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4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装备了“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的汽车,当车速v满足3.6km/h≤v≤36km/h、且与前方行人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行人相撞。若该车在不同路况下“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取值范围是4~6m/s2;则该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约为()

A.0.08mB.1.25mC.8.33mD.12.5m2、下列有关物理概念和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位移、速率、加速度、力都是矢量B.瞬时速度概念以及重心概念都涉及了等效的思想方法C.猜想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是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D.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常用的科研方法,如提出“质点”概念3、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s、2s、1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是()A.9∶16∶25B.1∶23∶33C.9∶16∶11D.32∶22∶1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时间()关系的图象B.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关系的图象C.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D.小分队行军路程甲乙5、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B、C之间的距离若物体通过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之间的距离等于()

A.0.25mB.1.0mC.1.5mD.2.25m6、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放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两侧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B.C.D.7、如图所示,上表面粗糙、倾角θ=的斜面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现给斜面体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发现无论F多大,物块均能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0.6,cos=0.8,则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的条件为()

A.B.C.D.8、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与第6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通过第3个1m与通过第6个1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1:v2,则A.B.C.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B两三角形物块叠放在地面C上且均保持静止,如图甲所示。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F的力而让系统保持静止,当所加竖直向下的力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

A.0~t2时间内物块A可能下滑B.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在0~t1时间内减小,t2时刻恢复原来的大小C.地面C受到物块B的摩擦力为零D.物块B受到地面C的支持力不变10、在公路上常使用“超声波测速仪”测定车速,从而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超声波测速仪”其实就是一种传感器,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变化,测出被测物体速度。图甲中仪器M和N通过电缆线连接,N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M能够将仪器N发射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以脉冲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现将仪器N固定在距离公路的C点,如图乙所示(俯视图),仪器N每隔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发射两列短促超声波脉冲接收到滞后的反射波仪器M显示的脉冲波形如图丙所示。已知汽车反射两脉冲信号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中A、B两点,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的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B.施力物体是主动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而受力物体是被动接受力的作用的物体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直接测出D.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12、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置于水平面上,已知A与B间、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B的质量分别为m、2m;现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在物体B上,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两物体共同向右加速B.时两物体仍保持相对静止C.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D.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13、如图(a)所示,某同学用智能手机拍摄物块从台阶旁的斜坡上自由滑下的过程,物块运动过程中的五个位置A、B、C、D、E及对应的时刻如图(b)所示。已知斜坡是由长为的地砖拼接而成,且A、C、E三个位置物块的下边缘刚好与砖缝平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在由A运动至E的时间为B.位置A与位置D间的距离为C.物块在位置D时的速度大小为D.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B.在2~4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C.在0~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60mD.在0~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80m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所受重力为G,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网兜的质量不计,则悬绳对球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若缩短网兜上的悬绳,球仍然保持静止,则球对墙壁的压力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0~2s内质点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3~4s内质点做_________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2,第二秒和第三秒的速度方向_______,前3s的位移为_______m,前4s的位移为_______m.

17、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空中梯队列队长空。如图是直升机编队呈100字样飞跃广场的情景,此时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如图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10架歼-10飞机组成的“71”字样的情景,歼-10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理是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空气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18、如图所示,某同学从高处的点以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与地面上的点相碰后竖直向上反弹,升至离地面高处的点被该同学接住,整个过程历时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1)若取地面上的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轴,则两点的坐标各为___,___,小球从到的过程中位置变化量___;

(2)若取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轴,则两点的坐标各为___,___,小球从到的过程中位置变化量___。

19、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

(2)若L=5m,=0.3s,则照相机将______工作。(填“会”或“不会”)20、如图所示,重力为G1=10N的物体A与重力为G2=50N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B放在水平桌面上,且绳BO呈水平状态,AO段处于竖直状态.已知B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摩擦力Fm=8N,为了使A、B均保持静止状态,则可对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则拉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21、如图,竖直绝缘墙上固定一带电小球A,将带电小球B用轻质绝缘丝线悬挂在A的正上方C处,图中AC=h.当B静止在与竖直方向夹角方向时,A对B的静电力为B所受重力的倍,则丝线BC长度为_______.若A对B的静电力为B所受重力的0.5倍,改变丝线长度,使B仍能在处平衡.以后由于A漏电,B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运动,到处A的电荷尚未漏完,在整个漏电过程中,丝线上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22、频闪摄影是一种将动态运动过程转化为静态来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频闪摄影时,所用光源的闪光时间是______间隔的(选填“相等”或“不等”)。如果照片上某物体是等间距的,那么该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3题,共15分)23、画出下面几个力的图示;并指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1)飞行的火箭受到的重力,火箭的质量为2×103kg。()。

(2)人对车施加的水平向右250N的推力。

(3)用一根细绳竖直悬挂一小球;绳子的小球的拉力为0.5N。

24、两个共点力F1=40N,F2=60N的方向如图虚线所示;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用图示法求出合力的大小。

25、物块静止于斜面上;画出物块的受力分析图。

(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用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在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保持相等。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2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___N,同时利用(3)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____;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__N.

28、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9、某同学利用身边现有器材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没有找到橡皮筋,只找到一个重物和一个弹簧测力计,细绳若干。

(1)用弹簧测力计(已校零)提起重物,重物静止时,读数如图甲所示,则该重物的重力为______N;

(2)把重物按图乙所示方式悬挂,绳a保持水平状态,绳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把绳a换成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0N,把绳b换成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0N,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给出两个分力的方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代表0.1N,请在图丙中作出力的图示____,并用刻度尺测得两分力的合力为_____。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3题,共24分)30、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共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的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

(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x.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x.31、一辆出租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当红灯亮时,出租车距离停车线36m,司机马上开始采取刹车措施,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s,刹车时车的加速度大小为一步行者以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出租车,在跑到距出租车25m处时,绿灯亮了,出租车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求:

(1)出租车停止时车头距离停车线的距离;

(2)步行者能不能追上出租车?步行者与出租车的最近距离为多大?32、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kg,人的质量M=50kg,g取10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所受力的大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车速3.6km/h≤v≤36km/h即系统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4~6m/s2,最后末速度减为0,由推导公式可得。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2、D【分析】【详解】

A.位移;加速度、力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错误;

B.瞬时速度概念涉及到了极限的思想;重心概念都涉及了等效的思想方法,故B错误;

C.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故C错误;

D.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常用的科研方法,如提出“质点”概念,故D正确。

故选D。3、C【分析】【详解】

第一段位移大小为

第二段位移的大小为

第三段位移大小为

故三段位移之比为9∶16∶11。

故选C。4、D【分析】【详解】

AB.在题图上画如图所示的一条垂直于轴的一条直线;如果横轴是时间轴,则甲小分队在同一时刻有两个纵坐标,显然错误,故横轴一定不是时间轴,故该图一定不是速度时间图象,也一定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故选项A;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并且同时到达点,故两小分队发生的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两小分队的平均速度相同,故选项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图只能是两小分队的运动的轨迹图象,显然甲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大于乙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故甲小分队的路程大于乙小分队的路程,故选项D正确。5、A【分析】【分析】

【详解】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通过l1、l2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均为T,则有

可得

所以

故选A。6、A【分析】【分析】

【详解】

将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故

滑动摩擦力为

故选A。

【点睛】

关键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然后根据滑动摩擦定律求解出滑动摩擦力。7、B【分析】【详解】

当F=0时,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可知

当F特别大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将加速度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

垂直斜面方向

又由于F可以取无穷大,加速度无穷大,所以以上各式中的和可忽略,联立解得

综合分析得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8、C【分析】【详解】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所以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之比所以故C正确.

【点睛】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1:3:5(2n-1);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之比:.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B:C【分析】【详解】

A.设斜面的倾角为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的重力为G,以A为研究对象,未加F时物块静止在斜劈上,则有

即有

当用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物块上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

最大静摩擦力为

由于

则有

故当F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此关系式仍然满足,故A所受合力为零;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不可能下滑,故A错误;

B.由A项分析,可知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此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由乙图可知,F在先减小后增大到原来的大小过程中;静摩擦力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到原来的大小,故B正确;

CD.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受重力、向下的力F、地面给B向上的支持力,因F是在竖直方向先减小后增大,而水平方向上没有分量,所以B不会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所以B不会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即地面C受到物块B的摩擦力为零;而在竖直方向上整体的重力不变,但向下的F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地面对B向上的支持力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10、A:B:D【分析】【分析】

【详解】

A.射向A位置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由图可知。

选项A正确;

B.射向B位置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由图可知。

选项B正确;

C.由几何关系可知。

选项C错误;

D.汽车从A到B的时间。

的速度大小为。

选项D正确。

故选ABD。11、A:B【分析】【分析】

【详解】

A.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万有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是长相互作用,故A正确;

B.施力物体是主动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而受力物体是被动接受力的作用的物体,故B正确;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但不能用天平直接测出,故C错误;

D.物体在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但在不同地点,由于重力加速度不相同,故质量大的物体不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故D错误。

故选AB。12、B:C【分析】【详解】

A.力F拉物体B时,欲使物体A、B开始运动,则外力F应大于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即时两物体开始运动;选项A错误;

B.当A、B间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时,对物体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即当时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值;但二者仍保持相对静止,选项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时,两物体共同向右加速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选项C正确;

D.时两物体间已经有相对滑动,物体A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则加速度大小为

选项D错误。

故选BC。13、C:D【分析】【详解】

A.由图(b)中各个位置对应时刻可知,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故AE的时间间隔为选项A错误;

D.而段与段的时间间隔为

解得

选项D正确;

C.物块在位置D时速度

选项C正确;

B.由

得物块在A位置速度则位置A、D间距离为

选项B错误。

故选CD。14、B:C【分析】【详解】

A、B、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零,2-4s内加速度大小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知,0-4s内物体的位移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详解】

[1].对球进行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拉力

[2].若缩短网兜上的悬绳,悬绳与墙面夹角增大,由平衡可知

所以墙面对球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墙壁的压力将增大.【解析】增大16、略

【分析】【详解】

[1].由图像可知;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s内加速度大小为:

[3].3~4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4].3~4s内加速度大小为:

[5].第二秒和第三秒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

[6].前3s的位移为:

[7].前4s的位移为:.【解析】匀加速2匀加速直线4相同64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2]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空气压强小,空气压力方向向下;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强大,空气压力方向向上。【解析】①.运动②.小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取地面上的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轴,A点位置坐标。

[2]B点位置坐标。

[3]小球从到的过程中位置变化量。

(2)[4])若取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轴;A点位置坐标。

[5]B点位置坐标。

[6]小球从到的过程中位置变化量。

【解析】-1.2m-0.9m0.3m00.3m0.3m19、略

【分析】【详解】

(1)[1]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时是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速度的表达式

(2)[2]根据

该车未超速,故照相机不会工作。【解析】不会20、略

【分析】当拉力较小时,设为F1;B相对水平面向右滑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则。

对AB由静止得:F1+fm=G1F1=2N

当拉力较大时,设为F2;B相对水平面向左滑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则。

对AB由静止得:F2=G1+fmF2=18N

拉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F1≤F≤F2

即:2N≤F≤18N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判断出临界情况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解析】2N≤F≤18N21、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对小球B受力分析如下图,自身重力静电力和绳子拉力重力方向与墙壁平行,拉力方向与绳子同向,静电力与AB连线共线,所以几何与矢量三角形相似,所以有可得根据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解得或者.若则根据得到代入余弦定理可得根据几何关系可得漏电过程中当时,任意一个位置都是平衡状态,都满足由于不变,不变,所以绳子拉力不变,当时,此时,随着A的漏电,而AB的距离不变,减小,变大;所以整个漏电过程中,拉力先不变后变大.

考点:库仑力动态平衡【解析】或者拉力先不变后变大22、略

【分析】【详解】

[1]频闪摄影时;所用光源的闪光时间是相等间隔的。

[2]如果照片上某物体是等间距的,那么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相等匀速直线四、作图题(共3题,共15分)23、略

【分析】【详解】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火箭;重力的大小为

(2)推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推力的受力物体是小车。

(3)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绳;拉力受力物体是小球。

【解析】见解析24、略

【分析】【详解】

首先选取标度;如图。

再按比例画出画出两个力的图示;以F1、F2为邻边,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量得F与标度之比为4.7:1,所以合力大小为F=4.7×20N=94N【解析】2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物体位于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图:

【解析】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6、略

【分析】【详解】

(1)[1]AB.与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到O点的时的值,因此是与合成的理论值,是与合成的实际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2)[2]本实验中要求两次效果相同;故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