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武传(学生版)_第1页
第10课-苏武传(学生版)_第2页
第10课-苏武传(学生版)_第3页
第10课-苏武传(学生版)_第4页
第10课-苏武传(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3.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4.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1.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作者简介】良史之才——班固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探寻背景】边塞风云骤,铁肩担道义汉初以来,匈奴领袖冒顿单于不断南下。汉高祖刘邦率部亲征,却在公元前202年被匈奴在白登围困七天七夜。直到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多次对匈奴用兵,经过几次大战役(汉武帝对匈奴的讨伐战争,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力量减弱,才解除了汉朝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由于汉朝国力强盛,早先的和亲政策改为恩威兼施,遂互派使者以示亲善之举,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实质是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苏武传》就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前后被扣留的主要情况。【文体知识】《汉书》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起自汉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记西汉一代229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道出了其特色。我国史书体例简介(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文化常识】【北海】在匈奴北境,即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例如: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例如: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例如: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例如: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保宫】汉代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的处所。例如: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斧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泛指刑戮。例如: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丈人】对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例如:单于出猎。【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例如:匈奴与汉和亲。【基础知识】基础梳理·夯基提能一、通假释义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同“现”,显现。)6.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告别。)7.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已”,已经。)二、一词多义1.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派)(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发动,动手)(3)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暴露、泄露)(5)须发尽白(名词,头发)(6)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动词,开花)2.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副词,适逢)(2)会论虞常(副词,会同)(3)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会见)3.引(1)虞常果引张胜(动词,牵扯)(2)引佩刀自刺(动词,拿,拔出)(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援引)(4)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退却)4.背(1)蹈其背以出血(名词,脊背)(2)畔主背亲(动词,背叛)(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动词,离开)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空以身膏草野(滋润)②天雨雪(下)③羝乳乃得归(生子)④杖汉节牧羊(执、拄)⑤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祀)(2)名词作状语①其一人夜亡(在夜里)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向上)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因泣下沾衿(眼泪)(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归)②屈节辱命(使……丧失,使……受到玷污)③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④反欲斗两主(使……相斗)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单于壮其节(认为……豪壮)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以……为乐)四、古今异义1.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业绩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和介宾倒置)(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语后置)(7)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2.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者……也)(2)非汉所望也。(……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者”即“被夷灭者”)(3)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即“被生得”)(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留”即“被留”)4.省略句(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2)单于子弟发兵与战。(3)使牧羝。(4)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重点梳理【重点01】理清思路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本文脉络梳理。答案:①卫律劝降②李陵劝降③匈汉和亲【重点02】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苏武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这句话?【明确】苏武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自己没有参与谋反事件,二是表明汉朝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张胜等不要贪生怕死。后文的“引佩刀自刺”,大大增加了说话的分量,不仅为国雪耻,扭转了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而且赢得了单于的尊敬。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明确】不会。引刀自决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为了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3.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明确】尽管已经和亲,但匈奴仰慕苏武的气节,仍幻想苏武可以归附,因而不想让他回去,所以以“诡言”掩盖真相,想继续扣留苏武。这也从侧面表现了苏武的气节。4.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信念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5.课文中各种人物对苏武都起对比的作用,请分别总结文中多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并概括通过苏武对他们的不同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格。【明确】其他人物苏武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光明磊落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重点03】艺术特色1、选取典型的细节,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最核心的词是“重负国”,以国家尊严为第一要务。“骂律”,“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卫律的威逼利诱。“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对朝廷对君主的无限忠诚。【重点04】主题与人物形象文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苦守北海、持汉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忍不拔。苏武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至诚的真君子!正因为如此,苏武才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代名词。1.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牺牲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观点一:苏武的患诚不是愚患。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和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为了不引起汉与匈奴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牺牲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不贰,这种忠诚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汉武帝的,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观点二: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苏武却味坚持认为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也要澄清。不过,苏武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观点三:在封建社会里,君王是国家和人民的代表,所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常常就表现为忠于君王,爱国与忠君密不可分。苏武生活在汉朝,当时的汉朝和汉武帝是国家的象征,而汉武帝所领导的对匈奴的战争,一般来说,是为了捍卫汉朝的利益,所以,对汉朝和汉武帝的忠诚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反之,李陵投降匈奴,那不只是对汉武帝个人的背叛,而且是对整个汉朝的背叛。这正是苏武和李陵的高下之别。实践飞跃2.《苏武传》中关于苏武的一段记述是:“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苏武牧羊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白茫茫的雪原一望无际,北风呼啸,羊儿哀叫。苏武紧握汉节,朝故乡的方向凝视着,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坚毅,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的故乡。想到这里,他仰天大笑,笑声混杂着风雪回荡在无人的北海边。题组A基础过关练(45分钟·45分)一、文言基础运用评价(25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论:商讨C.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穷厄:困顿D.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②欲因此时降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欲因此时降武A.空以身膏草野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杖汉节牧羊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汉亦留之以相当B.且陛下春秋高C.欲因此时降武D.单于募降者赦罪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3分)()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子卿尚复谁为乎?C.何以复加?D.信义安所见乎?6.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节”,旄节,以竹为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能力评价(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苏武传(节选)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8.对下列句子中关键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9.下名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汉亦留之以相当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而收系张胜吾尝终日而思矣C.尚可得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为降虏于蛮夷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11.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见犯,乃死,重负国。(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12.卫律是怎么对苏武进行劝降的?苏武又是如何应对的?(3分)题组B能力提升练(45分钟·41分)一语言表达(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史汉”一样。司马迁的《史记》,已有诸多褒赞,像大家熟悉的鲁迅先生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黄庭坚甚至公开宣称,如果接连三天不看《汉书》,便觉得俗气逼人,________。明朝时,《汉书》受到的追捧更是史无前例,连文化水平并不算高的朱元璋也对其________有加。有一回,明军俘虏了元朝官员郭云,朱元璋见他相貌魁伟,便释放了他,还送给他《汉书》做见面礼。受朱元璋的影响,明朝建文帝、神宗等几位皇帝,对《汉书》也是________。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的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文人的著作,能够洛阳纸贵,在图书市场上________,当然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备受推崇,甚至被后人用来当作下酒的佳肴,更不失为一种至上的幸福。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诘,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它并不认同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唐宋之际,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大为推崇。B.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读书人大为推崇。C.唐宋之际,对简练、晓畅的《汉书》,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被读书人大为推崇。D.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目可憎垂爱手不释卷风行B.面目狰狞钟爱爱不释手风靡C.面目可憎钟爱爱不释手风行D.面目狰狞垂爱手不释卷风靡4.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符号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目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90字左右。(8分)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恸心酸。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候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B.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C.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D.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属国,秦汉时官职名,意思是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物。B.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百姓在内。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D.神爵,是汉宣帝的第四个年号,这里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待他。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苏武回汉后,都受到哪些礼遇?(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组C培优拔尖练(35分钟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武帝让李陵为李广利押送粮草,李陵却只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