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_第1页
《回延安》教学设计_第2页
《回延安》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延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2、品读语言,能说出“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能说出“延安”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学习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战斗和生活的13个春秋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是许多人心里不可磨灭的温暖的记忆,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贺敬之的心里,看看他心中的延安。二、认识作者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40年16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1945年他和丁毅等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三、写作背景“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贺敬之四、了解“信天游”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结合诗歌《回延安》说说“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提问学生,教师补充。明确:两行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口语化,常用叠字,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五、初读诗歌1、认识字词,扫清阅读障碍一盏盏(zhǎn)登时(dēng)糜子(méi)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柳林铺(pù)多音字辨析:羊肚(dǔ)肚子(dù)2、读诗歌,想一想诗歌五个章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提问学生,适时点拨。回延安------激动喜悦忆延安------感激怀念话延安------兴奋感动直白、热烈、豪迈看延安------惊叹自豪祝延安------赞美热爱六、自由朗读,比读诗歌1、小组推荐朗读。2、分角色,共读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