段如何先进,热力学零度最终不可能达到,E正确。

故选ACE。10、A:B:D【分析】【分析】

【详解】

ABC.如图所示。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矢量,其正负不表示大小;分子势能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读取图象信息知,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10r0变为r0的过程中,f先增大后变小至0,Ep则不断减小;故A;B正确,C错误;

D.该过程中;分子力始终表现为引力,做正功,故D正确。

故选ABD。11、B:C【分析】【分析】

【详解】

A.b位置分子力为零;最小,选项A错误;

B.b位置时,分子间距为r0,若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距离变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若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距离变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也增加;则在r=r0位置分子势能最小,即b位置分子势能最小;选项B正确;

C.c到d的过程;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一直增大,选项C正确;

D.a到d的过程分子力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选项D错误。

故选BC。12、A:C:E【分析】内能取决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故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如果向外界放出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就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C正确;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当分子间距离的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D错误;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的缘故,选项E正确;故选ACE.13、C:D【分析】【详解】

A.题述氢原子跃迁一共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B.根据波尔定理,跃迁时能够释放出最大光子能量为

逸出功为

故B错误;

C.使n=3能级氢原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为1.51eV,题中光电子最大动能大于电离所需要的能量,故能够使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故C正确;

D.饱和光电流为3.2μA,则1s内阴极发出的光电子数目为

故D正确。

故选CD。14、B:D【分析】【详解】

A.根据核反应方程的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镍的衰变方程为

故A错误;

B.衰变中粒子来自原子核中的中子,其方程为

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无关;故C错误;

D.的比结合能比铜的比结合能小,铜比结合能大更稳定;故D正确。

故选BD。15、A:C【分析】【分析】

【详解】

A.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

B.即使光电管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足够大时,灵敏电流表G所在的支路中可能存在光电流,故B错误;

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最大能量为。

E1=13.6-0.85=12.75eV最小能量为。

E2=1.51-0.85=0.66eV根据。

可知;频率与能量成正比,又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则最短波长与最长波长之比为。

故C正确;

D.虽然Li的平均结合能小于He的平均结合能,但前者的核子数更多,核子数与平均结合能的乘积更大,故Li的结合能大于He的结合能;故D错误。

故选A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

气体先经历等容变化;后经历等温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和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

【详解】

[1]气体等容变化,初状态压强温度则

末状态压强温度

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

[2]气体等温变化,设活塞面积为则

解得

初状态体积为末状态压强为体积为则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上述式子解得【解析】3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没有没有熔化温度同性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2]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比较;优点: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和氚的储量丰富;

(2)[3]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比较;缺点:核聚变需要的温度太高,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

[4][5]解决方案:磁约束和惯性约束。【解析】①.效率高②.丰富③.高④.磁⑤.惯性19、略

【分析】【详解】

[1]根据

从状态A到状态B;体积和压强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由图可知,压强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解析】升高做正功20、略

【分析】【详解】

(2)[1]解释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3)[2][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非常稳定,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____;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4][5][6]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