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第1页
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第2页
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第3页
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第4页
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卷法律教化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建议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秦灭,刘邦说:“吾与父老(关中)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统一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萧何恢复秦法,并增三篇。至汉武帝时,律共增至六十余篇。由此看来,汉前期法律的变化A.吸取了秦朝苛刻律法治理教训 B.反映阶级矛盾日益尖锐C.根植传统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D.由皇帝和大臣共同制订2.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政权颁布的部分律令内容,这体现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北方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完成 B.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开始融入法典C.凸显出严刑峻法治国理念盛行 D.法律、礼教并用成为重要统治手段3.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4.古罗马时期,遗嘱人在订立遗嘱时,先要写上某某做继承人,然后再写其他事项。如果遗嘱人违反这一规定,而在遗嘱中首先写指定监护人等内容,而后再写指定继承人,除非这一遗嘱属于士兵遗嘱,否则写在指定继承人之前的内容一律无效。据此可知,在古罗马A.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C.法律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遗嘱成为唯一的继承方式5.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意志揭开序幕6.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A.是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法律思想的结果 B.更符合宪法表述的逻辑结构C.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法保障 D.更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7.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A.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制度保障 B.依法治国理论得到国家认同C.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法律体系8.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各国经济利益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 D.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9.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10.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A.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B.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C.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协调作用11.罗斯福在其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斯大林也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 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 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12.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13.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由此开始。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A.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 B.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C.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14.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该会议A.促进亚非国家团结 B.推动印度支那局势缓和C.消除与会国家分歧 D.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15.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推动”的外交总目标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这一目标A.展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 B.植根于国际社会形势C.与地区大国的定位相符 D.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5分)16.(20分)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某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指出材料二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从政治转型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4)概括材料四的核心思想。请用80年代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史实来印证这一思想。(4分)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统一全国后,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力强盛,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朝统治者认为隋朝灭亡的一大原因在于外交政策的失误,过于“大汉族主义”,因此唐朝采用当时国际上遵循的外交语言,与各国元首亲热地称兄道弟,而且还特别重视民间经贸文化交流,通过不断的民间交流来影响到各国的外交政策倾向,对前来中国的海外商贾,采取了不少保护性措施。如《唐律》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对于“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笞一等,罪止杖一百”。——摘编自曹文君《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等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外交状况并简析其影响(6分)(2)由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清朝到新中国外交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形成原因。(10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