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3、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难点: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作者简介】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文学家,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虽在晚年双目失明,但强烈的使命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把几十年来所听到见到的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终著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国语》。成就: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著史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代表作品:《左传》《国语》【探寻背景】本文所叙内容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当时正值春秋初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已趋于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角逐霸主地位。文中提到的晋侯即晋文公重耳,秦伯即秦穆公任好,他们两人先后跻身于春秋五霸之中。当时晋国势力强于秦,秦与晋结为姻亲关系,双方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楚国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郑国是晋、秦、楚三国必争之地,为了遏制楚势力向北扩展,秦晋联合出兵攻郑。【作家金句】1.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2.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庄公二十年》3.吃一堑,长一智。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5.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基础知识】基础梳理·夯基提能1.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同“供”,供给)(2)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2.一词多义(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精妙)(2)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②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③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2)动词活用①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②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不阙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4.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5.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为“于郑伯言曰”)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之”为标志,为“有何厌”)(3)省略句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函陵”“氾南”前省略了介词“于”)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省略了代词“于”)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梳理思路,赏析论辩思维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受命于危难之际,虽有不满情绪,但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智说秦伯,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2.本文涉及了秦、晋、郑三个国家,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说说三国之间的纠葛及造成的后果。【明确】晋郑之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秦之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后果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重点02】问题探究1.烛之武为什么不去见主导这次围郑行动的晋文公而是去见了秦穆公?【明确】佚之狐、烛之武敏锐地看到秦晋表面上牢不可破的关系背后,有着实质性的你死我活的利益矛盾。晋国攻打郑国的借口是以前曾经对晋文公无礼,且依附晋国的同时还与楚国结盟,这些虽然不是战争背后真正的理由,但也无法辩驳,因为确实是事实。但跟秦国就不一样了,一是郑与秦之间没有那么密切的利害关系,二是这次秦国前来攻郑并驻扎在郑国的东面,体现出他向东扩张的野心,郑国可以拿提供东方的便利来进行谈判,为秦郑结盟提供了可能,有比较大的发挥余地。2.烛之武立足现实,纵观历史和未来,着眼于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利益纠葛,委婉地向秦穆公提出了五个问题,请简要概括这五个问题。【明确】一问:越国扩疆,易乎?二问:亡郑陪邻,值乎?三问:东行有朋,害乎?四问:朝济夕设,信乎?五问:西封阙秦,会乎?【重点03】艺术特色3.烛之武围绕以上五个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明确】步骤原文方法第一步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邻之厚,君之薄也阐明利害,动摇秦君第三步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君之所知也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1.当郑国处于危险境地,需要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有人说,这点不利于表现烛之武的高大形象,应该删去,你是怎么看的?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了天下形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取得了胜利。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永远保持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与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发愤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2.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实践飞跃1.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晚年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他自己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观点一: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晋文公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招致“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武到晚年才被重用,郑伯应负主要责任。观点二:因为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在烛之武的心里,还存留着作为“士”的清高与孤傲。他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路径,却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要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国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烛之武之所以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他不会抓住机会推销自己。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缒:跳下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2.下面“之”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军汜南②敢以烦执事③以乱易整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A.①军队②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③取代④替B.①驻扎②执掌事务③交换④被C.①驻扎②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③取代④给予D.①军队②管理事务③交换④是4.下列语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是寡人之过也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佚之狐言于郑伯D.晋军函陵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一段描写性的语句,表现烛之武“夜缒而出”时的情景。不超过90字。(4分)。当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龙潭虎穴时,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气高声喝彩!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晋军/函陵。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公从之B.是寡人之过也C.夫晋,何厌之有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劝说秦伯退兵。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课文第三段,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其中哪点最关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B能力提升练(45分钟·45分)语言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每年春季,总有一部分人手挎竹篮,满江堤跑,挖荠菜,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一枚枚叶芽青翠欲滴,细嫩芬芳,勾人馋瘾。择一枚轻轻咀嚼,顿时一股腥甜而清凉的感觉,在舌尖上弥漫开来。马兰头、马齿苋等,叶多茎嫩,可凉拌食用,不过事前需焯水,以去涩味。焯水,犹如锻刀之淬火,让野菜将寒冬的苦楚消除了,发散出一缕缕草木特有的清香。三丝芦笋、野茭白炒咸肉、开洋蒲菜、蒌蒿炒肉丝、洲芹炒豆瓣、鲢鱼薹烧肉……饭店里,“洲八鲜”是主打。________的食客,闻着春水的气味,来这里品尝美食。有别于浓油赤酱,“洲八鲜”讲究的是本真自然,清爽鲜嫩。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味道撩人,无以言传,只觉汪曾祺的表述极为贴切: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美食常常与节气相关,________的“洲八鲜”,俨然成了吸引外地人的招牌菜。洲上时令菜蔬,有着“节令风物之美”。地藕、柴菌消失不见,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亦无不可,毕竟“洲八鲜”并无定论,________。江洲之上,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是让人们________的珍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脍炙人口言人人殊大快朵颐B.熙来攘往脍炙人口言人人殊狼吞虎咽C.络绎不绝喜闻乐见各抒己见狼吞虎咽D.熙来攘往喜闻乐见各抒己见大快朵颐2.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B.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C.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D.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这里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下列图标中,上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部分),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部分)。请观察图标,完成题目。(10分,每空2分)两者都把现代体育运动和中国传统①________元素融合,前者采用了书法字体中的②________形式,后者采用了印章形式,将书法与③________相结合。两者都采用了④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体形象,动感十足。两者都抓住了某项体育运动的⑤________。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抗体具有免疫力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很小了。
二、阅读拓展(20分)(2019·德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崤之战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惟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节选自《左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D.晋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是上天送给晋国的好机会,与前文中蹇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4分)译文:(2)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4分)译文:10.蹇叔为什么预测到儿子“必死是间”?(3分)答:附【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使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七十岁,你现在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伏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向东进发。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又一跃而上。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准备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客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干肉、粮食、鲜肉、牲畜等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一个名为原圃狩猎之地,就像秦国叫具囿的狩猎之地一样,你们到该国的狩猎之地中去猎取麋鹿,使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要灭掉他们不可能有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辛劳,(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原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怎么能说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迅速征调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色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色衣服为丧服。题组C培优拔尖练(40分钟·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D.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B.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与宰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译文】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而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间,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行,所过之处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时,朱云前往看望。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二(2020·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沿街门面房租赁合同(含租赁期租赁物使用限制)
- 2025年度鸡蛋出口业务合作合同预览
- 2025年度海域使用权租赁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个人担保合同违约责任承担与追偿程序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饮品店饮品店社会责任履行简易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终止及利益分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足浴技师岗位责任考核合同
- 2025年度专业花卉租摆与设计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酒店资产托管与经营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铁矿石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购销合同
- 设备管理绩效考核细则
-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直属企业2023年招聘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正式版)SJT 11449-2024 集中空调电子计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
-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消化系统疾病的负性情绪与心理护理
-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戏剧类(含答案)
- 协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大全(12篇)
- WS-T 813-2023 手术部位标识标准
- 同意更改小孩名字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