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科学研究与方法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14第一章绪论 296511.1社会科学研究概述 2102341.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25839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3267892.1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界定 3235372.2研究假设的构建 4154092.3研究方法的选取 43252第三章问卷调查法 5103213.1问卷设计原则与技巧 519259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270543.3数据整理与分析 632624第四章访谈法 658354.1访谈法的类型与特点 67754.2访谈技巧与实施 7130214.3访谈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825448第五章观察法 8308665.1观察法的类型与特点 8204555.2观察技巧与实施 891775.3观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932479第六章案例研究法 9315326.1案例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 9267186.2案例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1071466.3案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027531第七章文献研究法 11273337.1文献研究法的类型与特点 11235387.1.1类型 11205577.1.2特点 1177547.2文献检索与筛选 12274187.2.1文献检索 12308507.2.2文献筛选 12276997.3文献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259067.3.1文献数据整理 12142297.3.2文献数据分析 136618第八章实证研究方法 13291958.1实证研究的基本概念 13197508.2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3119618.3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 146021第九章社会科学研究伦理与规范 15169009.1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原则 15111529.1.1尊重研究对象 15114579.1.2真实性原则 15176349.1.3诚信原则 15270869.1.4负责原则 15127479.2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15311089.2.1研究设计的伦理问题 15142039.2.2数据处理的伦理问题 1586099.2.3结果呈现的伦理问题 1632649.3社会科学研究规范 16198689.3.1研究计划规范 16183219.3.3数据管理规范 1667859.3.4成果呈现规范 1615348第十章社会科学研究报告撰写 161299910.1研究报告的结构与要素 163250810.1.1封面 1644810.1.2摘要 16588710.1.3引言 171729310.1.4研究方法 172718610.1.5研究结果 172400410.1.6讨论与分析 171824010.1.7结论 17362010.1.8参考文献 173267710.2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 171025110.2.1明确撰写目标 17251110.2.2语言表达 17782410.2.3结构布局 17443410.2.4数据处理与展示 171853910.2.5引用文献 181989110.3研究报告的修改与完善 182971010.3.1检查结构完整性 183189410.3.2审核语言表达 182191910.3.3求教于他人 1859710.3.4反复修改与完善 18第一章绪论1.1社会科学研究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是对人类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究,旨在揭示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实证性:社会科学研究注重实证分析,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以证实或证伪相关理论。(2)理论性:社会科学研究强调理论指导,研究者需要运用相关理论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3)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全面探讨社会现象。(4)动态性: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社会变迁和发展,研究者需要关注时代背景,把握社会发展趋势。1.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研究质量: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提高研究质量。(2)提高研究效率:合理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快速找到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效率。(3)促进学科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知识积累。(4)指导实践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教育改革等实践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5)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有助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率、促进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设计2.1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界定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界定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研究者需遵循以下原则:(1)现实性原则:研究问题应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2)科学性原则:研究问题应具备科学性,能够通过严谨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3)创新性原则:研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避免重复他人已研究过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研究问题应具备可行性,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的资源、能力和条件进行研究。在界定研究问题时,研究者需明确以下方面:(1)研究问题的背景:阐述研究问题的来源、现状及发展趋势。(2)研究问题的内涵:明确研究问题的含义、范围和边界。(3)研究问题的意义:分析研究问题在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价值。2.2研究假设的构建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一种推测性回答,是研究设计的核心。构建研究假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原则:研究假设应具有明确性,能够清晰表达研究问题的答案。(2)可检验性原则:研究假设应具备可检验性,能够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3)简洁性原则:研究假设应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在构建研究假设时,研究者需关注以下方面:(1)假设的提出:根据研究问题和已有理论,提出研究假设。(2)假设的形式:研究假设可以采用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形式。(3)假设的表述:研究假设应采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述。2.3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方法的选取是研究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研究者需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研究问题。(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验证研究假设。(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研究问题。(4)理论分析法和模型构建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阐述研究问题。在选取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考虑以下因素:(1)研究问题的性质:根据研究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2)数据来源和可获取性:根据数据的来源和可获取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3)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源:根据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源,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用性和有效性较高的研究方法。第三章问卷调查法3.1问卷设计原则与技巧问卷调查作为一种收集数据的有效工具,其设计原则与技巧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问卷时,首先需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明确原则:问卷设计需紧密结合研究目的,保证所收集的数据能够满足研究需求。(2)科学性原则:问卷内容应具有科学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3)简洁性原则:问卷长度适中,问题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4)易懂性原则:问题表述应通俗易懂,易于被受访者理解。(5)可靠性原则: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问卷时,以下技巧:(1)问题类型选择: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2)问题排序: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问题,先易后难,有助于受访者顺利回答。(3)问题表述: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4)问题数量:控制问题数量,避免过多导致受访者疲劳。(5)指在问卷开头和结尾设置指导语,引导受访者正确填写。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是问卷调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相关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范围,确定调查对象。(2)选择发放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放方式,如邮寄、邮件、在线调查等。(3)制定发放计划:明确问卷发放时间、地点和数量。(4)发放问卷:按照发放计划进行问卷发放。(5)回收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回收问卷,保证问卷数量。(6)检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检查,剔除无效问卷。3.3数据整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是得出研究结论的关键步骤。以下为数据整理与分析的主要步骤:(1)数据清洗: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剔除无效问卷、处理缺失数据等。(2)数据编码:将问卷中的非数值型数据转换为数值型数据,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录入:将清洗和编码后的数据录入计算机。(4)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频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等。(5)推断性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推断性分析,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6)结果解释: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阐述研究发觉。第四章访谈法4.1访谈法的类型与特点访谈法,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相关资料,以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根据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与被访者的互动方式、访谈内容和访谈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访谈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结构式访谈:研究者根据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选项,按照固定的顺序对被访者进行提问。此类访谈法具有高度的结构性,便于统计分析,但可能忽略了被访者的个性化回答。(2)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者根据访谈提纲,对被访者进行有一定弹性的提问。这种访谈法兼具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访谈的特点,可以较好地捕捉到被访者的个性化信息。(3)开放式访谈: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对被访者进行完全开放式的提问,访谈过程更加灵活。此类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者的观点和经历,但数据整理和分析较为复杂。(4)焦点小组访谈:研究者邀请一组具有相似背景的被访者,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讨论。此类访谈法可以收集到丰富的观点和信息,但可能受到群体互动的影响。访谈法的特点如下:(1)直接性:研究者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直观地了解被访者的观点和态度。(2)灵活性:访谈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收集研究资料。(3)深入性:访谈法可以深入探讨研究问题,挖掘被访者的内心想法和经历。(4)双向性: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与被访者可以进行互动,共同探讨研究问题。4.2访谈技巧与实施在进行访谈时,研究者应掌握以下技巧:(1)建立信任关系:研究者需以友好、真诚的态度与被访者建立信任关系,以便被访者愿意分享内心想法。(2)提问技巧:研究者应采用开放式、引导式和追问式等提问方式,以充分挖掘被访者的信息。(3)倾听技巧:研究者应关注被访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全面了解被访者的观点。(4)记录技巧:研究者需准确、详细地记录访谈内容,以备后续分析。访谈实施过程如下:(1)确定访谈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2)制定访谈计划:明确访谈时间、地点、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等。(3)进行访谈:按照访谈计划进行访谈,注意运用提问技巧和倾听技巧。(4)结束访谈:感谢被访者的参与,并告知后续跟进事项。4.3访谈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研究者需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1)数据整理:将访谈记录进行归类、编码,形成可分析的文本。(2)数据分析: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研究问题的核心观点。(3)数据验证:通过三角验证、成员检验等方法,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数据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以便于理解和交流。第五章观察法5.1观察法的类型与特点观察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核心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根据观察对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多种类型。(1)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自然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其特点是观察结果较为真实、客观。控制观察是在人为创设的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观察,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性。(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以内部成员的身份进行观察。其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但可能存在观察者的主观影响。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其优点是客观性较高,但可能难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3)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系统观察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信息。非系统观察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无计划、无目的、无系统的观察,其结果可能较为片面。5.2观察技巧与实施观察法的实施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在进行观察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以确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内容。(2)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如自然观察、控制观察、参与观察等。(3)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工具等。(4)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要做好观察记录,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记录。(5)观察者的素养观察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如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5.3观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观察数据整理与分析是观察法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观察数据进行清洗,剔除无效、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分类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对观察数据进行分类,如现象、行为、情感等。(3)数据编码对分类后的数据进行编码,以便进行定量分析。(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观察数据进行处理,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和特点。(5)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使研究结果更加直观。第六章案例研究法6.1案例研究法的定义与特点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以单个或多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来探讨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起源于实证研究,强调对实际案例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案例研究法具有以下定义与特点:(1)定义: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揭示案例中的内在规律和因果关系,从而为理论构建和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依据。(2)特点:a.研究对象具体:案例研究法关注具体案例,以实际现象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b.研究内容丰富:案例研究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研究内容多样。c.研究方法灵活:案例研究法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d.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案例研究法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6.2案例选择的依据与原则案例选择是案例研究法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案例选择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效果。以下为案例选择的依据与原则:(1)依据:a.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揭示研究问题。b.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领域相关的案例,保证研究的针对性。c.研究条件:考虑研究资源、时间、人力等因素,选择具备研究条件的案例。(2)原则:a.典型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反映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b.独立性原则:保证案例之间相互独立,避免相互干扰。c.完整性原则:选择能够全面反映研究问题的案例,保证研究结果的完整性。d.可行性原则:考虑研究条件,选择具备研究可行性的案例。6.3案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案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案例研究法的核心环节,以下为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具体方法:(1)数据收集:a.文献资料:收集与案例相关的文献资料,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学术文章等。b.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案例数据。c.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网络、数据库等来源挖掘与案例相关的数据。(2)数据分析:a.定性分析:对案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总结案例中的规律和特点。b.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揭示案例中的因果关系。c.比较分析:对多个案例进行对比,找出共性和差异,为理论构建提供依据。d.案例归纳: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第七章文献研究法7.1文献研究法的类型与特点7.1.1类型文献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归纳,来揭示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文献研究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历史文献研究:以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2)理论文献研究:以理论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理论观点、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3)实证文献研究: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实证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现实问题的发展趋势。(4)比较文献研究: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文化、学科或领域之间的异同。7.1.2特点文献研究法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性:文献研究法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涵盖各种类型和领域的文献。(2)客观性:文献资料是历史和现实的记录,具有客观性,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3)系统性:文献研究法强调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结论。(4)创新性: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发觉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7.2文献检索与筛选7.2.1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文献研究法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为文献检索提供方向。(2)选择检索工具: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如数据库、图书馆等。(3)制定检索策略:运用关键词、分类号等多种检索方式,提高检索效果。(4)检索文献:按照检索策略,查找相关文献。7.2.2文献筛选文献筛选是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评估和筛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阅读文献摘要: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初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2)评估文献质量:对文献的作者、出版机构、引用次数等指标进行评估,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3)筛选相关文献:根据研究主题,筛选出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文献。7.3文献数据的整理与分析7.3.1文献数据整理文献数据整理是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文献数据库: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照一定格式整理成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2)提取文献信息:从文献中提取关键信息,如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3)分类归纳:对提取的文献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性的观点。7.3.2文献数据分析文献数据分析是对整理后的文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统计分析:对文献数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文献发表时间、作者分布等。(2)内容分析: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和特点。(3)比较分析:对不同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4)理论分析:从文献中提炼出理论观点,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阐述。、第八章实证研究方法8.1实证研究的基本概念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对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实证研究强调数据的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力求在研究中排除主观臆断和偏见。实证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标: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因果关系。(2)研究方法:实证研究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支持研究假设。(3)研究过程:实证研究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构建理论框架、设计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4)研究原则:实证研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原则。8.2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是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对研究过程的总体规划和安排。研究设计应明确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①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目标和意义。②构建理论框架:根据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构建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③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④设计研究步骤:明确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步骤,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2)研究实施:研究实施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下为研究实施的主要环节:①数据收集:根据研究设计,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数据。②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编码和录入等。③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④结果呈现:将研究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展示研究结论。8.3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编码和录入等操作,为后续数据分析奠定基础。①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异常和重复记录,保证数据质量。②数据编码:将数据中的文字描述转换为数字编码,便于计算机处理。③数据录入:将清洗和编码后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2)数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①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②相关性分析:分析数据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③回归分析:建立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结果解释: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揭示研究假设的有效性。结果解释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果客观性: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主观臆断。②结果清晰性:清晰、简洁地呈现分析结果,便于读者理解。③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应与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保持一致。④结果启示性:分析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第九章社会科学研究伦理与规范9.1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原则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原则是指导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活动时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下为社会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原则:9.1.1尊重研究对象尊重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伦理的核心原则。研究人员应尊重研究对象的隐私、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其权益,保证研究过程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9.1.2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应避免篡改、伪造数据,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9.1.3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同时研究人员应遵循团队合作原则,尊重团队成员的贡献。9.1.4负责原则负责原则要求研究人员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负责,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应认真对待研究工作,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研究失误。9.2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可能会面临以下伦理问题:9.2.1研究设计的伦理问题研究设计阶段,研究人员应关注研究方法的选择、样本抽取、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伦理问题,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9.2.2数据处理的伦理问题数据处理阶段,研究人员应遵循真实性原则,避免篡改、伪造数据。同时研究人员应关注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证研究对象的隐私不受侵犯。9.2.3结果呈现的伦理问题结果呈现阶段,研究人员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避免夸大或缩小研究效果。同时研究人员应尊重团队成员的贡献,合理分配成果。9.3社会科学研究规范为保障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伦理,以下为社会科学研究应遵循的规范:9.3.1研究计划规范研究计划规范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始前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方法、步骤和预期成果。(9).3.2研究实施规范研究实施规范要求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计划进行,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研究人员应关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保证研究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9.3.3数据管理规范数据管理规范要求研究人员对研究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研究人员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9.3.4成果呈现规范成果呈现规范要求研究人员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对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呈现。同时研究人员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