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记录法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考试题型:
单选:30题XI
多选;10题X2
判断:18题X1
案例:4大题X8
考试重点:
第一章记录法基础理论
一、记录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P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记录法》2023、6、27中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
修订通过。
原文:
记录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记录方面的行为规范。
我国现行的记录法律是2023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的。
《记录法》1983年颁布2023年6月27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修订
2023年1月1日实行
第二章记录的基本任务和管理体制
二、政府记录的基本任务:P22
A、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记录调查和记录分析
B、提供记录资料和记录征询意见
C、实行记录监督
原文:
记录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记录调查,记录分析,提供记录资料和记
录征询意见,实行记录监督。
《记录法》三大功能:记录信息、征询、监督
三、我国现行的记录管理体制P28-29
建立集中统一的记录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记录管理体制;政府记录系统=政
府综合记录系统+部门记录系统
原文:
根据《记录法》第三条规定,我国建立集中统一的记录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的记录管理体制,建立了由政府综合记录系统和部门记录系统组成的集中统一的政府记录
系统。
政府记录系统涉及:政府综合记录系统、部门记录系统
我国国家记录系统组成部分:(4个)
1、国家记录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2、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记录机构;
3、乡镇(街道)记录员;
4、地方记录调查队。
第三章记录机构和记录人员
四、《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P40P192
国家记录局2023、5、16发布,使记录人员的资格具体化;
任何单位违反规定,聘清、任用未取得记录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从事记录工作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责令改正、警告或通报。逾期不改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的罚款。
原文:P40
为规范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提高记录人员的素质,保障记录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国家记录局于2023年5月16日发布了《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把《记录法》关于
记录人员的资格具体化,提出3个条件:一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坚持原则、具有
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具有从事记录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规定国家实行记录从业资格考试制度。考试的科目为:记录基础知识和记录实务、记录法
基础知识。还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记录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行机
关。同时规定任何单位违反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记录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记录工
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处
生5(X)元以J1000元以下的罚款。
原文:P192
《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2023年己月16日国家记录局制定,2023年4月28日国家
记录局修订。
第一章第四条省级人民政府记录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行
机关。
第二章第十一条申请取得记录从业资格的人员,在向记录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承办机关
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记录从业额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其两份复印件;
(三)记录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原件及其两份复印件;
(四)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人员,在提出记录从业资格认定申请时,除提交前款所规定的
材料外,还需同时提交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及其两份复印件。
第三章第十七条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记录机构应当依法做出
授予记录从业资格的书面决定,并颁发记录从业资格证书。记录从业资格证书应当加盖省级
人民政府记录机构印章。
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省级人民政府记录机构依法作出不授予记录从业资格
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
权利。
第五章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记录从业
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记录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
者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原文:P32-33
我国记录法规定设立的记录机构分为三种:
政府综合记录机构、部门记录机构、公司事业组织记录机构
政府综合记录机构
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立的记录职能机构。
涉及:(1)国务院设立的国家记录局
(2)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记录局
(3)成立的各级调查队
《记录法》特别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记录机构。
“独立的记录机构”的重要标志是:
1、政府综合记录机构是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体系中单设的职能机构;
2、政府综合记录机构独立行政记录工作职能权,独立履行记录工作职责,独立完毕记录工作
任务;
3、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政府综合记录机构独立支配、使用和管理人财物。
五、记录人员的职权P40-41
1、独立行使记录调查、记录报告、记录监督的职权;
2、记录人员有权规定有关人员如实提供记录资料;
3、记录人员有权检查记录资料的准确性,规定改正不真实的记录资料;
4、揭发、检举违法行为;
5、学习记录专业知识的权利;
6,规定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权利。
原文:
根据记录法的规定,记录人员的职权,有下面几个方面:
1、记录人员具有依照记录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记录调查、记录报告、记录监督的职权;
2、记录人员有权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记录资料;
3、记录人员有权检查记录资料的准确性,规定改正不的确的记录资料;
经检查,对不准确或不对的的记录资料,可规定提供该资料的记录调核对象进行改正。
4、记录人员有权揭发、检举记录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5、记录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6、记录人员尚有规定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权利。
六、记录专业职务P42
高级记录师(高级专业职务)、记录师(中级专业职务)、助理记录师(初级专业职务)、
记录员(初级专业职务)
原文:
记录专业职务分为高级记录师、记录师、助理记录师、记录员。
高级专业职务:高级记录师
中级专业职务:记录师
初级专业职务:助理记录师、记录员
第四章记录调查的管理
七、部门记录调查项目P48
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记录调查项目。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一一系统内:国家记录局一备案
----系统外:国家记录局一审批
系统内外区分:部门直属的单位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该部门对口设立的管理机构。
原文:
部门记录调查项目一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记录调查项目,是国务院有关部门
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其业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的专业性记录调查。这类记录所要搜集的资
料,大都是为满足各业务主管部门所需要的数据,专业性较强。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
对部门记录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调核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国家记录局备案
二是:调核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外地报国家记录局审批
“本部门管辖系统”一是指该部门直属的单位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该部门对口设
立的管理机构。
八、记录调查表P49
合法记录调查表的标志: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未表白法定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调查表,调核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以上政府记录
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调查活动。
原文:
《记录法》笫十五条规定,记录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表白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
案文号、有效期限。
《记录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对未表白前款(标明法定标志的)规定的标志或者超
过有效期限的记录调查表,记录调核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应当
依法责令停止有关记录调查活动。”
九、记录调查方法体系P54
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十、普查P55
人口普查(2023,逢0年份)、农业普查(2023逢6年份)、经济普查(5年)
第五章记录资料管理
十一、记录盗料P60
概念P60,涉及:原始记录资料、汇总资料、有关说明、分析材料以及记录报告等。
原文:
记录资料一是指在记录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记录成果以及与
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记录资料涉及:原始记录资料、汇总资料、有关说明、分析材料、记录报告等。
十二、记录调核对象的资料管理制度:NO21
审核、签署、交接、归档
1、设立原始记录、记录台帐。P63
2、建立健全审核、签署制度,明确审核、签署人员责任。
3、建立健全交接、归档制度。
原文:P62-63
国家机关、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记录调核对象应当根据《记录法》第二十一条
的规定建立严格的记录资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
1、设立原始记录、记录台账
原始记录一是指记录调核对象对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所作的第
一手的数字和文字记录。它是未经任何加工整理的初级材料,是基层记录调查表的资料来
源。
2、建立健全记录资料的审核、签署制度,明确审核、签署人员的责任;
3、建立健全记录资料的交接、归档管理制度。
十二、定期公布记求资料P66
县以上记录机构和有关部门记录调查取得的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
供社会公众查询。
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定期公布,涉及:每年准时发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
公报、准时出版记录年鉴、记录月报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年、季、月社会发展情
况。
原文:
《记录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
布记录资料。”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和有关部门记录调查取得的
记录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这些规定,明确了各级
人民政府记录机构在公布记录资料方面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法定职责。
目前在我国,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媒体定期公布记录资料,已经逐步形成制
度。涉及每年准时发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公报,准时出版中国记录年鉴、中国记录月
报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年、季、月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十四、商业秘密概念P71-72
商业秘密,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合法竞争法》规定,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
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用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法律四要件:(必须同时存在)
1、不为公众知悉
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3、具有实用性
4,权利人采用了保密措施
笫六章民间记录与涉外调查管理
十五、民间记录调查:自愿性P74-75
政府记录调查:强制性调查,由国家授权进行,公民法人有义务接受。
原文:
民间记录调查的特性:自愿性
政府记录调查是一种强制性的检查,它是由国家授权进行的,公民和法人有接受调查的
义务。
第七章记录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十六、记录违法行为四要件P84-85
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最有决定意义的特性,没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违法
行为)
2、行为人有过错
仅有客观上的危害后果,而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不能认为是违法行为
过错一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行的行为所持的思想态度、心理状态,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故意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
一种心理状态u
过失一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
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的一种心理状态。
3、违反《记录法》规定的行为
4、主体具有法定责任能力。
十七、领导者违法行为主体P85
本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记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十八、领导者违法种类P86-87
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予以通报:
1、自行修改记录资料、编造虚假记录数据的行为
自行修改记录资料一一是指本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记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
负责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规定,擅自修改记录资料的行为;
编造虚假记录数据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凭主观臆断捏造不真实的记录数据的行为。
2、规定记录机构、记录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记录资料的行为
是指本地方人民政舟、政府记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以强令、授意、
胁迫等方式规定有关单位或个人伪造、第改记录资料的行为。
伪造一是指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记录数据或者记录资料并报送
的行为。
篡改一是指运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记录资料并报送
的行为。
3、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记录违法行为的记录人员打击报复的行为
打击报复记录人员的记录违法行为的重要特性:
(须同时具有5个条件,才干构成打击报复记录人员的记录违法行为。假如行为人的行
为只具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条件,则不能认定为打击报复记录人员的记录违法行为。)
(1)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侵害记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记录法行为的记录人员实行打击
报复的行为。
(3)违法主体也是特殊主体,即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打击报复的目的
(5)情节比较轻微或者一般。
4、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记录违法行为失察的。(新增部分)
十九、调查者违法行为P87
伪造、篡改记录资料
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先罚的,可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原文:
违法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记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记录人员
违法类型:
1、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行记录调查的行为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记录调查制度的内容的行为
是指未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向原备案机关备案,而擅自修改、变更记录调查制
度内容的行为。
3、伪造、篡改记录资料的行为
伪造记录资料一是指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记录数据或者记录资
料并报送的行为。
篡改记录资料一是指运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记录资
料并报送的行为。
4、规定记录调核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记录资料的行为
5、未按照记录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行为
6、违法公布记录资料的行为
7、泄露记录调核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记录调查中获得的可
以辨认或者推断单个记录调核对象身份的资料的行为。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导致记录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二十、被调查者违法行为:P89-90
违法主体:国家机关、公司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
警告、对公司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罚款、
1、拒绝提供记录资料(明确表达不提供)或者•经催报后仍未准时提供(未明确表达不提
供,但未准时提供,经《记录报表催报单》催报后仍未在规定期限内报送)。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记录资料
是指所提供的记录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没有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无论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记录资料都构成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记录资料的行为。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记录检查查询书》
是指明确表达不答复《记录检查查询书》或者虽然答复了但答复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
箕
4、拒绝、阻碍记录调查、记录检查。
是指明确表达不接受记录调查、记录检查,或者使用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扰、抗拒记
录调查、记录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记录台账、记录调查表及
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6、迟报记录资料。上报期限以记录制度为准。
是指未在记录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记录报表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特点:虽然报送了记录资料,但没有在规定的匹送资料的期限内报送,从而
影响了记录数据的及时性。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原始记录、记录台账。
二十一、记录法律责任:P91
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追究的一种法律责任,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
二十二、实行行政处罚主体:P92
各级记录行政机关:国家记录局、国家记录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县以上地方记录机构
二十三、处罚程序法定:P92
备案、调查取胜、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听证、决定、送达处罚文书等程序
二十四、记录行政处分P93
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工作人员;任免机关、监察按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
原文: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7种: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
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史罚。
1、警告一属申诫罚的一种
重要合用于:国家机关、公司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
有如下违法行为之一:
(1)拒绝提供记录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准时提供记录资料的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记录资料的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记录检查查询书的
(4)拒绝、阻碍记录调查、记录检查的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记录台账、记录调查
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6)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原始记录、记录台账的
(7)迟报记录资料的
2、罚款一属财产罚的一种
合用于:公司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
有如下违法行为之一:
(1)拒绝提供记录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准时提供记录资料的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记录资料的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记录检查查询书的
(4)拒绝、阻碍记录调查、记录检查的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记录台账、记录调查
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公司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可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6)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原始记录、记录台账的
(7)迟报记录资料的
公司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
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十五、《记录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对地方、部门以及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
队领导人违法行为的处分规定。P97
原文:
行政处分一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
限对国家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依照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条例的规定施
行的行政制裁措施。
行政处分(6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分的合用对象:国家工作人员
记录机构、记录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酌情给予行政处
分。
由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记录局联合颁布的《记录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规定》也对绐予行政处分的对象和范围作了如下规定:
地方、部门以及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队的领导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负
责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正
除处分。
1、自行修改记录资料、编造虚假记荥数据的行为
2、强令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记录机构、记录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
虚报、瞒报或者篡改记录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3、对拒绝、抵制篡改记录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记录人员打击报复
的行为应当从重处分
4、对揭发、检举记录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从重处分
5、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记录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
予以纠正,导致后果的导致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导致严重后果的,给予记
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导致特别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会分。
二十六、处分的决定机关P97
记录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有关人员可以直接行政处分,对其他行政领导人和负责
人员只能向其主管行政机关、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这。
第八章记录监督检查
二十七、记录执法检查职权P107
(一)发出记录检查查询书,向检核对象查询有关事项;(查询权)
(二)规定检核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记录台账、记录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
他相关证明和资料;(规定提供资料权)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询问权)
(四)进入检核对象的业务场合和记录数据解决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现场检查权)
(五)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核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记录台账、记
录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登记保存证明和资料的权力)
(六)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复制权)
笫九章记耒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二十八、备案的条件PH1
明确行为人、违法情节或重、依法需追究贡任、管辖范围内
原文:
要备案查处的记录违法行为,必须同时具有如下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
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记录法律、法规的事实存在,且违法情节较重
3、依法需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
4、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二十九、听证Pl18
告知前提: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额罚款(对单位20230以上,对个人2023
以上)
组织程序:P118
原文: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
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规定举行听证的权利。按照国家记录局《记
录执法检查规定》,记录行政机关在对单位作出2万元以上罚款或者对个人作出2千元以
上罚款的行政处处罚之前,应当签发《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规定举行听证
的权利;当事人规定听证的,记录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按照《行政处罚法》和福建
省记录局制定的《记录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办法》执行。
听证按照以下程序组织:
1、当事人规定听证的,应当在记录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2、记录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t-IV-M13-生命科学试剂-MCE-4429
- Frutinone-A-生命科学试剂-MCE-8513
- 2-Carbamimidoylsulfanyl-acet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6335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篮球俱乐部赛事安全预案与责任承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餐厅合伙人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艇码头租赁与船舶租赁税务筹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表格合同管理系统在线培训及售后服务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化学事故威胁制度
- 科技创新在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性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方案
- 成品移动公厕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财务顾问保密与工作内容协议3篇
- 2025-2030年中国干混砂浆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度部队食堂食材采购与质量追溯服务合同3篇
- 2025江苏盐城市交通投资建设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1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体备课
- 2024托管班二人合伙的协议书
- 任务型阅读 -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专项复习(解析版)
- 绘本 课件教学课件
- 大型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