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_第1页
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_第2页
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_第3页
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_第4页
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南TOC\o"1-2"\h\u28318第一章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265551.1行业背景与信息化需求 2130171.2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316051第二章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 3250472.1建设目标与规划原则 3317472.1.1建设目标 3234612.1.2规划原则 4183082.2基础设施布局与设计 4256052.2.1基础设施布局 4114762.2.2基础设施设计 4315912.3技术选型与标准制定 5186562.3.1技术选型 5226062.3.2标准制定 56181第三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197523.1网络架构设计 5214333.2网络安全与防护 614483.3网络运维与管理 615276第四章数据中心建设 782174.1数据中心布局与设计 7249804.2数据存储与备份 72643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23602第五章信息资源建设 818395.1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8219145.2信息资源标准化与规范化 9104065.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912101第六章应用系统建设 9112806.1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951006.1.1设计原则 9207516.1.2架构设计内容 10197576.2应用系统开发与实施 10187386.2.1开发流程 1090166.2.2实施策略 1034146.3应用系统运维与管理 10325456.3.1运维管理 1039056.3.2系统安全管理 1132106.3.3系统升级与优化 1112577第七章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11158027.1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11311707.2信息安全技术与措施 12280047.3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1229629第八章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13296078.1人才队伍规划与建设 13222638.1.1人才队伍规划 13286888.1.2人才队伍建设 13222998.2培训体系与培训内容 13226918.2.1培训体系 1317948.2.2培训内容 1477338.3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4258.3.1培训效果评估 14308848.3.2培训改进 1413900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15168099.1项目管理流程与方法 15256039.1.1项目启动 15151899.1.2项目实施 1559289.1.3项目收尾 15183109.2项目质量控制与评估 15285069.2.1质量控制措施 15327119.2.2质量评估方法 16242449.3项目风险管理 16229129.3.1风险识别 1625169.3.2风险评估 1682919.3.3风险应对策略 1623049.3.4风险监控 168565第十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评估与优化 16707510.1评估体系与方法 162947610.1.1评估体系构建 161035510.1.2评估方法 172746210.2优化策略与措施 173071410.2.1资源整合 17665910.2.2技术创新 171751410.2.3管理优化 17637410.3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72068610.3.1持续改进 181425810.3.2创新发展 18第一章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概述1.1行业背景与信息化需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医改的关键时期,医疗保健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医疗差错,降低患者风险。(3)促进医疗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4)加强医疗监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保障患者权益。1.2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撑行业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医疗保健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3)促进医疗资源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4)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5)推动产业创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医疗保健行业创新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在新时代背景下,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其发展。第二章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2.1建设目标与规划原则2.1.1建设目标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体目标如下:(1)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3)促进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4)加强医疗数据安全,保障患者隐私。2.1.2规划原则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医疗保健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实际需求,保证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医疗保健行业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需求。(3)安全性原则:强化信息安全,保证患者隐私和医疗数据安全。(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5)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2.2基础设施布局与设计2.2.1基础设施布局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满足业务需求:根据医疗保健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布局,保证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2)分区明确,提高运维效率:将基础设施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明确各区域职责,提高运维效率。(3)预留扩展空间,适应未来发展:在布局规划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医疗保健行业未来发展需求。2.2.2基础设施设计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网络架构设计:构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保证医疗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2)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设计:选择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满足医疗保健行业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3)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安全。(4)信息安全设计: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5)绿色环保设计:注重基础设施的绿色环保,降低能耗。2.3技术选型与标准制定2.3.1技术选型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技术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成熟可靠:选择成熟、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和产品,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2)兼容性强:选择具有良好兼容性的技术和产品,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3)易于维护:选择易于维护的技术和产品,降低运维成本。2.3.2标准制定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标准:明确各技术组件的技术要求,保证基础设施的技术一致性。(2)管理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管理规范,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3)安全标准:制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保证医疗信息安全和患者隐私。(4)服务质量标准:明确服务质量要求,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第三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3.1网络架构设计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网络架构设计是关键环节。网络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网络架构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设计中,应考虑冗余备份、故障切换等机制,提高网络系统的抗故障能力。(2)安全性:网络架构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在设计中,应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灵活性:网络架构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适应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设计中,应考虑网络设备的升级和扩展,以满足未来业务增长的需要。(4)可管理性:网络架构应具备易于管理的特点,降低运维成本。在设计中,应采用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设备、配置、功能、故障等全面管理。具体网络架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核心网络:构建高速、稳定的核心网络,为医疗保健行业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通道。(2)接入网络:为医疗设备、终端用户提供便捷的接入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接入。(3)网络互联:实现不同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网络互联,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4)网络安全:采取多种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3.2网络安全与防护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网络安全与防护。以下为网络安全与防护的要点:(1)防火墙:在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络的隔离,防止外部攻击。(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3)安全审计: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等关键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保证数据安全和合规。(4)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泄露。(5)身份认证:采用身份认证机制,保证合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6)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端口安全、防病毒等。3.3网络运维与管理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网络运维与管理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网络运维与管理的要点:(1)设备监控: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发觉并处理故障。(2)功能优化:定期分析网络功能,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运行效率。(3)配置管理:统一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实现快速恢复和备份。(4)故障处理:建立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响应并解决网络故障。(5)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保证网络安全。(6)人员培训:加强网络运维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运维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有效保障,为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章数据中心建设4.1数据中心布局与设计数据中心是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其布局与设计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数据中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数据中心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2)高可用性:数据中心应采用高可用性架构,保证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3)安全性:数据中心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4)节能环保:数据中心应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5)智能化管理:数据中心应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提高运维效率。具体布局与设计要点如下:(1)地理位置:数据中心应选择地理位置稳定、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2)建筑结构:数据中心建筑应具备防火、防水、防震、防尘、防雷等功能。(3)供电系统:数据中心应采用双路或多路电源供电,并配备不间断电源(UPS)。(4)制冷系统:数据中心应采用高效制冷设备,保证机房温度稳定。(5)网络架构:数据中心应采用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架构。(6)安全防护:数据中心应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安全防护措施。4.2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存储与备份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疗保健行业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1)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应遵循以下原则:(1)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2)存储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高可靠性、高功能、可扩展性的存储设备。(3)存储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功能。(4)存储优化:通过数据压缩、去重等技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2)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应遵循以下原则:(1)备份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制定合适的备份策略。(2)备份设备:选择具有高可靠性、高功能的备份设备。(3)备份方式:采用定期备份、实时备份等方式,保证数据安全。(4)备份存储: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上。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防护,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消防设施等。(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技术,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4)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5)身份认证: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6)数据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实时审计,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7)法律法规遵守: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五章信息资源建设5.1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应梳理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资源,包括患者信息、医疗设备数据、药品信息、医疗人员档案等,实现各类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构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通过数据接口、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还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医疗保健行业内部及跨行业的资源开放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5.2信息资源标准化与规范化信息资源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保障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基础。一要制定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标准,明确各类信息的标识、属性和关系,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奠定基础。二要建立信息资源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三要推进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规范化管理,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流程,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和有效利用。5.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大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分析力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医疗决策、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另,要加强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的创新应用,开发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服务、在线健康咨询等新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还要注重医疗保健行业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第六章应用系统建设6.1应用系统架构设计6.1.1设计原则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原则: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系统间的互联互通。(2)安全性原则:应用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数据安全、系统稳定运行。(3)可扩展性原则:应用系统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满足医疗保健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4)易维护性原则:应用系统应易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6.1.2架构设计内容(1)技术架构: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体系,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库、中间件等。(2)业务架构:明确业务流程,设计合理的业务模块,实现业务功能。(3)数据架构: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交换、共享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4)系统架构:整合各子系统,实现系统间的高效协作。6.2应用系统开发与实施6.2.1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医疗保健行业业务需求,明确应用系统的功能、功能、安全性等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明确各模块功能及接口。(3)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进行代码编写,实现业务逻辑。(4)测试与调试: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系统稳定可靠。(5)上线部署:将应用系统部署至生产环境,进行实际应用。6.2.2实施策略(1)分阶段实施:根据业务需求,分阶段推进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功能。(2)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体系,保证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3)人员培训:加强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4)售后服务: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6.3应用系统运维与管理6.3.1运维管理(1)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职责、流程、规范,保证运维工作有序进行。(2)运维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运维团队,提高运维能力。(3)运维工具选用:选择合适的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4)故障处理:建立故障处理机制,保证应用系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恢复。6.3.2系统安全管理(1)安全策略制定: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2)安全防护措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设备,提高系统安全性。(3)安全审计: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6.3.3系统升级与优化(1)需求变更管理:及时收集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升级与优化。(2)技术更新:关注医疗保健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引入新技术,提升系统功能。(3)用户体验优化:持续优化应用系统界面、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4)系统功能监控:实时监控系统功能,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第七章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7.1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信息安全是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信息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以规范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保障基本要求》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要求和标准。各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信息安全政策,以指导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在法规方面,我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法规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这些法规对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行业内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7.2信息安全技术与措施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信息安全技术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物理安全,如设置专门的机房,实行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采用电子监控等手段,防止设备被非法接入、破坏或盗窃。(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技术,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网络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提高网络防御能力。(3)数据安全:对医疗保健行业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4)终端安全:对医疗保健行业终端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以防止恶意软件和病毒入侵。(5)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医疗保健行业的信息系统。同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策略,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7.3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应对策略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1)风险评估:对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终端安全等方面。通过风险评估,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2)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落实;(3)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隐患;(4)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5)加强与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信息安全风险。通过以上措施,医疗保健行业可以更好地应对信息安全风险,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第八章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8.1人才队伍规划与建设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的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人才队伍规划与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8.1.1人才队伍规划(1)明确人才需求。根据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所需人才的类型、数量、结构和能力要求。(2)制定人才引进策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引进具备信息化建设能力的人才。(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8.1.2人才队伍建设(1)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一支具备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2)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具备医疗保健行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8.2培训体系与培训内容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的培训体系与丰富的培训内容,以下为相关建议:8.2.1培训体系(1)建立分级培训体系。根据员工职责和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计划。(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求,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培训计划。(3)建立培训资源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包括线上课程、线下培训、实践操作等,形成丰富的培训资源库。8.2.2培训内容(1)信息化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基本技能。(2)医疗保健行业知识。包括医疗政策、法律法规、医疗流程等。(3)信息化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知识、项目实施流程、项目风险控制等。(4)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员工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8.3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为保证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效果的提升,以下为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的建议:8.3.1培训效果评估(1)制定评估指标。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如培训覆盖率、培训满意度、培训成果转化等。(2)定期进行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3)收集反馈意见。向员工收集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8.3.2培训改进(1)优化培训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调整培训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改进培训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践操作等,提高培训效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培训质量。(4)持续关注员工成长。关注员工在培训后的成长情况,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9.1项目管理流程与方法9.1.1项目启动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启动是关键的第一步。项目管理团队应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参与人员及其职责,并制定项目计划。具体流程包括:(1)确立项目目标:根据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项目具体目标。(2)界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所涉及的业务领域、技术范围、地域范围等。(3)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具有相关经验和技术背景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团队。(4)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等。9.1.2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包括项目执行、监控和调整。具体流程如下:(1)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顺利进行。(2)项目监控: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3)项目调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调整,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9.1.3项目收尾项目收尾阶段是对项目成果的验收和总结。具体流程包括:(1)项目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保证达到预期目标。(2)项目总结: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9.2项目质量控制与评估9.2.1质量控制措施(1)制定质量计划:明确项目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等。(2)质量检查:对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符合质量要求。(3)质量改进:针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9.2.2质量评估方法(1)内部评估:项目团队对项目质量进行自我评估。(2)外部评估: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3)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项目质量的满意度。9.3项目风险管理9.3.1风险识别在医疗保健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应充分识别项目风险,包括:(1)技术风险:如技术更新换代、技术难题等。(2)管理风险:如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风险。(3)法律法规风险:如政策变动、法规限制等。9.3.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概率、风险影响程度、风险优先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